普世伦理的考量论文

2021-06-11 论文

  中庸在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占有中心地位。当代伦理致思中对于普世伦理的吁求,应当从古典中庸思想中吸取思想资源。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普世伦理的考量。

  中庸作为可能的普世伦理的理由在于:其一,中庸存在于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是一种各大文化传统可以共享的伦理资源。其二,中庸具有伦理常识的特性;在中西伦理的不同历史演变中,中庸成为终结伦理偏执的最佳选择。其三,中庸适应各有传统的伦理互动的需求。在普世伦理的.建构中,中庸是道德准则与实践原则的基准。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通过了一份世界伦理宣言的解释性文件,简单明了地阐述此前图宾根世界宗教议会写成的《世界伦理宣言》的宗旨。在这一文件中,有两点被加以特别的强调。其一是我们坚信,有一种不可动摇的、无条件的准则,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和团体、一切种族、国家和宗教。这是一种对普世伦理的存在证明的信念。其二是在各种宗教的教义中存在着一套共同的价值,而这正是世界伦理的基础。这是一种对普世伦理据以建立的深厚基础条件的确认。[1]这两点应当是致力推动形成世界伦理或普世伦理(theethicofworld,universalethic)的人士的观念动力。对此,代表不同伦理文化传统的学人,有着不同的反应。[2]但是,以对文化传统中伦理基本价值的共同性追溯具有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多元化社会时代伦理实践的共同关切而言,探讨普世伦理的可能性,是获得了普遍认同的。本文,正是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以中庸为题,为普世伦理的致思提供一得之见。重提中庸:以普世伦理为坐标中庸,是中西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思想家所阐释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庸概念的中国提出者是孔子,它的古希腊的启示者是柏拉图。孔子和柏拉图之后,这一概念分别在子思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有过各尽其趣的诠释。[3]柏拉图指出需要中的原则以论证绝对精确的真理。[4](P75)而记载于《论语雍也》篇的那段孔子所说的话,更为人耳熟能详: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5](P91)承继柏拉图思想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专门对中庸作了深入分析。与之同趣,孔子的孙子子思则撰有《中庸》,从道德形上学和政治学两个层面诠释中庸。

  但是,作为一种开启伦理传统的核心理念,中庸却蒙受了知性的与实践的双重误解。从古典观念史线索上看,中庸后来逐渐失落,演变为一套一套的一曲之见。中庸的观念追求,逐渐湮没了。从其现代理解上分析,人们在知性探求时,大致将中庸理解为一种折中主义,以为其并无什么高明之处。而在其实践功用理解上,也大致将其定位为一种调和社会或阶级矛盾的方式。这更强化了中庸在观念演变史上的失落。

【普世伦理的考量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普世价值论文06-18

普世欢腾的歌词12-26

谈冰心文学精神的普世价值论文08-14

走出普世观念领悟02-28

行政伦理论文03-01

环境伦理学中的元伦理难题论文04-28

伦理学思考的论文12-17

对药品营销伦理的思考论文04-03

科学与伦理捍卫者论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