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化建设的论文,欢迎查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校文化建设
[摘要]学校是能够折射出教育价值的精神领域。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提炼出融合学校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在实践层面实现学校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一方面是提供学习的物质场所,另一方面是能够折射出教育价值的精神领域。学校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在文化层面,学校已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领域。关于文化的解释有很多种,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其内涵也不相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Klobe和ClarkHong的文章《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剖析了众多的文化概念,他得出的结论认为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是文化的根本,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
同样的,能够做到对一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生活施展全方位影响的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都认同的价值观。它左右着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向,是各个主体行为的规范标准。所以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理解一所学校的价值观是会意这所学校文化的一把钥匙。学校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反思与重构其价值观。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挑战
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在1932年率先使用学校文化一词。他认为学校文化是在学校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学校文化不像书本上的以各种文字符号或非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知识,不能以学科课程的方式编制其内容,也不能像斯宾塞提出的“为我们美满生活作准备”而进行储藏。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引领学生树立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的、理智的、富有激情的、持续超越的立场和作为。学校文化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快速发展,学校不能将这些变化拒之门外。文化只有有了现实土壤的滋养,才能培育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创造新的学校文化。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原来的主导传统观念遭受强烈挑战,随之而来的各种文化观念进行着激烈冲撞。为了提高就业筹码、获得好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在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学历、考各种证书等。这种短浅的唯利的价值观念进入到了学生的思想中。在当下的学校文化形态中,教育的功用就体现在协助大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博得单位提拔、走向一所梦想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取得丰硕的生存物资。
基于这种学校文化的积淀,学生产生了一种判断教育价值的心理倾向和惯性,失去了对价值的深思、反思能力,乃至迷失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是异化成从“有没有用”这个单一方面评价一种学习活动,学习成为一个类似技术工的反复操练,而失去了其内在的教育内涵。其实利与意义并不是非要舍弃一方,在现实生活中,二者都展示了各自的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引导他们辨识财富、生命及意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辅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使得国外各种文化顺畅地浸漫到各个方面。异域文化的渗入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化的速度。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年轻一代热衷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而对本国的民族文化日趋淡化,甚至以“洋”为荣。长此以往,有可能出现民族文化发展受阻甚至文化的殖民化。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要引领学生认知和感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文化培根问题。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繁荣的问题。
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外来文化贪恋和迷信,然后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体悟,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唯有如此,在真正面对外来文化的浸染时,才会辨其真伪,真正吸取有益于我国文化成长的营养,提升和拓展我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力与创造能力。学校文化是在连续不断的时间和空间中发展、成长,必然包含不同的时空互动与碰撞。现代与传统的交织和纠缠是现代学校文化一个十分凸显的景观。现代的年轻人过于冲动地拥抱当今文化,越来越疏离传统的经典。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现代与传统“纠葛”存在,为现代人展示了充足的资源和繁杂的多种可能性,也再现了缺少对传统文化文明的深究和活化运用,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我化”的不足。如何让传统经典文化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悄无声息地印刻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头脑中,是一个紧要却又持久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高师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在外部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文化习惯面前,迫切需要学校走出复杂的现实状况,促进学校文化的转型和重构。重新建构新学校文化,必然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把握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精神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科学特性和价值特性,浓缩了文化的精华,学校文化的建设应当遵循这种先进价值观的要求,它理所当然地成为校园文化重构的基本指导思想。
它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社会在当今时代的精神诉求,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同时,体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实际,是现今中国人的价值实现的最新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方面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想,另一方面指出了全国人民追求的价值梦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角度道出了自由发展的蓝图,表明了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指出了个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继承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也体现着与时俱进,超越了空想与僵化,摈弃了这些不合理因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明我国在面临各种文化冲突中的坚定立场,求同存异,消除分歧,赢得一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强调了个体“修身为本”的传统,也包含着在市场经济中个体要遵循的道德新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建设的学校文化会创造出更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所学校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中,如果能自觉提炼出表达清晰的指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它会辐射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改革,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综合效益。这就意味着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在综合考虑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办学定位以及时代需要的基础上,为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首要的是重新提炼出符合学校目标定位和优良传统的新式核心价值观。
学校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个领导的办学观点和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和尊重的价值体系。所以,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必须弄清楚不同个体的价值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符合时代和教育要求的价值观进行总结、凝练,整合为核心价值观。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方向上一定要与社会的核心精神以及我国对学校发展定位相符合。在具体的落实中,各校需要适当考虑本地、本校的具体条件。它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生成。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级领导组织团队,基于学校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理念,如尊师重教、脚踏实地、勤勉等,结合当今社会重新阐发其当代价值,针对自身学校文化中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新文化以更新和丰富学校文化,讨论确定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般而言,是学校领导群体就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等重要问题提出基本的观点,然后全体教职工交流讨论并收集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提炼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其它形式使价值观深入师生。一是校训,二是校歌,三是校规。
(二)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
学校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进行统筹规划的指南针。为了使学校师生深入的理解校园文化,根据已定的方针建立关于学校文化发展的近期和长远目标。只有准确把握了学校文化“血脉”和精神特质,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学校的特色与个性。在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学校文化通过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呈现的问题。
学校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使得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的各种制度当中,进入学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中。学校的各项内容如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制度、师生日常行为规范体系等应根据相应的核心价值取向进行改革,使之符合学校文化发展的理想。为确保学校文化发展的顺利进行,学校要通过制订系统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在执行制度时,必须按规则办事,必须采取公平、合理、正当的方式,确保学校制度实施的公正性。学校在具体实施制度的时候,应该实行“平等”制度,不能因人、因时而异。
(三)实现新文化追求的实践层面
文化是内隐的,需要外显的方式展现。第一,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本校特色,又展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可以把活动拓展到社会,利用社会舞台展现,不仅向学生也向社会传递,提升了学校价值观的影响力;第二,组织师生共唱校歌、读校史活动,展示本校的历史发展、知名人士;第三,通过榜样的言行展示学校倡导的良好行为,师生的言传身教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有意创造的诚信、文明的行为榜样不仅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楷模。第四,常态化地组织学术报告、各种讲座、各类创意创业竞赛及展览等活动,紧随时代发展步伐,颂扬传统经典文化。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输入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经典,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自由和谐的学校文化。
多元主体参与下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是培育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渠道。然而纵观当前很多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存在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即未能体现高职院校特殊化的校园文化。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充分彰显普通大园所拥有的大学文化,另外一方面要充分诠释自我特殊性,彰显独特的校园文化,使高职校园文化更具鲜明特色、文化底蕴。
关键词:高职院校;多元主体;校园特色文化
1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特点
1.1职业性特征
高职院校围绕职业性教育,以培育优秀就业人才为导向,积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彰显其校园文化特有的职业性特点,彰显高职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即以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基本原则,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两大出发点:①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②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凸显职业教育精神,同时结合学生具体选定的岗位及要求,帮助学生调整职业心态、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人文素养、道德。紧密结合企业的用人需要,培育高质量的高职院校人才。
1.2行业性特征
高职院校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结合行业的需要为社会输送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具体包括生产、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同时依托岗位特征、行业特点建设校园文化,并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培育高素质人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充分体现校园鲜明的个性及特有的校园文化精髓,有机融合学校办学特色、优秀文化,科学开展各类校园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就业环境、行业特点,体现企业文化,对其将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实践性特征
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更加强调校园文化的操作性、实践性而忽视学术性。有机结合了实践性活动及文体类活动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实践与理论知识,一方面要结合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一般规律、特点,另外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交往、社会知识能力,从而开展各类有利于培育学生现代企业精神的与企业实践、技能实践有关的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夯实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日后更加顺利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未能有机结合物质与精神文化建设
毋庸置疑校园物质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不仅充分发挥物质载体的作用,同时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即物质文化仅是一个手段,而非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然而当下不乏有高职院校过于关注物质文化建设,娱乐文化。认为只要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就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了。然而建设校园文化并不仅仅在于物质文化,其还包括精神文化。事实上在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根本,具有一定的职能作用、价值意义。脱离了精神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是没有生命力、没有灵魂的,这样的校园文化是留于形式上的。而这一问题也是当代很多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2.2未能全面认识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充分意识到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却错误的认为管理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就是校园文化了,过于强调校园文化的控制功能、物质功能,仅在学生管理部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只要开展业余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了,而未充分结合高校的办学方向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仅发挥其凝聚、导向及激励等功能,并未真正发挥建设校园文化的作用。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未能正确、全面的认识校园文化。
2.3理论研究过少,缺乏系统规划
在十几年来的发展中,各大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关于如何优化师资队伍、配置专业设施、明确办学方向,总体上说对高职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但是鲜少深入关于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相关研究,甚至可以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如前文所述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充分融合了精神与物质文明,具有复杂性。但是在实际建设校园文化时,由于未能从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在具体设置任务、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而施行的相关措施等均带有一定的临时性、盲目性,甚至是应付性,此外尚未能使所有部门都能够融入其中。而这正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当代很多高职院校,尚未能以正确的观点解读校园文化,在实际建设校园文化时,也未能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行。
笔者以为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的确非常有必要突出其娱乐、思想教育及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但是校园文化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其最为根本的在于培育学生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识,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健康成长,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品格、文化意识。
3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重塑与构建
3.1重塑校园文化的文化认同观
文化认同,是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前提条件。而要培育受教育者的文化认同,其不仅仅是技巧性的或者形式方面的问题。只有让师生认同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融入其中,换言之即是否认同校园文化价值,是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前提条件。针对当下高职建设校园文化的实际情况,其最为关键的就在于构建正确的认同理念,改进认同方式,简而言之也就是解决认同危机。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受区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传统,可结合具体的设计工程,全方位物化自身认同理念,并进一步升华,明确其价值准则,并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
3.2积极融合多元文化,强化话语权
话语权,并不单单指有权利说,其还包括有权利被倾听,同时必须体现在制度上。换言之即不仅仅要从理论上强论话语权,其还必须体现在具体的机制、制度方面。“我话故我在”。当代高职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尤其是在融合多元文化主体时,更必须重视获得与赋予话语权,充分发挥话语权的作用,融合多元文化主体,并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本质上说,只有成为独立的,完整的主体才能拥有话语权。基于一个相对平等的氛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释放自我,在不断对话与互动中,不断提升。充分融合多元文化,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主体的潜能,释放真实的想法,进一步强化认同感。
3.3建设和谐、特色校园文化
即结合师、生的发展需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整体优化高职校园内各子系统,推进各要素的自由发展、协调发展。这里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高校的规模、效益、质量以及学校的结构等各方面的协调性,即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有利于推进校内外和谐发展的氛围。当然了要切实做好这一系统性工程,其面临着各方面复杂的问题,在具体推进时必须紧密结合学校、科研以及实际教学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而这就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为了创建一个具有特色、和谐等特点的校园文化,必须分别明确教师、学生的办学主体及教育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更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的环境。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结合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设立科学的发展观。总之只有凝聚全校师生,才能真正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4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健全校园文化
为了推进文化价值观体系,结合高职校园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就必须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根基。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不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同时还要避免形成“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综合素质。这是21世纪培育祖国优秀的接班人的前提条件,彰显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强化校园文化的感召力,这不仅仅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需要,更是全方位培育人的自主创新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举措。
4结语
综上所述,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必须结合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以推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全局的层面出发,在立足学校实际情况的同时,首眼于长远,有机融合各方面因素,同时坚持如下原则,其中包括定期更新、整体推进、系统规划以及分步实施,从而在体现高职校园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彰显其鲜明与特色性。基金项目:职业院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GXZJ2016ZD01)。
参考文献
[1]张冶红.多元主体参与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宁波大学,2013.
[2]李淼.多元主体参与视角下现代高职院校章程建设[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9(3):103~104.
【文化建设的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建设论文04-04
会计文化建设的论文06-14
文化建设发展论文04-04
公司文化建设论文04-04
组织文化建设论文11-14
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04-04
医院文化建设论文04-04
高校文化建设探讨的论文06-22
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