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论文

2023-01-12 论文

  文化是人类世界不断进步的表现,彰显着人类世界所创造的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文化建设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民族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和谐是国家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层次。相较于普通的高校,民族院校在宗教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民族院校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如何建设民族院校的和谐校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新形势;民族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也是促进人民幸福的有效途径。民族院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在新形势下,文化多元并存,民族充分融合。民族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优化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对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新形势下的民族院校

  民族院校的存在是我国多年来实行民族团结政策的产物,体现着各族人民之间的融合与共同繁荣。民族院校与一般的高校校园文化有所不同,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差异性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但同时也给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民族院校必须首先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差异,然后才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尊重保护这些差异。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物质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在生活饮食等方面,还是在学习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特殊性。由于宗教文化和思想理念的差异,少数民族的校园建筑、饮食偏好等都各具特色。而民族院校往往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设计教学建筑、住宿房屋的时候,可以参考少数民族的风格特色进行加工,以使学生对校园环境产生归属感。而汉族学生则可以借此机会更好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在生活习俗方面,学校也需要特殊照顾。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按照少数民族的文化要求准备饮食和住宿[1]。

  (二)精神文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风情往往能够发挥对民族群体的性格塑造作用,因此不同民族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民族院校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场所,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使各民族的思想在此得到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为此,民族院校应当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思想的智慧。在所有的精神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差别尤为突出,而宗教信仰也是最容易引发民族矛盾的问题之一。因此民族院校必须谨慎对待宗教事宜,充分尊重学生和教职工的信仰,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院校已经普遍被大众所接受。事实上,民族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加强中华民族内部的团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新的社会形势也对民族院校的发展产生了多重的影响。一方面,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越来越强,多不同民族文化的接受能力也越来更好。宽松适宜的社会环境为民族院校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沟通的便利,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正在不断缩小。另一方面,社会对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得到了放大,与汉族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凸显[2]。

  二、如何建设民族院校的和谐校园

  (一)建立宽松的校园环境

  民族院校想要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从校园文化的建设入手全面发展多元文化。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和教师承担着主要的任务。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就意味着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吸收,以及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寻找文化共同点。尽管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和思想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民族院校作为一个大家庭,应该积极寻求各民族的文化契合点,以使各民族之间能够相互认同、互相沟通。其实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及手机、网络等技术的普及,都在不断缩小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缩小差异,民族院校还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或者课后活动,鼓励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更多的共同点,从而形成一个新的集体,加强学生内部的凝聚力。为此,学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管理制度,以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供各族学生之间找到共同点。

  2)尊重文化差异性。在努力采取措施实现民族融合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尊重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对于诸如宗教信仰、民族服饰等具有鲜明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则不必要强求统一。而应该鼓励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使各民族保留和发扬本族的文化特色。还可以通过文艺表演、知识讲座等形式来展示各族的民俗风情,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他族文化。

  (二)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校学生才是活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因此,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加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思想素养是实现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为此,学生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民族文化、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喜欢或者尊重他族的文化。也只有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另外,学生还需要在思想上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民族院校的特色,正确对待民族关系。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要尊重发扬,不能只顾学习接受其他文化而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情和信心,也不能只以本民族的文化为尊。对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则要尽量尊重和接纳,不能轻视、侮辱他人的民族文化或思想信仰。

  篇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校文化建设

  [摘要

  学校是能够折射出教育价值的精神领域。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在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提炼出融合学校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在实践层面实现学校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一方面是提供学习的物质场所,另一方面是能够折射出教育价值的精神领域。学校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在文化层面,学校已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领域。关于文化的解释有很多种,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其内涵也不相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Klobe和ClarkHong的文章《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剖析了众多的文化概念,他得出的结论认为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是文化的根本,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同样的,能够做到对一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生活施展全方位影响的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都认同的价值观。它左右着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向,是各个主体行为的规范标准。所以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理解一所学校的价值观是会意这所学校文化的一把钥匙。学校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反思与重构其价值观。

  一、学校文化建设的时代挑战

  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在1932年率先使用学校文化一词。他认为学校文化是在学校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学校文化不像书本上的以各种文字符号或非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知识,不能以学科课程的方式编制其内容,也不能像斯宾塞提出的“为我们美满生活作准备”而进行储藏。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引领学生树立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的、理智的、富有激情的、持续超越的立场和作为。学校文化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快速发展,学校不能将这些变化拒之门外。文化只有有了现实土壤的滋养,才能培育超越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创造新的学校文化。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原来的主导传统观念遭受强烈挑战,随之而来的各种文化观念进行着激烈冲撞。为了提高就业筹码、获得好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在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提高学历、考各种证书等。这种短浅的唯利的价值观念进入到了学生的思想中。在当下的学校文化形态中,教育的功用就体现在协助大学生顺利通过各种考试、博得单位提拔、走向一所梦想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取得丰硕的生存物资。基于这种学校文化的积淀,学生产生了一种判断教育价值的心理倾向和惯性,失去了对价值的深思、反思能力,乃至迷失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是异化成从“有没有用”这个单一方面评价一种学习活动,学习成为一个类似技术工的反复操练,而失去了其内在的教育内涵。其实利与意义并不是非要舍弃一方,在现实生活中,二者都展示了各自的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引导他们辨识财富、生命及意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辅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使得国外各种文化顺畅地浸漫到各个方面。异域文化的渗入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化的速度。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年轻一代热衷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而对本国的民族文化日趋淡化,甚至以“洋”为荣。长此以往,有可能出现民族文化发展受阻甚至文化的殖民化。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要引领学生认知和感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文化培根问题。这是一个民族文化繁荣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外来文化贪恋和迷信,然后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体悟,建立民族文化自尊,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唯有如此,在真正面对外来文化的浸染时,才会辨其真伪,真正吸取有益于我国文化成长的营养,提升和拓展我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力与创造能力。学校文化是在连续不断的时间和空间中发展、成长,必然包含不同的时空互动与碰撞。现代与传统的交织和纠缠是现代学校文化一个十分凸显的景观。现代的年轻人过于冲动地拥抱当今文化,越来越疏离传统的经典。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现代与传统“纠葛”存在,为现代人展示了充足的资源和繁杂的多种可能性,也再现了缺少对传统文化文明的深究和活化运用,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我化”的不足。如何让传统经典文化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悄无声息地印刻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头脑中,是一个紧要却又持久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高师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在外部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的文化习惯面前,迫切需要学校走出复杂的现实状况,促进学校文化的转型和重构。重新建构新学校文化,必然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把握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精神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科学特性和价值特性,浓缩了文化的精华,学校文化的建设应当遵循这种先进价值观的要求,它理所当然地成为校园文化重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社会在当今时代的精神诉求,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同时,体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实际,是现今中国人的价值实现的最新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方面高屋建瓴地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理想,另一方面指出了全国人民追求的价值梦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角度道出了自由发展的蓝图,表明了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指出了个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的道德规范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继承了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也体现着与时俱进,超越了空想与僵化,摈弃了这些不合理因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明我国在面临各种文化冲突中的坚定立场,求同存异,消除分歧,赢得一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强调了个体“修身为本”的传统,也包含着在市场经济中个体要遵循的道德新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建设的学校文化会创造出更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环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一)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所学校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中,如果能自觉提炼出表达清晰的指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而它会辐射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改革,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综合效益。这就意味着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在综合考虑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办学定位以及时代需要的基础上,为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首要的是重新提炼出符合学校目标定位和优良传统的新式核心价值观。学校核心价值观不是某个领导的办学观点和价值观,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和尊重的价值体系。所以,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必须弄清楚不同个体的价值观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符合时代和教育要求的价值观进行总结、凝练,整合为核心价值观。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方向上一定要与社会的.核心精神以及我国对学校发展定位相符合。在具体的落实中,各校需要适当考虑本地、本校的具体条件。它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生成。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各级领导组织团队,基于学校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理念,如尊师重教、脚踏实地、勤勉等,结合当今社会重新阐发其当代价值,针对自身学校文化中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新文化以更新和丰富学校文化,讨论确定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般而言,是学校领导群体就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等重要问题提出基本的观点,然后全体教职工交流讨论并收集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提炼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其它形式使价值观深入师生。一是校训,二是校歌,三是校规。

  (二)构建学校文化的总结构

  学校确立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进行统筹规划的指南针。为了使学校师生深入的理解校园文化,根据已定的方针建立关于学校文化发展的近期和长远目标。只有准确把握了学校文化“血脉”和精神特质,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学校的特色与个性。在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学校文化通过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呈现的问题。学校组织人员进行研究,使得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的各种制度当中,进入学校师生的日常行为中。学校的各项内容如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制度、师生日常行为规范体系等应根据相应的核心价值取向进行改革,使之符合学校文化发展的理想。为确保学校文化发展的顺利进行,学校要通过制订系统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学校在执行制度时,必须按规则办事,必须采取公平、合理、正当的方式,确保学校制度实施的公正性。学校在具体实施制度的时候,应该实行“平等”制度,不能因人、因时而异。

  (三)实现新文化追求的实践层面

  文化是内隐的,需要外显的方式展现。第一,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既有本校特色,又展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甚至可以把活动拓展到社会,利用社会舞台展现,不仅向学生也向社会传递,提升了学校价值观的影响力;第二,组织师生共唱校歌、读校史活动,展示本校的历史发展、知名人士;第三,通过榜样的言行展示学校倡导的良好行为,师生的言传身教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有意创造的诚信、文明的行为榜样不仅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楷模。第四,常态化地组织学术报告、各种讲座、各类创意创业竞赛及展览等活动,紧随时代发展步伐,颂扬传统经典文化。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输入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经典,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自由和谐的学校文化。

  篇三:茶文化下高校文化建设的开展途径

  摘要

  在高等教育不断得到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高校得到良好的进步,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融合了儒、道、释等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在形式方面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备养生、修身、礼让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建设中是符合整体发展趋势的。本文针对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开展途径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以提供借鉴。

  关键词

  茶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开展途径

  1、前言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形成到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融合了多家优秀的思想精华,而且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高校是培养社会所需求人才的主要场地,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文化建设这一环节的工作来发挥辅助性的作用,而高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需要借助茶文化的融合。因此,将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对高校整体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将茶文化应用于高校文化的建设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一个层面表现在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不仅是生产茶叶的大国,而且也是茶叶的故乡,茶在中国的出现以及发展的历史已经长达千年,由此衍生的茶文化也早已经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来予以继承与发展,而茶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所构成,其内容的组成丰富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充分接触、学习、感受茶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茶文化中包含了优秀的儒家、道家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在高校文化建设中融合茶文化,让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第二个层面表现在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茶文化具有多个方面的功能,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各个方面的功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说,茶文化具有美学功能,以茶德、茶艺、茶礼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又比如说,茶文化具有养生功能,长期饮茶有助于人体健康,将茶文化应用到高校文化建设中,让学生通过接触茶文化来充分提高自身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茶文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道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二是茶文化精神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推动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3、发挥茶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作用的措施

  3.1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

  茶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而且具有多层的社会功能,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茶文化。首先,由于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入手,让茶文化知识的教育走进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计入学生的总学分中,以此来推动茶文化课程得到良好的开展。其次,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作用,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将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因此,在高校设置茶文化相关的课程之后,教师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安排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落脚点,在讲述必要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讲解一些历史典故、人文趣事等,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将教学场地转换成茶楼、茶室等地方,让学生一边观摩一边学习,身临其境地去充分感受茶文化。通过采取这些形式,在丰富茶文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的基础上,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良好的开展。

  3.2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且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茶文化有效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促进整体的发展,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目标是行动的前提,在目标的指示下行动才能合理开展,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茶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才能让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全面营造茶文化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于这一方面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在对校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将茶文化的相关理念融入其中,在理念的指导下建立相关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茶文化过程中搜索相关的信息提供便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二,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或者是社团,因此,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座谈会、展览、演讲等,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充分学习茶文化知识;第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高校可以邀请民间的艺人或者是专家来校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多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其组成内容呈现着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想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高校领导层要意识到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将对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茶文化研究室、茶艺练习室、茶叶审评室等,促使茶文化有效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除此之外,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个方面资源的建设,比如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不仅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且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去学习跟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束语

  茶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文化建设中,对于高校多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此为探讨点,进行了上述论点的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瑛.现代茶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6(3):356-357.

  [2]赵宇昕.以“茶”为载体,探索农业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7):44-45.

  [3]丁冬生.高校文化育人的效应及其实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4]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5]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业,2009(6):29-32.

【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建设论文12-13

高校学校文化建设论文09-28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7-22

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论文09-18

关于基层央行组织文化建设论文09-28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论文09-28

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论文09-28

浅谈贫困山区基层文化建设论文09-28

项目管理中学习型文化建设论文03-19

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建议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