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力较弱孩子的观察记录

2022-11-17 记录

一个能力较弱孩子的观察记录1

  观察情况:

  体育活动——皮球

  活动要求:

  能用双手轮流拍球。

  观察情况一:

  全班大多数孩子都能比较熟练地练习拍球,有一部分孩子能连续拍,但控球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只要稍加练习就会有所进步。

  分析:

  经了解,在中班时孩子们经常进行拍球的活动,而且班里的陈祖军是个很热爱运动的孩子,在他的带动下,几乎全班的孩子爱上了球类运动,因此运动效果相当好。

  观察情况二:

  宝宝拿着球,走来走去始终不拍,老师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不拍呀?”他点点头说:“我拍的。”然后把球往下一丢,用手很轻地碰了一下球,球向前弹走了,宝宝就很无奈地看着球,也不伸手去拍,球就滚走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又尝试了一次,还是相同的结果。

  分析:

  从家访中得知,上学期孩子的身体很不好,四月过后几乎没有来园,因此幼儿园进行的拍球等体育锻炼他几乎没有参加过,而且由于孩子身体的原因,在在家也几乎不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孩子的运动能力、协调性等都很差。从他的动作表现中可以看出,孩子一点都不熟悉球性,对最基本的拍球动作等一点都不了解。

  反思:

  幼儿由于身体等原因,不参加体育运动,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损失,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而像宝宝这样错过了锻炼的机会,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在全班都掌握了拍球技巧,只有他一个人不会的情况下,对孩子本身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此尽快帮助他跟上大家,树立运动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调整:

  1.在活动时,重点关注宝宝,帮助他练习:站在他身后,用老师的手包住他的手,然后带他一起去拍,并用语言提示他,帮助他熟悉球性。

  2.建立运动个案追踪记录,重点观察分析宝宝的活动发展情况。

  与孩子的家长联系,请家长在家准备运动器械,家园一致帮助孩子进行锻炼,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与协调能力。

一个能力较弱孩子的观察记录2

  观察情况:体育活动——玩大型运动器械

  观察一:

  大型运动器械中有一个项目是勇敢者道路,五个吊杆的下方有很小的踩踏的圆盘,踩上去后吊杆会晃动。这个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几乎每个孩子都要上去走一走。但这个活动项目是有一点危险性的,因此老师是站在这个项目旁边做保护的。

  活动中,发现宝宝每次走到这个勇敢者道路前就很犹豫,一看到老师看着他就改道从滑滑梯上走掉了。

  分析:

  这个孩子的运动能力很差,这个运动项目对于他来说是又想尝试有害怕尝试的,每次走到这里他都想走,但每次都被自己胆怯的心理所征服,而他看老师一方面有可能是不希望老师看到他害怕的样子(他的自尊心很强),也有可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调整一:

  当他再次走到勇敢者道路前,正犹豫着要不要走掉时,我走上前问他:“你想玩这个吗?”他点点头说:“想。”我说:“那好,你走吧,老师在旁边保护你。”

  观察二:

  于是他颤颤危危地伸手抓住杆子,紧张地踏出第一步,当他感受到竿子的摇晃时紧张得脸色都变了,但他仍紧紧地抓着,勇敢地往前走,到最后一步时,他额头上冒出了汗珠,脚都在发抖。但当老师问他感觉怎么样时,他的回答是很坚定的“很好”。

  效果: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对这个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他没有完全克服心中的恐惧,但他至少已经有了征服的勇气了,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他一定可以成功。

  观察情况:午餐

  观察一:

  午餐时吃的是馒头与馄饨,其他孩子都是吃完了馒头再吃馄饨,然后一个一个地吃。而宝宝在看到这两样食品后不知所措,看到旁边的孩子吃什么他也吃什么,别人吃馒头时,他也吃,看到别人馒头吃完了,开始吃馄饨时,他也把馒头一丢,吃起了馄饨;听到老师说先吃馒头,又捡起了馒头,就这样,东一口西一口,吃得满桌狼籍。

  分析一:

  宝宝小朋友在班里属于比较特别的一个孩子,由于身体因素,家长对其没有很大的要求,造成孩子的能力与班里其他孩子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与其他孩子有差距,可能家长也在家里对他说过别人怎样怎样的话,使他对别的孩子有崇拜的心理暗示,从而丧失了自我,只会跟着别的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调整:

  走到宝宝的身边,告诉他老师的要求,请他先吃馒头,再吃馄饨,请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宝宝点头表示愿意照老师要求做。

  观察二:

  过了一会儿,老师来到宝宝的身边,发现他的馒头没有吃完,而碗里的东西也几乎没有动过,嘴里则塞得满满的,看到老师过来,又显得满脸的惊慌。

  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老师是知道他的吃饭的习惯,东西进了嘴里很少咀嚼,过一会儿等含得东西软化了,嘴里好象有空地方了,再塞一口,再含着,直到嘴巴里塞不下了,才艰难地咽一口,再塞。从孩子的行为表现说明他在家里的饮食习惯是很差的,甚至可以说不会吃东西。

  反思: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习惯思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小班进行的活动,到了大班,孩子就应该学会吃饭了。而从宝宝的表现来看,这样的习惯思维要打破,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沟通策略和重点,对于别的孩子可能可以提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像宝宝这样的孩子,我们可能就需要降低要求,从最基本的习惯开始培养,使他能尽快地有所发展。

  调整1:

  教师与他面对面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让他在老师的指令下一口一口吃,纠正他的吞咽习惯。

  [在纠正的过程中,发现宝宝吃馄饨的方法是与平时吃饭的方法是一样的,不分个数,囫囵吞枣,一堆一堆地往嘴里送,吃得满脸满桌一片狼籍。]

  调整2

  告诉宝宝馄饨与米饭的不同之处,教他一个一个吃,将一个馄饨分成两口吃,同时请他体验不同的吃法的感觉与速度。

  最后在他回家前,再次将吃饭的要领重述,请他在家也这样来吃饭;同时告诉他第二天要检查他的掌握情况。

  观察情况:午餐

  上个学期对宝宝的午餐进行过跟踪的记录及教育,但只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之后孩子就比较少来园了。本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中,我对宝宝的午餐情况进行了观察:

  1.孩子对在幼儿园午餐已没有了恐惧心理,自己也有要加快进餐速度的愿望。

  2.上个学期曾对进餐方式进行过纠正和教授,要求他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每一次都等嘴里咽下去后再扒第二口;经过观察后发现他还是常常把嘴里塞得满满的还在往里塞,但只要看到老师注意到他了,他会努力将嘴里的食物往下咽,然后一小口一小口地吃。

  3.对于自己吃得慢感到很沮丧,到最后会着急,甚至会扔下碗筷就想走。

  分析:

  根据幼儿的表现,说明上学期的个别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没有持续练习和家里教育的放松,使得孩子的好习惯没有被坚持下来,只是在老师注意到的时候才会想起;有了竞争的意识,对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感到难过。

  反思:

  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日夜积累才会有好的收效,从宝宝的表现来看,我们是感到欣慰的,虽然现在孩子的能力水平还没有达到全班的总体水平,但和他自己的横向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进步是很大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自己也有了配合老师,努力进步的意识是最令人鼓舞的。相信只要不断地努力,他会赶上班里的其他孩子的。

  调整:

  原先对于他的提醒是“蜻蜓点水”式的,也就是在照顾其他孩子的情况下,间断地过去提醒他,这样的提醒方式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对于宝宝来说似乎收效不大,因此改变提醒的方式:

  1.午餐前就午餐方式总体帮他回忆,将一口一口地吃重点提醒。

  2.午餐的前20分钟让孩子自己吃,依旧采用“蜻蜓点水”的提醒方式。

  在为所有孩子盛完汤后,坐在宝宝的身边,不断地用语言帮助孩子掌握进餐方法,调整巩固进餐速度。

  效果:

  今天,孩子在30分钟内吃完了自己的一份饭菜,对此他自己感到很高兴。

  观察情况:午餐

  这段时间,宝宝坚持来园,因此对他的午餐情况有了比较连续的观察与指导,通过采用不间断的提醒和指导,孩子在午餐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午餐时,孩子始终看着自己的碗,很少有东张西望的动作出现,每当看到老师走到他面前,他都会说:“一小口一小口吃,推前面,不从后面推。”

  分析: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对他进行的针对性指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孩子对吃饭不再恐惧,愿意自己吃,并且希望能吃得快;对于老师告诉他的吃饭的口诀已经掌握,但由于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表达出来才能做到,还不能将指令内化,也有另一种原因是他不希望老师再大声地提醒他,用说出老师告诉他的口令来暗示老师自己已经掌握了,请不要再提醒我了。

  反思:

  孩子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就连阿姨和卫生老师都在表扬孩子的进步,那么对于已经进步的宝宝来说需要的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从他以前的表现来看他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不喜欢别人批评、一开始甚至连老师的提醒对他来说都是十分难堪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知道老师的提醒是为了他好,所以才不再排斥,而现在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到要求,因此采用了比较被动的方式来提醒老师,要保护他的自尊心。而作为老师,也因为了习惯的定式,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心理状况,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调整:

  表扬宝宝午餐有进步,在集体进餐时减少在集体面前的提醒,改为个别的小声暗示,有时只是一个手势,孩子能够心领神会。

  效果:

  每次午餐后,孩子都是高高兴兴地告诉来接他的阿姨,我自己吃完了自己的饭,而且老师没有提醒我。在小朋友面前,宝宝也变得比以前活跃,能比较好地融入集体。

【一个能力较弱孩子的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观察记录:孩子进步了!11-17

幼儿观察记录《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09-29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04-14

幼儿观察记录《选择相信孩子》09-30

幼儿观察记录《面对幸灾乐祸的孩子》09-30

调皮的孩子中班个案观察记录09-30

减少孩子口吃行为的观察记录02-16

给动作慢的孩子加加油的观察记录02-27

不喜欢午睡的孩子中班观察记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