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2022-11-07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知道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流程: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一、自学提纲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自学指导,交流汇报,验证。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 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 当堂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 27/2—4 P2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

  一、教材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这一小节是对学过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是小学数学中简便计算的根据,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能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三、学情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整理为主线,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纸

  2、教学流程

  1、巧设疑问,自主整理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学生思考后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结果,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

  ①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

  ②你能把它进行分类整理吗?

  ③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④你能将整理结果制成学习卡片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将整理结果制成一张张学习卡片。

  通过比较、欣赏、评价这些学习卡,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2、层层深入,发展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道题目要不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说明学生的简算意识还很差。那么,在复习课上,怎样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基本练习:

  教师给出三个数8、40、125,让学生根据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分别编三道式题,在四人小组内说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把出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设计一道可以简便计算的题。

  乘法交换律编题为8×40×125=8×125×40

  乘法结合律编题为40×125×8=40×(125×8)

  乘法分配律编题为(8+40)×125=8×125+40×125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

  2)引申练习:

  将40和8合在一起,怎样计算简便?

  用乘法分配律:48× 125=(40+8)×125 =40×125+8×125=5000+1000

  =6000

  用乘法结合律:48× 125=6×8×125=6×(8×125)=6× 1000 =6000

  题目相同,结果相同,但应用的运算定律不相同,因此审题很重要,所选方法一定要合理简便。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44×25 808×125

  你们能再出一题用两种方法做的题目吗?

  3)拓展练习:

  课上到这时,同学们兴致很高,教师又灵活出了一些含有“一组半”、“两组半”的适合用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供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留给学生创新机会,题目如下:

  ①27×99+27

  ②45×55+45×47-45×2

  ③125×(8+40)×25

  3、总结提升,拓展应用。

  复习课上题目的具体设计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我力求少而精,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题,学生只有边做边审题,运用整体思维观察算式,寻找特点,并综合各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又合理,进而形成娴熟的运算技能。

  1)小明做数学题时很粗心,把25×(+4)错算成了25× +4请你帮忙算一算,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2)判断题:

  (a)(32-17)×35=32×35-32×17()

  (b)58×91+91×25=58+25×91()

  (c)8×(125×9)=8×125×8×9()

  (d)125×(8+4)×25=125×8+25×4()

  3)简便计算:

  999×27+333×19

  38×48+96

  1999+999×999

  先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

  第一个练习。难度不大,只要他能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直接做,第二个练习,是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通过判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算定律运用的正确性,第三个练习,需要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先要利用积不变来转换成有相同因数的算式,再利用分配律简便计算。

  4、总结:

  纵观全课设计,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例2仍然是利用主题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运算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难点:乘法运算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策略:

  1、情景创设策略: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知识与跨越式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自主探究、归纳乘法运算定律。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探索新知、验证猜想、运用知识的工具,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增强了课堂学习的互动。

  3、感受成功策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通过科学的验证确定猜想的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悦,为学习注入动力。

  4、激趣策略:课件的使用比普通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课堂学习更具趣味性。

  教法和学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2、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教学资源: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课本。

  2、多媒体演示课件:利用图片、文字,创设情景,进行练习环节。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调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舒缓紧张环境。

  (二)、在新课时有意识地设计了“问题创设,引发思考——自主探究、获得规律——巩固应用、解决问题”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这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新课程的理念。说教模型,解决问题。这是在

  (三)、在发现学习了结合律的规律后,安排了一个及时巩固的环节,主要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所学的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巩固。

  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并能很好的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实用性、有用性的渗入)

  (四)、在探索完乘法结合的规律后,直接引出两组算式,并由此让学生推导、验证出乘法的交换律。

  这种简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在乘法结合的理解基础上,并且乘法交换律相对简单易理解。

  (五)、最后是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这是在学习完这两种规律后,在学生心中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主要是根据认知的特点,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同时也是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方便。第二篇: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环节

  3、巩固练习:

  为了构建学生完善的认知结构,我设置了几道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习题,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它们包括35面的做一做

  1、2,和32面的第2题。

  环节

  4、课堂总结

  首先,我让学生自我陈述今天学习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帮主我诊断学生今天的学习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简单明了,并且重难点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你们辛苦了。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

  ①25x4=100

  ②4x25=100

  ①(25×5)×2

  ②25×(5×2))

  25x4=4x25 =125x2 =25x10 a×b=b×a =250(桶)=250(桶)

  (25×5)×2=25×(5×2))

  (a×b)×c=a×(b×c)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出示上节课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提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

  (二)复习定律

  1、简算。

  4×13×25125×(8+80)

  全班练习、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教师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

  2、掌握定律。

  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

  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

  (三)定律运用

  1、课本第6题

  (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学运算符号。

  (2)全班练习,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3)全班练习,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2、判断、改错练习。

  (1)400×(25+1)=400×25+1

  (2)(64+4)×25=64×25+25

  (3)25×32=25×(4×8)=25×4+25×8

  (四)综合练习

  1、练习第7题。

  (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

  (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

  (3)独立练习。

  (4)反馈矫正。

  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1)计算课本第8题,完成后校对。

  (2)计算第9题,完成后的、反馈讲评。

  3、应用题练习。

  (1)独立练习第10题。

  (2)反馈讲评,对25×400+25×400、25×400×2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4、思考题指导。

  (1)独立思考2分钟。

  (2)指名已解答的同学说思路。

  (五)巩固知识结构

  通过两节课,我们对第一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说一说第一单元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六)作业:《作业本》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7及练习三。

  内容简析

  例7由前面的三组算式经过转变,得出前后的结果相同,引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对比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主要是运用迁移类推和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乘法,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迁移类推、比较、概括、应用等方法来学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计算方法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竞赛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进行课前比赛,看谁的知识学得棒。

  第一轮:看谁算得对(口算)。

  25×4=25×2=125×8=25×10=50×2=125×10=

  4×8= 4×5= 5×8= 20×5= 32×5= 22×10=

  学生口答。

  第二轮:看谁算得巧。

  25×73×468×125×8125×(10+8)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上台板演。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运用了什么定律

  师:今天我们就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课题)

  【品析:亲切的开场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铺垫的复习题,用竞赛的方式呈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师适当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 =a×c+b×c。 (板书)

  师: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同样适用呢(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从而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课件引入:

  (出示PPT课件:内容是整数乘法简便算法与得数相连,用篮筐和篮球表示算式和得数)

  师:你能将篮球投入相应的篮筐里面吗(学生依次回答)

  师:这是什么运算(整数乘法简便运算)

  师:那么,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板书课题)

  【品析:通过用课件设置情景图连线题引入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方法,进一步追

  问在小数乘法中是否同样适用,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2页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第一组算式前后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

  ②第二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算后两个数,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③第三组算式前一个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同第三个数相乘,后一个算式先分别求出积,再把两个积相加。

  (2)提出的问题。

  如:每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后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出示另一组是整数乘法的三组算式,和现在的三组算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自己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虽然学生现在还不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但是经过回顾分析,可以发现相同点。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会发现下面几种规律:(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发现:整数乘法交换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结合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发现:整数乘法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品析:本环节中借助例7上面的三组算式,通过计算发现三组算式中的数没变,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进行计算,但结果不变。随即出示三组整数的乘法,让学生通过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对比,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迁移类推到小数乘法中来,要鼓励学生重点讨论,特别是乘法分配律的算式转化思想,这种数学思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而本节课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知识,恰恰可以使学生建立数学转化思想,实际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导,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转化到小数乘法的过程和算式之间的转化过程。】

  ◎顺承算式,研学例7。

  在总结完三组算式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例7。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算式分别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本环节是在研讨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个过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记住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参与推导转化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出各种运算定律的转化和灵活应用。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转化和应用,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应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在0.25×4.78×4中先算0.25×4.78,或是0.25×4还是4.78×4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先算0.25×4,再同4.78相乘,因为0.25×4能凑成整数,再同4.78相乘比较简便。

  质疑二:在0.65×202中,把202分成200+2时为什么一定要加括号呢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明白把202分成200+2后,如果不加括号会改变原来算式的意义和数值的大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只有加上括号后,才不改变题意,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节知识是通过整数乘法推

  广到小数乘法,对于学生而言,从整数乘法转化到小数乘法,真正地明白算理是难点,通过再次质疑和研讨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乘法运算定律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怎样灵活应用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运算定律的算式转化道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学生对于一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时的转化过程弄不清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习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第4.5题。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猜想, 观察、比较、概括、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验证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a+b=b+a (a+b)+c=a+(b+c)

  2、引入新课: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么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呢?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1、验证乘法的交换律

  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来验证

  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植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瞧,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植树呢(出示例5主题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并解答

  a 、负责挖坑、种树的共有多少人?

  25×4=100(人)4×25=100(人)

  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b 、负责抬水、浇树的共有多少人?

  25×2=50(人)2×25=50(人)

  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C 、每组要浇多少桶水?

  5×2=10(桶)2×5=10(桶)

  仔细观察这两人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发现.

  25×4=4×25

  25×2=2×25

  5×2=2×5

  (5)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发现的规律?(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这就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乘法确实有交换律。

  (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乘法的交换律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

  a × b = b × a

  (7)、你最喜欢哪一种?

  (8)、其实乘法交换律在我们以前就用到过,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哪些地方用过(学生思考后回答),再次证明交换两人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验证乘法结合律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了乘法交换律确实存在,那乘法结合律是不是也真的存在呢,接下来我们自己举例验证

  (1)、学生自己举例,小组交流,初步验证乘法结合律

  (2)、指名汇报.

  (8×4) ×5= 8×(4×5)

  (5×2) ×3= 5×(2×3)

  (25×4) ×1= 25×(4×1)

  (3)、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发现.

  (4)、刚才同学们通过举例来初步验证了乘法结合律的存在,老师也用了一道应用题来进行验证,再次验证乘法的结合律。

  a 、出示例6

  b 、学生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c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学生独立列式

  (25×5)×2 25×(5×2)

  =25×10 =125×2

  =250(桶) =250(桶)

  d 、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发现.

  (25×5)×2 = 25×(5×2)

  (5)、通过刚才解决这道题,我们再一次验证了乘法结合律的存在,什么叫做乘法的结合律呢?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6)、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仔细观察,谈发现)

  三、巩固与练习。

  1、填空。

  12×32=32×( )

  108×75=( )×( )

  60×( )=8×( )

  25×( )=( )×25

  30×6×7=30×(6× )

  125×(8×40)=( × ) ×( )

  2、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积吗?

  3、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 5 ×37×2

  492×5×2 25×166×4

  8×5×125×40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教材27页的第2、3题。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8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0.45×202

  3、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食堂买茄子和西红柿各25千克,每千克茄子4.6元,每千克西红柿5.4元。买这两种蔬菜共用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乘法运算定律 》 教学设计07-04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07-02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07-15

《乘法运算定律》的课堂教学设计11-01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课件03-31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6-19

《乘法运算定律》运算定律PPT课件06-11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设计06-30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优秀教学设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