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学设计

2021-08-30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B)

  板书

  教学过程

  (二)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1、物质出入细胞膜的几种方式:

  (1)自由扩散:

  特点: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O2、CO2、甘油、乙醇、苯等。

  (2)主动运输:

  ①特点: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②意义:(略)

  2、细胞膜的生理特点:选择透过性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的,那么,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呢?

  讲述:科学家经研究发现,细胞膜有多种生理功能。比如说,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等。其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膜的重要生理功能。

  活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细胞的“门户”——细胞膜来完成。离子和小分子物质是通过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的,而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的。首先,我们学习一种比较简单的运输方式。

  (教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自由扩散活动图板,对照活动图板作简要说明:图中黄色表示细胞膜,红色球状物表示某物质。红色球状物多的部分为膜外,少的部分为膜内。接着教师演示红色球状物不断由膜外通过膜进入到膜内的情况。)

  提问:如果红色球状物的多少代表某种物质浓度大小的话,那么,这物质进入细胞是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还是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运输?

  (回答:略。)

  讲述:对了,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上边这种运输方式叫做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相对于主动运输来说,又叫做被动运输。符合这种方式运输的物质仅限于小分子物质。

  另外,还有一些物质在进入细胞时,不同于自由扩散方式,例如:轮藻细胞中的K+浓度比它所生存的环境中K+多63倍,海带细胞中的I—比海水高出40倍,人的红细胞中的K+比血浆高30偌,而红细胞中的Na+浓度却是血浆中Na+的浓度的1/6。由此可见,以上细胞具有不断积累K+、I—的能力和运出Na+的能力,以致不使膜内外的Na+、K+、I—达到平衡。上述这些物质是怎样进行运输的呢?(教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主动运输活动图板,在做简要说明后演示物质由膜外进入到膜内的过程,同时启发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提问:上述这种运输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回答:略。)

  讲述:当物质通过细胞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时,就像物体沿斜坡上移一样,必须由外部提供能量,在对上述Na+、K+、I—等物质的运输中,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来供给的。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主动运输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是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到浓度高的一侧;

  ②需要消耗细胞内新陈代谢所释放的.能量。

  提问:物质的主动运输方式在生物学上有什么意义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讨论,最后请一位同学回答,略。)

  讲述:由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运输方式可以看出,细胞膜可以让O2、CO2、水分子等小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或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在生理功能上有什么特点呢?

  回答:具有选择性

  讲述:对,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关于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小字部分。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了解到细胞结构与它的生理作用是相统一的,尤其是物质出入细胞膜时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对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填写下表。

  出入细胞物质举例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高、低

  是否需载体蛋白质

  是否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甘油

  进入红细胞的K+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1.《表里的生物》的教学设计模板

2.生物工作教学设计

3.高一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4.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

5.高一必修生物教学反思

6.高一的生物教学反思

7.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8.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上一篇:语文赏析教学设计 下一篇:《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