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1-07-16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

  2、体会人物感情,领会课文内容。

  3、懂得读书可以改变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相信大家读了以后一定受益匪浅。板书课题。看题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字或词?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读,学生纠正读音。

  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1、结合注释,独立完成课文的翻译,记下不能解决词句。

  2、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情况,有理解不一致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作好记录,交给大家解决。

  3、提交小组内不能解决的词句,书写在黑板上。大家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古文翻译五字法:留、补、替、调、删

  四、理解内容,读出语气。

  1、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如何?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关心肯定,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骄傲、自得)

  总结劝说方法:“首先说……,在吕蒙推辞后接着说……”这样的方式。

  2、劝的结果如何?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夸赞)

  侧面描写及作用。

  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分角色朗读。

  五、品读课文,读出深意。

  《资治通鉴》(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你从不同的人物角度,你得到什么启示?

  孙权的角度——

  吕蒙的角度——

  鲁肃的角度——

  六、总结背诵

  1、本文有哪些人称代词:

  2、有两个成语出自本文:这两个成语现在是什么意思?

  结束语:冰心说: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同行,打好人生的底色。让我们与博览同行,丰富开拓视野。腹有诗书自气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河水来。祝孩子们在读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孙权劝学》优秀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追问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与“卿言多务,孰若孤?”能调换位置吗?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作为君王,你会从中收获些什么?作为大臣,你会收获些什么?作为今天的你,会收获些什么?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1、整理《孙权劝学》课堂笔记。

  2、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孙权劝学》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

  1、结合注释梳理课文。

  2、了解故事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疏通文意(由学生自己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并回答)

  三、品析课文

  求学过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求不高,可行)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问: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想一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鲁肃赞学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言)

  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问:鲁肃为什么对吕蒙会“刮目相待”?

  ②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5、分角色朗读(小组及男女生分开等形式朗读后学生点评)

  6、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四、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学了课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开卷有益;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2、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吕蒙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方仲永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3、请说说有关读书的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五、作业

  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随笔。


【《孙权劝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2.《孙权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

3.语文《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4.《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6.关于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7.关于《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8.《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三衢道中》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陋室铭》优秀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