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2023-09-27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蜻蜓飞飞》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境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学习难点

  如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蜻蜓图片。

  学具:作业纸、各种材质的彩纸、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我知道二年级的同学都很聪明,很善于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谜语,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请大家看屏幕。

  2、猜谜语:猜猜我是谁。

  小飞机,纱翅膀。

  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睛。

  气象预报它内行。

  生回答:是蜻蜓。

  3、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蜻蜓图片)

  4、师:小蜻蜓真可爱,同学们想不想和它成为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包括生活习性、环境等)

  2、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把你了解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生:我知道蜻蜓在水中产卵;我知道蜻蜓有一双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蜻蜓下雨以前飞得很低,晴天飞得很高;我还知道“蜻蜓点水”的成语……

  4、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多,说得真棒!想知道老师收集的资料吗?

  师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

  蜻蜓:是目差翅亚目飞行的捕食性昆虫,极常见于全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

  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欢低空往返飞行。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三、欣赏图片 。

  1、了解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请大家在尽情欣赏的同时,仔细观察蜻蜓,想一想:你觉得蜻蜓美不美?美在哪?

  2、欣赏了图片,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觉得蜻蜓美不美?美在哪呢?

  指名回答,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

  我觉得蜻蜓这些地方漂亮,如:

  身体: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且对称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

  眼睛:复眼一对,又大又圆

  颜色:很丰富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蜻蜓画法。

  5、欣赏蜻蜓的各种形态。

  6、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伙伴们的作品,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哪些地方?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小结:伙伴们用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画得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蜻蜓的色彩很丰富而且很鲜艳;蜻蜓的翅膀纹理画得很细致;蜻蜓的姿势各不相同;许多蜻蜓在一起非常热闹;画中背景各异。

  四、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1、师:蜻蜓多美啊!伙伴们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蜻蜓表现出来了。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蜻蜓?先别急,老师还有点小建议。

  2、出示作业要求。

  3、学生创作(放轻音乐)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有重点的观察蜻蜓,了解蜻蜓的结构和外形特征。

  2.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装饰蜻蜓。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学情分析:

  蜻蜓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最熟悉不过了,他们还有追逐捕捉它们的.经历,加上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对线条和色彩的认识,对昆虫也有浓厚的兴趣,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二年级学生自控你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重点:

  掌握蜻蜓的外形特征,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装饰蜻蜓。

  五、教学难点:

  作品有创意,构图饱满。

  六、教具、学具:

  师:课件、范作、模拟板书、纸工蜻蜓。

  生:剪刀、胶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古诗《小池》范读视频导入:

  多美的一首诗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示范作)

  2.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导入情境教学,直接引出课题,开门见山。

  (二)、深入感受、初步表现:

  1.蜻蜓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昆虫,你记忆中的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题,加深印象,分析各部分特征。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昆虫的主要特征。

  3.师小结:眼睛大又圆,身体细又长,翅膀纹理很多……

  4.课件出示蜻蜓各部位名称。简单介绍各部分的主要特征。

  送教下乡——讷谟尔站《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三)、交流体验、自主构建:

  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包括生活习性、环境等)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了解蜻蜓的习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

  2.蜻蜓姑娘美吗?你觉得它美在哪儿?

  3.师总结:我觉得蜻蜓这些地方漂亮……

  4.这么漂亮的蜻蜓,你们想不想自己也画一只?

  5.师讲解画蜻蜓的步骤。

  送教下乡——讷谟尔站《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6.师示范添加装饰的方法。

  7.出示范画拼接图,比较线描和渐变色绘画的区别。

  8.师简单介绍如何使用渐变色。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也可以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想象能力,基础好的同学会就将各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四)、激情创作、分层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是线描,可以是渐变色的使用。

  2.基础画完的同学可将蜻蜓纹样剪下来粘贴在展板上。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找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养成虚心学习的好习惯。

  (五)、交流评价、课后拓展:

  1.生互评:寻找你最喜欢的蜻蜓……

  2.师评:每只小蜻蜓都与众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在座的同学们一样,在爸爸妈妈甚至是老师的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宝贝。

  3.课后拓展:除了绘画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现蜻蜓。(课件播放)

  4.小结:让我们保留我们的好奇,留到下节课我们再探讨如何用其他方式表现蜻蜓。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中,创作画占有一定的比重,从造型色彩等方面都跟小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明显地表现出活泼、自然、童趣。创作画的造型、线条、色彩反映学生自身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体现他们自己对生活美的发现和感受。

  针对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用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掌握知识。教师运用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更清楚地学习创作方法。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激趣导入──讨论交流──欣赏交流──演示方法──欣赏提升——联想创作”几个教学环节,探究用线用色创作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乐于用绘画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1、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3、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目标: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这节课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主要采用启发性教学,并结合讲授、观察和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二个谜语,它们都是说的同一个动物,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看谁能猜得出,听好。

  1小飞机,沙翅膀;

  身体细细长又长。

  斗大眼睛照前方,

  飞来飞去灭虫忙。

  2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

  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学生讨论回答:是蜻蜓。

  明确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蜻蜓飞飞》(板书)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想问一下小朋友们是怎么猜出是蜻蜓的呢?是从哪些方面觉得是蜻蜓呢?

  生:翅膀、身体、眼睛、灭虫;

  现在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蜻蜓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先分别由学生讨论回答后,

  师出示图片,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蜻蜓的身体由:头、胸、尾、两对翅膀、三对腿组成;

  2、教师简笔范画,将蜻蜓的头部、眼睛、胸部、尾部依次画出后,留出翅膀的部分让学生在看图片的基础上到黑板上来画出翅膀。

  在学生画出翅膀之后,教师进行翅膀对称性的言语直观教学,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翅膀对蜻蜓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其对称性。

  三、加深

  1、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多多了解了解它们,除了在身体结构上,你对蜻蜓还了解了解多少?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小知识,说一说。

  (生:——)

  老师也知道一些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蜻蜓小知识,是一首关于蜻蜓的儿歌,想不想听听?

  蜻蜓蜻蜓大眼睛,翅膀透明身体轻。

  飞东飞西抓害虫,飞低飞高报阴晴。

  让学生在明白蜻蜓飞翔的时候不仅是美的,还有其他的寓意。

  同时联系一下在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们学过一首关于蜻蜓的词句:

  天气晴,池水清。

  小蜻蜓,大眼睛。

  飞来飞去抓害虫。

  联系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在蓝天白云下,在荷花盛开的池塘里,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在飞翔;小朋友在随着蜻蜓的飞翔追赶,嬉戏的场景;同蜻蜓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2、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走近这个可爱的精灵,感受它美不美?你觉得它最美在哪里?

  图片欣赏,同时让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身体:细细长长的',造型美

  翅膀:两对,又长又薄,透明;很多纹理

  眼睛:复眼,大大圆圆

  颜色:丰富

  再次强调,注意了:蜻蜓的身体有一个大特点:对称,这个特点对飞行很有帮助,可以帮助蜻蜓轻松地平衡身体,看蜻蜓飞起来的姿势多优美啊,所以,对称也是一种美。(对称对飞行的重要性)

  (用颜色鲜明的粉笔将对称板书于黑板上)

  三、 学生作业:(配合播放音乐)

  发现美,表现美,是我们小画家的使命,把蜻蜓最美的部分动动脑筋想想,你怎样表现?或者怎样表现蜻蜓最美?为什么?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 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播放音乐)

  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单独指导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五、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六、小结

  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怎么样?(不能随意捕捉它!)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生命都是很美的,有了它们,我们人类才不会孤单,所以,爱护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堂课我们小朋友都表现的很优秀,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蜻蜓的美,同时,老师也想告诉大家蜻蜓也可以用手工折纸的方式来表现,具体要怎么做,同学们可以课下自己研究,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请教,当然,更可以和老师交流哦。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境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热爱大自然和发现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并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表现,表现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流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知识)

  一、制造悬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呀就藏在这张纸中,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教师演示剪出对称的蜻蜓)。

  (板书:教师将剪好的蜻蜓贴在黑板上加以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种魔术般的方法展示了蜻蜓,在学生充满好奇的大眼睛中,让学生直接感知制作蜻蜓的其中的一个方法。

  二、感知、探究、欣赏图片、仔细观察蜻蜓都有哪些特征?(知识小问答)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小小的知识抢答,看谁最了解蜻蜓,答对的蜻蜓就会飞到谁那去。

  问一:蜻蜓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头、胸、腹)

  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这个可爱的精灵,感受它的美。师在学生回答后小结(课件欣赏)

  问二:蜻蜓是益虫吗?为什么?

  我们了解了它的结构。现在继续抢答,蜻蜓是益虫吗?为什么?

  生:

  师:所以我们要怎么与它相处呢?

  生:

  师小结。

  问三:蜻蜓喜欢在哪飞来飞去?

  师:好,抢答第三个问题。蜻蜓喜欢在哪飞来飞去?

  生:水塘边、花丛中……

  师结合课件小结。你们知道它们最爱什么花吗?(生:荷花)

  师:看,这是一幅潘天寿表现的中国画《诚斋诗意》,这幅画让你们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首诗句呢?

  生:《小池》

  师生朗诵。(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如复眼、膜质翅、翅脉、感受蜻蜓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突破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直观的感知蜻蜓的美,培养对蜻蜓的情感。利用画家的作品与诗结合,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体验中国古诗词的魅力。

  三、教师演示:

  师:刚才老师用什么方法使蜻蜓从纸中飞出来的?(生:剪的方法表现的。)

  师:现在我还想画一画它们飞动的美丽瞬间。我们一起来好吗?

  (教师边引导学生说蜻蜓的外形特征,边演示,加以动感:强调翅膀生长的位置和对称有表现,画出动态,体现头,身、尾的变化。)

  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使学生加深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造型。以此解决了教学难点。

  四、欣赏学生的作品。

  老师这里还有其他小伙伴们表现的蜻蜓呢,如果你喜欢,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好吗?(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多种形式表面的蜻蜓的翅脉,将不同质感的表现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设计图案时,色彩与线条的变化也会更加的有目的性。

  五、学生自由创作:

  老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美丽的小池塘,可以将你一会做好的蜻蜓飞到我的池塘中来;还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你想让它飞在什么地方,它就飞到哪里好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背景,同学们创作!)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多种方法来表现,发展个性、开拓学生思维。

  七、展示作品

  (师生互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能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亮点,和对自己作品的肯定。

  八、结束

  师: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小生命等待着你们发现它们美。

  设计意图:在思想上得以升华,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热爱大自然和发现生活的美。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

  2.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3.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4.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重点:

  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示范用具等。

  学生:绘画工具、有关蜻蜓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与蜻蜓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如:你们见过蜻蜓吗?对蜻蜓有什么了解?

  2.展示蜻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交流,初步感受蜻蜓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美。

  二、发展阶段:

  1.知识讲解:教师介绍蜻蜓的基本知识,如身体构造、翅膀结构、生活习性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特别强调对称在蜻蜓飞行中的重要性。

  2.技能讲解:教师演示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蜻蜓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用笔表现蜻蜓的各种姿态。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3.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蜻蜓形象。

  4.作品展示:在学习小组内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评价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

  三、结束阶段:

  1.评价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蜻蜓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课堂整理:师生共同整理教室,保持教室的整洁有序。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07-04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05-09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8篇05-23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7篇05-09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8篇05-23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蜻蜓飞飞》05-09

二年级美术《蜻蜓飞飞》教学设计(精选7篇)11-15

红蜻蜓教学设计01-05

《红蜻蜓》教学设计01-05

《红蜻蜓》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