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教学设计

2021-07-0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通过建构模型,让学生感知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的空间排列及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建构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模型,感知太阳系的空间排列及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KT板,橡皮泥,泡沫球,竹签,盘子。

  学生:KT板,尺子,橡皮泥,泡沫球,竹签,盘子,学习单,书本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房子模型吗?如果我们要做个教室模型,需要放入些什么东西?”“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教室就是我们的家,那我们的家庭成员放在哪?”(罗列做模型要素)

  一、揭示课题

  “我们的教室在地球上就是一个点,而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也是一个点,宇宙中有一个重要的天体系统,它就是太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系》”(板书课题)

  二、认识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

  “你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学生说,教师板书)

  “冥王星原来属于九大行星,现在为什么被降级了?”(课件出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无止境,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太阳系的`组成。”(课件出示)

  2.八大行星的位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那你知道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怎样排列的吗?”

  “离太阳最近的是谁?最远的呢?”“地球在水星旁边吗?”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内容,用桌子上的盘子摆一摆它们的位置。”

  (黑板上小结,画轨道)

  三、建构模型

  1.如何做

  “今天,我们要在教室里制作一个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模型。那该怎么做这个模型呢?”“这个模型中的物品名称是?”(板书:太阳,八大行星)

  “它们的形状,做多大?”(板书:球体)“用什么材料?””今天我们用黏土。”“如何给八大行星定位置?”

  2.定大小,距离

  “距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平均距离,为什么是平均距离?”

  “徐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块边长为1米的KT板,红色区域代表太阳,它宽5厘米,也就意味着最远的行星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是95厘米,那你算算缩小多少比较合适?”

  “这是八大行星实际的大小,它用赤道直径来表示,如果我们按照刚才距离的比例同等缩小,最小的水星实际是?缩小到5万亿分之一是多少?能做出来吗?”

  “今天在我们课堂上很难实现,看来我们不能等比例缩小,那缩小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们以最大的木星为例,你算算缩小多少比较合适?这是一个泡沫球,它的直径是14厘米,比实际的木星缩小了多少?缩小到10亿分之一,我们看一下,可行吗?

  3.温馨提示

  4.学生建构

  5.交流研讨:

  (1)一小组上来介绍自己做的,其它组有没有做错的?

  (2)你们组在制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在做模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橡皮泥,竹签等材料,将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构了一个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的模型,这种方法就是建构模型。那真实的太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太阳系

  做模型:物品名称太阳八大行星太阳系的组成

  材料橡皮泥等

  形状大小球体

  位置贴八大行星画轨道

【太阳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太阳系》教学设计01-26

《太阳系》教学设计范文04-06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11-28

太阳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03-28

太阳系教学反思04-26

太阳系的教学反思05-18

太阳系教学反思04-06

六年级《太阳系》教学设计04-02

《太阳系》教学反思范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