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反思

2024-05-24 教学反思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反思 1

  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习知识,有理由相信这样的课一定是极富有生活味道的。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就是通过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以读带悟”就是我在教学本课时的主导思想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片段一,统一认识,调试情感基调,为下步教学做好准备。

  片段二,以读带悟,不断地示范、提高,体验人物感情,释放自己情感。

  片段一:阅读准备。

  在帮助学生熟悉本文的人物和事件的背景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课文?学生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有的小组的同学还进行了个别段落的具体示范讨论。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感情地朗读

  2、难过、悲伤的心情来读

  3、不太清楚该怎么读;针对第一种情况我进行了指导:“有感情是指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在试读之后,我稍微一点学生们的意见统一到了第二种情况上来:用难过、悲伤的语调来读是有感情朗读中的一种,应当明确把握。而针对第三种学生情况,我没有急于进行引导,而是让他们认真地听其他同学是如何读这篇课文的.。

  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证明了我的设计是比较准确和到位的。第一、二种情况的学生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三种情况的学生在具体的对比过程中,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酝酿到了相同的氛围之中,全体师生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怀念的送行队伍里。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学生有了体验的欲望,有许多学生已经迫不急待地酝酿起来。这样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成了三分之一。为接下来的读悟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片段二:情感释放。

  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朗读。学生开始尽情地发挥,当我看到时机成熟时,我打开伴奏音乐,在低沉的音乐声中,我开始让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学生的表现比我料想的要好,但我不满足,仍然利用同学评价不断提高语调、语速、停顿、发音等各方面的要求,朗读的高潮一个接着一个,同学们读得一个比一个投入。其中我不适时机地让第三种情况的学生也进行示范朗读,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这一些同学也读得津津有味。一时间,教室仿佛成了送灵车的会场,无限的哀思笼罩在了每一个人心上……。

  课进行到这里,我也被同学们的这种投入深深地感动:这篇课文还需要老师再喋喋不休地去讲下去吗?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任何方法都替代不了的。

  案例反思:

  这节课对我的启发很深:

  一、语文课教学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二、学生是最宝贵的资源,老师要尽全力去开发和利用他们。

  三、阅读教学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感悟,要相信学生。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真谛。

  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必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新的里程。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反思 2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伫立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感人场面,反映了人民热爱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课文描写具体,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教学本课我采用精讲多读,深入情境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一、范读课文,初步感知,引进情境

  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回顾《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内容,体会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爱护普通战士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进一步认识总理爱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思想,因而周总理逝世后举国上下万众悲痛,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由此出示课题。

  接着我范读课文并利用配示,读出感情,感染学生。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儿看出?读后回答使学生了解:

  (1)课文写周总理逝世后,人们聚集在长安街两旁为总理灵车送行的事;

  (2)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天灰蒙蒙的”是早晨,“夜幕开始降下来”已到傍晚,“灵车终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说明到了夜里。从中把握课文思路。

  最后归纳:这么多人以无比的悲痛,在“又阴又冷”的天气中站了整整一天,为总理灵车送行,充分表现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为时再出示录像,指导学生观察和叙述内容,通过展现的场面把学生引进情境。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感受情境

  在初步感知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模仿音响朗读,体会语感,并划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再联系句子理解词语,学习字词后,再读课文,体会人们为总理送行的悲痛之情,读出语感,并说出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通过对等灵、望灵车、追灵车等具体内容的梳理,使学生认识人民对周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让学生从中感受情境。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深入情境

  有了前面的基础,再对课文逐段细读,弄懂词语,理解内容,使学生深入情境。

  齐读第一段,思考:长安街两旁怎么样?人们是怎样在等待总理灵车的?在学生朗读解答后,具体分析:

  (1)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队长人多,“挤满”一词,更具体写出了人多的程度,这么多人排这么长的队来向总理告别,可见人们对总理的爱戴。

  (2)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是怎样具体描写一位老奶奶年纪大了,拄着拐杖站了一整天,多么希望总理的灵车早点来,再最后看一眼周总理啊,“焦急”正是她急切心情的表现“耐心”一词,是说老奶奶虽然已经疲劳极了,但极不忍离去,还支撑着身子在等待灵车的到来,要亲自送一送总理,说明她对周总理是多么敬重。接着,引导“焦急而耐心”的仅仅是老奶奶吗?不,还有一对青年夫妇和她的儿女,还有一群泪流满面的红领巾,还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在“焦急”地盼望总理灵车的到来,“耐心”地等待着总理灵车。

  四、精读课文,领悟中心,再现情境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总理了解甚少,缺乏当年人们的'深刻感受,为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起感情的波澜,需进一步精读课文,领悟中心。通过感情朗朗再现情境,第一段着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深切哀悼,把握人们等灵车的焦急而耐心的心态;第二段着重体会人们沉痛的心情,把握人们望灵车时悲泣的场面;第三段着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思念之情,把握人们追灵车时希望多看一眼总理的愿望。

  通过个别的朗读,集体朗读,开展评议,反馈矫正,读出语言感情,领悟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深厚情意,再现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而感人的情境。

  这篇课文作者以深厚的感情,细腻的语言,通过人们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具体描写,通过千万人的群体和典型代表人物融为一体的具体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向总理告别的悲痛欲绝的情景和无限思想,教学中,过渡性的语言把握还不够熟练,今后应加强练习。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反思 3

  讲课时的文学独白,是指在文章讲解的精妙处、关键处,讲解者情到高潮难以自禁的一篇简短的演讲。它可以把课文中的感情、讲解者的感情、学生的感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师提高自己语文教学的水准,提高课堂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文学独白是语文教学中优美的台词。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让人垂泪三尺、荡气回肠的文章。课文中如泣如诉的文字,把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对总理逝世的悲痛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作为小学生,特别是远离周总理那个时代的学生,只靠读几遍,听老师大致讲一下,他们是很难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也很难进入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于是,我在课文讲解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独白。

  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去了,黑夜将它吞噬,我们再也看不见了!周总理啊,您停一停吧,让人们再看您一眼您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天下大任为重任,身先士卒,死而伟大!周总理,您可知道,虽然阴风乌云想将您永远与我们分开,可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您看,白发苍苍的老人,咿呀学语的'稚童,还有很多的人,他们都知道您会回来的,他们仍在路边等,等您回来,等您回来。

  这段独白在文章的结尾,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当我把这段独白表达完之后,发现学生已是热泪盈眶,他们也好像看到了十里长街上远去的灵车,长街上泪流满面、痛不自禁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呼喊,他们的感情与文章的感情熔在了一起,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 相关推荐

【《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方案07-10

小学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06-16

小学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04-23

《十里长街送总理》二年级优秀说课设计05-31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06-17

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有感(精选5篇)01-26

《周总理借书》优秀的教学设计08-30

《给妈妈的妈妈送甜蜜》教学反思10-19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反思03-23

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