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2022-11-03 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对文中感兴趣的人物和段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鹅妈妈以及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为什么翅膀受伤的鹅妈妈感受到了的幸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鹅妈妈的故事》。

  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领读课文

  3.自由读文,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认识生字

  1.生字朋友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认识吗?

  2.“我是小老师”

  生教读字音,并组词。

  3.“小小火车开起来”

  开火车读字

  4.你喜欢哪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经验交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四、情感体捂

  生字回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课后“读一读,说一说”中的短语

  二、分段朗读课文

  1.多中形式读第一自然段,熟读成诵

  2.用你的语言形容一下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3.朗读第二段,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4.在鹅妈妈的翅膀下,小鹅们在想什么?读第三段

  (1)找出写它们的句子读一读

  (2)找出可以感受鹅妈妈伤很重的句子,读一读,想象鹅妈妈在风雨中面临着怎样的情景?

  5.风暴过后,小鹅们什么样?鹅妈妈什么样?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小鹅的欢快和鹅妈妈艰难的样子。

  6.读第五段最后一句话,谈谈为什么受了伤的妈妈会对儿子这样说?

  7.小组说,代表发言。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升华。

  四、联系生活说说,妈妈保护你的感人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字卡

  2.开火车读词语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 学习对比的方法。

  3、 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 背诵课文。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板书课题)

  二、 作者介绍:(投影)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 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投影)

  1、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投影)

  (1) 古今异义:古今

  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 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 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 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作者写作的语言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准备些关于草原风情的图片或相片,上课时到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教师也准备些与草原风光的图片与歌曲制成powerpoint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首先是教师在powerpoint上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获得对草原感性的认识,接着教师播放《吉祥三宝》这首歌曲,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草原的美。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感受

  二.朗读课文,学生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带着对草原的向往,全班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感受,并在读过程中划出生字词,如:“勾勒”、 “低吟”等,师生共同来学习生字词。

  三.课文第一自然段分析:

  2.教师播放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读音,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尝试分析它美在那里?教师对文章中的部分优美词句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问。问题如:“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舒服。”中的这种境界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作者老舍描写草原,分别从那几方面写草原(感觉,嗅觉,视角。),作者在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优美词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流入云际。”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2,用课件请大家欣赏世界各国奇异的名泉,

  (图文并茂,同时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涵盖进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介绍珍珠,并猜测此泉为什么叫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自主质疑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1,有困难的字词尝试用查字典或四人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2,读出问题来,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抓住主线,探索交流

  1,为什么此泉名叫“珍珠”呢?下面请大家同学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后在小组上交流,

  2,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语句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⑵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⑶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3,品读以上语句,想象画面,

  4,选择以上一处抄上画简笔画,并在旁边配上自己赞美的句子(如):

  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图略)这真是一群调皮的珍珠泡泡,我仿佛看见他们在愉快地生长,快乐地舞蹈,开心地欢笑,你看,还笑得咧开了大嘴,咂咂地叫……

  四、展开阅读,体验情感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不仅仅表露在这珍珠样的水珠间,还有一些地方也引起作者的无限热爱呢?找找看,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二、五自然段,先用“我喜爱珍珠泉是因为它()”来表述情感,再用“我喜爱珍珠泉不仅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它(),”

  3,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让学生细细品读,并说说自己读出了“我”的怎样的情感,

  五、延伸阅读,拓展情感

  其实,作家吴然还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叫《歌溪》,老师把它发给大家,请课外抽时间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与这篇文章对比,有什么相似点,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四季。(板书课题:四季并齐读课题,表扬跟老师书空的同学)

  一年之中有哪四季?(板书:春夏秋冬)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摘桃子:出示生字,让学生读,并扩词

  介绍新偏旁:月、雨、口、禾哪个字你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三、研读课文

  1、播放与四季有关的图片: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喜欢?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指名说。

  2、随着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看图说出春天的景色,说说草芽的样子。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说一说小鸟听了草芽的活会对小草说什么。

  2、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说说池塘里夏天的美丽,说说“假如你是荷叶,你会对青蛙说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叶上的青蛙,你会对荷叶说什么?,又会对荷花说什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3、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引导学生想象:谷穗弯弯的,黄澄澄的成熟了,他会想些什么?指名读,评价。

  4、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冬天,说说冬天能玩什么。再用朗读竞赛的方式来组织读好这一小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加动作。

  5小结:你看,其实四季都很美,只要你用心地去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背诵课文

  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听音乐,闭眼欣赏有关四季的美文)

  1、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仿照书上的句式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上台汇报(可以派代表,也可以四人一齐上台),教师伺机评价指导。

  3、教师小结创编情况。

  七、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用画画出你喜欢的四季美景,口头创《四季》,请家长记录,并向校刊投稿,在班级的展示台展示。

  八、教学写字"七、八、九、无"4个字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7

  一、激趣导入

  1、PPT出示各种菊花图片(含音乐),教师随图片背诵《菊》。

  2、比较教师诵文与现代白话文,文言文古人写的文章或说的话,白话文现代人写的文章写的活。

  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与白话相比,文言文好比是根,白话文是枝叶,它们这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菊》(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文言文的诀窍,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大家自由朗读文言文《菊》,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断句与停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可从学生朗读时读准字音,断句,停顿等方面评价学生)

  三、精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文言文不仅要读准,还要知其意。下面同学们就对照图片和译文来理解文意,如果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字,可做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或”“赭”“既”等字的意思。

  4、大家再来议一议,你读懂了哪些句子。

  ①菊花盛开,清香四溢。(生述意)这一句写了菊花的哪个方面?(板书:香味)你读慢一点,让我们都来品品菊花的清香。(生慢读)嗯,仿佛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谁还想读?(指名读)一起读。

  ②其瓣如丝,如爪。(生述意)这一句写了菊花的——(生答:形状。师板书)出示PPT。来,你看着这些形状各异的菊花读这一句。还有谁愿意读?(指名读)

  ③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生述意)这一句介绍了菊花的——(答:颜色。板书)PPT出示各种颜色的菊花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一句。(指名读)

  ④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生述意)它告诉了我们菊花的特征,(板书)从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菊的耐寒的本性?把你的感受通过这些词语传递给大家吧!(指名读)一起赞赞菊耐寒的.本性吧!(学生齐读)

  5、悟情。

  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陶渊明,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植着菊花,更是以菊的品格自喻,希望自己有菊花那样的美德,你能说说是什么美德吗?(指名回答)师小结:不仅因为美丽,更在它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让我们一起来歌颂菊的美好品质吧!(齐读最后一句)

  四、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导背诵:老师提示,根据板书内容背诵。

  4、图片配乐齐诵。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论语》这部书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论语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特色的一个时期。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1.课文翻译:

  《论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应该开心的两桩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还有一桩不应该生气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有关课后“为学”名言的理解: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2)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

  (学业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奋,在玩耍与游戏中荒废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

  (还没有刻完就不刻了,这样半途而废,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坚持不懈地刻镂,哪怕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句话强调的是坚持不懈。)

  五、作业:

  背诵你喜欢的《论语》中的句子。

  板书设计:

  《论语》四则[孔子]

  《论语》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语言的语录体散文集。

  重点字:说、乐、愠、罔、殆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10个生字,认读6个字。

  2、体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懂得做事要全面调查。

  教学重点:

  1、会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并读一读。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3、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难点:

  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10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

  2、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问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生字的书写:貌丑凶范

  教学难点:

  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生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课题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你能给它加上一个合适的标点吗?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猫头鹰为什么不能当劳动模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

  (1)自己读。

  (2)画出生字。

  (3)标出自然段。回到课文。

  2、我请同学们来读,谁愿意读?你自己选一个自然段读。

  提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听一听他们谁的字音读得准,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说的谁?

  3、解词:师:刚才读书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个词语特别难理解,都把我给难住了,你么愿意帮帮我吗?

  课件:耻笑中的“笑”在课文中指什么?下面那个意思更准确?

  (1)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2)怕人家看不起。

  (3)大笑。

  4、刚才我们读课文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还记得是什么问题?(课文主要写了谁?)

  (1)学生答课件出示凤凰、乌鸦、麻雀、猫头鹰图

  (2)这里还有几个词语,读一读。

  课件:推荐劳动模范调查

  (3)能不能用上这七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5、你们有自己的看法吗?(学生自由畅谈)

  6、老师给大家几种选择,请你们举手选出你们的看法。

  (1)当然能当

  (2)就它能当

  (3)调查后决定

  (4)不能当

  (老师了解学生选择的情况,然后做决定)

  看来同学们都有不同的选择,那咱们学完生字之后再说。

  三、学习生字。

  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我们来学习貌、凶、丑三个生字。

  自己说一说。

  凶注意写的时候,里面的两笔位置靠上些,这个字才好看。

  丑字要特别注意这个字的笔顺。

  作业:

  抄写生字。读课文。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赞美大自然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绝句》属于七绝。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

  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

  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

  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

  (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当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春景时,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句》,当我们被这首诗所吸引时我们禁不住要背下来这首诗。

  6、拓展环节:

  欣赏《绝句·迟日江山丽》,背诵这首诗。

  7、总结:

  今天学习了杜甫的《绝句》,欣赏了《绝句·迟日江山丽》,感受到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去积累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吧!

  三、家庭作业

  1、给家长背一背《绝句》、《绝句·迟日江山丽》。

  2、喜欢画画的同学,给《绝句》画一幅画。

  教学板书

  《绝句》

  杜甫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万里船美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3-21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精选24篇)06-17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通用24篇)06-01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11-26

《谜语》语文备课教案06-12

《老王》语文备课教案11-26

《秋天》语文备课教案08-07

《绝句》语文备课教案10-03

《水调歌头》语文备课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