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华佗教案

2021-07-03 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打开书。

  二 新授

  1、读全文,回忆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用()把两只()的羊引开了。(学生读课文)

  过渡:这两只羊当时是怎样相斗的呢?

  2、讲读3、4自然段

  读一读第二个问题。(学生读题后画一画)

  出示投影,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问:当时两只羊斗得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么意思?硬拉的后果是什么呢?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华佗想,我得想个办法,华佗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

  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华佗怎样做的句子。(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问:你觉得华佗怎么样啊?(聪明)

  从你画的句子中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华佗很聪明?

  过渡: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看图)蔡医生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

  问:把“立刻”换一个词,但是意思不变。(马上、立即、立马)

  马上、立即、立马都是立刻的近义词。

  3、练习造句

  你能用立刻说一句话吗?看看老师给你的句式,请你想一想。

  (什么情况下)(谁)立刻(干什么) (2—3个学生说一说)

  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4、课外拓展

  我国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徐(xú)文长。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有一次,老师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智力。他让学生拿着两只装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水面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底弄湿,看看谁有办法做到。一个学生不假(jiǎ)思索(suǒ)地拎(līn)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全湿透(tòu)了。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

  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试。”只见他把盛(chéng)满水的两只木桶,慢慢地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用手牵(qiān)着桶上的绳子,轻轻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也没有沾(zhān)湿。

  大家一致(zhì)赞叹:徐文长真聪明。

  1、老师用什么方法来测试学生的智力?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2、“思索”就是( )。“不假思索”就是想也不想。

  3、徐文长是用什么办法走过竹桥的?用 “ ”画出有关的句子。

  4、请你给短文加个题目。

  板书设计: 聪明的华佗

  立刻

  马上

  问题 动脑筋、想办法 立即

  相斗 不硬拉、青草引 立马

【聪明的华佗教案】相关文章:

《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02-16

聪明的华佗的教学设计10-26

聪明的华佗优秀教学设计12-17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08-01

一年级语文课教案:聪明的华佗12-10

庸医与华佗美文08-31

华佗学艺的典故01-11

华佗拜师典故01-11

华佗拜师的故事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