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卖花声》注释

2024-12-26 古籍

  《双调卖花声》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既包含欢愉又暗含离愁别绪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以下是 小编整理的《双调卖花声》注释,欢迎阅读。 

  双调卖花声

  雪儿娇小歌金缕[一],老子婆娑倒玉壶[二],满身花影倩人扶[三]。昨宵不记,雕鞍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四]?

  云深不见南来羽[五],水远难寻北去鱼[六],两年不寄半行书。危楼目断[七],云山无数,望天涯故人何处?

  注释

  [一]雪儿:有名的艺妓,唐代李密的爱姬。金缕:曲名。

  [二]婆娑:高兴起舞的样子。玉壶:珍贵的壶。辛弃疾《感皇恩·寿范倅》:一醉何妨玉壶倒。

  [三]满身花影句: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此用其句。

  [四]间今朝句: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用其意。

  [五]南来羽:南来雁。古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六]北去鱼:送信的使者:《古乐腐·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后因以书传信或书人为鱼书或鱼雁。

  [七]危楼目断:危楼,高楼。目断:目力所及。

  赏析

  首句“雪儿娇小歌金缕”,以“雪儿”这一形象娇小的女子开篇,她轻歌曼舞,吟唱着《金缕衣》这样的名曲,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雅致的氛围。紧接着,“老子婆娑倒玉壶”,这里的“老子”或是词人自指,他饮酒至酣,舞步蹒跚,玉壶倾倒,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却也和谐相融,共同勾勒出宴会上的欢乐场景。

  “满身花影倩人扶”,通过“花影”与“倩人扶”的细节,既描绘了词人醉态可掬的形象,又暗含了酒宴之后略带慵懒与不舍的情感。随后三句“昨宵不记,雕鞍归去,问今朝酒醒何处?”则是词人对自己昨夜醉归、今朝酒醒后茫然无绪的心境的写照,透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淡淡哀愁。

  下片转而抒发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云深不见南来羽,水远难寻北去鱼”,运用“云深”、“水远”的自然景象,比喻音信难通,表达了词人因距离遥远而无法与故人取得联系的无奈与惆怅。而“两年不寄半行书”,直接点出时间之久、书信之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之情。

  结尾三句“危楼目断,云山无数,望天涯故人何处?”词人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只见云山重重,却望不见天涯那端的故人。这一景象既是对眼前实景的描绘,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无限期盼。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巧妙地融合了欢愉与离愁,展现了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与张可久、贯云石为同时代人。钟嗣成《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一生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后人将其散曲与贯云石(号酸斋)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

  • 相关推荐

【《双调卖花声》注释】相关文章:

《卖花声·怀古》注释赏析10-25

双调·清江引古诗注释08-14

诗歌鉴赏《卖花声》12-10

《双调·蟾宫曲·纪旧》诗歌注释07-12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赏析08-24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赏析02-07

古诗《双调·蟾宫曲·别友》原文及注释10-16

元曲《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注释赏析04-13

《卖花声·雨花台》原文及赏析06-09

卖花声·雨花台原文及赏析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