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故事评课稿

2022-01-10 稿件

火车的故事评课稿1

  《火车的故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主要是让孩子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教学重点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X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很好地把握住了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火车变迁的历史,积累了词语,并进行了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下面结合X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具体的做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1、学习课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习火车变化的历史的第3自然段时,X老师跟学生一句一句读课文,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看图、补充资料、创设情境等学习形式使得课文中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这一段的学习中,老师创设情境:从北京到青藏去旅游怎么去呢?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弄明白了课文中“世界屋脊”的意思,接着给学生讲了青藏铁路修建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了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了不起的创举,既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也在生动的讲解中弄懂了难以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词语教学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积累,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在理解“飞驰而过”时,老师让学生看视频,一列火车快速闪过的镜头让学生对这个词语轻而易举地理解了,接着让学生读课文,读出火车的飞快的速度。这样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词语教学,既积累了词语,又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在理解“夕发朝至”这个词语时,老师创设情境:从北京到上海参加世界博览会,多长时间就能到了?因为前面学生了解了火车变化的历史及火车不断提速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夕发朝至”的意思。

  3、学习生字扎实有效。在教学“发、成”这两个生字时,X老师先让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再让学生说一说写这种结构的生字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这两个生字的书写呈三角形,上窄下宽,再说说写这两个字哪里容易出错,学生和老师相互提醒,老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书写。这样的教学生字的步骤清晰,每一个环节都是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有利于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特点。

  本节课的优点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下面就这节课再谈一点自己的建议。

  1、初读课文的问题大而冷统:火车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老师提出问题后并没有跟学生去探究这个问题。这类为了推进教学环节可有可无的问题最好不要在课堂中出现。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或者谈谈对火车有了哪些了解。

  2、在了解青藏铁路一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条铁路的修建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老师链接了视频歌曲:《天路》让学生欣赏。学生不懂歌词内容,歌曲的插入,冲淡了课本内容,显得没有必要。科普类文章学生能了解懂得课文内容即可。

火车的故事评课稿2

  在小学低段的阅读课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知识性较强,学生读过一遍之后,觉得什么都懂了,课文再也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在教学时,教师要么是泛泛地串讲,让学生学得枯燥无味;要么是把语文课教成了单纯的常识课,缺少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那么,怎样使这类课文的教学更具有“语文”色彩呢?新芝小学臧郁青老师执教的《火车的故事》无疑让我对这类课文的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

  一、任务明确,以读为本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常识性课文也不能例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读书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内容,获得知识,习得方法,发展思维。《火车的故事》一文没有情节,且语言简练,相对比较枯燥。为了让孩子饶有兴趣的读文,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四种火车的发展顺序时,臧老师做了如下引导:“接下来小朋友听老师介绍。仔细听,老师介绍了哪几种火车。”臧老师边借助媒体图片,边讲解。之后,臧老师又说:“课文里是怎样为我们介绍这些火车的`呢?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读课文,待会老师请你按照发明的顺序为火车来排排队。”接下来,小朋友上来排顺序。臧老师又问:“你为什么这样排呢?能从书本中找到答案吗?”就这样,臧老师一步步地让学生带着“特殊的任务”读文,学生读书的热情也特别高涨。

  二、读说结合,理清顺序

  常识性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条理清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理清顺序,从而进行语言条理性训练。但低段的孩子,刚刚接触阅读课,应该怎样引导他们理清文章的顺序呢。请看臧老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的教学思路。①排好四种火车的发展顺序之后,读读课文,你能从书里找到(为什么这样排列)答案吗?②引出“最早,后来,再后来”③借助这三个词语,说说火车的发展顺序,当当火车介绍员。

  这样一来,就能在读的过程中,有效地理清文章的顺序,并且在当介绍员的环节,可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品析字词,回归本真

  既然是语文课,就离不开字词句段;既然是阅读课,就更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尽管是常识性课文,特别是低段的课文,我们教师应该把品析字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飞驰而过”这个词语时,臧老师是这样落实的:“你是怎么知道火车的速度很快的”---“你能用手来表现一下,什么叫飞驰而过”---“我们平时在哪些地方会看见飞驰而过的火车”---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从字音到词义到拓展,步步深入,让学生对飞驰而过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读句中,让学生对词的理解融入朗读,达到实效。

  但是毕竟是低段的阅读课文,我觉得臧老师在教学时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第一:如何体现常识性课文的趣味性。纵观整堂课,教师上课扎实有效,可是在当当火车介绍员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高。我想可否这样:板贴四种,火车的图片,让学生佩戴讲解员的挂牌,然后再借助“最早,后来,再后来”来说说火车的发展顺序。这样无疑为学生设置了场景,有了氛围,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就能更好地运用语言,从而发展语言。第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相关常识的拓展。在教学四种火车时,教师是先采用图片配自己讲解的方式,尽管里面有很多是课外的拓展,但是因为是口头表达,再加上语言比较专业,学生能记住多少,这就不言而喻了。怎样能在拓展的时候,达到有效呢?我想还得一起来思考。

  总之,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时刻关注语言形式,扎实进行语言训练,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相信,在你我共同努力下,常识性课文也能绽放绚丽的“语文”色彩。

【火车的故事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新疆评课稿01-09

色彩评课稿01-07

赛马评课稿01-07

老王评课稿01-06

通分评课稿01-05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大数的认识评课稿01-06

捐赠活动领导讲话稿 梯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