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评课稿

2024-07-23 稿件

老王评课稿1

  (1)教学流畅,环环相扣。

  游小武老师整堂课教学流畅,教学设计以下九个环节:观察画像,初识老王 ,细读老王, 品味老王, 感悟老王,读懂作者,体悟作者,怀念老王。环环相扣,课堂学生阅读体现了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做到了以学定教。

  (2)走进文本,悟得深透。

  本课设计了“人生百味,你会用哪种味道来形容老王的人生?”和 “人生百态,你会用哪个字来形容老王的人品?”这两个主要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 “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3)聚焦一句,情感升华。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设计的'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

老王评课稿2

  每次听张**老师的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隆冬听《老王》让人倍感人性的光辉与温暖。

  一、谈谈教学内容的选择。

  《老王》一文写于1984年,是杨绛“小人物传记”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在杨绛先生的笔下,老王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街坊和普通的劳动者,而且是一类善良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代表——他们有着为人的美德,却并未得到好的回报。这篇文章曾分别收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底层的光芒”这一专题。面对具体一篇文章,我们不能什么都教,一堂课要相对纯粹与简洁。如何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层次性与过渡性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张老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确立了一个单一而集中的教学内容:体会理解老王的善良,感受底层人物的光辉与不幸,启发同学们“以善良对待善良”,对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以必要的关注与温暖。这样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显然是精当而准确的。

  二、谈谈教学设计:

  围绕已确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张老师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容与意义,做了一系列精彩设计:开篇的明星图片吸人眼球且符合常人的心态,为最后的目标落实埋下伏笔;作者杨绛先生的介绍以图片带动理解,从聪慧的女子到老年魅力不减,再到她的心态、散文风格,更富感性,使人乐于接受且印象深刻;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填写老王基本情况表,教会学生如何抓住文句阅读文本;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这些设计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

  三、一两点思考:

  1、关于最后几个问题的价值。在教学结束时,张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如果你处在“老王”那个境地,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处在“我”那样的地位,你会对“老王”那样的人怎么做?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这是三个假设性的问题,教师的期待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学生也就无从选择。另处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讲究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这一点张老师显然已经做到了,在教学临近尾声时,教师与学生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以善良对待善良”,因此再提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是否有画蛇添足之感。

  2、课外资料的引入是否是越丰富越好。本堂课,张老师在资料的补充上着实化了一番心思,可谓图文并茂。可是最后两则新闻材料与图片资料似有交叉之感,如能删去其中之一,或许目标导向会更明确些,同时也能给学生留出更多宝贵的思考时间。

老王评课稿3

  我们中学文科组开始了集体备课活动,这学期进行集体备课的是两位刚进入我校的年轻的老师——宋丰锦和戈传秀。戈老师带的是八年级的语文,她年轻充满活力,而且很爱学,对于给她的备课任务,她欣然的接受了,并且精心做了准备。她上的是八年级的一篇写人的散文《老王》,这是著名作家杨绛的名作。

  1、戈老师的.《老王》一课以问题为中心,深挖教材内容,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分析了“文革”时期“不幸者”的“老王”与作为“幸运的人”杨绛之间发生的小故事。通过对“老王”一课内容的分析,陈老师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了作为普通人的“老王”在“文革”那个特定年代对遭受迫害的杨绛这位“不幸的人”的真情以及作者杨绛对“老王”的同情之心。“老王”对杨绛的帮助是真情的,而作者杨绛对“老王”当时仅仅只是一种惯例的同情心,杨绛对“老王”感到了“愧怍”,这体现了九十多岁的杨绛的自省精神。尤其是对于本课主旨的挖掘老师煞费苦心。设计了很多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

  2、她与学生的交流非常的温温细语。整个课堂显得很舒适,很轻松。看得出来,孩子们也很喜欢戈老师上的语文课。

  3、注重对孩子语言表达的训练。

  4、温故而知新。戈老师的过渡语既帮助了孩子们对上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5、教学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适中,既考虑到了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也照顾到了语文学习比较薄弱的后进生,使每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权利和发言的内容。

【老王评课稿】相关文章:

《老王》的评课稿(通用10篇)04-16

八年级语文《老王》评课稿09-28

八年级语文《老王》评课稿(精选13篇)09-10

复习课评课稿10-11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荷花评课稿06-22

音乐的评课稿08-03

钱学森评课稿08-10

颐和园评课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