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打开文字的褶皱》评课稿

2020-12-13 稿件

  刘婷老师上的是一节诗歌鉴赏课,有一个动听的名字《打开文字的褶皱》。刘老师选取了两首词《虞美人》《声声慢》,教学设计围绕诗歌情感展开。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三三式”教学模式,完整呈现了课前三问,课中三段,课后三思的备课要求。

  教学环节由旧知复习引入,学生默写《长恨歌》。自然过渡到教学目标展示,明确鉴赏文本。

  第二步是指导吟诵两首词。首先由学生分组朗诵,力求读出情感,读出感悟。然后教师范读,刘老师准确表现出了《声声慢》《虞美人》的音乐美和蕴含其中的愁思,让学生受到了启发。

  第三步是情感赏读,采取分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学生就两首词表现出的“愁”不同之处进行赏析。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展示。总结出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思乡之苦、物是人非;独居之苦、丧夫之苦、亡国之恨等情感内涵。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者区别,让学生从写作角度和作者身份进一步探究。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掌握了两者的`情感异同,并对产生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很好掌握了这两首词。

  第四步拓展延伸,刘老师继续围绕“愁”字展示几组诗句,让学生诵读、赏析,拓展同类型词的积累。最后留作业,让学生赏析《声声慢》。

  刘老师的这节课紧扣情感,选择两首词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真正做到了打开文字的褶皱。

【高一语文《打开文字的褶皱》评课稿】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01-14

排球课评课稿01-02

色彩评课稿01-07

赛马评课稿01-07

老王评课稿01-06

通分评课稿01-05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统计评课稿01-15

高中语文定风波评课稿 家长会教导主任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