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

2024-01-09 稿件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 1

  这堂由周xx老师执教的《风来了》一课,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对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常规教学做出了大胆的探讨,体现出教师重主体、重体验、重创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教法得当,美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从中得到的德育方面的学习也收获不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化呢?我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这堂课的设计手段:

  本课的特点我认为体现在“趣”、“活”、“序”三字上,是一堂有特色的美术课,同时,我也就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发表一些自己的拙见:

  一、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最终形成学习兴趣的出发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周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本课一开始,教师借用电风扇给学生送来了神秘的“礼物”--原来是凉爽的风。这个有趣的“礼物”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风,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愉悦轻松的心情。新颖的导入给这堂课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教师通过调换电风扇的风档,让女同学的'长辫子和红领巾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从微微飘荡到高高扬起,再到迎风乱舞,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观察、寻找变化、发现规律,并总结出:不同的风可以用不同形状和方向的线条表示以及同一画面中物体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看得出,在教师努力营造的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确是学得轻松而投入。

  不足: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交互动画游戏,即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哪些物体在风来时会变化,只要学生点击该处,便出现相应改变。这个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风的认识。但教师一定要坚持把最后一个能动的地方找出来,因此而花费了一定时间,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时候学生已经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游戏了。如果一个活动中学生没有了质疑、反思、探索,那么我们可以果断地停止,因为它是没有教学价值的。

  二、活: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应该强调“活”:把教材活化为生活,把文字活化为体验。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思维更容易被激活,流动起来。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是这个意思。周老师运用电风扇让学生感知体验风的特点、在模拟的情境下表演风中的情景……都是在帮助学生唤起原有的生活经验,深化、提炼对创作有用的素材,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不足: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说了说风的种类,表演了风来时走路的样子就没有再深入,我觉得还不够,是否还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对风的记忆、感受或者是跟风有关的有趣难忘的经历。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风的:“春天有风的时候我们去湘江桥上放过风筝,漫天都是各种各样的风筝。”“冬天的寒风一吹,我的脖子就缩起来,走路象这样(学生模仿)”“上次阳台上晾了好多衣服,突然刮好大的风,奶奶和我追着被风吹走的衣服到处跑。”“下暴雨前的风最恐怖,白天突然变成黑夜,好多小树枝都被刮断了。”……这样能唤起学生更丰富更有趣的生活经验,赋予“风”以情感,也能让学生创作中可以有更多样的题材。

  三、序:

  风看不见,摸不着,要把它在纸上表现出来,就要让学生扎实有序地掌握好技能,不然学生就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表达。周老师设计了几次练习,循序渐进,层层落实。第一次:学生回忆、讲述,并在黑板上随意画风,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第二次:学生观察,并选一个物体(电灯、柳树、衣服中的一个)画出风来了的情景,学习借用物体的变化表现风。第三次,学生给别的作品找“碴”,认识画风时要注意风向一致的问题。第四次即学生作业,学生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表现风的方法,如画飓风、龙卷风一类的,有的用大面积交织缠绕的螺旋线条和断裂的树干来表现,有的则用海啸的场景来表现。还有用飞舞的树叶、被风刮起来的物品等来表现不同的风。

  不足:在很多学生的作业中都出现了人物,比如表现人在风中行走时头发、衣服等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也组织学生表演过模拟的情景,但教师疏忽了对学生进行人物动作描画的指导,因此学生中大部分都没有准确表现出来。

  此外,风自古以来是人们吟咏、寄情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有意地进行意境的提升,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时表现一定的情感。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这节课的结课环节。可能由于是比赛课的原因,周老师设计的环节和容量比较多,而且绘画课业完成所需的时间也不少,因此留给学生作业评价的时间就很短,教师以很快的速度展示完几张作业并做概括评语而结束。这样的评价意义不大,似乎只是完成该有的程序。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应该给评价环节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象本次课业可以采取分类自评的方法,将展板划分为不同类属,如创意新、粗犷美、细腻美、单纯美、有进步等,让学生自己张贴,这样学生能找到自己作业的一席之地,有成功感。当然这需要老师做一定指导和甄别。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样的作业才是优秀的,知道自己的作业还需要修改哪些地方就能达到完善,下次往这个方向努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做到更好,永远是我们教学者的追求。这堂课瑕不掩瑜,体现了教师一定的教学功底。而通过听课、反思、评课的研讨流程,我也深深体会到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生活情景的再现--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美真正成为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 2

  评课稿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成功地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也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绘画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同时,教师还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将德育渗透到美育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内化道德观念,也使德育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成功地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品质,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 3

  课堂教学中的美育和德育渗透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评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化程度: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通过美育和德育的`结合来实现。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审美和德育价值,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是否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

  3. 教学方法: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美和德育的内涵。

  4. 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否民主、平等、自由,是否能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是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教学评价:教师是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德育素质,是否能够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

  6. 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态度、人格魅力等是否能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否能够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和德育的熏陶。

  在评课中,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课例来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化程度,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04-27

《生活中的透镜》评课稿11-28

《搭配中的学问》的评课稿10-24

《沙漠中绿洲》评课稿09-10

生活中的负数评课稿09-27

搭配中的学问评课稿02-03

《搭配中的学问》的评课稿04-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评课稿04-22

德育课《寸草心三晖情》评课稿10-01

在页面中插入flash动画评课稿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