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2022-10-19 稿件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1

  《认识平面图形》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而杨老师上的是《认识图形》的一节练习课。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上一节课学到的新知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首先,“搭小棒”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与长方形。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例如用小棒搭三角形时,教师提出了这一几个问题:“为什么你搭三角形搭得这么快?”“能搭出比刚才大一点的三角形吗?”“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搭出一个三角形?”等,针对这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学生理解了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这一本质特征,也知道了三角形是可以有大小的等拓展性知识。

  其次,“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由形象转入抽象,进一步体会每个图形的本质特征。点子图比格子图更抽象,教师引导学生把点子图想象成钉子板,“交叉点就像钉子板上的钉子”,使学生有了空间想象的依托,降低了练习的难度。所以说教师的适时点拨还是非常到位的。

  最后的“折一折”活动,很好地把不同的平面图形沟通了起来。“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三角形”、“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正方形”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到,长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宽,更丰富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2

  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第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

  2、在教室中的实物上找图形时,如果能从教室里拓展到室外,那么一定会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练习的设计中,没有很好地对学优生进行更进一步在发散思维的提高培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组的三位老师仔细地进行了一下反思,我们发现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如何真正地体现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组下一个教研的重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3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 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

  (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

  (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 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抓小偷”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

  (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

  (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4

  1.课堂常规

  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刚刚三个月,上课时间不足13周。我们看到的孩子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一个侧影。我从听、说、坐三个方面来说:

  (1)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的重要性无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但学生会倾听并不是老师一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老师这节课开始的口算有两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师说算式,学生听算。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很好的机会,是老师很好的设计。二是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这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人要给学生发起挑战前,范老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老师经常点评:xxx听得多认真!xxx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xxx一样认真听,给全体学生以榜样。

  (2)表达(说)能力的培养

  范老师要求学生说要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口齿清晰。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老师让学生说话声音洪亮,主要是提醒“声音再大一点,给学生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老师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让前面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说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生。

  评价:“xx的声音真洪亮!我听到xx的声音了,还有xx的声音”。这是给学生以榜样和激励。全体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下,马上声音就洪亮了。这样站起来回答问题表现出的是自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引导。

  (3)端正坐姿的培养

  学生课堂上的坐姿直接反应听课的精气神,坐姿端正是保护视力的前提,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范老师的要求“坐直!”,很有力度,能让没有坐直的学生马上调整坐直。还有评价引导“xx的坐姿真美,很端正。”最重要的是学生坐姿端正,上课就不觉得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范老师课堂上是如来佛,就算学生个个都是孙悟空,也逃不出范老师的眼睛、耳朵,她时刻在关注学生、搜集学生各方面表现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以此为要求、为导向、为榜样,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这对一年级学生常规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常规训练效果就显著。老师眼中有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才能有好的课堂常规、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五到位”有效课堂

  这节课范老师做到了基础训练到位、自主学习到位、合作交流到位、教师引导到位、拓展延伸到位。

  (1)基础训练到位

  课始基础训练:由于这节课是立体图形认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图形的起始课,与这节课相关的内容没有,只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范老师设计的课始的基础训练是复习1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方式是:老师说算式,学生想得数,然后指名说结果,在说结果时其他学生听他说的与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这里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二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给学生点名应该听什么。

  课中基础训练:一是每认识一个立体图形就让学生在准备的学具里面找到对应的物体,这是及时巩固学过的内容,学以致用,并且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最后的练习让学生辨认物体形状、几何图形的形状、生活中的物体形状,练习充分,层次清楚,目的明确。帮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自主学习到位

  主要体现在老师给学生学习体验的机会:课始口算让每人想一想再说。认识四种立体图形时让学生摸一摸积累表象、体验。让学生闭眼想一想图形的形状,在大脑中再现表象。让学生说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举例,是学习的应用。这些都是全体学生的参与,有参与,就有知识形成的过程的经历,就有日渐丰富的体验。

  (3)合作交流到位

  老师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导课时的同桌两人给物体分类、汇报,同桌检查桌友是否拿出的是指定的形状的物体,同桌交流看到的、摸到的感受,这些都是合作交流的机会。老师在活动中还有安排小组补充、结束后还有对小组活动效果的评价引导。这些都是合作交流到位的体现。

  (4)教师引导到位

  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流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最突出的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中,这是认识图形的起始课,学生没有任何关于图形的基础:点、线、面、角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把两种立体图形进行区分,难度可想而知。范老师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摸起来都是平平的、滑滑的,怎么区分它们呢?哪个地方不一样?学生观察物体发现:正方体的面一样大,长方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老师进一步指出长方体中的特例: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总结出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看面是否一样大,一样大的是正方体、不一样大的是长方体。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这里教师的预设是一部分,现场的生成与调控也同样智慧。

  (5)拓展延伸到位

  体现在老师介绍生活中各种立体形状物体的应用,压路机前面轧路的是圆柱;还有球场上的足球,让学生体验足球能否是长方体、正方体,为什么?足球是利用了它的滚动自如的特性。这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

  3.建议

  (1)当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导致说错时,老师应该给予纠正,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是什么。如有学生说正方体有8个角,老师可以给他纠正,你是说它有8个这样的尖尖儿对吗?这些尖尖儿是什么,到高年级我们就会知道的。这样具体化也可以。

  还有学生说长方体的4个面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它具体有几个面,同学们可以课下探究,把探究的结果与我分享。

  (2)要注意老师课堂上的站位。当老师示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得到,才能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这节课老师展示学生分类时,站在了走道第二排学生旁边,这样第一排学生就看不到了。

  (3)拓展延伸上再充分一些。可以提供一些图片,方面广一些,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5

  今天听了夏xx老师的课,《认识图形》,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内容,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个延续。课堂中,夏悦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环节,从已知的立体图形到找平平的面,再到把平平的面画下来,得到一个个平面图形。学生从一个个环节中,了解到平面图形的由来。最后在研究每一个平面图形中,得到每一个图形的特征,能初步的识别这些平面图形,并能简单说出这些特征就是本节课的目标了。

  张书记说得好,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或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本节课,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识别图形还是辨别每种图形的特征。这个问题确实有待我们去思考。在看似完整的一堂课中,如果每一个环节都似蜻蜓点水,那么也就没有了重点,就好似一个故事没有了精彩的亮点。

  认识一个图形,从认一认立体图形到摸一摸平平的面,到画一画这个平平的面,这些环节都非常符合学生学习一个图形的过程,学习知识不仅要学习知识现在的模样,更要学习知识的源头。从知识的源头出发,能让学生自己推理知识就是这样来的,可以让学生去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有些学生能由此感悟也不可说。

  而平面图形就是从立体图形上画下来的,它比立体图形更抽象,而要从这么抽象的图形中,归纳出图形的特征,要让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能记住或者是理解,这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只有从知识的源头出发,让学生比较图形之间的差异,观察图形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涂画,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6

  李老师这节《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数学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概念。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王老师的整堂课基本上都在一个个活动中进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1、学生通常是在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过程中达到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的,因此,教师在呈现概念的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以达到对概念意义的把握。

  2、这节课因为强调让学生在动中学,比如让学生分一分,摸一摸、抓一抓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篇7

  20xx年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李老师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鲍老师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通过听课,我觉得鲍老师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充分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在小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猜想——验证”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按形分类的环节欠缺一些引导,显得单薄,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滚一滚进行分类,一类是可以滚动的、有球和圆柱。其中球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放到用手推回滚动。另一类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学设计所预测的,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圆球在教室地面乱滚,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需要改进。

  总体而言,李老师的这节课,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纪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是低年级,所以也是多数班级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后需要共同研究,进步。

【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的评课稿11-22

认识图形评课稿02-04

《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11-12

《认识图形》评课稿范文11-05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10-01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10-14

认识平面图形评课稿03-23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12-06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范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