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18 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摘 要:手机是当今社会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方式之一,在手机使用的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具有与其他人群的不同的特征。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之余,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堂 手机 影响 措施及方法

  手机早已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致有些学生与手机形影不离,吃饭时看着手机,上课玩着手机,乃至睡觉时也握着手机。意识到这个不可忽略的现象,文章从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现状入手,就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特点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作了探析和研究,积极寻找对策。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38.67%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54.89%的学生偶尔会玩,只有6.44%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带手机进入课堂玩的学生越来越多,严重干扰了班级上课的正常秩序。手机正像毒品一样日益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已然崩溃,正在一步步成为手机的俘虏。

  调查发现上课使用手机上网、游戏、短信、QQ空间、微博等与学习无关事宜的同学占81.56%,手机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另外,从众的心理也无形地驱使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到大家都在把玩着手机,畅游在游戏的天地,自己心中总会有许多的向往。

  当然,对老师乃至对老师讲课的看法也是让学生无心上课而玩手机的一大原因,调查发现71.33%的学生是不想听课而玩手机,学生在没有为自己学习承担应有义务的同时,也无形地表达出对老师的不尊重和对自己的不负责。

  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已经意识到上课玩手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和对自己的不负责。所以上课玩手机不仅仅是大学课堂上的一股歪风,也是大学生严峻的心理问题的一种反映。上课使用手机必然会导致听不清老师所讲内容,不能专心听课,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听课质量,影响课堂教学风气,削弱了教学效果。手机在课堂上的滥用成灾,既影响了教师,也干扰了学生,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课堂秩序[1]。

  二、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影响

  (一)学业影响。根据调查发现,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上课收发短信、接听电话、玩手机游戏等,殊不知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率,手机铃声的此起彼伏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难于保证是学生所应该得到的知识量。

  (二)沉迷网络。网络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因大学课堂时间在生活中占很大一部分,他们利用这一部分时间使用手机上这个虚拟的世界,不仅满足大学生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使他们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三)迷失自我。手机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中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网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辩,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四)身体影响。手机上网时间过长,容易对身体的损害。因课堂特殊环境,学生们的动作不能太大,上网时只有手指在不停地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对眼睛的危害极大,同时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等[2]。

  三、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这种情况的建议:

  面对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应当积极跟进、领先潮流、主动作为,从教师角度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1、教师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使用形象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2、教师的仪表、姿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教师在体态、仪表举止和技术动作示范等方面应给学生以楷模,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师的情感。教师肩负对后代的教育、教养的任务。在课堂上应该随时从各方面关怀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了挫伤的学生,要区别情况分析原因,及时注意,酌情解决。

  4、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精选拓展,优化教学内容。知识的拓展,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拓展多少,这些都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甚大。

  5、教师的态度。为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要予以制止。

  从学生角度来讲,应该积极全身性投入学习当中,建议如下:

  1、除了日常工用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使用手机外,应该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使用;

  2、采取其他联系方式,如书信、直接见面和交流聚会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3、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对已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学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让其在脱离手机的状态下找寻下往日平静而和谐的生活,调整心态,缓解由手机带来的焦虑、烦躁等症状;

  5、当症状严重时建议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去咨询,通过心理医生帮助治疗,以免情况恶化。

  6、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该认识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逐步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

  本文基于重庆某大学在校全体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以具体调查数据为依托,全面、客观地展示重庆某大学学生手机依赖状况。通过本次的调研活动让同学们彻底地认识到手机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让大家从思想的源头上意识到了“使用手机成瘾”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活现象,它已不知不觉中浸入影响到了我们的学习。我们要正确面对在课堂上玩手机的问题,重拾凌云壮志,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勇气与恒心,做出明智的决定,努力学习知识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金荣:《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矫正对策研究》 科技经济市场 交流研讨20xx(11)

  [2]游金平,梁晓明 《海南高校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不利影响应对策略》 海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xx(1)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摘要:本文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为例,抽取15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师访谈,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对其认同的因素,提出提高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感的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制度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管理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大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调查研究报告》研究成果(201403)

  作者简介:程小康(1986-),男(汉族),安徽宣城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科员,讲师;李刚(1981-),男(汉族),山东日照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科员,讲师。

  近年来,随着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走进“后示范”时代,高职院校建设逐渐转入内涵文化建设当中。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高低关系到校园内涵建设成效的高低,而如今,学生管理制度制定、执行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了解影响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的因素有哪些,若能够探索出影响因素,对于学校建设来说,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认同度,挖掘其中内涵,对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对调查专业进行分类,分为5个系。各系所包含的专业如下:饭店管理系包括酒店管理(含丽嘉、万豪)、旅游会计,旅行管理系包含旅游管理(含高尔夫)、电子商务,国际导游系包含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会展系包含会展策划与管理,烹饪系包含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餐饮管理与服务。然后对这5个系,每个年级选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5个班,以每班40人作为估计对象,估计600人。通过调查以上15个班级的同学,基本可以了解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3份,有效问卷501份,问卷回收率为90.5%,有效率为8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学生对《办法》认同度调查整体情况。

  (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情况分析。从表1看,在性别分布上,这次调查没有做到男女生基本等量的设想,这是由于旅游院校特色决定的。虽然这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鉴于被调查总数较高,男生绝对数不低,最终分析结果还是可信、可效的。

  (2)调查对象对《办法》了解程度及途径情况分析。表2中学生对《办法》了解程度大部集中在了解不多和基本了解这两项上,说明学生对其了解、学习程度不高。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方面,通过学校发放的学生手册和老师组织学习几乎占了全部,说明学生还是较为被动地去了解,也很少去关注学校网络上公布的电子版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3)调查对象对《办法》中关注度情况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六题学生都是以奖学金评定作为最为了解的方面,较为了解是校服月规范,遵纪守法和寝室管理排序略有变化。在是否赞同这四个选项内容方面,奖学金也是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管理制度或者时间跨度较长、执行较为严格的制度较为关注和认可。

  (4)调查对象对执行公信力认可度情况分析。表4中学生对《办法》执行过程和其规定的程序认为不一致的情况占62.5%,基本一致情况占36.3%,表明学生对《办法》执行公信力认可程度不高,说明学生对制度认同方面会把该制度的执行公信力考虑在内。

  (5)调查对象对比外校学生管理制度情况分析。表5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会关注并对比校外管理制度,有相似制度的地方学生认同度比独有的制度认同度高。

  (6)调查对象对《办法》满意度、不足情况分布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对现在运作的《办法》持不满意态度的占绝大多数,达到了89.6%,表明现在运作的《办法》有修改的必要性。在认为现今《办法》不足方面选择前三项的占了绝大多数,也即学生认为现今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条例太多,限制自我发展、过度强调理论课重要性,不重视实践课、较少考虑学生提出的制度改进措施等不足。

  (7)调查对象对《办法》制定过程是否清楚及是否参加其制定过程情况分析。表7中学生对《办法》制定过程不清楚的占94.4%,说明学生很少参与到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去。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制定《办法》时,绝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参加,说明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对管理制度认同度的一个因素。

  2.相应背景下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以男女生为角度来检验不同性别对调查问卷各题的差异性(表8)可以得出,在第四题选择上即对《办法》了解程度上,男生和女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现象,一方面调查样本女生占大多数,另一方面,女生综合成绩普遍比男生好,又涉及到奖学金、评优等内容,导致女生比男生较多关注该制度。

  (2)各年级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以年级为纬度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结果如表9所示。大一、大二、大三在第四题即对《办法》了解程度、第五题即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办法》、第七题即对《办法》赞同内容、第八题即是否觉得《办法》执行过程跟其规定程序一致、第九题即是否会对比本校和外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十三题即是否清楚《办法》制定过程上,差异不明显,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显示,年级越高,对《办法》了解程度越高,通过阅读学校发放的学生手册关注学生管理制度越多,对《办法》赞同内容也越集中在奖学金这一板块内容上,也越关注制度执行的公信力,也越想参与到制度制定过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思想成熟程度提升,涉及到的相关制度增加,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越来越多。

  三、思想汇报专题、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女生对《办法》认同度普遍高于男生,年级越高,对该制度了解认同越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较为关注外校学生管理制度,会对比本外校相似的制度,对于相同的地方会更深入地了解,对于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多,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学生较为关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是否和其规定的章程内容一致,对于执行效果一致的制度较为认同,执行效果严重偏离规定的,认同度最差;学生对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其特点和利益成为学生对制度认同高低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此外,学生对参与制度建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度,建议如下:

  (1 )采取讨论、宣讲、组织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管理制度教育和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在校整个期间,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阶段性,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教育和引导。如可以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使学生事事有规范,处处有规矩,增强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和能力。

  (2)扩大宣传学习力度,增强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学校应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管理制度热情,自觉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学生管理制度;使教师意识到只有落实、抓好学生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3)注重提高学生在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参与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承担的是引路人或障碍扫除者的责任,学生才是管理制度制订的主体。教育自由意味着教育必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限制,以保证没有任何外在的权威强迫教育者朝某个规定好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摆脱外在设置的障碍,同时教育必须提供条件和引导,以促使个人摆脱内在障碍(如虚假意识、内在压抑、自我蒙蔽等),这两方面都会破坏精神的自我创造。所以,学校应该主动提供学生参与制度制订的途径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热情。

  (4)改善教育管理方式,体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可以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管理制度,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度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把学生视着对等的主体,以激励引导学生为主,惩罚教育为辅,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性化,才能把硬性的管理扭转为人性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都玉洞。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2]盖晓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马焕灵。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5]黄红霞。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6]孙文琴。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新疆高校留学生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xx.

  [7]尹红,等。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对策———基于权力来源视角[J].教书育人,20xx,(11)。

  [8]丁淼。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xx,(1 )。

  [9]蒋本桂。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9 )。

  [10]顾艳梅,丁霞。对高职生管理制度认识度和认同度的调查[J].职教论坛,20xx,(2 )。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能不能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活力强不强,为农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社。因此,基层社的建设决定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基层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基层社萎缩,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结合省社统一安排,市供销社近期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多方面的情况采取通过填制报表、重点考察、与职工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情况表明,20xx年以来,各县(市)供销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27号《保定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加快基层社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基层社新的组织形式,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有喜有忧

  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23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02个,庄稼医院127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个,新增营业面积38850平方米;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4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交易额25080万元,实现利润245.6万元;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3个,领办、兴办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0个,共发展社员11752户,辐射带动农户84459户,吸纳社员股金15515.6万元,年经营额达59451万元。全系统各基层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使供销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仍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实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入或完成破产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显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了发展空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抓机制创新增实力。基层社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基层社改造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市按照“ 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分类进行了实施,促进了基层社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基层社的实力。

  1、走资产开发,盘活有效资产的路子。对处于黄金地段的基层社应本着“有效资产有偿经营,无形资产活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改造经营设施,创办供销社农村集镇超市、配送中心和各类交易市场。一是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二是对基层社资产出让一块,做旺一块;三是县(市)社直接投资,逐年收取回报;四是由开发商垫资开发,基层供销社逐年还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步伐,增强基层社的实力。

  2、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的路子。一般采取小社并大社、强社并弱社或强社托管小社等方式来改造基层社,同时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

  易县供销社20xx年资产整合工作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十一个基层社整合完毕,更新改造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增值近千万元。随着设施更新,达到了安全、美观的经营需要,有160多名职工回归就业,企业的资产收益明显增加,如良岗社每年的资产收益8-9万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体制创新增活力。在基层社改革过程中,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谁有能力办供销社就让谁来办,谁办好了供销社谁就是供销社人”的开放办社理念,通过以带资承包、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社,使基层供销社活力迸发。不但带动激活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项目等生产经营要素,盘活了基层社的存量资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层社的组织体系、资本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基层社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对于有实力的基层社,通过拓展经营,扩大服务,推行民主管理,发展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可以以多元投资的形式办新的经营服务实体,开拓新项目。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概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

  调查

  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1、明确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状况

  2、明确大学生用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状况

  3、明确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状况

  4、明确大学生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状况

  调查范围:在校大学生

  问卷以及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发放37份,有效问卷37份。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结果

  1、月生活费数量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22人选择了500-1000,结合现行物价水平,总体消费还算合理。虽然个别消费较高,可能是受家庭消费跟其他因素的影响。

  2、月生活费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33人选择父母给予。这表明,大学生月生活费来源于父母给予,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经济自立的思想意识,但在具体消费来源上却出现了极大的倾向性——父母,要实现大学生经济上的独立,除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树立经济自立的意识,关键在于还要社会上的给予更多的机会与支持。而且,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大学生在思想和经历上共同成长。

  3、月生活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状况是刚好用完。由此可知,学生消费基本趋向理性化,但是也有部分同学任然出现不够花的情况,说明个别同学的消费还存在不合理消费现象。

  4、月生活费不够用采取的措施

  统计结果表明,当学生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向同学借的方式,其次是向父母要跟自己做兼职。

  5、生活费主要的用途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要消费用于饮食和通讯方面,但在娱乐、服装方面也占了较大的比例,而用于学习方面的却很低,这值得我们深思。

  6、月伙食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伙食费的状况主要集中在300-500元,500元以上这两个区间,证明大学生在用于生活方面的支出占了月生活费的大部分。

  7、月购衣的花费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月用于服装方面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下,也有部分同学在服装方面的支出过高在三百元以上,这需要适当的调整。

  8、每月学习的花费

  统计结果表明, 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过低,大多都集中在30元以下。由此可见,学生应适当增加在学习方面的支出。

  9、日常生活用品消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多集中在10元—60元之间,这在每月消费支出中是较为正常的。

  10、每月上网的花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上网费用在50元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上网时间较为合理,而有少部分同学的上网费用在200元以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11、每月话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64.4%的同学每月话费支出在30—60元之间,对于依靠手机与家人、朋友等进行联系的大学生来说算合理。

  12、每月交际花费状况(包括恋爱消费)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交际的花费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内,也有部分同学每月交际活动较多支出在两百元以上。

  13、生活费有盈余的用途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财商也比较高,会把节余的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分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5.4%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9.5%的同学月消费在500--1000元之间,有29.8%的同学月消费在1000--1500元之间,有5.4%的同学有1500元以上高消费。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高消费学生,他们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和依靠助学金。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储蓄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及口头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一部分同学每月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钱度日,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 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 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建议和意见

  总的来讲,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消费的存在。但是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对这些非理性消费行为不能及时引导扭转,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家庭的经济支配,增加父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的未来及持续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要得到改善需要时间,不仅要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才能慢慢的看到成效。

  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础,需要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金融危机”。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个体差异大,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可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加强“新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新消费”氛围。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作为学校,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倡导、宣传、教育“新消费运动”的队伍中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新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将“新消费教育”作为一项科普知识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建立完整的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新消费运动”讲座、“新消费运动”知识竞赛、建立“新消费”社团、“新消费”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健康、节约、环保、责任”的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让当代的天之骄子们接受一场“新消费运动”的洗礼,以扭转大学生消费中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方式,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4、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5、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性交往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2.【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

3.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7篇

4.【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5.【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6.【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7.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9篇

8.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合八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18 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摘 要:手机是当今社会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方式之一,在手机使用的人群中,大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具有与其他人群的不同的特征。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之余,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堂 手机 影响 措施及方法

  手机早已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致有些学生与手机形影不离,吃饭时看着手机,上课玩着手机,乃至睡觉时也握着手机。意识到这个不可忽略的现象,文章从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现状入手,就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特点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作了探析和研究,积极寻找对策。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38.67%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54.89%的学生偶尔会玩,只有6.44%的学生表示基本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带手机进入课堂玩的学生越来越多,严重干扰了班级上课的正常秩序。手机正像毒品一样日益侵蚀着大学生的灵魂,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防线已然崩溃,正在一步步成为手机的俘虏。

  调查发现上课使用手机上网、游戏、短信、QQ空间、微博等与学习无关事宜的同学占81.56%,手机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另外,从众的心理也无形地驱使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看到大家都在把玩着手机,畅游在游戏的天地,自己心中总会有许多的向往。

  当然,对老师乃至对老师讲课的看法也是让学生无心上课而玩手机的一大原因,调查发现71.33%的学生是不想听课而玩手机,学生在没有为自己学习承担应有义务的同时,也无形地表达出对老师的不尊重和对自己的不负责。

  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已经意识到上课玩手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和对自己的不负责。所以上课玩手机不仅仅是大学课堂上的一股歪风,也是大学生严峻的心理问题的一种反映。上课使用手机必然会导致听不清老师所讲内容,不能专心听课,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听课质量,影响课堂教学风气,削弱了教学效果。手机在课堂上的滥用成灾,既影响了教师,也干扰了学生,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课堂秩序[1]。

  二、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影响

  (一)学业影响。根据调查发现,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上课收发短信、接听电话、玩手机游戏等,殊不知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率,手机铃声的此起彼伏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难于保证是学生所应该得到的知识量。

  (二)沉迷网络。网络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因大学课堂时间在生活中占很大一部分,他们利用这一部分时间使用手机上这个虚拟的世界,不仅满足大学生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使他们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三)迷失自我。手机网络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中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网上各种信息真假难辩,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四)身体影响。手机上网时间过长,容易对身体的损害。因课堂特殊环境,学生们的动作不能太大,上网时只有手指在不停地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对眼睛的危害极大,同时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等[2]。

  三、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使用这种情况的建议:

  面对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应当积极跟进、领先潮流、主动作为,从教师角度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1、教师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使用形象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2、教师的仪表、姿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教师在体态、仪表举止和技术动作示范等方面应给学生以楷模,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师的情感。教师肩负对后代的教育、教养的任务。在课堂上应该随时从各方面关怀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了挫伤的学生,要区别情况分析原因,及时注意,酌情解决。

  4、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精选拓展,优化教学内容。知识的拓展,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拓展多少,这些都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甚大。

  5、教师的态度。为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要予以制止。

  从学生角度来讲,应该积极全身性投入学习当中,建议如下:

  1、除了日常工用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使用手机外,应该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使用;

  2、采取其他联系方式,如书信、直接见面和交流聚会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

  3、适当参加有益的身心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对已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学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让其在脱离手机的状态下找寻下往日平静而和谐的生活,调整心态,缓解由手机带来的焦虑、烦躁等症状;

  5、当症状严重时建议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去咨询,通过心理医生帮助治疗,以免情况恶化。

  6、对于已经形成手机依赖的人,则应该认识如何正确的使用手机,逐步减少非必要的使用时间,尽量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而达到减少症状,摆脱依赖的目的。

  本文基于重庆某大学在校全体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以具体调查数据为依托,全面、客观地展示重庆某大学学生手机依赖状况。通过本次的调研活动让同学们彻底地认识到手机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让大家从思想的源头上意识到了“使用手机成瘾”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活现象,它已不知不觉中浸入影响到了我们的学习。我们要正确面对在课堂上玩手机的问题,重拾凌云壮志,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勇气与恒心,做出明智的决定,努力学习知识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金荣:《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矫正对策研究》 科技经济市场 交流研讨20xx(11)

  [2]游金平,梁晓明 《海南高校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不利影响应对策略》 海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xx(1)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摘要:本文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为例,抽取15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师访谈,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对其认同的因素,提出提高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感的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制度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管理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大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调查研究报告》研究成果(201403)

  作者简介:程小康(1986-),男(汉族),安徽宣城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科员,讲师;李刚(1981-),男(汉族),山东日照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科员,讲师。

  近年来,随着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走进“后示范”时代,高职院校建设逐渐转入内涵文化建设当中。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高低关系到校园内涵建设成效的高低,而如今,学生管理制度制定、执行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了解影响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的因素有哪些,若能够探索出影响因素,对于学校建设来说,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认同度,挖掘其中内涵,对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对调查专业进行分类,分为5个系。各系所包含的专业如下:饭店管理系包括酒店管理(含丽嘉、万豪)、旅游会计,旅行管理系包含旅游管理(含高尔夫)、电子商务,国际导游系包含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会展系包含会展策划与管理,烹饪系包含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餐饮管理与服务。然后对这5个系,每个年级选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5个班,以每班40人作为估计对象,估计600人。通过调查以上15个班级的同学,基本可以了解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3份,有效问卷501份,问卷回收率为90.5%,有效率为8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学生对《办法》认同度调查整体情况。

  (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情况分析。从表1看,在性别分布上,这次调查没有做到男女生基本等量的设想,这是由于旅游院校特色决定的。虽然这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鉴于被调查总数较高,男生绝对数不低,最终分析结果还是可信、可效的。

  (2)调查对象对《办法》了解程度及途径情况分析。表2中学生对《办法》了解程度大部集中在了解不多和基本了解这两项上,说明学生对其了解、学习程度不高。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方面,通过学校发放的学生手册和老师组织学习几乎占了全部,说明学生还是较为被动地去了解,也很少去关注学校网络上公布的电子版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3)调查对象对《办法》中关注度情况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六题学生都是以奖学金评定作为最为了解的方面,较为了解是校服月规范,遵纪守法和寝室管理排序略有变化。在是否赞同这四个选项内容方面,奖学金也是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管理制度或者时间跨度较长、执行较为严格的制度较为关注和认可。

  (4)调查对象对执行公信力认可度情况分析。表4中学生对《办法》执行过程和其规定的程序认为不一致的情况占62.5%,基本一致情况占36.3%,表明学生对《办法》执行公信力认可程度不高,说明学生对制度认同方面会把该制度的执行公信力考虑在内。

  (5)调查对象对比外校学生管理制度情况分析。表5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会关注并对比校外管理制度,有相似制度的地方学生认同度比独有的制度认同度高。

  (6)调查对象对《办法》满意度、不足情况分布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对现在运作的《办法》持不满意态度的占绝大多数,达到了89.6%,表明现在运作的《办法》有修改的必要性。在认为现今《办法》不足方面选择前三项的占了绝大多数,也即学生认为现今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条例太多,限制自我发展、过度强调理论课重要性,不重视实践课、较少考虑学生提出的制度改进措施等不足。

  (7)调查对象对《办法》制定过程是否清楚及是否参加其制定过程情况分析。表7中学生对《办法》制定过程不清楚的占94.4%,说明学生很少参与到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去。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制定《办法》时,绝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参加,说明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对管理制度认同度的一个因素。

  2.相应背景下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以男女生为角度来检验不同性别对调查问卷各题的差异性(表8)可以得出,在第四题选择上即对《办法》了解程度上,男生和女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现象,一方面调查样本女生占大多数,另一方面,女生综合成绩普遍比男生好,又涉及到奖学金、评优等内容,导致女生比男生较多关注该制度。

  (2)各年级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以年级为纬度进行差异性分析,得到结果如表9所示。大一、大二、大三在第四题即对《办法》了解程度、第五题即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办法》、第七题即对《办法》赞同内容、第八题即是否觉得《办法》执行过程跟其规定程序一致、第九题即是否会对比本校和外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十三题即是否清楚《办法》制定过程上,差异不明显,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显示,年级越高,对《办法》了解程度越高,通过阅读学校发放的学生手册关注学生管理制度越多,对《办法》赞同内容也越集中在奖学金这一板块内容上,也越关注制度执行的公信力,也越想参与到制度制定过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年级增长,学生思想成熟程度提升,涉及到的相关制度增加,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越来越多。

  三、思想汇报专题、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女生对《办法》认同度普遍高于男生,年级越高,对该制度了解认同越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较为关注外校学生管理制度,会对比本外校相似的制度,对于相同的地方会更深入地了解,对于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多,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学生较为关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是否和其规定的章程内容一致,对于执行效果一致的制度较为认同,执行效果严重偏离规定的,认同度最差;学生对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其特点和利益成为学生对制度认同高低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此外,学生对参与制度建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度,建议如下:

  (1 )采取讨论、宣讲、组织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管理制度教育和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在校整个期间,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阶段性,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教育和引导。如可以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使学生事事有规范,处处有规矩,增强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和能力。

  (2)扩大宣传学习力度,增强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学校应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管理制度热情,自觉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学生管理制度;使教师意识到只有落实、抓好学生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3)注重提高学生在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参与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承担的是引路人或障碍扫除者的责任,学生才是管理制度制订的主体。教育自由意味着教育必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限制,以保证没有任何外在的权威强迫教育者朝某个规定好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摆脱外在设置的障碍,同时教育必须提供条件和引导,以促使个人摆脱内在障碍(如虚假意识、内在压抑、自我蒙蔽等),这两方面都会破坏精神的自我创造。所以,学校应该主动提供学生参与制度制订的途径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热情。

  (4)改善教育管理方式,体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可以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管理制度,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度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把学生视着对等的主体,以激励引导学生为主,惩罚教育为辅,真正做到“依法治校”,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性化,才能把硬性的管理扭转为人性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都玉洞。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2]盖晓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马焕灵。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5]黄红霞。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6]孙文琴。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新疆高校留学生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xx.

  [7]尹红,等。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对策———基于权力来源视角[J].教书育人,20xx,(11)。

  [8]丁淼。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xx,(1 )。

  [9]蒋本桂。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9 )。

  [10]顾艳梅,丁霞。对高职生管理制度认识度和认同度的调查[J].职教论坛,20xx,(2 )。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能不能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活力强不强,为农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社。因此,基层社的建设决定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基层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基层社萎缩,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结合省社统一安排,市供销社近期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多方面的情况采取通过填制报表、重点考察、与职工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情况表明,20xx年以来,各县(市)供销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27号《保定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加快基层社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基层社新的组织形式,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有喜有忧

  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23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02个,庄稼医院127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个,新增营业面积38850平方米;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4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交易额25080万元,实现利润245.6万元;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3个,领办、兴办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0个,共发展社员11752户,辐射带动农户84459户,吸纳社员股金15515.6万元,年经营额达59451万元。全系统各基层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使供销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仍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实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入或完成破产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显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了发展空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抓机制创新增实力。基层社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基层社改造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市按照“ 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分类进行了实施,促进了基层社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基层社的实力。

  1、走资产开发,盘活有效资产的路子。对处于黄金地段的基层社应本着“有效资产有偿经营,无形资产活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改造经营设施,创办供销社农村集镇超市、配送中心和各类交易市场。一是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二是对基层社资产出让一块,做旺一块;三是县(市)社直接投资,逐年收取回报;四是由开发商垫资开发,基层供销社逐年还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步伐,增强基层社的实力。

  2、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的路子。一般采取小社并大社、强社并弱社或强社托管小社等方式来改造基层社,同时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

  易县供销社20xx年资产整合工作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十一个基层社整合完毕,更新改造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增值近千万元。随着设施更新,达到了安全、美观的经营需要,有160多名职工回归就业,企业的资产收益明显增加,如良岗社每年的资产收益8-9万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体制创新增活力。在基层社改革过程中,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谁有能力办供销社就让谁来办,谁办好了供销社谁就是供销社人”的开放办社理念,通过以带资承包、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社,使基层供销社活力迸发。不但带动激活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项目等生产经营要素,盘活了基层社的存量资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层社的组织体系、资本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基层社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对于有实力的基层社,通过拓展经营,扩大服务,推行民主管理,发展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可以以多元投资的形式办新的经营服务实体,开拓新项目。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概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

  调查

  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1、明确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状况

  2、明确大学生用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状况

  3、明确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状况

  4、明确大学生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状况

  调查范围:在校大学生

  问卷以及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发放37份,有效问卷37份。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结果

  1、月生活费数量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22人选择了500-1000,结合现行物价水平,总体消费还算合理。虽然个别消费较高,可能是受家庭消费跟其他因素的影响。

  2、月生活费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33人选择父母给予。这表明,大学生月生活费来源于父母给予,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经济自立的思想意识,但在具体消费来源上却出现了极大的倾向性——父母,要实现大学生经济上的独立,除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树立经济自立的意识,关键在于还要社会上的给予更多的机会与支持。而且,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大学生在思想和经历上共同成长。

  3、月生活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状况是刚好用完。由此可知,学生消费基本趋向理性化,但是也有部分同学任然出现不够花的情况,说明个别同学的消费还存在不合理消费现象。

  4、月生活费不够用采取的措施

  统计结果表明,当学生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向同学借的方式,其次是向父母要跟自己做兼职。

  5、生活费主要的用途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要消费用于饮食和通讯方面,但在娱乐、服装方面也占了较大的比例,而用于学习方面的却很低,这值得我们深思。

  6、月伙食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伙食费的状况主要集中在300-500元,500元以上这两个区间,证明大学生在用于生活方面的支出占了月生活费的大部分。

  7、月购衣的花费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月用于服装方面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下,也有部分同学在服装方面的支出过高在三百元以上,这需要适当的调整。

  8、每月学习的花费

  统计结果表明, 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过低,大多都集中在30元以下。由此可见,学生应适当增加在学习方面的支出。

  9、日常生活用品消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多集中在10元—60元之间,这在每月消费支出中是较为正常的。

  10、每月上网的花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上网费用在50元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上网时间较为合理,而有少部分同学的上网费用在200元以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11、每月话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64.4%的同学每月话费支出在30—60元之间,对于依靠手机与家人、朋友等进行联系的大学生来说算合理。

  12、每月交际花费状况(包括恋爱消费)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交际的花费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内,也有部分同学每月交际活动较多支出在两百元以上。

  13、生活费有盈余的用途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财商也比较高,会把节余的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分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5.4%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9.5%的同学月消费在500--1000元之间,有29.8%的同学月消费在1000--1500元之间,有5.4%的同学有1500元以上高消费。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高消费学生,他们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和依靠助学金。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储蓄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及口头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一部分同学每月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钱度日,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 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 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建议和意见

  总的来讲,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消费的存在。但是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对这些非理性消费行为不能及时引导扭转,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家庭的经济支配,增加父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的未来及持续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要得到改善需要时间,不仅要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才能慢慢的看到成效。

  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础,需要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金融危机”。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个体差异大,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可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加强“新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新消费”氛围。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作为学校,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倡导、宣传、教育“新消费运动”的队伍中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新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将“新消费教育”作为一项科普知识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建立完整的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新消费运动”讲座、“新消费运动”知识竞赛、建立“新消费”社团、“新消费”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健康、节约、环保、责任”的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让当代的天之骄子们接受一场“新消费运动”的洗礼,以扭转大学生消费中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方式,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4、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5、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性交往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2.【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

3.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7篇

4.【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5.【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6.【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7.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9篇

8.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合八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学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