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08-31 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体现出消费观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调查时间:20xx年8月3日至8月12日;

  (二)调查地点:XX民族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对政法系10级本科班、汉语系09级(2)班本科、音乐舞蹈系10专科(1)班学生共计128人的每月生活费进行实践调查。

  (四)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基本月均消费状况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对其消费途径 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购买衣服: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对名牌衣服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偏好,于是保持良好的忠诚度。而且对衣服的购买有着感性的认识,于是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名牌)。

  (2)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 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上网消费: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体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对于上网方式,有19.5%的学生配有私人电脑,在网吧或 公共机房上网者占79.5%。

  (4)手机等通讯消费:据调查72.7%的学生月均发短信超过300条,每人通话时间可达230小时。1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200条左右 ,通话时间约150小时。只有14.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100条以内,通话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三、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因素

  (1)社会的影响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学校,不论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其学业。结果一部分学生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思想和学校的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 ,变得成天无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各方面的消费上。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和其他一些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潮流。因而产生一种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与理财观念直接影响着学 生的消费观。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子弟他们平时花钱很阔绰,消费非常的超前。根本不 会去节约和合理理财,只是盲目消费。而那些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

  经的限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能比较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因而家庭对每一个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3)学校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消费主义的思潮冲击着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校园内许多商家的广告传单、周围的网吧、歌厅、舞厅、咖啡厅、游戏厅、溜冰场、饭店等到处可见。这些都成了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 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

  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可见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五、对本次调查的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的这种不良消费观不仅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大了学习教育管理的难度。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 此,作为当代社会的一名合格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控制自身消费,向正确道路发展,也应互相提醒,共同走向理性消费、合理消费。要对自己的消费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做出理财计划。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目前,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人生最初阶段的常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自主性和影响力较之以往明显增强。小学生不再仅仅作为家庭的附属分子而存在,他们对家庭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1]。小学生关于零花钱在自我意识和父母以及同伴关系发展中逐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少年儿童在市场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角色。尤其体现在零花钱上,零花钱的使用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趋势的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良好地理财习惯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孩子学会理财,使孩子树立“终身理财”理念,会对孩子成年后更好地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和访谈方法,立足云南省小学生群体,以云南省江城镇为例,初步揭示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基本现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分布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xx年7月10日至20xx年7月30日对云南省江城镇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家长与教师实地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得到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5%。其中,一年级学生30人,二年级学生30人,三年级学生30人,四年级学生25人,五年级学生20人,六年级学生25人;男生75人,女生85人;农村人数80名,城镇人数80名。

  (二)调查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两种工具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观察法,调查了许多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包括索要方法、来源、时间、使用情况、使用态度、数量、范围)的情况,并且对家长进行了访谈(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个性发展、社会交往、行为习惯)、交流和沟通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基本情况,利用小学生放学时间观察到许多儿童买东西的场景。同时,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不论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有些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程度,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出本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8868。这表明,本自编问卷总体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好,能够为现状分析提供良好保障。

  二、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零花钱的使用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农村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重点调查80位农村小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总数为282元,每生每天平均3.525元。其中,5元以上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20%;4元零花钱有10人,占总人数的12.5%;3元零花钱及以下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67.5%。

  (2)城镇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选取了80名城镇小学生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的总钱数为386,每生每天平均4.825元。其中10元(含10元)以上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10%;6―10元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5%;1―6元及以下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75%。

  (3)总体消费状况分析

  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总体状况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零花钱的数量都很丰富,使用零花钱的范围也很广泛。其中,用来买零食的零花钱占据了大部分,大约占总钱数的60%;用来买毫无意义的小玩具的也占据一部分,约占总钱数的22%;用来买早点的所占比例甚少,仅仅占总钱数的12%左右;而节约积攒下来的更是微乎其微,只占总数钱的6%。

  2.实地访谈基本情况

  通过对部分家长和老师实地访谈,总结了小学生在零花钱使用方面的一些现象。

  (1)走访家长得到的一些资料

  ①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怨父母没钱,怨自己命不好,不愿和家长沟通,不愿和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②孩子们意识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们担心现在的大多数零食不卫生并且都含有大量的碳酸和香精,让孩子越吃越想吃,就像是上了“瘾”一样,零食吃多了,主食(饭、菜等)就不想吃了,有些就营养不良,成了个子瘦小、弱不禁风的孩子,有些成了肥胖症的儿童,最后导致身体不健康。

  ③孩子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上学、哭闹、不做作业等。甚至还总结出一些经验,在有客人的时候、父母有重要事情时就开始为如何要零花钱做打算,在金额上搞计划。

  ④家里贫穷、父母很少给零花钱的孩子,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就每天羡慕其他零花钱多的孩子,有的则是每天尾随那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后面,为其做事,只为讨得一点零食、玩一下玩具等。

  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富裕的、贫穷的、懒惰的、贪吃的、贪玩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群人在交往着,学习成绩不好,害怕老师和家长。在与老师沟通中有惧怕心理和退缩心理,在与家长之间没有语言交流。 (2)对部分老师访谈的结果

  ①孩子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始变得较差,无法安心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具上、零食上,不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很容易受到影响。

  ②现在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认真,因为零食、玩具的影响还会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和老师顶嘴。

  ③零花钱多的孩子在说起玩具、游戏时头头是道,直到让其他同学信服为止,如果让他们写作文、做作业就没辙了,平时学习散漫,积累语言的时间太少,大多时间都投入在如何取得零花钱的使用上,忽视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意义。

  (二)零花钱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儿童中,60%以上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思想上的自由散漫、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财物、不讲卫生、学习中任性、贪玩、自制力差等不良习惯。有些零花钱少(甚至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开始产生自卑、孤僻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很多孩子欠缺理财意识,乱用父母和亲戚给的零花钱,不会计划和不顾后果,这种现象如不加制止和纠正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现在的食品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孩子的问题零食上,孩子们意识不到有些零食的不卫生和不安全,就喜欢吃零食,用零食把肚子填饱,而对饭菜一点都不感兴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不长身高,瘦小或者长成了肥胖的儿童,影响身心健康。

  2.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受零花钱的影响无法安心的学习,课堂上分散注意力到玩具上、零食上,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低。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作业马虎,对做作业的意义认识不足,交差了事,自己从不检查,或者只做书面作业,不做口头作业(有些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阅读朗读能力很差,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做口头作业)。影响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很容易造成班风、学风的不良扩散。最终学习一塌糊涂,严重的就辍学回家。

  3.对行为习惯的影响

  性格任性,经常和父母顶嘴,不尊重老师、同学,不懂文明礼貌。生活无节制、无规律,自由散漫,消费行为极端,不受控制。自理能力差,离不开长辈的监督和帮助。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学习和做作业。做事缺乏恒心,不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就想用钱来解决,人生观偏离正确的轨道。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撒谎、不诚实,为了零花钱欺骗长辈,诈骗同学。没有责任感,进取心不强,只想用钱解决事情。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感情用事,违背原则。最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上三种情况,虽不能代表现代孩子的全部,但足以说明现在的孩子不恰当地使用零花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群体都应该对此加倍关注,为培养出优越、自信、阳光、健康的新一代而努力。

  三、讨论

  零花钱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是每个少年儿童的必修课。要想阻止使用零花钱是不可能的,放弃对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作为长辈,只有对年幼孩子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又能让使学生的消费走向正确的方向。为此,本研究尝试对引导小学生合理消费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家长方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很富裕也不能多给,告诉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如买学习用品,或者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给零花钱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关心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培养孩子们诚实的习惯。

  3.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培养孩子们的奉献、大爱精神。

  4.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存入小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的开支就向自己的“银行”提取,尝试理财的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5.鼓励孩子自己挣零花钱。倒不是说钱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多么的重要,能为家庭减轻多少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付出劳动,得到等值的回报,并且由他独立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独立解决并完成。那样的经历,一定会触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可能会是他一生的财富。在鼓励让他读好书的同时也别忘了教他做好人,让孩子们全方面的得到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小学生消费问题的一种升华与扩大。消费教育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途径。注重探寻消费观念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结合大的教育环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建立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长久机制。

  2.系统性培养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学做“社会人”。在中小学进行消费教育,主要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性、观念性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衔接,形成孩子们的理财能力,提高其财商,使未来一代不仅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且具有科学的经济素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每个儿童社会化所必须经历的。教育者应教育他们,消费时要有正确的目的,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消费,不能加以禁锢。家长应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消费活动,让子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外,还应加强消费的合理性和节俭性教育。可设立“红领巾储蓄所”,开展“巧花一元钱” 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希望工程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正确消费的快乐情绪,养成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2]。 3.消费知识实现教材化。有关部门编印小学生消费教育统一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将消费知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让小学生通过课本学习,消费理念更加科学、消费决策更加理性、消费行为更加成熟、维权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影响一生的好的消费习惯[3]。

  4.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劳动教育,使小学生体会到物质生活的富裕来之不易。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理的生活作风,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5.作为社会行为的消费具有随意强、地域广的特点,无形中增强了消费观教育的难度。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加强消费引导,形成和谐的引导体系。学校应加强消费观教育,家长也应适当限制子女的物质欲望,使他们计划开支、节约开支,不能溺爱子女[2]。学习应严格管理校园里的饮食情况,创造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孩子多存钱,在班级里建立 “先进个人存钱奖”奖项,以激励孩子们的存钱意志。

  6.组织各种各样以“怎样使用零花钱”为主题的活动,如漫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让孩子们更多了解零花钱的用处,从小培养理财意识。学校可以利用班会、讲座、读书活动等形式,讨论怎样节省零花钱、如何使用零花钱以及正确使用零花钱的意义和益处,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来正确引导他们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三)社会方面

  1.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中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及身心健康。首先是对校园内外的食品经营户、小卖部、小吃店进行登记造册,从源头上规范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要求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食品购、销货台账制度;其次是对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品经营户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彻底清查过期变质及假冒伪劣食品,坚决杜绝各类“三无”食品流入校园[4]。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严厉打击贩卖各种不健康食品和劣质玩具的不法商贩,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以示警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的健康受到法律的保护。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书报刊、影视作品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让孩子们尽量接触健康有益的事物;加强对小店、摊贩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禁“三无”产品和引诱学生赌博的商品出现。

  4.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应当组织建立零花钱基金会,培养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和节俭意识,把多余的零花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5]。在假期间社会相关人员可以组织部分孩子,到偏远山区体验生活,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参考文献:

  [1] 黄文澜.近十年国内小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xx,(10):125.

  [2] 林学贤.浅议小学生的消费观教育[J].教育评论,1998,(4):76.

  [3] 王文郁.多数小学生有消费维权意识[N].中国消费者报,20xx-04-01(A03).

  [4] 靖云航,李小军.消费教育以中小学消费安全教育为抓手[J].工商行政管理,20xx,(12):79.

  [5] 刘爽,周颖华.中小学消费教育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xx,(10):105.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要求必须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对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高职院校女毕业生招聘的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调查分析,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根据女性就业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根据专业方向拓展女生就业市场,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就业市场需求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何树莲(1975-),女,广东顺德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和就业教育;梁少群(1984-),女,广东江门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教育。(广东广州511450)

 热点,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也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其中不少研究者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类研究中,多数研究者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而以用人单位实际招聘条件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较为鲜见。本研究对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5163名高职院校女毕业生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对其实际提出的招聘条件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高职女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2521家用人单位招聘对象为包括财经、旅游、公共事业、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艺术设计与传媒等六大类42个专业,提供的职位类型包括行政事务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推销和展销人员等共30类。2521家用人单位所在行业主要分布在商贸、金融、信息技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见表1),可见第三产业是高职女生的主要就业市场。

  按照招聘条件被用人单位提及的次数作统计,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提出的招聘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对口、沟通能力等方面,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被用人单位提及的招聘条件中,职业道德、表达能力、计算机水平、形象、性格、沟通能力占据前六位。

  职业道德的受重视程度与众多研究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职业道德始终是被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

  表达能力位居第二,尤其是语言的要求,有741家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女生能讲流利的粤语和国语,占了57%。女生拥有语言优势,而用人单位在此方面对女生亦抱有期望。

  形象位居第三,也是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万面的确是岗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等行业,另一方面则与用人单位在当前可选择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也将此方面作为选择的条件。用人单位对形象方面提出的条件并不太明确,一般除了对身高有严格标准外,其他大多是“形象好”“气质佳”等弹性较大的要求。

  计算机水平位居第四,说明计算机操作等动手能力也是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

  性格(本研究主要包括抗压能力和自信水平)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关注。随着近年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养尊处优的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的信心不足,使自信心与抗压能力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判断依据,可见用人单位是有备而来的。

  沟通能力位居第六,也是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岗位特点提出的要求。

  专业对口也有部分单位看重,但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而不仅是专业对口,因此专业对口所居位置并不靠前。而外语水平也只是部分岗位所需,因此也排名靠后。经验虽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但毕竟招聘的是毕业生,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有时会忽略这一项。

  二、基于用人单位需求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审视与思考

  就业竞争力一般可以理解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也反映社会和用人单位人才选择的尺度。当前虽然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但调查也发现,就业实力强的女大学生选择的余地仍然较大,仍然是“实力=发言权”。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要成为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就业市场对女大学生需求的特点,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

  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高职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其中女大学生人数占据学生人数半壁江山,要使她们受到市场的欢迎,要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加强对就业市场需要的研究并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和培养学生,一直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对决定女大学生就业出路——女性就业市场需求的研究却少有专门研究,尽管高职女生的分布在高职院校中的分布也有所侧重,但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结果,而非高职院校根据女性就业市场设置专业的自觉行为。因此,应加强对女生就业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并据此对学生专业选择和挥业作合理引导。从本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面向高职女生招聘2521家企业多分布在现代服务业、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而近年我国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众多企业也改变经营模式,这也为女性就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可抓住机遇设置合适的专业,以提高女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

  根据女生

  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的需求、高校的专业设置等,而女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是决定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提高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是女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及创业等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女大学生就业之本。女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坚持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以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多元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在教学每个环节都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要注意采用项目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加强女大学生动手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女大学生步人岗位即能自如开展工作。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分布较多的专业及其优势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但文科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及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是薄弱环节,以至许多文科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因此,要注意切实加强文科专业教学的实践实训环节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2.优势能力的培养。男女两性由于生理构造不同以及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各有优劣的职业能力特点。相对而言,女大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对优势表现为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亲和力。从前面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不少用人单位也正是因为岗位特点和女生的优势而提出招聘女生的要求的。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女生此方面的优势能力,如通过选修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女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训练,同时加强良好职业女性形象和素养的塑造,使其优势成为女生就业竞争的强大支持。

  3.求职能力的培养。目前,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学校都普遍重视开展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很少考虑根据女性就业特点开展其求职能力培养。事实上,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着与男生不同的困惑和问题,其中以下三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根据女性职业生涯发展形态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年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却鲜有就业指导人员针对男女差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现实中,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形态有别于男性,比如在生育期,其生涯发展形态处于低潮状态,这一特点必须在开展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予以考虑。

  二是强化女生就业自信心的训练。在仍然以男生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中,在仍然相当程度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现实中,尤其是面对女生在就业中的相对弱势,女生的自信和成功期望往往受到无形的削弱和伤害。因此,开展求职能力的培养时应予女生自信的训练,以使她们更好应对就业的挑战。

  三是开展自立自强的教育。女性自立自强教育虽然早不是新命题,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女生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因此,开展自立自强的教育,帮助女生树立主体意识,确立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走向成功的信念也非常有必要。

  (三)根据女生专业方向开拓女生就业市场

  根据女生专业方向开拓女生就业市场是提高女大学生竞争力的关键。近年各类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渠道,但现有就业市场中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往往并非都适合女大学生就业,而一些用人单位即使碍于有关规定表面上不拒绝女大学生,但实际上女生基本上难以得到录用机会,这样就导致女大学生求职成本的浪费。同时,一些想招聘女生就业的用人单( )位在综合性就业市场上却招不到合意的人选,招聘效率不高。所以,有必要开拓和建设女生就业专门市场,为需要招聘女生的用人单位举办专场,不仅大大节约女生求职成本,提高成功率,也使企业的招聘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除了建设专门化女生就业实体市场外,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作用,为女生就业搭建无形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展示的便捷渠道,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效率,而且为女大学生提供网络查询招聘信息、网上发布求职信息、网络面试等,是节约求职成本,提高求职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四)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根据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特点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创业,就业竞争中另辟蹊径,也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近年女大学生创业现实来看,不少女生具有创业意向,如中华女子学院对本校女生所作调查显示,考虑过创业的女生近六成。然而,女大学生尽管有创业意向,但对创业这一领域却又显得陌生,亟待接受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注意把握两方面。

  一是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尤其对经常自觉不自觉被灌输追随意识的女大学生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虽然目前有许多女大学生有创新的意向,但这种意向依然是模糊的,甚至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因此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创新能力状况,对是否具备创业条件作理性思考,并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把握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特点。女大学生由于专业分布、个人特点等因素影响,在创新需求上有自身特点,比如在创业形式上,超过一半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形式,其次才是合伙创业、家庭创业等其他形式。在创业领域方面,女大学生希望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及餐饮等第三产业领域创业的人最多。因此,在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训练,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扶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邓金龙,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xx(7).

  柯羽.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江苏高教,20xx(5).

  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3).

  侯典牧,王淼,在校女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需求调查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1).

  张英.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查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望提升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鲜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⑵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班级可以多搞一些集体类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诸如爬山之类的有助于提升集体合作精神的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集体申报活动项目,集体参加,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⑷学校可以邀请精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我们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教材自学相关的技能。

  ⑸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技能也都可以通过参加相关活动以及自我努力逐步得以提高。

  结论与建议:当今大学生具备了80后90后所具备的一些普遍性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接触理解掌握较快,对高科技技术怀有极高的渴求欲。但是,也正是因为80后90后的缘故,大学生同时也具备了这个时代的劣习或者说是不足,比如自私,自闭等。所以我们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的重点也正是我们的不足与有待提高的地方,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所提供的帮助,我们大学生一定会成为德艺双馨的合格人才。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另外,通过问卷,学生会显得不那么拘束,会说出真实的想法。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二、研究对象:xx中学高一十班54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时间:星期二班会

  利用班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

  五、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

  表格略

  六、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别人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74%的学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动选择学习的竟是0%;经常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的占44.5%;能按计划学习的人只占5.5%;77.7%的学生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等等。高一学生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习环境的确是不易接受。

  2、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42.6%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9.2%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42.6%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过得了高考独木桥即是阳关大道,过不去则跌入万丈深渊。在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在校学习时间很长。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且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53.7%的学生希望的内容是情绪调节。

  3、学习目标不明确,但能及时调整。

  仅有5.5%的学生为自己刚开始的高中生活有详细规划的;92.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 62.9%的学生有时能能按计划学习;等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结束中考,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感,感觉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72.2%的学生,当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他们会缩小目标;51.9%的学生有时会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等等。说明学生一旦认识到现状就能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4、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

  3.7%的学生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主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的学生大致占14.8%。大部分学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为准,不替他人不替班集体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班集体荣誉感薄弱。

  七、思考与改进措施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对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关心学生的心理。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学习方法指导。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4.开好班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同步,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学生近期心理动向相关的主题班会,借此对他们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班主任只要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相关文章:

1.【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2.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3.【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4.【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5.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6.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7篇

7.【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合8篇

8.【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08-31 调查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体现出消费观超前和消费实力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特殊的特点,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消费的问题。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调查时间:20xx年8月3日至8月12日;

  (二)调查地点:XX民族师范学院;

  (三)调查对象:对政法系10级本科班、汉语系09级(2)班本科、音乐舞蹈系10专科(1)班学生共计128人的每月生活费进行实践调查。

  (四)调查目的: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基本月均消费状况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平台,对其消费途径 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

  (1)购买衣服: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对名牌衣服等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偏好,于是保持良好的忠诚度。而且对衣服的购买有着感性的认识,于是促使他们继续购买(名牌)。

  (2)恋爱消费:在调查中发现,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在50元,多则达到1000元以上(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 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上网消费:作为一种新媒体,网络以其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为人类创造崭新的文化形态,那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传媒体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消费类型。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对于上网方式,有19.5%的学生配有私人电脑,在网吧或 公共机房上网者占79.5%。

  (4)手机等通讯消费:据调查72.7%的学生月均发短信超过300条,每人通话时间可达230小时。1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200条左右 ,通话时间约150小时。只有14.3%的学生月均发短信在100条以内,通话时间在100小时以下。

  三、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因素

  (1)社会的影响

  把大学生放到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同样把他放到社会中去,他又是社会的一份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许多家长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将孩子送入学校,不论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其学业。结果一部分学生虽然挂上了大学生的头衔,而实际中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的能力,思想和学校的负担过重,由于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堕落 ,变得成天无所事是,既而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各方面的消费上。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和其他一些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潮流。因而产生一种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家庭经济状况与理财观念直接影响着学 生的消费观。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子弟他们平时花钱很阔绰,消费非常的超前。根本不 会去节约和合理理财,只是盲目消费。而那些家庭条件比较贫穷的学生由于受家庭经济

  经的限制和家庭教育的影响能比较合理分配自己的生活费用,因而家庭对每一个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3)学校的影响

  当今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消费主义的思潮冲击着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校园内许多商家的广告传单、周围的网吧、歌厅、舞厅、咖啡厅、游戏厅、溜冰场、饭店等到处可见。这些都成了学生非正常消费的催化剂。高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导向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 具体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掌握。

  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同时由于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消费观导向性建议

  我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我认为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 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

  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存在是为将来培养可以为天地立新、可以为民众立命、可以为万事承重的后备人才,可见校风建设意义深远。

  (四)、加强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培养理财和计划消费的习惯。

  (五)、增强独立意识,倡导理性消费

  大学生要对消费有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追风,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冥顽不化。就是说,在自己实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五、对本次调查的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对大学生的消费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的这种不良消费观不仅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大了学习教育管理的难度。对每一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 此,作为当代社会的一名合格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控制自身消费,向正确道路发展,也应互相提醒,共同走向理性消费、合理消费。要对自己的消费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做出理财计划。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目前,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人生最初阶段的常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自主性和影响力较之以往明显增强。小学生不再仅仅作为家庭的附属分子而存在,他们对家庭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1]。小学生关于零花钱在自我意识和父母以及同伴关系发展中逐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少年儿童在市场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角色。尤其体现在零花钱上,零花钱的使用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趋势的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良好地理财习惯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孩子学会理财,使孩子树立“终身理财”理念,会对孩子成年后更好地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和访谈方法,立足云南省小学生群体,以云南省江城镇为例,初步揭示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基本现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分布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xx年7月10日至20xx年7月30日对云南省江城镇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家长与教师实地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得到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5%。其中,一年级学生30人,二年级学生30人,三年级学生30人,四年级学生25人,五年级学生20人,六年级学生25人;男生75人,女生85人;农村人数80名,城镇人数80名。

  (二)调查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两种工具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观察法,调查了许多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包括索要方法、来源、时间、使用情况、使用态度、数量、范围)的情况,并且对家长进行了访谈(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个性发展、社会交往、行为习惯)、交流和沟通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基本情况,利用小学生放学时间观察到许多儿童买东西的场景。同时,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不论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有些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程度,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出本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8868。这表明,本自编问卷总体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好,能够为现状分析提供良好保障。

  二、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零花钱的使用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农村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重点调查80位农村小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总数为282元,每生每天平均3.525元。其中,5元以上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20%;4元零花钱有10人,占总人数的12.5%;3元零花钱及以下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67.5%。

  (2)城镇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选取了80名城镇小学生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的总钱数为386,每生每天平均4.825元。其中10元(含10元)以上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10%;6―10元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5%;1―6元及以下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75%。

  (3)总体消费状况分析

  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总体状况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零花钱的数量都很丰富,使用零花钱的范围也很广泛。其中,用来买零食的零花钱占据了大部分,大约占总钱数的60%;用来买毫无意义的小玩具的也占据一部分,约占总钱数的22%;用来买早点的所占比例甚少,仅仅占总钱数的12%左右;而节约积攒下来的更是微乎其微,只占总数钱的6%。

  2.实地访谈基本情况

  通过对部分家长和老师实地访谈,总结了小学生在零花钱使用方面的一些现象。

  (1)走访家长得到的一些资料

  ①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怨父母没钱,怨自己命不好,不愿和家长沟通,不愿和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②孩子们意识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们担心现在的大多数零食不卫生并且都含有大量的碳酸和香精,让孩子越吃越想吃,就像是上了“瘾”一样,零食吃多了,主食(饭、菜等)就不想吃了,有些就营养不良,成了个子瘦小、弱不禁风的孩子,有些成了肥胖症的儿童,最后导致身体不健康。

  ③孩子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上学、哭闹、不做作业等。甚至还总结出一些经验,在有客人的时候、父母有重要事情时就开始为如何要零花钱做打算,在金额上搞计划。

  ④家里贫穷、父母很少给零花钱的孩子,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就每天羡慕其他零花钱多的孩子,有的则是每天尾随那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后面,为其做事,只为讨得一点零食、玩一下玩具等。

  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富裕的、贫穷的、懒惰的、贪吃的、贪玩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群人在交往着,学习成绩不好,害怕老师和家长。在与老师沟通中有惧怕心理和退缩心理,在与家长之间没有语言交流。 (2)对部分老师访谈的结果

  ①孩子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始变得较差,无法安心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具上、零食上,不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很容易受到影响。

  ②现在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认真,因为零食、玩具的影响还会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和老师顶嘴。

  ③零花钱多的孩子在说起玩具、游戏时头头是道,直到让其他同学信服为止,如果让他们写作文、做作业就没辙了,平时学习散漫,积累语言的时间太少,大多时间都投入在如何取得零花钱的使用上,忽视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意义。

  (二)零花钱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儿童中,60%以上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思想上的自由散漫、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财物、不讲卫生、学习中任性、贪玩、自制力差等不良习惯。有些零花钱少(甚至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开始产生自卑、孤僻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很多孩子欠缺理财意识,乱用父母和亲戚给的零花钱,不会计划和不顾后果,这种现象如不加制止和纠正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现在的食品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孩子的问题零食上,孩子们意识不到有些零食的不卫生和不安全,就喜欢吃零食,用零食把肚子填饱,而对饭菜一点都不感兴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不长身高,瘦小或者长成了肥胖的儿童,影响身心健康。

  2.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受零花钱的影响无法安心的学习,课堂上分散注意力到玩具上、零食上,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低。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作业马虎,对做作业的意义认识不足,交差了事,自己从不检查,或者只做书面作业,不做口头作业(有些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阅读朗读能力很差,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做口头作业)。影响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很容易造成班风、学风的不良扩散。最终学习一塌糊涂,严重的就辍学回家。

  3.对行为习惯的影响

  性格任性,经常和父母顶嘴,不尊重老师、同学,不懂文明礼貌。生活无节制、无规律,自由散漫,消费行为极端,不受控制。自理能力差,离不开长辈的监督和帮助。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学习和做作业。做事缺乏恒心,不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就想用钱来解决,人生观偏离正确的轨道。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撒谎、不诚实,为了零花钱欺骗长辈,诈骗同学。没有责任感,进取心不强,只想用钱解决事情。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感情用事,违背原则。最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上三种情况,虽不能代表现代孩子的全部,但足以说明现在的孩子不恰当地使用零花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群体都应该对此加倍关注,为培养出优越、自信、阳光、健康的新一代而努力。

  三、讨论

  零花钱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是每个少年儿童的必修课。要想阻止使用零花钱是不可能的,放弃对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作为长辈,只有对年幼孩子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又能让使学生的消费走向正确的方向。为此,本研究尝试对引导小学生合理消费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家长方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很富裕也不能多给,告诉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如买学习用品,或者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给零花钱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关心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培养孩子们诚实的习惯。

  3.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培养孩子们的奉献、大爱精神。

  4.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存入小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的开支就向自己的“银行”提取,尝试理财的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5.鼓励孩子自己挣零花钱。倒不是说钱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多么的重要,能为家庭减轻多少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付出劳动,得到等值的回报,并且由他独立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独立解决并完成。那样的经历,一定会触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可能会是他一生的财富。在鼓励让他读好书的同时也别忘了教他做好人,让孩子们全方面的得到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小学生消费问题的一种升华与扩大。消费教育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途径。注重探寻消费观念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结合大的教育环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建立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长久机制。

  2.系统性培养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学做“社会人”。在中小学进行消费教育,主要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性、观念性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衔接,形成孩子们的理财能力,提高其财商,使未来一代不仅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且具有科学的经济素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每个儿童社会化所必须经历的。教育者应教育他们,消费时要有正确的目的,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消费,不能加以禁锢。家长应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消费活动,让子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外,还应加强消费的合理性和节俭性教育。可设立“红领巾储蓄所”,开展“巧花一元钱” 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希望工程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正确消费的快乐情绪,养成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2]。 3.消费知识实现教材化。有关部门编印小学生消费教育统一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将消费知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让小学生通过课本学习,消费理念更加科学、消费决策更加理性、消费行为更加成熟、维权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影响一生的好的消费习惯[3]。

  4.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劳动教育,使小学生体会到物质生活的富裕来之不易。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理的生活作风,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5.作为社会行为的消费具有随意强、地域广的特点,无形中增强了消费观教育的难度。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加强消费引导,形成和谐的引导体系。学校应加强消费观教育,家长也应适当限制子女的物质欲望,使他们计划开支、节约开支,不能溺爱子女[2]。学习应严格管理校园里的饮食情况,创造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孩子多存钱,在班级里建立 “先进个人存钱奖”奖项,以激励孩子们的存钱意志。

  6.组织各种各样以“怎样使用零花钱”为主题的活动,如漫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让孩子们更多了解零花钱的用处,从小培养理财意识。学校可以利用班会、讲座、读书活动等形式,讨论怎样节省零花钱、如何使用零花钱以及正确使用零花钱的意义和益处,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来正确引导他们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三)社会方面

  1.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中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及身心健康。首先是对校园内外的食品经营户、小卖部、小吃店进行登记造册,从源头上规范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要求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食品购、销货台账制度;其次是对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品经营户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彻底清查过期变质及假冒伪劣食品,坚决杜绝各类“三无”食品流入校园[4]。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严厉打击贩卖各种不健康食品和劣质玩具的不法商贩,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以示警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的健康受到法律的保护。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书报刊、影视作品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让孩子们尽量接触健康有益的事物;加强对小店、摊贩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禁“三无”产品和引诱学生赌博的商品出现。

  4.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应当组织建立零花钱基金会,培养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和节俭意识,把多余的零花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5]。在假期间社会相关人员可以组织部分孩子,到偏远山区体验生活,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参考文献:

  [1] 黄文澜.近十年国内小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xx,(10):125.

  [2] 林学贤.浅议小学生的消费观教育[J].教育评论,1998,(4):76.

  [3] 王文郁.多数小学生有消费维权意识[N].中国消费者报,20xx-04-01(A03).

  [4] 靖云航,李小军.消费教育以中小学消费安全教育为抓手[J].工商行政管理,20xx,(12):79.

  [5] 刘爽,周颖华.中小学消费教育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xx,(10):105.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要求必须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对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高职院校女毕业生招聘的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调查分析,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根据女性就业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根据专业方向拓展女生就业市场,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就业市场需求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何树莲(1975-),女,广东顺德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和就业教育;梁少群(1984-),女,广东江门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教育。(广东广州511450)

 热点,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也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其中不少研究者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类研究中,多数研究者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而以用人单位实际招聘条件作为调查和研究对象较为鲜见。本研究对20xx - 20xx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5163名高职院校女毕业生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对其实际提出的招聘条件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高职女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2521家用人单位招聘对象为包括财经、旅游、公共事业、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艺术设计与传媒等六大类42个专业,提供的职位类型包括行政事务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推销和展销人员等共30类。2521家用人单位所在行业主要分布在商贸、金融、信息技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见表1),可见第三产业是高职女生的主要就业市场。

  按照招聘条件被用人单位提及的次数作统计,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提出的招聘条件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专业对口、沟通能力等方面,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被用人单位提及的招聘条件中,职业道德、表达能力、计算机水平、形象、性格、沟通能力占据前六位。

  职业道德的受重视程度与众多研究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职业道德始终是被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素质。

  表达能力位居第二,尤其是语言的要求,有741家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女生能讲流利的粤语和国语,占了57%。女生拥有语言优势,而用人单位在此方面对女生亦抱有期望。

  形象位居第三,也是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万面的确是岗位的需要,如酒店管理等行业,另一方面则与用人单位在当前可选择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也将此方面作为选择的条件。用人单位对形象方面提出的条件并不太明确,一般除了对身高有严格标准外,其他大多是“形象好”“气质佳”等弹性较大的要求。

  计算机水平位居第四,说明计算机操作等动手能力也是备受用人单位关注的。

  性格(本研究主要包括抗压能力和自信水平)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关注。随着近年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养尊处优的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不堪一击,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的信心不足,使自信心与抗压能力都成为用人单位的判断依据,可见用人单位是有备而来的。

  沟通能力位居第六,也是许多用人单位考虑岗位特点提出的要求。

  专业对口也有部分单位看重,但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而不仅是专业对口,因此专业对口所居位置并不靠前。而外语水平也只是部分岗位所需,因此也排名靠后。经验虽然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但毕竟招聘的是毕业生,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有时会忽略这一项。

  二、基于用人单位需求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审视与思考

  就业竞争力一般可以理解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是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也反映社会和用人单位人才选择的尺度。当前虽然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但调查也发现,就业实力强的女大学生选择的余地仍然较大,仍然是“实力=发言权”。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要成为人才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就业市场对女大学生需求的特点,对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

  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高职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其中女大学生人数占据学生人数半壁江山,要使她们受到市场的欢迎,要根据女性就业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加强对就业市场需要的研究并根据就业市场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和培养学生,一直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是,对决定女大学生就业出路——女性就业市场需求的研究却少有专门研究,尽管高职女生的分布在高职院校中的分布也有所侧重,但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结果,而非高职院校根据女性就业市场设置专业的自觉行为。因此,应加强对女生就业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并据此对学生专业选择和挥业作合理引导。从本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面向高职女生招聘2521家企业多分布在现代服务业、旅游、金融等第三产业,而近年我国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众多企业也改变经营模式,这也为女性就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可抓住机遇设置合适的专业,以提高女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

  根据女生

  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的需求、高校的专业设置等,而女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是决定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提高女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是女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及创业等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女大学生就业之本。女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坚持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以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多元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在教学每个环节都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要注意采用项目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加强女大学生动手能力、业务能力的培养,使女大学生步人岗位即能自如开展工作。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分布较多的专业及其优势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但文科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及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是薄弱环节,以至许多文科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因此,要注意切实加强文科专业教学的实践实训环节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2.优势能力的培养。男女两性由于生理构造不同以及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各有优劣的职业能力特点。相对而言,女大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对优势表现为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亲和力。从前面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到,不少用人单位也正是因为岗位特点和女生的优势而提出招聘女生的要求的。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女生此方面的优势能力,如通过选修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女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训练,同时加强良好职业女性形象和素养的塑造,使其优势成为女生就业竞争的强大支持。

  3.求职能力的培养。目前,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学校都普遍重视开展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很少考虑根据女性就业特点开展其求职能力培养。事实上,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有着与男生不同的困惑和问题,其中以下三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根据女性职业生涯发展形态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近年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却鲜有就业指导人员针对男女差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现实中,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形态有别于男性,比如在生育期,其生涯发展形态处于低潮状态,这一特点必须在开展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予以考虑。

  二是强化女生就业自信心的训练。在仍然以男生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中,在仍然相当程度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现实中,尤其是面对女生在就业中的相对弱势,女生的自信和成功期望往往受到无形的削弱和伤害。因此,开展求职能力的培养时应予女生自信的训练,以使她们更好应对就业的挑战。

  三是开展自立自强的教育。女性自立自强教育虽然早不是新命题,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让越来越多的女生感到迷茫、无所适从。因此,开展自立自强的教育,帮助女生树立主体意识,确立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走向成功的信念也非常有必要。

  (三)根据女生专业方向开拓女生就业市场

  根据女生专业方向开拓女生就业市场是提高女大学生竞争力的关键。近年各类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渠道,但现有就业市场中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往往并非都适合女大学生就业,而一些用人单位即使碍于有关规定表面上不拒绝女大学生,但实际上女生基本上难以得到录用机会,这样就导致女大学生求职成本的浪费。同时,一些想招聘女生就业的用人单( )位在综合性就业市场上却招不到合意的人选,招聘效率不高。所以,有必要开拓和建设女生就业专门市场,为需要招聘女生的用人单位举办专场,不仅大大节约女生求职成本,提高成功率,也使企业的招聘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除了建设专门化女生就业实体市场外,应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作用,为女生就业搭建无形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展示的便捷渠道,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效率,而且为女大学生提供网络查询招聘信息、网上发布求职信息、网络面试等,是节约求职成本,提高求职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四)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就业压力的持续加大,根据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特点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创业,就业竞争中另辟蹊径,也是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从近年女大学生创业现实来看,不少女生具有创业意向,如中华女子学院对本校女生所作调查显示,考虑过创业的女生近六成。然而,女大学生尽管有创业意向,但对创业这一领域却又显得陌生,亟待接受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注意把握两方面。

  一是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尤其对经常自觉不自觉被灌输追随意识的女大学生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虽然目前有许多女大学生有创新的意向,但这种意向依然是模糊的,甚至是缺乏理性思考的。因此通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创新能力状况,对是否具备创业条件作理性思考,并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把握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特点。女大学生由于专业分布、个人特点等因素影响,在创新需求上有自身特点,比如在创业形式上,超过一半的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形式,其次才是合伙创业、家庭创业等其他形式。在创业领域方面,女大学生希望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及餐饮等第三产业领域创业的人最多。因此,在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要注意把握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知识教育和能力训练,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扶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女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邓金龙,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xx(7).

  柯羽.反思·扬弃·超越——从“就业率评价”到“就业竞争力评价”江苏高教,20xx(5).

  周华珍,关于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弱势问题的思考.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3).

  侯典牧,王淼,在校女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需求调查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xx(1).

  张英.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2).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凉意。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心仪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查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望提升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鲜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⑵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班级可以多搞一些集体类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诸如爬山之类的有助于提升集体合作精神的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集体申报活动项目,集体参加,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⑷学校可以邀请精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我们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教材自学相关的技能。

  ⑸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技能也都可以通过参加相关活动以及自我努力逐步得以提高。

  结论与建议:当今大学生具备了80后90后所具备的一些普遍性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接触理解掌握较快,对高科技技术怀有极高的渴求欲。但是,也正是因为80后90后的缘故,大学生同时也具备了这个时代的劣习或者说是不足,比如自私,自闭等。所以我们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的重点也正是我们的不足与有待提高的地方,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所提供的帮助,我们大学生一定会成为德艺双馨的合格人才。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另外,通过问卷,学生会显得不那么拘束,会说出真实的想法。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二、研究对象:xx中学高一十班54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时间:星期二班会

  利用班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

  五、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

  表格略

  六、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别人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74%的学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动选择学习的竟是0%;经常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的占44.5%;能按计划学习的人只占5.5%;77.7%的学生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等等。高一学生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习环境的确是不易接受。

  2、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42.6%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9.2%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42.6%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过得了高考独木桥即是阳关大道,过不去则跌入万丈深渊。在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在校学习时间很长。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且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53.7%的学生希望的内容是情绪调节。

  3、学习目标不明确,但能及时调整。

  仅有5.5%的学生为自己刚开始的高中生活有详细规划的;92.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 62.9%的学生有时能能按计划学习;等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结束中考,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感,感觉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72.2%的学生,当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他们会缩小目标;51.9%的学生有时会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等等。说明学生一旦认识到现状就能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4、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

  3.7%的学生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主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的学生大致占14.8%。大部分学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为准,不替他人不替班集体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班集体荣誉感薄弱。

  七、思考与改进措施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对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关心学生的心理。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学习方法指导。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班主任教师要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4.开好班会,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同步,班主任可利用班会,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学生近期心理动向相关的主题班会,借此对他们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班主任只要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班主任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5篇】相关文章:

1.【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5篇

2.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3.【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4.【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十篇

5.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9篇

6.实用的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合集7篇

7.【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合8篇

8.【实用】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锦集五篇

上一篇:学生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