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1-07-28 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排涝泵站是湖区发展生产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排涝泵站管理、确保排涝泵站正常运行,对于推进湖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命靠大堤,吃饭靠电排”,是湖区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了排涝泵站所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以工代赈连续投入改造排涝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排涝抗灾的综合能力。

  xx市共有湖区面积4120.09平方公里,覆盖300多万人口和320多万亩耕地,占总人口、总耕地面积的近50。截止20xx年,全市排涝装机总量达到671处、1479台、22.6万千瓦,设计耕地效益面积499.6万亩。1993年至20xx年,国家和省对xx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1384万元,新建和更新改造各类排涝泵站349处、977台、14.2万千瓦,受益耕地面积比以工代赈前增加了35,为湖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增强了抗灾救灾能力。以工代赈投资建设为主的羊湖口电排,蒋家嘴电排、苏家吉电排投产受益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岑河撇洪工程、冲柳撇洪工程、南湖撇洪工程、外河高洪水位不能自排情况下,通过电排既解决内河渡汛保安,又解决了上百万亩农田内涝问题。投资改造的`47处大中型排涝泵站,提高了出水扬程和排渍效益。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以工代赈以来,湖区农业出现了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产量提高的新局面。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34亿元,比5年前增长50.8,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畜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7.5、24.3、1.2、30.1和21.5。促进了桃源、鼎城、澧县、汉寿等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

  三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新建改造排涝设施,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配合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和构筑十大龙型产业,努力构建规模基地,一批新兴产业逐步壮大,速生丰产杨树、人工牧草和饲料粮、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养殖水产均已达到或超过100万亩。目前,全市珍珠蚌养殖面积占全省的90,全国的50,杨树、优质水果面积居全省第一,涌现出了全国有名的“欧美杨”之乡、“中华鳖”之乡、“柑桔”之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以工代赈连续十多年大规模投入新建改造排涝设施,并没有彻底改变设施老化、不配套的问题,甚至出现边建设边改造,连续几年重复改造的现象,关键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排涝泵站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可以说,目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长期存在的设施老化,设备不配套,年久失修,运转困难等问题,重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以工代赈资金,其他投入严重不足,人员包袱沉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水费征收不到位。

  水费是排涝泵站生产成本耗费的合理补偿,也是维持工程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政府对水费征收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各地都很难得到落实,造成排涝泵站员工工资、设施设备养护费用无保障。

  一是截留挪用现象普遍。很多地方采取由乡镇政府统一收水费,而乡镇政府将水费收上来后往往挪作他用,不按规定足额拨付给水电站。

  二是无强制征收措施。一些地方由泵站直接征收水费,但是当受益单位和个人不缴纳时束手无策。

  三是跨地域关系难协调。有很多排涝泵站跨区县(市)或跨乡镇,不同行政区域的群众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如石门桥邱家昏两处排涝泵站负责三合垸排水,与德山开发区在水费征收过程中存在争议,就发生过挖沟堵水的事件。

  由于这些原因,各地应收水费通常有30不能到位,有些单位比例更大。如澧县观音港泵站,有82名职工经核准每年应收水费68万元,每年到位不足20万元,难以保证正常的运转。

  2、人员待遇不到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泵站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排涝泵站一年最忙时间仅3到5个月,大部分时间是保养维护设备。按照国家水利部、财政部泵站人员定岗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全市排涝泵站实际只要1500名工作人员,但是现有员工4007人,约超编2500人。人员过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排涝泵站将大部分经费用于人员供养,加之水费征收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工资保障水平降低。目前,全市有很大一部分排涝泵站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按时全额发放,有的每月只发档案工资的70,更提不上缴纳社会保障金了。如安乡县近五年泵站员工年均工资在5000元以下,从1998年起至今无一人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工资难以保障的后果则是人心浮动,造成泵站设施保管不善,被盗被损,养护不够,加速老化。

  3、管理责任不到位。

  一是条块管理责任不到位。

  目前,全市排涝泵站有市管、区县(市)管和乡镇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管人与管事分离,造成谁都不承担管理责任。因此,对于出现的排涝泵站经费、泵站人事改革等问题,通常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

  二是区域协调机制不到位。

  由于排涝泵站依流域设计,以排区形式分布,跨行政区划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行政区域间对于排涝泵站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利益关系、管理责任难以理清,往往在水费征收、配套建设等问题上出现矛盾。当洪涝灾害一过,各方又重新出现扯皮和争执等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排涝泵站处于一种重使用、轻管理的状况,这也是个别排涝泵站运行情况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排涝泵站要完成担负起排涝抗灾的职能,必须推进人事、管理职责、水费征收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持内部活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加强湖区排涝泵站管理,扭转泵站运行现状,提高泵站对湖区生产的保障能力,也是当前湖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机构改革。

  一是理顺机构管理关系。

  排涝泵站属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应按水利部所颁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人员编制,由同级编办审核定编。同时,整合各排区功能,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妥善处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精简人员。

  对于排涝泵站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对于不能上岗的现有员工,采取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身份买断、从事水利经济、离岗学习等形式实行分流;对于现有临时工予以清退,并按工龄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

  2、完善水费征管。

  对于水费征管,核心是要落实《水利工程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将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归口财政部门统一征收。

  跨区县(市)的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由市财政统一征收;跨乡镇的由各区县(市)财政统一征收;乡镇管理的由乡镇财政统一征收。

  二是要加强对水费收支的管理。

  要建立水费征收与使用的稽查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专款专用。电费由各级财政统一支付,跨流域排涝泵站的电费由市及区县(市)财政从专项资金中支付。

  三是改进水费征收办法。

  要严格执行水费征收标准,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和城镇受益单位、个体经营户负担,即使是大灾之年也不能多收。农村水费征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完善农村水费收费的审批、公示、解交程序。

  3、强化内部管理。

  一是明确人员岗位职责。

  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建立体现员工管理水平、业务、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人用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工作与年终评先、工资晋级、奖金挂钩,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泵站系列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落实管护维修经费,加快实施排区续建工程配套,改造和完善一批协排泵站设施。推进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水利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建立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汛前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一些运行情况较好的泵站,可以让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经营。或者组建养护维修专业队伍,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公开。

【关于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2.关于防洪排涝情况工作汇报

3.统计局工业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4.关于海砂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5.关于城区社会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6.建筑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7.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8.管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调研
关于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1-07-28 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排涝泵站是湖区发展生产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排涝泵站管理、确保排涝泵站正常运行,对于推进湖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命靠大堤,吃饭靠电排”,是湖区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了排涝泵站所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以工代赈连续投入改造排涝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排涝抗灾的综合能力。

  xx市共有湖区面积4120.09平方公里,覆盖300多万人口和320多万亩耕地,占总人口、总耕地面积的近50。截止20xx年,全市排涝装机总量达到671处、1479台、22.6万千瓦,设计耕地效益面积499.6万亩。1993年至20xx年,国家和省对xx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1384万元,新建和更新改造各类排涝泵站349处、977台、14.2万千瓦,受益耕地面积比以工代赈前增加了35,为湖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增强了抗灾救灾能力。以工代赈投资建设为主的羊湖口电排,蒋家嘴电排、苏家吉电排投产受益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岑河撇洪工程、冲柳撇洪工程、南湖撇洪工程、外河高洪水位不能自排情况下,通过电排既解决内河渡汛保安,又解决了上百万亩农田内涝问题。投资改造的`47处大中型排涝泵站,提高了出水扬程和排渍效益。

  二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以工代赈以来,湖区农业出现了生产成本降低,单位产量提高的新局面。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34亿元,比5年前增长50.8,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畜产品总产量分别增长7.5、24.3、1.2、30.1和21.5。促进了桃源、鼎城、澧县、汉寿等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建成了一批农产品基地。

  三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代赈新建改造排涝设施,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配合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和构筑十大龙型产业,努力构建规模基地,一批新兴产业逐步壮大,速生丰产杨树、人工牧草和饲料粮、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效养殖水产均已达到或超过100万亩。目前,全市珍珠蚌养殖面积占全省的90,全国的50,杨树、优质水果面积居全省第一,涌现出了全国有名的“欧美杨”之乡、“中华鳖”之乡、“柑桔”之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以工代赈连续十多年大规模投入新建改造排涝设施,并没有彻底改变设施老化、不配套的问题,甚至出现边建设边改造,连续几年重复改造的现象,关键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排涝泵站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可以说,目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长期存在的设施老化,设备不配套,年久失修,运转困难等问题,重要原因是过分依赖以工代赈资金,其他投入严重不足,人员包袱沉重,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三个不到位”:

  1、水费征收不到位。

  水费是排涝泵站生产成本耗费的合理补偿,也是维持工程持续正常运行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政府对水费征收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各地都很难得到落实,造成排涝泵站员工工资、设施设备养护费用无保障。

  一是截留挪用现象普遍。很多地方采取由乡镇政府统一收水费,而乡镇政府将水费收上来后往往挪作他用,不按规定足额拨付给水电站。

  二是无强制征收措施。一些地方由泵站直接征收水费,但是当受益单位和个人不缴纳时束手无策。

  三是跨地域关系难协调。有很多排涝泵站跨区县(市)或跨乡镇,不同行政区域的群众利益关系难以协调。如石门桥邱家昏两处排涝泵站负责三合垸排水,与德山开发区在水费征收过程中存在争议,就发生过挖沟堵水的事件。

  由于这些原因,各地应收水费通常有30不能到位,有些单位比例更大。如澧县观音港泵站,有82名职工经核准每年应收水费68万元,每年到位不足20万元,难以保证正常的运转。

  2、人员待遇不到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泵站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排涝泵站一年最忙时间仅3到5个月,大部分时间是保养维护设备。按照国家水利部、财政部泵站人员定岗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全市排涝泵站实际只要1500名工作人员,但是现有员工4007人,约超编2500人。人员过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排涝泵站将大部分经费用于人员供养,加之水费征收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工资保障水平降低。目前,全市有很大一部分排涝泵站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按时全额发放,有的每月只发档案工资的70,更提不上缴纳社会保障金了。如安乡县近五年泵站员工年均工资在5000元以下,从1998年起至今无一人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工资难以保障的后果则是人心浮动,造成泵站设施保管不善,被盗被损,养护不够,加速老化。

  3、管理责任不到位。

  一是条块管理责任不到位。

  目前,全市排涝泵站有市管、区县(市)管和乡镇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管人与管事分离,造成谁都不承担管理责任。因此,对于出现的排涝泵站经费、泵站人事改革等问题,通常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

  二是区域协调机制不到位。

  由于排涝泵站依流域设计,以排区形式分布,跨行政区划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行政区域间对于排涝泵站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利益关系、管理责任难以理清,往往在水费征收、配套建设等问题上出现矛盾。当洪涝灾害一过,各方又重新出现扯皮和争执等现象。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排涝泵站处于一种重使用、轻管理的状况,这也是个别排涝泵站运行情况越来越差的重要原因。

  “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排涝泵站要完成担负起排涝抗灾的职能,必须推进人事、管理职责、水费征收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保持内部活力。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加强湖区排涝泵站管理,扭转泵站运行现状,提高泵站对湖区生产的保障能力,也是当前湖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推进机构改革。

  一是理顺机构管理关系。

  排涝泵站属纯公益性事业单位或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应按水利部所颁标准,结合各地实际,合理确定人员编制,由同级编办审核定编。同时,整合各排区功能,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妥善处理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精简人员。

  对于排涝泵站工作人员实行全员竞聘、择优上岗。对于不能上岗的现有员工,采取到龄退休、提前退休、提前离岗、身份买断、从事水利经济、离岗学习等形式实行分流;对于现有临时工予以清退,并按工龄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

  2、完善水费征管。

  对于水费征管,核心是要落实《水利工程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一是将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归口财政部门统一征收。

  跨区县(市)的排涝泵站服务区域水费,由市财政统一征收;跨乡镇的由各区县(市)财政统一征收;乡镇管理的由乡镇财政统一征收。

  二是要加强对水费收支的管理。

  要建立水费征收与使用的稽查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专款专用。电费由各级财政统一支付,跨流域排涝泵站的电费由市及区县(市)财政从专项资金中支付。

  三是改进水费征收办法。

  要严格执行水费征收标准,不得加重农民负担和城镇受益单位、个体经营户负担,即使是大灾之年也不能多收。农村水费征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完善农村水费收费的审批、公示、解交程序。

  3、强化内部管理。

  一是明确人员岗位职责。

  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干”的原则,细化岗位责任,建立体现员工管理水平、业务、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人用机制和分配机制,实行工作与年终评先、工资晋级、奖金挂钩,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泵站系列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投入机制,落实管护维修经费,加快实施排区续建工程配套,改造和完善一批协排泵站设施。推进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水利项目“代建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建立日常管理和维护制度,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养护和汛前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对于一些运行情况较好的泵站,可以让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经营。或者组建养护维修专业队伍,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公开。

【关于湖区排涝泵站运行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市防洪排涝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2.关于防洪排涝情况工作汇报

3.统计局工业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4.关于海砂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5.关于城区社会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6.建筑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7.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调查报告

8.管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上一篇:对我市野生药材资源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