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

2023-03-14 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也能指导我的教学实践。就拿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我们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社会的需要文章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媒体的选择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媒体类型,情景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再次要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自主学习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首创精神,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在进行协作学习设计时要遵循建立起协商群体、教师提出问题具有可争论性、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等原则。接着确定教学要素关系,形成教学过程结构。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活动、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

  总而言之,读书是没有坏处的。等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寒假。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 篇2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无定法,以学定教。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前提。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师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读了《教学系统设计》一书后,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有了许多的思考。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也一直受到批评的方法,它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挂图、幻灯、投影或其他媒体向学生传授信息的方法。讲授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运用此方法时师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学习者间的相互作用较少,如果教师运用不当,易变成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更多的还是使用了讲授法,在许多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语言的引导、激趣,层层深入和挖掘,这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但是任一节课的进行,教学方法都不是单一的,讲授再加上讨论、合作等,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的活动不再单一,注意力才能更加集中,更加投入。

  2、演示法

  演示法是借助实物、图片或使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将要感知的过程或要学习的技能记录下来播放、演示,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或在已有理性认识的情况下,再通过感性材料深化理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经常用多媒体、几何画板展示一些教学内容,这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七年级上册《走进图形世界》一章中,图形的展示、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和三视图,有了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特别容易接受,课堂内容变得生动精彩。再如九年级《二次函数》一章中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式,课本内容由浅入深,由基本图像的平移逐步探讨二次函数的性质,有了多媒体,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图形更加精确,与教师在黑板画图像相比,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师生之间交流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交流、切磋,从而相互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群体思考中互相启发、互相砥砺,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争论,是否具有启发性。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讨论法,但是讨论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只有进行独立思考了,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了,才能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只有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更愿意去交流,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丝毫没有感觉,不能投入进行,那么此时的讨论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的,失去了讨论的价值。例如在七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趣拼火柴棒》一课中,对于第一个拼正方形的例子,学生得出了几个不同的结论,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此时让学生去讨论、去评判,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交流可知,之所以有不同的答案,是因为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不一样的想法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表达,其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会更加善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和实践法

  训练和实践法是让学习者通过一系列设计好的实践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任务,以增加技能的熟练程度或增加新能力的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基础题,需要学生达到熟练的要求,提高正确率,这就需要大量的训练来强化。例如七年级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整式的有关运算,八年级的解不等式、分式的有关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等,九年级的二次根式元算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等,这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反复训练,在解题中强化,在错误中提升。

  5、自学法

  自学式课堂教学以现代的教学论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知识的规律,体现了“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原则。自学式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较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间单纯的授受关系和同步化、封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天赋和创造才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 相关推荐

【《教学系统设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09-16

系统的设计说课稿11-11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01-04

神经系统组成教学设计 05-13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05-06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03-31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7篇11-25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07-21

周围神经系统教学设计07-20

学科教学系统设计学习心得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