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2025-01-02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环节一:问题导入新课

  (1)问题: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是指可以传递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等.可说信息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周围,同学们让想象插上翅膀,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信息又是如何传递的呢?

  (2)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老师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是有心之人,都是小发现者。假如你非常思念你远方的朋友就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方式去表达你的思念之情,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那么在生态系统中是否存在信息呢,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环节二:问题探讨初步认识信息

  (1)通过观察蜜蜂跳舞传递信息,让同学们描述蜜蜂的行为特点,并解释不同行为所代表的含义,通过蜜蜂的活动的解释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行为,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生活中的发现。

  (2)引出生物信息的分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非常的多,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人为的分为了几个种类。

  环节三:自学课本掌握信息的分类

  (1)同学通过阅读课本掌握生物信息的分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并且了解各种信息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检测同学们的自学水平: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同学分辨分别属于那种信息类型。首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不太好分类的分别属于哪一类,接着让同学们回答并说明原因。

  环节四:大胆假设掌握生物信息的作用

  (1)分析资料,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资料一:设置两个小问题

  1、蝙蝠的“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

  2、如果堵住蝙蝠的耳朵,蝙蝠的行为会如何?

  资料二:

  1、莴苣的种子的`萌发与xx物理信息的传递有关?

  2、若要保证种子的萌发率,应选用xx波长光通过回答问题思考: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这样很容易就得出结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资料三:多媒体显示: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经过科学家的收集、分离和测定,现已确定了200余种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其中大部分是用来传递性信息的。

  学生讨论: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结论: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资料四:20xx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讨论:

  1、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

  2、资料三中的信息素能够将哪几种生物联系起来?

  3、若无这种信息素,这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将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与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信息传递的作用,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环节五:资料查阅课后自学

  (1)查阅资料:生物之间的信息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农业的生产中也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课后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阅读,结合课本,概括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结决问题:思考假如你是一位蛋鸡养殖场的厂长,你如何提高鸡的产蛋量?

  环节六:总结本节拓展提升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以及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作用。

  (2)1904年,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子里,他把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法布尔在雌蛾周围撒满樟脑丸和汽油,但一点也不影响雄蛾找雌蛾,可见性外激素的作用有多大,昆虫感受性外激素的能力有多强!

  环节七:巩固课堂

  通过做题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情况,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下再巩固。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明问题的能力;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的,搜集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实例,在课上进行交流和分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精彩实例,激发兴趣。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运用类比、综合的方法分析资料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建构信息的概念

  播放蜜蜂跳8字摆尾舞的录像。学生一下子被可爱的蜜蜂那特殊的舞蹈吸引了,教师借此问学生:它为什么跳这样的舞部分学生知道它在传递蜜源信息。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生成信息的概念。

  (二)展示实例,明确信息的`分类

  教师先展示蜘蛛捕食、雌蚕蛾释放性引诱剂引来3公里以外的雄蚕蛾、孔雀开屏等实例,分别引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的概念,然后由学生分别展示他们搜集的生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例子,其他学生则进行讨论和分类,比较各类信息的特征,找出它们的本质区别。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学生真的带来了许多例子,如绵尾兔遇到危险时总会将又大又白的尾巴竖起来、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伙伴、非洲草原的狮子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在整个活动中,无论是展示、提问的学生还是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表现得积极活跃,让我深受启发: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做的,你就应放手让他们去做,学生能说的,你就应放心让他们说,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他们能做得很好!

  (三)分析资料,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资料一早在1793年,意大利的斯帕兰扎尼(Spallanzani)在他所做的对比实验中,就观察到把眼睛刺瞎或用黑布蒙住的蝙蝠照常飞翔,但耳朵被塞住的蝙蝠却无法正常飞行和生活。其中的奥秘直到1938年才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克里菲恩(Griffin)揭开。他首先指明,蝙蝠身体发出的高频率声波及回声是用来导航的,并加以证明。

  思考: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

  资料二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经过科学家的收集、分离和测定,现已确定了200余种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其中大部分是用来传递性信息的。

  讨论: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资料三2001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

  讨论:

  1.资料三中的信息素能够将哪几种生物联系起来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烟草释放的信息素在白天与夜间是否都使它本身受益还有谁受益谁最吃亏如果要控制害虫种群的发展,这一点能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从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三个层次上理解信息传递的作用,并通过最后一个讨论题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带着问题自学,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

  2.有哪些具体的例子

  3.这些例子能给我们哪些启示怎么用于实践

  (五)走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农场经营者,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了优质家禽、家畜等,你将利用哪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措施来提高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答得很精彩:释放引诱剂,吸引益鸟来捕捉害虫;释放某种化学物质,驱赶有害昆虫;在果园里养鸡,利用物理信息或化学信息将害虫吸引集中到一个地方,让鸡捕食;等等。

  (六)寄语未来

  信息传递是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果。希望同学们将来有人加入到这个科研行列中来,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广泛地用于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课外实践,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归纳

  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应用

  (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5、信息传递的具体体现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且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3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节课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直观的图表、动画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掌握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阐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会与自然界和平相处,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展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蜜蜂跳舞的动画视频,引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题。

  2. 新课学习: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了解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的概念和举例。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理解信息传递对生命活动、生物种群繁衍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阅读资料和图片展示,了解信息传递在提高农产品产量、控制有害动物等方面的应用。

  3. 巩固练习:通过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巩固学生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的理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表、动画和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现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理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复杂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和作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蜜蜂的舞蹈语言,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信息传递现象,如电话、短信等,引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主题。

  2. 新课讲授:

  介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种类: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等)、化学信息(如气味、激素等)和行为信息(如动作、姿态等)。

  讲解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等。

  展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利用昆虫的性信息素防治害虫、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等。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汇报。

  实验观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观察蜜蜂的舞蹈语言,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传递的过程,并讨论其意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现象,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5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设计,使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图片的观赏、生活实例分析、知识点的对比、图表归纳等多种形式,做到既关注知识结论,更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2.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讨论,亲身体会科学发现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大量精美图片加深印象,形成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3.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表、概念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蜜蜂跳舞动画,引出生物间的信息传递。

  2. 新课学习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

  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生态系统信息有哪些类型?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通过概念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各种信息类型。

  判断下列各项分别属于哪种信息,并分组展示答案,教师总结点拨。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小组讨论问题:如蝙蝠若无回声定位进行信息传递,能否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完成取食、飞行?信息传递在种群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等。

  学生展示交流,师生总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展示图片:利用光照提高鸡的产蛋量、利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传粉等。列举生物防治中信息传递的应用例子。

  3. 巩固练习

  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4.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掌控,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内容。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学好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就生态系统方面有关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知道生态系统中存在很多信息传递的例子,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素材,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置问题,搭建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观察和搜集生态系统中各类信息传递的现象,找出信息传递共同的、本质特征,生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概念,从而增强获取新知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组织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例子培养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本质的揭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命。

  学会如何与自然界和平相处,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 直观教学法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让学生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还采用启发式引导法,在学习每个知识点前,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思维。

  2. 分析讨论法

  本节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内容。因此,分析资料,组织学生讨论是良好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自主地查阅有关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生物防治)的资料,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课题

  由思念父母会打电话发短信等来引出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蜜蜂的“打电话”视频引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提出问题:在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哪些?如何辨别这些信息属于哪种信息类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通过诗词和幻灯片图片进行引导,如杜牧的《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提问学生夜幕下美丽的女子根据什么信息判断萤火虫的位置,该信息对萤火虫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3.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资料分析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并汇报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总结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强调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又一重要功能。

  4.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并归纳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根据情景问题,转换角色,积极思考回答应对措施,并总结应用。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5. 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 相关推荐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设计10-14

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10-27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07-16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09-15

《人们怎样传递信息》教学设计09-27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09-23

传递我们的心声教学设计08-30

信息传递的作用08-03

信息的传递教案10-12

六年级下册《信息的存储与传递》的教学设计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