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设计

2024-10-03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准确生动的语言,还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都值得教师仔细钻研,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语文》七年级上册按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编排课文,其中第三单元是自然生活,开篇就是《春》。它的教学,起着为第三单元开好头的作用。据此,我将本文教学设计的目标定位为:披文入情,训练朗读,学习品味欣赏语言;通过学习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贯彻学生主体思想,尝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不仅影响课文的教学目标 ,而且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深远影响。如果按传统的篇段句词教学方法,面面俱到讲解课文,琐碎分析课文语言,就课文而讲课文,教师讲学生听,无疑会分散课文教学的目标,使课堂变死,再优美的课文学生也得不到任何益处。教师要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为了走出传统教学的束缚,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借鉴了活动课的形式,设计了夺宝奇兵寻找《春》的语言宝石系列活动,以品味语言、寻找美点、合作探究为重点,力图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实现课程标准目标的目的。这种活动形式的设计理念如下所述:

  1、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学生有了学习课文的兴趣,才能有效地了解课文并愿意跟教师的节奏去学习。这种活动形式一改传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权威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师生实现平等,有利于学生自由交流、自由表达,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而且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极大的帮助;

  2、语言品味欣赏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难度。

  因为初一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语感不强,分析和把握语言的能力不高。但并非因此就采用教师讲解代替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体验语言分析的心理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语言。活动课的形式可以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和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散文生动优美的语言感知品味,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学生自己真正的语言积累和语言感知;

  3、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热情。

  我在活动中采用了学生组队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队,自己为小组命名,小组内自由发表意见,并上交一份小组夺宝成果作为作业 上交。组与组之间竞争谁的宝石多,这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品质,并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二、教学方法。

  如上所述,采用活动课的形式,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并力争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基本采用启发式,具体在下面的教学过程 中叙述。

  三、教学过程。

  鉴于教学目标 和教学形式的要求,本次活动我安排两课时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和课文,讲推敲和王安石改绿的典故激发学生品味语言的兴趣,宣布夺宝奇兵活动规则与安排。

  1、导入本课。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出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伟大的人:思想上,他是一位民主主义战士,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有着铮铮铁骨;学识上,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一生著作等身;文学上,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散文创作的巨擘,美文的创作奠定了他 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战士、学者、作家,既多才又多情,这一切都融合在他的散文创作上。今天,我们来学这一篇《春》。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语言世界,欣赏作家用文笔为我们描绘的春的画卷,共同领略春的无限风光。(大约用时5分钟)。

  2、听朗读,讲有关语言文字炼字典故。接着上一步骤,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教师可配上合适的音乐(我用的是古筝曲《高山流水》),朗读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交融、文中有画的意境。

  读完后,趁学生沉浸在文章意境中,抛出问题作家是用什么来优美地传达春天的美的?教师在学生思考一会儿后,不给出结论,先讲两个故事:贾岛推敲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绿的故事。学生则会得出结论:朱自清靠语言来传达春天的美。再问学生:你知道作家朱自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达春天的美的吗?(大约用时15分钟)。

  3、教师示范分析例句,为学生提供语言品味的范例。

  教师出示一个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问学生: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你为什么喜欢呢?学生回答:写出了春天小草的可爱与生机(大意如此)。再问:哪些词语给了你这些感觉?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这几个词语。问:偷偷地这个词语可以形容小草吗?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生之类的词语?嫩嫩的、绿绿的可否改为嫩的、绿的?可否调到此句的前面?通过师生共同的品味分析,这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要求学生朗读出小草可爱的情态。(大约用时15分钟)。

  4、安排夺宝奇兵活动。

  在上一步分析之后,教师再启发其实这样的语言在本文中实在太多了。如果这一句是一颗语言宝石的话,那《春》就是一座语言的宝库。今天我们就到这座宝库中去探寻语言宝石,看谁找的宝石最多、最耀眼。我们这次活动就是夺宝奇兵寻找《春》的语言宝石活动。下面宣布此次活动的规则:

  (1)自由组队:三人至五人为一队,并为小队命名,组内人人平等,可自由发言,推举一人为陈述人。

  (2)充分借助各种资料,或利用各种途径来寻宝,但拒绝抄袭。

  (3)时间限制:自本课结束后开始,时间一天,明天语文课截止。

  (4)成果形式:可通过文章、图表、课文批注形式来展示宝石,形式不拘,欢迎创新的形式。

  (5)如果找的不是宝石,而是宝石上的瑕疵,即语言不当的地方,也欢迎提出。 (大约用时5分钟)。

  5、学生分别组队,已经组好队的则在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本节课在学生组队与协商的气氛中结束。(大约用时5分钟)。

  第二课时:交流夺宝成果,宝石展览,评选宝石之最,提出运用语言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1、教师简单介绍学生寻宝情况,着重表扬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刻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大约用时5分钟)。

  2、各组指定一人陈述寻宝情况,并在展板上(一块黑板,也可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展览本组的寻宝成果,接受同学的检阅。每组限定23分钟,不得超时。每组其他成员可在限定的时间内补充陈述。(大约用时30分钟)。

  3、评选宝石之最。在每组陈述完毕之后,教师可简明地总评一下,侧重于表扬学生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每人发一颗红五角星,在展板的寻宝成果上投票。根据投票情况,评出最耀眼的宝石和最佳团队。(大约用时5分钟)。

  4、披文入情,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大约用时3分钟)。

  5、提出语言运用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了解语言要美的要求,提出作业 :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自然的美,做一个美的欣赏者、传播者、创造者。(大约用时2分钟)。

  最后本节课在学生高涨的创作热情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设计经过两节课的实践,证明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体现在这几点上(也许还不只这几点,有些是现在难以预料的):

  1、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学生增加了对散文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对《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第二天学生大部分就能背诵全文),还对本单元其它课文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明白了散文语言的品味和欣赏方法,提高了语言感知能力。以前学生光知道文章写得好,却不明白好在何处,现在学生都能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和品味。语言的大门已经被学生打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灿烂无比的语言世界,他们可以尽情地去欣赏和品味。

  3、学生组队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集体的力量。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探究的学习态度得到了初步锻炼,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场面感人,以至于这几天学生碰面打招呼都说你找了几颗宝石。我也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

  4、针对本文,学生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真知灼见,有些语言的表达效果分析的极为到位。下面试举几例: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课文第一节)

  学生分析:盼望连用,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呼之欲出。春天未来,先写春风与脚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夺人心魄。脚步拟人,仿佛春天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人间,形象生动。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课文第六节)

  学生分析:可别恼,仿佛作者在与我们谈心,交流对春雨的认识。我感到非常亲切,一下子我也改变了对春雨的看法。烦人的春雨这时候也变得很可爱了。看到这些流淌着学生创作热情的语言,谁不会为之高兴甚至欢呼呢?

  还有一些对课文的批评,也摘录几则:(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意见:比喻太一般化,老套,俗。不如去掉,直接写成风一吹,一闪一闪的。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学生意见:却用得不恰当,因为这句与上文不存在转折关系,属于错误使用。应删掉。

  面对这些不乏天真却很诚恳的语言,谁不为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喝彩?

  课上完了,可我的思考还在继续。本次活动是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这次活动的成功,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种想法:新课程标准确实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思路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有利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潮流的趋势。而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只有学生全体参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有所得作为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和评价语文课的标准。我坚信:语文教育教学之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越走越宽。

  •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七年级上册《龟虽寿》教学设计(通用8篇)04-18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03-19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03-19

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03-19

《春望》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精选13篇)03-24

周春兴《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27

语文《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1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24

五年级语文上册《看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