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教案

2022-05-14

《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

  课程标准:

  1.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征。

  2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3 利用图表说明五带的界线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用地球仪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通过游戏活动理解地球运动的特征和意义。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征。

  2 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3 五带的界线及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3五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

  根据文字图片资料分析,运用直观教具演示,参与教学游戏,合作学习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生活经验,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明确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自转】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

  教师:出示资料,提出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演示地球仪,观察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1)利用光源和地球仪,学生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要求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3 让学生看图片“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结果展示:

  (边演示)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2)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越往东的地区,时间越早。

  活动二 拓展延伸:猜想

  (1 )地球如果不自转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2 )地球是透明的会怎样?

  (3) 地球自东向西转情况会怎样?

  (4)中国国土辽阔,当最东部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部还是繁星满天,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与补充纠正。

  课堂小结:

  比较的项目地球的自转

  方向

  围绕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义

  巩固运用略

【《地球的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地球爷爷》教案06-11

超载的地球教案08-05

地球妈妈教案08-06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

世界地球日《我们的地球》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