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
知识与技能:1、学会八个汉字“冈、源、鹰、翔、乳、撞、磨、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少年形象。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试着仿写。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磁带一盒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 的少年!” 3、师相机板书。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 三、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3、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4、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新 |课 |标|第 |一| 四、写字指导: 1、注意“鹰、刃”的写法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阅读有关少年的书籍。 | |
第二课时 | |
一、回顾谈话。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二、继续感悟课文,试背。 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激发情感,师再次引读。 3、试背全诗。 4、多种形式背诵全诗。 三、总结、扩展。 1、出示句式: 少年—— 像 , 。 这些诗句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少年的优秀品质,你们能自已夸夸自己吗?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欣赏品读。 3、出示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全班齐读,结束全课。 | |
板书设计: 太阳 朝气蓬勃 源泉 积极向上 小树 乐观开朗 1、少年 小鹰 充满希望 乳虎 勇于拼搏 刀刃 自信创新 英秀 ……… | |
作业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 像 , 。 我们—— 像 , 。 少年—— 像 , 。 少年—— 像 , 。 少年—— 像 , 。 少年—— 像 , 。 2、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 |
教学反思: |
2、小松树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长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能把握住小松树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教学用具:磁带一盒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导入: 播放歌曲《小松树》,“小松树,快长大,快快长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韦苇写的这篇散文〈小松树〉,看看小松树怎样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 二、检查生字,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 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 (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
三、深入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在一座古老的森林里,悄悄地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松树。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棵小小的松树呢? 出示句子“他是那么嫩,那么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它高得多。”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试着用“那么……那么……,就连……”说一句话。 2、理解“寻思”,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小松树想长高的愿望。 | |
第二课时 | |
一、导回顾课文。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一个月,两个月,他看哪,想啊,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小松树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二段(三—六自然段) 1、默读,找出这段中的过渡句。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小松树看到了些什么?请划出有关词句。 3、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4、齐读五六自然段,用“虽然……但……”说一句话。 5、引导比较“长高!”与“长得更高更高!”在表达意思上的不同。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七—十自然段) 学习方法:1、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 2、组内比赛有感情朗读,互读互评。 3、思考讨论:第一自然段中的“看”与第七自然段的“望”能不能调换?说出你的理由。全班反馈。 学习第四段(第十一自然段) 1、读课文,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一下,这时小松树望见了什么? 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这句话在文章最后起了点明中心的作用,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写下来。 三、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
板书设计: 2、小松树 (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 长高了许多 ( 树 )后面又有些什么呢? 长得更快了 (森 林)后面还有什么呢? 不停地往上长 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 |
作业设计: 1、用关联词“只有……才……”造句。 2、小松树还会看到什么呢?续写《小松树2》 | |
教学反思: |
3、小溪流的歌
知识与技能:1、学会课后方格中的12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理解“清亮”、“清脆”、“阻止”“阻碍”“牢骚”“充沛”“汇合”“汇集”等词语,并会准确运用。
过程与方法:练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课文,从小溪流的语言和行动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快乐,体会他坚持向前,不断壮大自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用具: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一种声音好吗?(播放溪流的音乐)你们感觉这是什么声音呢?(生回答)对了,这是小溪流在唱歌呢!那么,它在唱一首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课文《小溪流的歌》,来听听小溪流究竟在唱一首什么歌。 4、指名读第4自然段。 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6、齐读第10自然段。 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小河)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 |
第二课时 | |
一、复习。 二、阅读课文11-19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问: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 |
板书设计: 3、小溪流的歌 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 | |
作业设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的原野 的泥沙 的枯枝 2、读了《小溪流的歌》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 |
教学反思: |
古诗诵读
游园不值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
第一课时 | ||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 ||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 游园不值 (想)满园春色(看)一枝红杏 | ||
作业设计: 1、写出诗中的千古名句。 | ||
教学反思: |
语文乐园(一)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2、让学生边词语串,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熟读三句名言,背诵名言。
4、通过读成语故事,理解“鹏程万里”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6、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鼓励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高习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启发学生懂得做人道理。
2、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信、自强。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读,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4、全班齐读巩固。 二、读一读,说一说。 1、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词语,并思考每串词的规律。 2、同桌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选择其中一组词语开火车练说。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编的词语串。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 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检查背诵情况。 | |
第二课时 | |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4、全班交流。 5、同桌这间相互讲讲这个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句子,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 |
第三课时 | |
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2、合同桌交流图意。 3、创设情境,模拟乐乐和兰兰的发言。 4、教师示范。 5、学生评价。 6、教师小结。 7、同桌互相演一演。 8、请学生上台发言,相互交流。 9、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10、教师小结。 | |
第四、五课时 | |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二、指导学生习作。 1、写你的心里话,可写你不愿意做的事,不同意的某种说法等等。 2、要把你的想法清楚,选择一件事写具体。 3、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三、帮助学生选择材料。 1、让学生明确自己所选的材料能否表现真情实感。 2、确定要写的内容。 3、再帮助学生确定表达的顺序。 四、学生习作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组织材料作文。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修改
六、学生誉写作文。 注意标点符号。 | |
作业设计: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蓓蕾(bèi) 绚丽(xuàn) 绽放(zhàn) 肖像(xiào) 校对(jiào) 寻思(xún) 踱步(duó) 模样(mú) 2、自己编写一组成语接龙。 3、默写三句名言。 4、模仿“探究与发现”中的例子写句子。 | |
教学反思: |
4、给家乡孩子的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孩子充满生命活力的羡慕;对孩子无限关爱与殷切希望的情感;感悟作者珍惜时间、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运用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过程: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总结拓展。
2、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孩子充满生命活力的羡慕;对孩子无限关爱与殷切希望的情感;感悟作者珍惜时间、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
教学用具:巴金生平资料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1-3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1-3自然段。 | |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简介巴金生平。 2、巴金是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家,许多孩子都给他写信表达自己对他作品的喜爱,对他写作才华的崇拜。特别是他家乡的孩子给他写了很多新。为此,年迈的巴金爷爷克服重重困难给家乡的孩子写了回信。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质疑并归纳主要问题: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5、带着问题学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 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 (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
三、精读品味,学习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几段信写的是什么内容?从中你对巴金爷爷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在读中,抓关键词句体会孩子对巴金爷爷的喜爱以及巴金爷爷对孩子的重视与关爱。(如:无论如何、终于;“我不能”“多么”的反复使用;“怎么办呢?”设问的运用;身体状况的描写等) 3、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名感情朗读。 4、在感情朗读中,再畅谈体会。 过渡:巴金爷爷在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明天继续学习。 四、写字指导: 1、注意“添、羡”的写法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 |
第二课时 | |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孩子充满生命活力的羡慕;对孩子无限关爱与殷切希望的情感;感悟作者珍惜时间、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 3、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运用语言。 4、学习4-7自然段。 5、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 一、回顾谈话。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在信中写了感谢家乡孩子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表达自己对家乡孩子的思念之情这些内容。那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4—6自然段。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巴金爷爷些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希望? 2、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3、围绕中心句理解课后习题三的重点句子。
4、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说说从中你对巴金爷爷又有哪些了解?(谦逊、无私奉献)再读。 (二)学习5-6自然段
三、总结、扩展。 1、指名梳理书信内容。 2、这些实质上都是巴金爷爷对我们的真诚祝福,所以他在信的最后写道——(全班齐读第7自然段)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 |
板书设计: 4 给家乡孩子的信 无私奉献 珍惜时间 重视关爱、殷切希望 好好学习 | |
作业设计:
| |
教学反思: |
5、万年牢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理解相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体会三处“万年牢”的意思;感受为人可靠、实在的父亲形象;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的道理。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运用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过程: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总结拓展。
2、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为人可靠、实在;做事认真、实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三处“万年牢”的所指,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2-4自然段,理解第一处“万年牢”的意思。 | |
一、质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 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 (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 5、集体交流反馈。 6、指名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7、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想:①作者是通过什么来阐述“万年牢”这个词的?(父亲做糖葫芦的相关事情) ②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8、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三、精读品味,学习2-4自然段。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此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①指名读出原句。②指导联系上文概括地说。(产品的质量好) 2、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做的糖葫芦质量好?(引导学生在读中,抓关键词句体会。①选材认真、上层:最好、洗干净、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都、挑出、选出、上好、必须、用铜锅 ②做工精细、熟练:“我”和父亲的动作描写;父亲的语言描写) 3、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名感情朗读。 4、在感情朗读中,再说说你对父亲这一人物的看法。 过渡:“万年牢”除了此处表示产品值量好的意思外,还有更深远的含义。我们明天继续学习。 四、写字指导: 1、注意“圈、凭”的写法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体会三处“万年牢”的意思;感受为人可靠、实在的父亲形象;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的道理。 3、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运用语言。 4、学习5-7自然段。 5、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在读中理解三处“万年牢”的所指,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 |
一、回顾谈话。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5—7自然段。 (一)学习5-6自然段 1、自读5-6自然段,说说你对文中第二次提到的“万年牢”的理解。①指名读原句。②指导概括地说。(生意讲实在,做得长久)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体会父亲做生意时讲实在的态度。
3、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 4、再说说你对父亲这一形象又有哪些认识? (二)独立学习第7自然段
三、总结、扩展。 1、回顾全文,思考:文中三处“万年牢”各有所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说说你的体会。 2、师总结:正是因为先有人品好,为人可靠、实在,做起生意才讲实在;生意讲实在,就会自觉做到做的产品质量要好;产品质量好了,自然深受顾客的长期欢迎。这就是——(扣题:万年牢) 师:所以,虽然“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但——(引读第1自然段) 3、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谈一谈父亲所说的做人道理。 | |
板书设计: 5、万年牢 产品质量好 做生意讲实在 为人可靠实在 | |
作业设计: 1、多音字组词:把 2、用关联词“无论……都……”造句。 3、摘抄文中揭示做人道理的话做成书签。 | |
教学反思: |
新| 课 | 标|第 |一|
6、巨人的花园
知识与能力:
- 学会10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 体会课文中拟人手法的妙用,感受语言的乐趣。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加强情感朗读,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入体会巨人的花园前后不同的景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故事,引导学生明白“要乐于和他人分享,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 体会课文中拟人手法的妙用,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插图,学生认真预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字 (2)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1—8自然段,了解巨人花园前后不同的景观
学生汇报: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
10、同学们,曾几何时,那么可爱的大花园如今全被皑皑白雪覆盖,了无生机。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才变成这样的吗? 11、寻找原因:巨人粗暴地赶走了小孩子,并且不让他们进来玩。谁来读读3、4自然段,让咱们通过朗读就能感受到当时巨人的粗暴。 12、学生朗读 13、是啊,由于巨人的自私,他想独自欣赏花园中美丽的景色,赶走小孩后的花园才了无生机。那么这一切,巨人明白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巨人不明白春天为什么来得这样迟。) 四、总结课文,课内设疑 巨人最后明白了春天为什么来得这样迟的原因了吗?他的花园又像以前那样可爱吗?我们明天接着学习。 五、作业设计
2、巨人的花园后来变成什么样了?为什么春天来得晚了?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查找原因
(1)巨人怎样找到原因的:(第9自然段:一天,巨人 的花园里出现了非常奇怪的景象——久违的春天来了) (2)巨人是怎样做的: 他轻轻地下楼,悄悄打开门,走进花园。(害怕吓跑了孩子们) 一个最小的孩子落在后面,巨人轻轻地。。。。。。把禁止孩子们到花园里来玩的牌子也摘了。) 5、相机指导学生情感朗读。
总结全文,受到启示
| |
板书设计: 可爱的大花园 6、巨人的花园 依旧是冬天 懂得分享 春天来了 | |
作业设计: 1、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你想对巨人说些什么? 2、仿照例句写几个相似的句子。
| |
教学反思: |
古诗诵读 泊船瓜洲
知识与技能:
- 认识1个生字。
-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了解诗歌的意思。
- 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诗,想象春天的美景,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美好春天的景象,体会“绿”字的妙用。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注意捕捉春天的美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1、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如果有一天你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你会怎样? 2、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心情和大家的心情是如此的相似。他独自漂泊在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诗题,指读诗题,齐读诗题。 释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 | |
1、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2、出示预习提示,按要求学习古诗: (1)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等会提出来。
3、学生自学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 (2)指读古诗,正音 (3)齐读古诗 5、了解意思 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水,钟山和京口只隔着几座山。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而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在我回家的身影上呢?
1、教师范读,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画面?
把“春风又绿江南岸”换成“春风又吹江南岸”,好不好?为什么? (一个绿字将江南两岸勃勃生机的景象描绘清楚了,说明春天到来了是多么的美好!) 你能发挥想象大胆想象一下江南两岸勃勃生机的春景图吗?看看谁眼中的春天是最美丽的
1、全诗仅用一“绿”字就将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字的妙用,也从另一方面更加衬托出诗人想念家乡的心情。 2、课内拓展:推荐一首其他的思乡诗 | |
板书设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天美景 想念家乡 | |
作业设计: 1、理解下列字或词语的意思: 数重山 绿 还 2、写出诗中体现春天生气勃勃景象的诗句。 3、背诵古诗。 | |
教学反思: |
语文乐园(二)
知识与能力
1、能区分意思相近的词的用法,积累表示情感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积累名言,了解名言蕴涵的意思,从中受到启示。
3、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4、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
5、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2、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将内容表达具体。
3、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2、体会妈妈的辛劳,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
1、能区分意思相近的词的用法,积累表示情感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3、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
4、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 阅读短文,懂得“给予别人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的道理。
- 读一读,想一想,能围绕一句话将内容表达具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学生准备三八妇女节送给妈妈的礼物。
教学时间:
八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1)我十分(喜爱)看书。 他十分(热爱)他的事业。 他(酷爱)运动,每天都要坚持锻炼身体。 (2)我们应该(尊敬)每一位老师。 对于别人的发言,我们要(尊重)。 他十分(敬重)爷爷,常常以他为榜样。 (3)我十分(想念)你。 中秋节,我常常(思念)着远方的爸爸。 我真是(怀念)以往愉快的生活。 (4)我(希望)你能快点长大。 我们决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 我(渴望)得到那本梦寐以求的《灰姑娘》。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再次读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3、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共同了解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情感朗读。 5、快速默读,想想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全是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名言。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
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检查背诵情况。 | |
第二课时 | |
1、自由朗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短文写了些什么? 2、高尔基在写给儿子的文章中都对儿子说了些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句子。
(给予别人帮助,自己会获得别人的信任,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时你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体现了,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十分愉快了)
1、教师出示第一句,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通句子。 2、再次朗读,说说你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关系?(后面一段要具体写) 3、同样是描写一个可爱的大花园,怎么后面一段要具体呢?自己再读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是怎样将内容写具体的。 4、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5、全班交流:写了青草、花朵、桃树、小鸟。 6、看来,要想写具体,要想表现那是一个可爱的大花园,就要把它的具体表现描绘出来。 7、全班齐读。 8、自己再读读第二个例子,想想这一段把什么写具体了,又是怎样写具体的呢? 9、学生朗读、交流。 10、全班汇报:奇怪的景象,写了孩子们、树木、鸟儿、花儿 11、全班朗读 12、教师小结 | |
第三课时 | |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 2、学生汇报,说明原因。 3、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妈妈的关怀。妈妈,多么伟大的一个词啊,却包含了无穷的含义。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你想在这一天为妈妈送上你的祝福吗? 4、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看看谁的礼物最好,能给妈妈一个惊喜。 5、板书:给妈妈一个惊喜
1、这一天,兰兰、乐乐和文文在路上商量起来。乐乐说他的绘画作品获奖了,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文文说明天放学回家后,要把家里和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妈妈休息一下。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的礼物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1、同学们,为了让妈妈感受到你的心,你准备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 2、学生自主练习,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师生评议
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之一。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爱需要去表达和传递。 | |
第四课时 | |
1、学了《巨人的花园》,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你也许想为巨人设计一顶好看的帽子;你也许想模仿巨人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你也许想像花园中的花儿一样,朗朗大笑。 2、今天,怎么就一起来演一演巨人的花园。
1、再读故事,想一想需要几个角色。 2、角色分工,自主练习。
1、全班表演,师生讨论交流 2、评选优秀表演奖
四、教师总结 | |
第五课时—第八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一个小娃娃,最爱流眼泪,时而弹钢琴,时而发脾气。知道它是谁吗?(雨)
三、全班交流,评议完善
四、教师小结 本次作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动脑,大胆想象,这样你编写的故事才又有趣又有意义。 五、学生习作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组织材料作文。 2、教师巡视指导。 六、习作修改
3、教师指导 七、誊写作文 | |
板书设计: 给妈妈一个惊喜 送上礼物 表达爱意 | |
作业设计: 1、抄写“写一写,背一背”
(1)课间十分钟操场上真热闹。 (2)冬天真冷啊! | |
教学反思: |
7、寓言二则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寓言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磁带一盒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滥竽充数》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⑴(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 |
四、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有机可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欺骗成功 真相暴露: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只好逃走 |
第2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画蛇添足》 一、创设情境 | |
二、读悟探究。 2.谁还记得什么叫寓言?新| 课 |标 |第 |一| 3.这则语言故事请大家自己学习。老师可不帮你们了。能学会吗? 4.我可以把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告诉大家,请你们也听清楚:
第二,再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三,再默读,想想这个小故事里边藏着什么大道理。 现在,就请你们默读课文吧。说说你们是怎么消灭拦路虎的?下面,我想 一位同学来当老师,你来随便指生字,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好!(师提示)你还可以对同学们提提要求! | |
三、问答析疑 (课前,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写在提问卡片上。)教师把收集到的提问卡整理归纳分类,制成一棵“问答树”。
四、迁移练习 |
8、熟能生巧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辨析多音字“中”;能正确读写并理解5个新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能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武士百步穿杨和卖油翁滴油不沾的本领都源于熟能生巧,明白任何一种本领的形成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用具:磁带一盒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教学内容: | |
二、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 |
三、三读课文,完成下表: | |
四、课堂练习 抄写小字、朗读课文 |
第2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 |
二、指导全文朗读: | |
三、完成作业X k B 1 . c o m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9、莫泊桑拜师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关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过程与方法:练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课文,能感受到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学用具: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谈话导入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
三、学习第一段 | |
四、小结 | |
五、作业 |
第2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齐读第一段。 | |
二、学习第二段 | |
三、学习第三段 | |
四、同桌分角色朗练读课文 | |
五、述说感受 | |
六、作业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古诗诵读 清 明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清明》,理解全诗内容,体会古诗意境
2、正确读写生字,理解生字在诗句中的确切意思。并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4.欣赏杜牧其它的古诗作品,并进行诵读。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清明》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单身雨行的情绪。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1.多媒体演示文稿。
2.音乐光盘。
3.有关的网址。
4.学生能用Power Point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 |
二、 揭示课题 | |
三、 反馈质疑 | |
四、 归纳理解全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诗,讲讲全诗的意思。 | |
五、 想像意境,体会感情播放媒体,再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诗情画意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
六、 朗读背诵 | |
七、 拓展阅读,上网找资料,集体交流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语文乐园(三)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一些表示“看”的词语或者成语。
2、让学生边词语串,相互交流,鼓励学生积累四个字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熟读三句名言,背诵名言。
4、通过读成语故事,理解“入木三分”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6、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鼓励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高习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信、自强。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读,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集体体会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形式检查认读情况。 4、全班齐读巩固。 二、读一读,说一说。 1、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词语,并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意。 2、同桌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 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 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检查背诵情况。 四、探究与发现
| |
第二课时 | |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思考: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思考“入木三分”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4、全班交流。 5、同桌这间相互讲讲这个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句子,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 |
第三课时 | |
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2、和同桌交流图意,购买春游物品,大家相互说说,怎样选择食物和用品?怎样同售货员谈价钱。 3、创设情境,小组表演。 4、教师示范。 5、学生评价。 6、教师小结。 7、推荐优秀小组演一演。 8、请学生上台发言,相互交流。 9、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10、教师小结。 | |
第四、五课时 | |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二、指导学生习作。 1、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认真的观察,用日记的形式将观察内容记载下来,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要把你的观察顺序写清楚,选择一件特别的内容写具体。 3、回顾观察日记的格式 4、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选择的观察对象是什么?通过自己的认真细致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的感受是什么? 三、帮助学生选择材料。 1、让学生明确自己所选的材料能否表现真情实感。 2、确定要写的内容。 3、再帮助学生确定表达的顺序。 四、学生习作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组织材料作文。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习作修改
六、学生誉写作文。 注意标点符号,语句是否通顺。 | |
作业设计: 1、默写三句名言,并写一、二条有关勤奋好学的格言。 2、写与“喜、怒、哀、乐”意思相同的词语或者成语 | |
教学反思: |
课题:10、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材处理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大家想读吗? | |
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相机板书。 | |
写生字词 |
第2课时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 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谁愿意读一读作者的想象?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点拨: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朗读
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课堂、梨花…… 练读这一节:这一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和上一节有什么区别吗? 对和平的向往、喜悦 新| 课 |标| 第 |一| 谁能把你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指名读一读 师:看到当年的战场成为课堂、战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开遍了梨花,你还能想到什么? 高楼平地起、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笑脸…… 再读第二节 师点拨:没有英雄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一同高声歌唱! 齐读最后一节 | |
楼( )撒( ) 数( )洒( ) 2、.你能写几句吗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当年( ), 如今( )。 |
板书设计: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课堂
冒着 换来了
冲破 梨花
11、倔强的小红军
教材处理思路:
通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含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小红军坚强勇敢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和小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于国民党疯狂围剿革命根据地,革命形势十分危急。党中央被迫决定撤离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路途遥远而艰险,途经冰封的雪山、荒芜人烟的草地……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长征途中。在红军队伍里,不少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有的只有十四、五岁,有的甚至只有十一、二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红军”或“红小鬼”。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一个小红军身上的故事。 | |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忍饥挨饿”的挨(ái),不要读成“挨家挨户”的“挨”的音。 “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读成“薄弱”的“薄(bó)”的音,前者多用于口头,后者多用于书面。 “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读成“漆(qī)”的音。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了谁?是个怎样的人? 3.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小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陈赓同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
三、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小红军和陈庚是怎样的人? | |
二、细读课文 1. 读小红军和陈赓的对话部分,想想小红军说的和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想想小红军一心想的是什么?(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 2.练读小红军的话:你从哪里体会出小红军倔强?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读结合 3.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你明白了什么?议论后,再解答。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倔强地不肯和陈赓同志一起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棵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 这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是一种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4.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练读:陈赓同志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孩子死在自己的怀里,他心中该是多么悲痛啊!谁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5.小结 谈谈对题目中“倔强”的理解。 再让你来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 |
课堂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jué jiàng pí bèi gǎng kǒu kǒu wěn rěn shòu ( ) ( ) ( ) ( ) ( ) 二、 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非常疲乏。( ) 2、经历过或想像中的事在脑子里显现出来。( ) 3、不得已,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 4、一点儿也不在乎。( ) 5、口气,语气。( ) 6、刚强,不屈于人。( ) |
板书设计:
13、倔强的小红军
听到 看到 想到
体力强 赛跑 拒绝让马
等同伴 坚决 拒绝同行 不拖累别人
粮食多 拍拍 拒绝送粮
12、 小英雄雨来
教材处理思路:课文比较长,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加小标题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加小标题的方式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教学难点: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一心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的可敬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 |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 |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 |
四、课堂练习 写生字词 |
第2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 |
二、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 |
三、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
板书设计:
最爱还乡河
上学校念书
小英雄雨来 掩护李大叔
智斗鬼子
有志不在年高
雨来没有死
古诗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处理思路:解诗题,明作者;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2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 导入: 1.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师板书课题 | |
二 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⑴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⑵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⑶齐读课题 2.抓字眼,明诗意 ⑴师: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⑵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⑶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⑴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么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 ⑶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朝雨 柳色 :环境
送别
更进一杯酒 :语言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成语重点区分带点的字;学习长征途中的成语;背诵古语;读小诗,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引述句和转述句;口语交际练习;作文《意想不到的收获》
过程与方法:自由练习,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积累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引述句和转述句
教学时数:4课时
第1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 |
| |
| |
| |
创设情景表演,一人表演引述 、一人表演转述 |
第2课时:口语交际: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用班上最近发生的劝说的事情作为切入口,激发交际兴趣
|
第3、4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教师谈谈自己有关的亲身经历
题目要求写什么?(收获) 写不懈地努力得来的收获可以吗? 为什么?(意想不到) 师:把意想不到写出来了就是成功了
|
第五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说明事物的说明文:《神奇的机器人》、《秦兵马俑》、《荷兰风车》。古诗诵读为《浪淘沙》,语文乐园(五)中“我来试试”安排了俗语和成语,积累名言,读短文等内容,“探究与发现”是了解引号的不同作用,“口语交际”的班干部选举及讨论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习作”内容是水果。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0个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或段落。
- 继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 学习说明文的一般表达方法:列数据、举例子、比较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读懂课文,感受古今中外的科学文化。
- 通过文中对古今科学文化的介绍,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单元教学重难、点
- 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单元课时安排:
13、神奇的机器人 2课时
14、秦兵马俑 2课时
15、荷兰风车 1课时
语文乐园(五) 5课时(包括作文)
13 、神奇的机器人
知识与技能:
- 学习本课生字,其中9个会认,12个会写。
- 积累本课“寂寞、陶醉、竞争、日新月异、惟妙惟肖”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式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还要习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体会机器人的神奇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机器人的神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积累本课生字词。
难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1—2自然段,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学习3--8自然段,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第1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
| |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
| |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机器人的神奇体现在哪?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句子,并大声读出来。 (2)体会并指导朗读。“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发现目标,善于奔跑的机器人,……让罪犯无处可逃。”A、指名读,“罢休”是什么意思?B、这样的机器人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C感情朗读,读出机器人的神奇。 | |
四、指导书写。
|
第2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1、指名读。 2、机器人的神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3课,齐读课题。 | |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2—8自然段,想:机器人的神奇还体现在哪?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看看你读出了什么?在关键词下做记号。 2汇报交流。“只需绿豆大的小孔,机器人就可以精确而快捷地完成脑部手术”。A联系资料谈施行脑部手术的困难从而体会机器人的神奇。B、师生共同补充资料机器人施行手术的精确与快捷。C、感情朗读。D、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抓住其它段落和句子体会机器人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相机知道感情朗读。 3、你喜欢哪种机器人?为什么? | |
三、拓展延伸。 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呢? | |
四、总结全文。
|
板书设计:
13、神奇的机器人
帮助人做危险的事情
(神奇) 做人做不了的事
给人带来无穷乐趣
作业设计:书上79页的第4题
教学反思
14、秦兵马俑
知识与技能:
- 学习本课生字,其中10个会认,10个会写。
- 积累本课“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南征百战”等词语。能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尽可能用上书中的词语。
4、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
-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与类型以及它的艺术造型,感受秦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的珍贵。
-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尽可能用上书中的词语。领悟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难点:想象秦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1—2自然段,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学习3—9自然段,继续感受秦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
第1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你们曾经参观过秦兵马俑,谁来谈谈你对它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秦兵马俑这一历史文物,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板书并齐读课题。 | |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
| |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感受秦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2、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秦兵马俑在世界中处于何种地位?理解“举世无双”等词语(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儿看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找到后拿笔做上记号,再认真读读,体会体会。反馈:“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A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B、大家自由读这句,想象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C、齐读这句。 还可以抓住其他的句子谈感受并朗读。(3)齐读本自然段,再次感受它的规模宏大。(4)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突出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的?(列数据) | |
四、指导书写。 1、自由记忆字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誉、冠”。 4、学生练习。 |
第2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 | |
二、学习课文 1、学习3-9自然段,继续感受秦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 2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1、自由读3-9自然段,想:你读懂了什么?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多读几遍,看看你读出了什么?在关键词下做记号。 汇报交流。抓住具体描写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的词句进行想象、品味、感悟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几个既是排比又是比喻的句子进行想象兵马俑的神态,感受它的精美。感情朗读,评读。 2快速浏览3-9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突出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精美艺术的特点的?(比喻、排比) | |
三、总结全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秦兵马俑的魅力,知道了它为什么能成为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的历史文物,请同学们拿起书齐读全文。 2、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马?尽量用上书上的词语。 |
板书设计:
14、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总面积20000平方米
1号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
类型众多: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形象逼真、神态各异: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作业设计:背诵第8自然段;积累课后第3题中的词语;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或你所熟知的其他历史文物。
15、荷兰风车
知识与技能:
- 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 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利用资料充分感受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荷兰人民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鼓励学生收集资料。
- 将你喜欢的或觉得很特别的东西介绍给大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风车在荷兰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难点:将在本节课上领悟到的表达方法介绍生活中一些很特别的东西。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学习4、5自然段,体会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介绍生活中一些很特别的东西。
第1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风车挂图激发兴趣。 2、交流对风车的了解。 3、揭示课题。 1、出示风车挂图,问:你们认识它吗?喜欢它吗? 2、对风车有哪些了解呢? 3、揭示:在荷兰,风车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标志了,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板书并齐读课题。 | |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 1快速认读生字词 2学生初读课文。 3、再读课文,把握全文。 4、反馈问题。 5分节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本课12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读准“颂”的平舌音及“刷、罩”的翘舌音,注意学生读中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正确,流利,不读错字。 3师过渡: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好,下面咱们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风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4指名回答。 5根据不同意思,指名分节朗读全文,注意正音。 | |
三、学习课文 1学习1--3自然段,体会风车是荷兰最大的功臣。
反馈交流。“不管是阳光灿烂的白天,还是黑暗笼罩的夜晚……把低地的积水抽到运河或人工湖里去。”A指名读,谈初步体会。B自由读这句,想象积水排不出去的情景。C学生大胆想象,读出心中的感受。评读,指名读,齐读。小结: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都能感受到风车的的确确是荷兰最大的功臣。齐读第3节。 | |
四、指导书写。 1自由记忆字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罩”。 4学生练习。 |
第2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 1、指名读 2、继续感受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 |
二、学习课文 1学习4、5自然段,继续感受风车在荷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4、 风车还有哪些作用呢?反馈:“他们总是把风车装饰得漂漂亮亮的:……风车的台阶砖石刷得雪白。”抓住“精致、鲜艳、雪白”等词体会荷兰人民把风车当做自己家庭的一分子了。相机指导朗读。 | |
三、拓展延伸。 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 |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书、收集资料,感受到了风车在荷兰人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怪不得作者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第一节) |
板书设计:
15、荷兰风车
作用:功臣 不管……还是……
朋友 帮人做事、传达信息
一分子 被人歌颂、装饰
古诗诵读: 浪淘沙(唐刘禹锡)
知识与技能:
- 会认“簸”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养成课外积累名家名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 |
二、初读古诗。
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和图理解诗意。 三、细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节奏、韵律美。
4、指名读第四行。 (1)说说:“同”的意思。 (2)解释这句诗意。 (3)齐读这句。 5、学生自读古诗,想想整首诗的意思。 6、分组读、男女生读诗。 7、说说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从哪句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8、学生各自背诵古诗 | |
四、拓展。 请学生回家后再查找刘禹锡的诗进行背诵。 |
板书设计:
浪淘沙
景: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 (豪情万丈)
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古诗、课外查找李禹锡的诗进行背诵。
课 题: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古诗诵读
正确流利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语文乐园
过程与方法
体现“乐”字,以“乐”起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依据教学需要安排顺序,与其它内容串联、结合学习。
采取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尝试、实践、练习,让学生去认、去读、去写、去背、去查、去想。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通过读、议、查等方法发现语言规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高远意境,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提高说话,写作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的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积累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口语交际实践,敢于大胆交流,积极参与,清楚的表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以理服人。
教学难点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人豪迈情怀。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观察水果,写清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二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我来试试:
1、自读句子,用笔画出带引号的词语,想一想:带引号的词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2、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点拨本题中引号的作用; 3、教师小结引号的基本作用,指导学生在读写中正确理解、运用引号。 二、口语交际
|
第三、四课时:作文指导及讲评
教学内容:好吃的水果
教学重、难点:
抓住水果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揭示本节课内容。 | |
二指导观察。 1、组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橘子,逐步了解橘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特点,并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2、组织学生口头描述,可以用上书中的句段; 3、教师小结:把看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具体表达出来,用通顺的语言连起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形、色、味去细致观察; 4同法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带的水果。将有共同观察和共同写作对象的学生组织到一起。通过观察记录,小组讨论,然后抓住水果的特点有顺序的说一说。 | |
三指导写作
| |
四作文讲评。 1范文2篇(好、差各一篇)。 2教师念范文,学生仔细听:文章好在哪儿?还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3教师小结。 4学生各自修改习作。 | |
五、完善并誊写习作。 |
教学反思
16.看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公园环境、剧场情景描写的铺垫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运用关键词句描写歌声、描写场面的表现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导入 引出将学的描写看戏的《看戏》(板书课题)。 简要说明:课文写的是群众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梅兰芳是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穆桂英挂帅》是他的著名剧目,表演的是穆桂英不计曾遭皇帝冷落,慷慨挂帅出征,英勇杀敌卫国的故事。 | |
二.要求学生看注释、查字典,阅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1、引导学生正字音,辨字形,释词义。 颦:pín,皱眉。从“频”,从“卑”,上半部不能写作“鼓”。 收敛:光线减弱,消失。敛,lián,从佥,从“攵”,右半部不能写作“欠”。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站立。屹,yì,从“山”,从“乞”,左半部不能写作“立”。 屏:抑止,闭住。与“住”、“除”、“气”等字组成词,念bǐng,不能念píng。 楼:从“木”、从“娄”,左半部不能写作“扌”,右半部不能写作“类”。 奸谗:奸诈,说别人坏话。谗,chán,左半部从“讠”,不能写作“扌”。“饣”。 矫健:强壮有力。矫,jiǎo,左半部从“矢”,不能写作”女”、“马”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铿,kēng,不能念jiān。锵,qiāng,不能念jiāng、jiàng。 婀娜:姿态轻柔美丽。婀,ē,不能念à,左半部从“女”,不能写作“口”。娜,nuó,不能念nǎ,左半部从“女”,不能写作 “口”、“扌”。 鸦雀无声:形容毫无音响。鸦,指乌鸦,不能写作“鸭”。 金碧辉煌:形容华丽异常,光彩夺目。辉,左半部从“光”,不能写作“火”。煌,左半部从“火”,不能写作“光”。 忠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诚。耿,左半部从“耳”,不能写作“目”。 2.指定学生二人分读课文(一人读前2段,一人读后四段)。 要求读音正确。 | |
三.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自由朗读1—2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本文的题目是“看戏”,开头段在写到剧场以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先写这些? 开头段在写到剧场是“静静的”以前,先写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里“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写环境的“静静的”,是为了烘托剧场的“静静的”,是为了用一片安静的气氛烘托梅兰芳的艺术表演。写“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烘托观众,表明观众深被梅兰芳的艺术表演所吸引,都冒着暑气赶来剧场。 (2)本文接着写出剧场里的什么情景?怎样写出这种情景?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课文接着写出剧场里静静的情景。先写人多,然后写静。先写出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挤”字,表现出密度;“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人海”的比喻,表现出广度;从而表现出剧场里观众非常多。这样写出人多、暑热和静静情景的对立统一,既衬托出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巨大吸引力量,也表现了观众的修养和热情。 (3)带着你的感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 |
四、写字。 |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详写、略写的表达中心意思;篇章结构的突出中心意思。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由上节课分析的前两段(板书:看戏层层铺垫 创造气氛),引到本节课分析后文。 | |
二.引导学生分析第3段。 第3段怎样写出演出的情景?写这些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第3段概括写出演出的情景。由幕布分开,写出演员们的出场,写出“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蜃楼”这个比喻,总写出戏台上演出的戏剧情节和人物活动。“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一组排比句,概括出了表演方式、戏剧情节和剧中众多人物的不同品质、心理、作为。然后用“但”字一转,指出“主导这一切的却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这样由全体到个人,由配角到主角,概写绿叶,引出红花(板书:概写绿叶引出红花),突出了剧中女主角穆桂英,实际是突出了穆桂英的扮演者梅兰芳。 | |
三.引导学生分析第4、5段。 第4、5段描写梅兰芳扮演穆桂英的演出情景和观众的反应,是全文的重点。逐步进行分析。 1、课文怎样描写穆桂英的出场和观众的反应?这样描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写穆桂英的出场:“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轻盈而矫健”,形象地描写出这位女性英雄的走路情态。写观众的反应:“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这个比喻,表现出掌声的热烈;前面又形容以“触了电”这个比喻,更表现出穆桂英一出场就强烈地吸引了广大观众,唤起了满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这样描写:既表现出女主角形象、步态的美好、观众的热情;又表现出从女主角一出场,就以她为中心,台上台下成为了一个整体。 2、第4段侧重描写什么?也写出了什么 ? 第4段侧重描写穆桂英的歌唱声音,也写出了观众的反应。 3、这一段怎样描写穆桂英的歌唱声音和观众的反应?表现出歌唱声音的什么特点和观众什么样的反应? 这一段是从听者感受的角度来描写穆桂英的歌唱声音的。描写歌声当中自然地写出了观众的反应。先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表现出台上的穆桂英虽距台下观众相当不近,却把歌声清晰地传入观众的耳中;再用“似乎柔和而又铿锵”,表现出这位女英雄的歌声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然后用“珠子”设喻,以珠子的圆润形态和清脆落地声音,喻写歌唱声音的圆润清脆,领起对歌唱声音的一连串描写。“从她的一颦一笑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这三个词,表现出穆桂英是配合着她那传神的表情、飘舞的水袖、美妙的身段来歌唱歌词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喻写出穆桂英歌唱歌词,咬字清楚,声音清脆,宛如粒粒珠子接连落地发出的声音;“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四个体现着递进关系的谓语,表现出穆桂英的歌唱声音,回荡在剧场空中,渗入到观众内心深处,引起了观众深深的情感共鸣。“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进一步表现出观众都已进入穆桂英歌唱声音的意境中去,顾不得鼓掌了,剧场里一片宁静,只是回荡着穆桂英那美妙的歌唱声音。、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4、第5段在行文中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这个段落,在行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段观众的“回音”淹没了“狂暴的掌 声”,启引下段侧重描写观众。“着了魔”这个比喻,表现出观众深被穆桂英的歌唱声音吸引、感染,已经完全沉浸于歌唱声音的意境之中了。 指导朗读。 5、本文以在末段中点出穆桂英的扮演者是梅兰芳,赞美他以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赞美“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结束全文。这样在前文充分描写出穆桂英的表演魅力以后,最后才点出她的扮演者是梅兰芳。更突出了梅兰芳这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赞美“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则结出了文章的写作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结构篇章的匠心 (板书:突出梅氏 结出主旨)。 | |
四、指定学生二人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得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量。 |
布置作业
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五。
板书设计
看戏
看戏层层铺垫 创造气氛
绿叶引出红花
17吆喝
教材分析: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
2、 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 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教学目标:
1、 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 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 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 |
二、初读感悟 ⒈自读全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⒉小老师带读生字 3、抽卡片组词练习。 4、指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反馈: A、正音; B、根据学生回答, 6、师小结(生默读,并在书上作批注)。 | |
三、整体感知 1、 再次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 |
四、质疑解疑 1、 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 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 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4………(学生自己提出) |
作业布置:
1、 将昨天采集的本地旧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拟题目、教师指导)
2、 以小组为单位,上集市搜集录音现时的吆喝,并将其排成简单的节目。
第二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吆喝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请你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文,作上批注。 | |
二、教学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围绕叫卖声,作者主要写了吆喝的什么特点? 3、指导理解、朗读1自然段 4、提问2、3自然段写了哪些叫卖声?仅仅只有这几种吗? 5、品读句子:“白天就更热闹了……门前展销。” 6、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吆喝声,读出吆喝的情景和味道。 7、2—4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们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8、教师小结学法。 过度:现在请你们按照我们刚才的学法,来学习文章的5.6自然段。 | |
三、教学5、6自然段。 让学生自己用学法学习,教师指导重点句子:“只要兜里还有钱……大嚼一通。” 指导学生朗读。 | |
四、教学7自然段。 这一段又说了什么?请你们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教师总结。 | |
五、总结全文。 | |
六、拓展与延伸 编写吆喝的剧本,请你的组员参与表演。 |
板书设计:
吆喝
京白(北京口语)
主要内容
声调变化
音韵节奏
18中国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字,认识9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揣摩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的特点,理解中国结的寓意,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民间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结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头”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今年过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的礼物,请你们来猜一猜。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形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 出示中国结,粘贴到黑板上,板书课题。 | |
二、 检查预习,解决疑问。 1、 自读课文,回答问题。自学,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是否准确。 2、 指名读文,注意联系课文理解一些简单的学生不明白的词语。 | |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结”的字型了解中国结:左边是“纟”,代表中国结是由丝线编织而成的,右边是“吉”,说明中国结有吉祥之意。) 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中国结是一种装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有可可能写什么? 3、 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对照学生的猜想) | |
四、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 自由朗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 指名读 3、 指名回答:描写了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 4、 指导读重点句子:“在……在……在……” A这个句子是排比句。该怎么读?指名读。这句子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中国结。)再读读,指名读。 B“特有的风韵”指什么?(中国结的美丽、典雅和深刻的内涵及寓意) 5、 再次指名读。 | |
五、 写字。 |
第二课时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结的第一部分,了解到了中国结出现的场合和地点,以及它的深刻寓意。今天我们将接着学习。 | |
二、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它代表了什么?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又是怎样的? 生读句子谈体会。 2、 教师小结: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它代表着幸福和祥和,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3、 欣赏图片:这样美的艺术品,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出示各种样子的中国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4、 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出中国结的美吧!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5、 让我们带着一样的感情读一读第4自然段。 (二)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中国结得到了海外华侨的特别喜爱,文中“头”为什么加上引号?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头”的含义,谈自己的理解。 3、指导朗读。 A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B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有过离开家、离开亲人的感受吗?你经历过想见亲人但是却不能见的心痛吗?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与煎熬呢?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编结这个绳子的一部分,这根绳子牵连着你、我、他,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总是会想起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古人借“月”思乡,我们今天就以“结”来吐情,带着对祖国亲人的思念来读这段文字。 C学生齐读。 4、教师小结、点拨写法:将实物说明与事物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文中是什么作用呢?(总结全文) | |
三、 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 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中国结特别受宠,不仅是因为它造型美丽典雅,而且它代表着幸福和祥和,代表欧文们对未来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儿女心连心的象征。(板书:幸福 祥和 心连心) 2、 同学们,说说看,你认为中国结还代表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平安、祝福、欢乐……) 3、 积累与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 |
四、 作业。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仿写一段话。 |
板书设计
中国结
幸福 祥和 心连心
平安、祝福、欢乐
古诗诵读 墨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痕”两个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 |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墨痕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 |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 |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 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 |
五、作业: 背诵《墨梅》 |
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文乐园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个生字,认识各种邮票、及各种书写体;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气,以及与之对应的应节应景的诗句;
2、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3、学会修改语病的方法,能够把句子写正确、学通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的话题,让学生乐于与人分享,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积累诗句、成语
2、了解不同的书写体。
教学难点:
1、发现语句中的语病,并学会自己修改。
2、习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与个节气有关的诗句
2、认识不同的桥及不同的书写体
3、积累古诗文名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大家一定也有些累,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到语文乐园里轻松轻松。现在让我们先走进“我来试试”版块里一展身手吧。 | |
二、“我来试试”版块。 1、读一读 (1)自由读,按照拼音读准字音 ,正确朗读词语。 (2)指名读,教师注意正音。 (3)男生读节气,女生读诗句,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春节——出自王安石《元日》 清明——出自杜牧《清明》 中秋——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重阳——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拓展:你还知道与这些节气有关的诗句吗?学生交流。 (5)读一读。 2、读一读 (1)指导学生认字。小商桥、枫桥、卢沟桥、双龙桥 (2)读一读,看一看,观察邮票上面都有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适机介绍几座桥和这几种不同的书写体。 (5)多种形式读: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教师正音;小组读;齐读。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古桥?学生自由发言 3、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诗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教师说明诗意及出处。 (4)再读诗句,深化体会。 (5)描红三个句子,做到工整美观。 | |
三、作业: 背诵诗句,默写诗句。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成语故事《韦编三绝》,了解成语的意义及引申义。
2、指导学生学会修改语病的方法。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 1、轻声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3、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引导学生思考:成语故事讲了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韦编三绝”的意思。以及它有什么引申义? 6、齐读短文。 7、思维延伸:读了这个故事,你懂了什么? | |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这段话,生自读。 2、指名读。反复读。 3、分句子来指名读:把你认为有问题的句子做上记号。 4、讨论:句子中间存在的问题。 5、交流:学生逐句朗读,修改。要指导学生使用修改符号。 6、指名朗读改好的句子,交流修改的方法。 7、教师总结。 |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相片。 2、教师谈话开启学生的思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我想每张照片都记载着你美好的生活。你愿意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 吗? 3、学生读题,师生共同明确交际的范围和要求。 | |
二、营造氛围,再现生活情境: 小组内相互交换照片,各自介绍照片的内容或者照片拍摄前后的有趣经历,相互之间自由分享生活经验,广泛获取信息。 | |
三、指导说话,说清照片内容: 1、共同讨论,明确说话内容。 说清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尤其是把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说清楚,如拍摄的经过、发生的趣事、优美的景色、快乐的心情等。 2、典型引路,激活画面。 有目的的选取几幅生活情趣的照片向学生展示,指导个别学生再现生活内容,让静的照片逐渐鲜活,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话题。 3、小组内开展交际活动,教师分组指导。 | |
四、全班交流,指导评议 | |
五、教师小结。 |
第四、五课时 习 作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故事引入,开启思维。 1、关于感恩的动人故事引入话题,请学生自己谈感受。 2、教师激发学生情感:如果我们用心体会,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值得大家去感谢。请你静下心来,在静谧和安宁中,坏着一颗感恩的心,想一想哪些人做的什么事值得我们感谢。 | |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哪怕是只言片语,尊重学生,分享体验,师生及时交流感受,渐渐唤醒学生尘封的美好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 2、教师小结: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哪怕上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都值得一提,值得一写,只要曾经让你感动,让你心存感激,哪怕是几句贴心话,一个鼓励的眼神…… | |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 2、学习范文。选取感人的优秀习作,配上音乐,教师朗读,注意听听作者是怎么样表述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的。然后,交流感受和收获,教师小结要点:写真人,写活生生的人(抓神态、动作、语言、环境来写清楚人物的表现);写真事、写典型的事;抒真情、抒发内心深处的情…… | |
四、指导选材,提升认识。 引导学生静静思考一会儿以后,让学生和同桌谈谈自己选择的典型事例,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感人之处的细节去谈,并帮助学生提炼中心,挖掘学生的内心感受,点拨作文时表达情感的方法。 | |
五、创设情境,学生习作。 教师谈话激情,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学生习作。 | |
六、交流作文,集体评改,教师讲评。 | |
七、习作修改
3 生根据要求自我修改;誊写。 |
板书:习作:谢谢你
19、变幻多彩的地球
知识与技能:1、学会八个汉字,会认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明确不同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神奇、美丽和可爱。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融入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词句小黑板、地球环境图况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变换多彩”一词多用来说明什么? 2、齐读课题:用在这里合适吗?从中你能猜出些什么? 初读课文: 渎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指名读文,正音。(多音字“薄”:bao bo )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介绍了地球的哪些彩衣?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感悟课文: 默读课文,根据内容不同,试分段。 师生讨论,小结。 一段:(1-2节)用拟人手法,将地球与人穿衣作比较,准确贴切。 二段:(3-10节)分别介绍蓝、黄、白、绿衣服。 三段:(11节)总结全文。 写字指导: 1、注意“置、善”的写法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的练习。 五、作业: 1、感情读文 2、书写生字、抄词。 3、想想还有何不解的地方。 | |
第二课时
1、自渎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填表。 兰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冰雪覆盖——降低气温 绿色——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1、齐读最后一节。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是万物生存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 应该怎样做? 3、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地球,保护自然资源,让人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拟人手法;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介绍地球不同外表形成的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 |
板书设计: 19、绚丽多彩的地球 绚丽多彩、五颜六色 (总) 兰色——海洋湖泊 黄色——沙漠、半沙漠 重要——大气 (分) 白色——冰雪、两极 绿色——植物、森林 地球衣服——与气候关系密切 (总) | |
作业设计:1、组词 薄 bao bo 2、让地球气候变好,还有( )、( )、( )办法。 |
20、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4、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小黑板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文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导入:
二、检查生字,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
①通过初学,试想课文可分几段?(同坐间讨论) ②师生共议,并小结。
9—18节:小动物们唱着动人的歌声。 7、质疑:还有什么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三、总结。 | |
第二课时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小黑板上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豆花庄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小动物们在这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学生自渎,在书上画出重点词句。 ①豆叶卷成……(第三节) ②地下深浅……(第四节) | |
③小河边的草丛中……(第五节) ④青纱帐是虫虫们……(第七节) ⑤虫虫们在这里居住……(第六节)
(先组内说,再指名说)
板书设计: 小屋… 20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洞穴 绿色(健康、快乐、生命) 小河边…金色的梦(对未来憧憬、平安、吉祥、 快乐、幸福的生活) | |
教学反思: |
21、特殊的葬礼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后方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理解“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震耳欲聋、流连忘返、奄奄一息、惆怅”等词语,并会准确运用。
-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小黑板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1、(放哀乐)这段音乐给人什么感受?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什么场合才会听到这种音乐? 2、解题导语,质疑课文。 板书课题,读题思考:你能依据题目猜想课文的内容吗?这是怎样的一个葬礼呢?它的特殊又表现在哪儿呢? 3、归纳梳理提问,提出要求:按“读—画—想—问—说—议—读”或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文。
1、自渎课文,读通读顺。 2、指名读文,正音。 三、交流互动,信息反馈。
四、拓展问题,朗读感悟
(学生再次读文、思考) | |
第二课时
回忆上节课问题。
①瀑布的雄伟壮观。“流量最大,场面恢弘壮观”。 ②瀑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陶醉、流连” ③后来发生变化:“生命垂危的病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师归纳:①上游建水电站。 ②水资源浪费。 ③破坏森林,水土流失。
①师激情点拨,启发学生思维。 ②小组讨论。 ③全班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21、特殊的葬礼 (首) 景色美 衰败 (对比) 特殊的葬礼 (尾) | |
教学反思: |
古诗诵读
题西林壁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庐山之美,激发学生对美丽山水的热爱,懂得要客观、全面地看清事物。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美丽山水的热爱,懂得要客观、全面地看清事物。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导入新课:还记得学过苏轼的诗吗?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②大量砍伐森林,是利大还是弊大? 3、总结: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的把握,冷静地思考,不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作业设计: 1、写出诗中的千古名句。 | |
教学反思: |
语文乐园(七)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有关气象的谚语。
2、鼓励学生读地名小诗。
3、正确流利地熟读三句名言,背诵名言。
4、通过读诗《根》,体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5、引导学生发现好的学习方法。
6、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鼓励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高习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启发学生懂得做人道理。
2、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信、自强。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
引导学生发现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第一课时 | |
一、读一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读名言,想想意思。 2、说说你读了名言受到的启示。 3、小组合作学习,举例说什么是“江山代有人才出”等等。 3、指导学生练写,注意标点符号。 4、评价练写情况。 5、练习背诵这则名言。 6、检查背诵情况。 | |
第二课时 | |
一、读一读。
3、思考“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二、探究与发现
5、小结,鼓励运用。 | |
第三课时 | |
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2、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4、小组交流:学生充分讨论,老师相机引导、梳理。 5、教师小结。 | |
第四、五课时 | |
修改习作。 | |
教学反思: |
22、纪小岚吟诗
知识与技能:1、认识14个生字,其中的10个生字会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并能将文中的古诗与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对照起来读,想象“秋江读钓图”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读中想象,想象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美丽意境,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纪小岚才思敏捷,诙谐不羁的作诗技巧。同时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描写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读古诗,结合课文相应的段落想象纪小岚构诗的巧妙,用字的绝妙。
教学用具:小黑板 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小岚》吗?你知道纪小岚是一个什么人吗? (乾隆词臣 纪晓岚(1724~1805),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 今天,你们想亲自去欣赏他作诗的聪明才华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吟诗”) 二、初读感悟 ⒈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⒉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⒊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⒋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
第2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师述: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都想去看一看,去照张像,文学家纪小岚陪着乾隆皇帝也一起来到美丽的江边散步。他们又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他们走入这迷人的地方吧。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小结课文大意及构段特点。 |
板书设计: 22、纪小岚吟诗(机智)
散步 只见….. 很有诗意
作诗 二十八个字 十个一 用字绝妙 生动传神
作业设计:1、多彩的词句
(1)、白茫茫的芦花,像………
(2)、不久,水面上的鱼漂……金色大鲤鱼。
2、抄写并背诵古诗。
3、欣赏清朝诗人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一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3、印度王公的大米
知识与技能:1、学会19个生字,其中的12个字会写。能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等,并会运用这些常用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体会小姑娘婵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潜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边读边感悟故事蕴涵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婵德拉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婵德拉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重点句子,体会婵德拉美好的心灵和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婵德拉从小心中有他人、为贫穷村民着想的品质。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印度是我国的一个友好邻国,印度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民间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话形象,《印度王公的大米》就是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个有名的民间故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二、初读感悟 ⒈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⒉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⒊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故事? ⒋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婵德拉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2)、她为什么事感到十分愤怒和不平? 2、 学生自读自悟,交流。 3、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板书:喜欢大象 喜欢数字 理解“惯例”是什么意思?“这一切”指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4、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写生字 1、在读生字,说说它们在课文中所组的词。
|
第2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1、婵德拉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说明什么? 2、什么事使她感到十分的愤怒和不平?说明什么?
二、探究学习课文6—16
婵德拉为什么被禁止进入园子里给大想洗澡? 兽医们是怎样给大象治病的?治好了吗?
师述:从这里,我们切身体会到婵德拉喜爱动物、对大象非常有爱心的善良心地。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人和动物是能和睦相处的。大象的病治好了,王公非常高兴,宣布举行节日庆祝,并邀请所有的村民都来参加。我们也一起去感受感受那热闹的场面吧。 三、探究学习课文17—21自然段
王公奖赏她什么?村民们看到这些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而她却在想什么?
|
教学设计: 23、印度王公的大米
喜欢大象 给大象治病一丝不苟
喜欢数字 把……依次类推…..直到…….
24、印度王公的大米
知识与技能: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的12个字会写。能正确读写“珍贵”、“便宜”等词语,并会运用。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过程与方法: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婵德拉的聪明才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婵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肯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面子思想。
教学重点:抓住王公在按照婵德拉的计算方法往棋盘上放大米的过程中的言语、动作和表情的变化,体会婵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的愚昧无知。
教学难点:理请课文的顺序,感悟婵德拉计算方法的巧妙。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婵德拉治好了王公用来驮运剥削村民来的粮食到集市上去卖的大象,王公非常高兴,要奖赏她金银宝石,婵德拉却不要,而选择自己计算大米的方法要大米,村民们对婵德拉的选择伤心得直摇头,但王公却非常高兴,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故事的续集。 板书课题,齐读。
读王公说的话,你体会出什么呢? 出示句子“王公来回地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和“到了傍晚时,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了。”体会它们的深刻含义。(理解“炫耀”、“诺言”的意思) 5、读课文后,说说王公的所有粮仓为什么被搬空了,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
第2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一碗米 解释 炫耀 诺言 棕榈 中央 粮仓 驮到 凝视 耗尽 踱着步子 说一说“凝视”、“耗尽”是什么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
教学设计: 24、印度王公的大米
王公 “堆米比珍贵的珠宝便宜得多” 无法兑现诺言 (愚昧无知 要面子婵德拉 巧妙的计算大米的办法 搬空粮仓 归还土地 (智慧非凡 爱憎分明
作业设计:一、读写词语
二、填空
因为王公只想到( ),没想到( ),所以他安自高兴并马上批准婵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 )的人。
三、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 枫桥夜泊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成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语文乐园(八)
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讨与山有关的其他字的意义和区别。
2、以类似顺口溜的三字句,训练学生快速朗读的能力。
3、创色情景,指导学生理解背诵有关对待自己的格言警句。
4、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在引用别人说的话时语言表达形式的多变性。
6、创色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7、回味学习中各种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学会围绕主题选择材料,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过程与方法:创色情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并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古文化遗产的感情,认识和感受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学和积累优美词句。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发言,学会准确表达。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其实呀,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我们不仅会背,还要去理解他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进入语文乐园(八)的第一个板块―――我来试试
(1)、练习朗读,诵读。 (2)、指说诗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3)、比较加点字的联系,可以口述比较。也可以用绘画比较。 (4)、探讨与山相关的其他字的意义和区别。
|
第2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成语故事:锦囊妙计
1、三个锦囊妙计各是什么? 2、选一个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讲一讲。 探究与发现
|
第3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口语交际: 好朋友
朋友,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都有谁呢?能不能讲一个你们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呢?
|
第4—5课时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
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
| |
- 相关推荐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相关文章:
鄂教版《语文乐园》教案09-14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六册《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九册《语文乐园七》优秀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意外》精品教案06-12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09-07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熟能生巧》的教学设计06-07
鄂教版第四册《变成什么好》的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语文乐园(三)》优秀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