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2-09-07

小学 四 年级( 第七 册)

小语高 组 王伟彬 教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

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

教学活动

时数

备注

1

《绿叶的梦》

写字检测

3


2

2、3、4课

阅读检测检测

7


3

语1、5、6、


7


4

7、8、语2课、


7


5

9、10、11、课


7


6

语3、13、12课


7


7

15、14、语4、


7


8

16、17、18、课


7


9

语5、19、、课


7


10

20、21课、

段考

7


11

22、23、语六课


7


12

24、25、26、、


7


13

27语7、28课、


7


14

29、30课

阅读测试

7


15

31、32课、


7


16

语八


7


17

期考复习


7


18

期考复习


7


19

期考复习


7


20

期考复习


7


21

期考


7


22





23





24





教学要求

  1.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成长之路,得到有益的启示;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祖国,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培养认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友情的可贵,受到意志品质等思想品德教育。

  2. 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钢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 继续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

  9.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练习复述课文。

  10. 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 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2. 能用普通话交谈,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 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学科

小学语文

新授课

导言课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习兴趣

  2. 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本期重难点、端正学习态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四年级的学习了,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给小弟弟和妹妹们做出榜样。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比原来我们所学的又加深了不少,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目录。大家翻开书

二、分析本册所学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看看从目录上看这个学期我们一共要学习多少篇课文啊?

师:除了课文外还有我们熟悉的一个学习内容那就是——语文百花园

师:说得对,在这个美丽的百花园里,大家都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我们要向勤劳的小蜜蜂那样,勤劳地在这些物产丰富的百花园里吸取丰富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下来,就可以酿造出最最香甜的“蜂蜜”来!这个蜂蜜谁知道是什么啊?

师:此外,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好汉字不但会写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编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还帮大家安排了三次的识字。而且每次识字里都有好听的儿歌,还有许多的好听的故事,听了老师的介绍大家想不想赶紧学习到这些知识啊?

师:可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呢?下面我们要一起来想想办法出出主意。

三、总结提出学习的要求

生述,师小结板书。

1、课前要认真预习。(1读2划3想)

1读就是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把课文和课后的生字读五遍,如果五遍读完还没有读通顺和流利那就再读五遍,直到自己读给自己的家长听他们觉得满意了才行。读好了之后,每篇课文都要给家长签字,怎么签呢?XXX已经读了课文()遍,读得()流利。2划那就是读好了书之后还要把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还记得怎样去找自然段吗?(对,去找前面空了2格的地方),划出了自然段的序号第二项的要求就完成了一半,还有一划是什么呢?(对了,我们还要把每一课里的生词给划出来)怎么样知道哪个是生词啊?(对了,翻开后面的生字看看,再去课文里找,只要能与生字组成词的我们就叫它——生词)比如:第一课里.....

3想,又是什么回事呢?古代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人,他的名字叫孔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勤奋求学而不用心思考,最终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心中有疑问而不想办法去解答,久面久知所学的知识就会一点一点地忘光。

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个会学习的人,更要做个会思考的人,会提出问题并能解答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最最全面的人,最最让老师和同学钦佩的人。所以我们在预习时还要学会想,想什么啊?(有很多,比如:课后的思考题,还有对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清楚的词语啊句子啊,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宝贝?,对啦,用它来记录下来,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甚至同学之间也可以,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解答,也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快乐的果实。

2、课前预习我们会了,接下来还要注意什么呢?对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专心听课可是学好知识和本领的关键。上课学习也有个小窍门:1听2想3笔记

3、提出课后复习的要求

认真作业,勤读背书,认真写字,勤写日记,只要努力,一定成功!

4、提出课前五分钟的学习要求

四、老师提出本学期每个学生的希望。

师:老师相信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桌的努力、全班的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个人修改

  1. 写字测试

  2. 阅读测试

  3. 回顾暑假生活

教后反思:学生的情绪较为高涨,效果较好!

学科

1绿叶的梦

新授课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具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个人修改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教后反思:这篇课文讲的事情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提供更多的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掌握.

教案

学科

芦叶船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 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

板书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2芦叶船 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

反思: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教案

学科

3一只贝

新授课

新授

教学目标

  1.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1、展示展示贝壳和珍珠

2、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一只贝》。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 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2、说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达到准确、流利。

2、默读思考:“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指导朗读。

1、结合课后3题进行:

引导学生题解、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入手,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标点的内涵来读。

“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强调的是“多”“贝壳”应重读。

“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补充资料:

贾平凹,1953年生,陕西省丹凤县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品有:《月迹》、《爱的踪迹》、《浮躁》、《高老庄》等。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贝壳》、《山里的孩子》。《贝壳》是著名作家席慕容的一篇哲理小品文,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引发了作者的感悟:珍惜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

大海里的贝被海潮送到岸边后,只剩下贝

3一只贝 壳,孩子们捡起做装饰品。

这一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不漂亮。

孩子们发现了这只贝壳里的一颗大珍珠。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1、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2、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3、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4、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证人的语言:

普通话标准、感情充沛、有感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教后反思:这是贾平凹的作品,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教案

学科

4、快乐的暑假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1.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谈话。

一个暑假过去了,你的暑假生活过得怎样呢?《快乐的暑假》这首诗描绘了学生们怎样的暑假生活呢?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检查自学效果。

①会认的字

锁 suo 憧chong憬 jing 泼 po率 shui

②词语

严肃 真切 绽开

无拘无束 欢腾跳跃

三、朗读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引导交流。

说说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

3、展示:以自己最好的水平把这首诗朗诵听。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读

3、班内读。

二、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词语

无拘无束的( )

四处飞溅的( )

放下学生的( )

( )的画面

( )的笑脸

( )的笑声

2、仿写词语蹦蹦跳跳( )

无拘无束( )

3、连线。

悦耳的 欢乐

丰收的 歌声

漂亮的 小鸟

觅食的 贝壳

培养 态度

指挥 习惯

开展 战斗

端正 活动

补充资料:

憧憬:向往。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绽开:裂开。本课形容脸上露出了笑容。

率真:直爽而诚恳。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妈妈,不要阻拦》、《童年游戏》。《妈妈,不要阻拦》是诗歌,这首诗在孩子渴望长大的呼喊中,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成长需要自立自强。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生活的乐趣。

板书:

4快乐的暑假

第一节:找回童年的自我。

第二节:我们暑假的具体描绘。

第三节:我们的美好心愿。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4、找出反义词并写下来。

憧憬 严肃 感觉 ③裂开。本课形容脸上露出了笑容。

④直爽而诚恳。( )

6、写出反义词。

忧愁-----( )

普通------( )

丰收-------(   )

围拢--(   )拘束――-(  )

严格 感受 向往

( )----( )( )----( )( )---( )

5、根据意思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①向往。( )

②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

教后反思:这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我着重在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读中领悟,培养语感.

教案

学科

语文百花园一

新授课

3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

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一. 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 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个人修改

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教后反思:在指导作文中,引导学生用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写文.

教案

学科

5、古诗三首

新授课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 3、结合注解,自读自悟

  3. 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4. 4、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5. 三、巩固练习。

1、 读全诗练习背诵。
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同上)

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元稹:河南河内(今洛阳一带)人,他曾经作过宰相,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

张继:字懿孙,南阳(今河南)人。天宝进士。其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

  1. 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2. 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 (1) 学习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4.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5. 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6.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教后反思:古诗教学注重体味诗的意境,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注重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体味意境.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连线:

《枫桥夜泊》 元稹

《望洞庭》 刘禹锡

《菊花》 张继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用了( )

修辞手法,把( )比作“白

银盘”,把( )比作“青螺”

教案

学科

6 观潮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
    

个人修改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教后反思:这种景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找到了今年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理解课文更深入了.

教案

学科

7 火烧云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
  (4)出示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九、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白 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 梨黄 茄子紫……
    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变化(多):马 狗 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 接着 一转眼

个人修改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教案

学科

8四季童话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

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

弦读xian不要读成xuan

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

三、自学思考。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

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第二课时

四、交流。1、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2、展示: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给大家听,然后评议。

五、把你准备在《我的采集本》里积累的生动优美的生动优美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再抄下来。

五、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补充资料:

1、词语解释。

笋芽:竹笋。是竹子从地里钻出的嫩芽。

盐巴:食盐。由海水或咸水湖中的水晒干而成。

桂花:一种叫做木犀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出的魄或暗黄色的花,供观赏,又可做香料。

恬静:安静;宁静。

板书

8四季童话 夏

带问题自读课文。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理解了的问题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读后进行议论。

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教后反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着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读,来汇报.

教案

学科

语文百花园二

新授课

3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如何区别形声字,能记住它们,正确使用它们。

2.让学生区别带有“静”字的近义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

3.熟读诗歌,积累气象谚语、指导写周记。

4.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同目标

教学难点

同目标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 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 我的采集本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4.布置学生把格言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 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 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 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7.作业。

个人修改

(一)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
   2.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6.补充练习。
  (二)读句子,选词填空。
   1.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4.交流,总结。
  三. 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教后反思:谚语 歇后语 名言 警句 八字成语的区别

教案

学科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个什么景象?

2、从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 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思考探究:

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交流:哪些情景最使你感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3、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二、指导朗读。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要大段大段的齐读,要引导学生边阅读理解,边把自己理解的、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可以读一句、几句、一个自然段……根据情况而定。有的内容适合个人读,比如“天上下着大雨……又往下陷了一点儿。”这几句还有第3、5自然段;而第6自然段的场面描写为了烘托那感人的气氛,激发感情,可以采用齐读的方式。

补充资料:

雨幕:形容雨很大,天地间好像挂着幕布一样。

盲目:眼睛看不清东西,比喻对事物认识不清楚。

渴望:迫切地希望。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一件小事》、《荒岛四十天》。这两篇课文分别从关爱之情和自我救护两个角度强化了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内涵。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

“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我”在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

9满山的灯笼火把 坠入一口井,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援救了“我”

个人修改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教后反思:这篇文章着重写了心理,我着重讲了鉴赏词语.

教案

学科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 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

(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评价朗读。

(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二、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

三、指导写字。

“辈”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

补充资料: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人云亦云:云,说;亦,也。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

实践:人工智能改选自然和发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赢自己一把》、《盲童的画》。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体会文章所要提示的道理。

板书: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

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中感悟

林巧稚从生物上悟到的哲理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

2、然后议论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固然重要,但这是外因,更重要的是从老师的教导中领会老师的用心,从中得到启迪,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是内因,是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鼓励学生公正地评价朗读情况并学会表扬。

教后反思:这篇文章和学生生活较远,所以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还好我去一趟厦门,了解了林巧稚,总算上得合格.

教案

学科

成长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对西方国家的教育背景有所了解。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子叫约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约翰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师提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问: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汇报(围绕问题,深入展开)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①“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②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

  ③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④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⑤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①“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②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

  ③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五、作业

  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个人修改

 1.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汇报(围绕问题,深入展开)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教后反思:这篇文章学生喜欢,上起来的时候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

教案

学科

12球王贝利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懂得“爱好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自负盈亏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他是怎样步入足坛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球王贝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自学讨论:

1、思考课后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长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三部分: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第二课时

一、配乐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读

3、班内读。

二、巩固练习

1、写出近义词

继续----( )

随意----( )

发现----( )

感动----( )

喜欢----( )

准确-----( )

2、改写句子。

1)、小男孩感动了教练。

把:----------

被:---------

2)小男孩和他的队友第一次捧回了金杯。把:---------

被:----------

补充资料:

1、词语:

干涸:没有水了。

誉为:称为。

别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贫民窟:指城市中分期人聚居的地方。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十一支康乃馨》、《小象奴奴》。这两篇课文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自己感动的地 ,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

板书:

12球王贝利

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个人修改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4、找出反义词并写下来。

憧憬 严肃 感觉

严格 感受 向往

( )----( )( )----( )( )---( )

5、根据意思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①没有水了。( )

②称为。( )

③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

6、用关联词语连句子。

1)贝利家里很穷。贝利只能踢汽水瓶。

2)我四肢已经发麻必硬直哆嗦。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教后反思:了解了本篇文章之后,要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些什么?

教案

学科

语文百花园三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注意“一”字在不同声调前会发生变化。

2一方面增强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辨析“析”和“折”。

3引导学生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培养学生据词定义的能力。
4强化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将来勤奋工作的良好品质。
5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6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7让学生通过发现、收集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由衷地赞美”他们的可贵品质,来发现“真、善、美”;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汲取好的东西,促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快进步。

教学重点

同目标

教学难点

同目标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
  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有些主持人在进行人物专访提问时,喜欢让被采访者在极短的时间内回答出问题。今天,老师也想当一回节目主持人,采访咱班同学,请大家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提出我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
  教师评价:喜欢外形
  喜欢味道
  喜欢营养
  ……
  2、水果的味道、形状、营养可以统称为水果的什么?
  3、教师小结:看来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等多方面介绍。
  二、新课讲授:水果谈得不错,我们再换个话题好吗?,请同学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注意把字写的大一些。
  (一)在我们班,你最想夸奖的同学是谁呢?写好后把答案举起来,给周围的同学看看。
  1我要进一步采访了:为什么你要夸他呢?
  2指名2—3名同学回答,在同学介绍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看看他夸的人物有什么闪光点?
  (此环节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能用列举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说明人物闪光点的方法,马上给予表扬。)
  预计情况:(1)学生举了一个事例
  表扬:他能举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事例,很有说服力,看来举一个熟悉的事例是个好方法。
  预计情况:(2)可能有的学生会列举多个事例
  点拨:看来你对他真得很了解,一下子举出了好几个事例,能说说哪个事例给你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吗?
  3、教师引导:就像水果的特点可以从味道、形状、营养多个方面来说一样,其实人的闪光点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前面谈到的,你还能想到哪些方面的闪光点。
  4、教师小结:看来介绍人物特点也可以从很多方面表现,而且要想让别人记住自己介绍的人物,就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特点,而且用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事例来介绍。
  (二)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次接受采访的机会,你能不能说出一位身边有特点的人?同时介绍能表现他这个特点的事例。请看采访提示。(出课件一)
  ◎你想向大家介绍谁?他的闪光点是什么?
  1、大家打开手里的信封,拿出答题卡,(出示课件二)
  谁()
  闪光点()
  用一两句话说出能表现他这个闪光点的事例。
  2、事例说的要简洁,能说出这个人的特点就行了。这是我写的答题卡。
  (教师示范说事例:刘明特别爱帮助同学。)
  3、请同学填写自己的答题卡,填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时重点听听对方说的事例能不能表现表格中填入的人物特点。
  2、反馈小组意见:你的同桌举的事例能表现特点吗?
  你对谁说的事例拿不准,全班交流。
  (三)通过采访我们发现了不少有闪光点的人,也回忆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例,如果让咱们把这个同学写下来行吗?(出示课件三:写作题目和要求)
  题目:夸夸我的同学
  要求:1、通过一件或几件事写出同学的闪光点。
  2、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1、习作就要按要求完成,请同学读读要求,结合这两点要求,想一想:要写这位同学,还有什么困难呢?
  (如学生说不出困难可这样问:我们下周作文课上写这个人,在下面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为这次习作做些什么准备呢?)
  预计困难: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我对他当时的语言、动作记得不太清楚。
  教师点拨:
  1、这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我们举的事例都是以前发生的事,可能有些细节记得不太清楚了,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困难呢?)
  [随机板书:访问、再次回忆]
  2、访问就要事先有准备,就像今天老师采访你们一样,我们可以问些什么呢呢?谁能具体谈谈。
  (你还记得他当时是怎么说的吗?)
  (你还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吗?)
  (你当时是怎么说的?)
  3、人物的特点,特别是性格方面的特点会时常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你能再创设一个环境,让这个人真地说一说、做一做,你观察起来就更清楚了。
  例如:写同学耐心讲题,可以再拿一道自己不会的难题向同学请教,观察、记录下同学给自己耐心讲解时的语言、动作、神态。
  4、教师小结:当然,无论是使用再次回忆,还是访问、创设情景这些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能很具体的得到人物做事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为完成习作的第二个要求服务。
  三、课后延伸
  那么我们怎样把收集到的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呢?老师为同学推荐下面这张记录表。(出示课件四:记录表)
  1、我们来看看这张表的哪些内容已经能填了?(人物、闪光点)
  2、下面这部分内容可以按不同情况记录下他的动作、语言、神态。
  (出示教师的范例)
  谁()
  闪光点()
  事例在…情况下语言动作神态
  3、预祝同学们下一周的采访、收集工作顺利,下周的习作课上能带来更丰富的材料。

           第二课时

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课堂习作

个人修改

1、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吃?
  教师评价:喜欢外形
  喜欢味道
  喜欢营养
  ……

教后反思:对于语文的课外拓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案

学科

13 麻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而与想吃小麻雀的猎狗,准备搏斗一事。)(出示板书)
二、细读课文。
(一)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 猎狗倒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卡片)  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出示幻灯)
2、 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3、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稍轻、稍慢)
(二)、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动幻灯)
  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出示幻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应该读时稍快,语气加重)
  5、老麻雀飞下来后,又是怎样做的?(全体男生读)
  “扎煞“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竖起吗?我们知道鸟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时也会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充满了力量。它扎煞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
  6、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他绝望的尖叫,绝望是(毫无希望)老麻雀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希望?(力量过于悬殊)但是,老麻雀退缩了吗?逃避了吗?(所以,这尖叫是老麻雀竭尽全力发出的,它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它仍然决定与猎狗进行搏斗。)

第五小节
 1、 老麻雀为救小麻雀,它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下来,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尽全力地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它还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儿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2、 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出示卡片)从呆立着不动,你又会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读课文,学习句子4、5两句。
  3、 浑身发抖是因为紧张?为什么紧张?(力量悬殊)
  4、 既然老麻雀那么紧张,以至于全身颤动,连噪子都喊哑了,但是不能放弃吗?你从它呆立着不动,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老麻雀信念坚定不动摇,宁可牺牲,也要与猎狗展开生死搏斗。)
  5、谁能把老麻雀虽然紧张,但又十分坚定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来。 

6、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幼儿,尽管它知道搏斗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因为紧张,而呆立着不动,发出了绝望的尖叫,但是它仍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准备着一场博斗。
  7、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它要(救自己的孩子),所以会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板书)那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板书)(母爱)
  8、这一段是课文的高潮部分,出示卡片,请你用“谁为什么而怎样做的”句式归纳段意。
  9、这一部分中哪些是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的,让我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体会。
  10、齐读第二大段。
  (三)1、奇迹终于发生了,老麻雀的幼儿得救了。
  2、齐读最后的小节。
  猎狗为什么会后退?
  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3、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我唤回猎狗怜爱,感动)
  (1)对小麻雀的怜爱(2)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四、学完课文,你觉得最受感动的是什么?


      

个人修改

一)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往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 猎狗倒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卡片)  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出示幻灯)
2、 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3、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稍轻、稍慢)
(二)、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动幻灯)
  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出示幻灯)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应该读时稍快,语气加重)

教后反思:麻雀的经典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

教案

学科

14 让他们自由生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

教学重点

  1. 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

教具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1. 齐读课题, 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二、理解感悟课文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4.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1. 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个人修改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4.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教后反思: 这篇文章我很喜欢,所以上得较好,把”湖光山色”上得到位.

教案

学科

15 蒲公英的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具准备

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个人修改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教后反思:这是一篇童话,学生理解很到位.

教案

学科

16* 台湾蝴蝶甲天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并能选用两个词语造句。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重点

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具准备

挂图及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审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蝴蝶吗?你看见的是什么样子的蝴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蝴蝶知识的课文。(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说明文)
3.根据课题,你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二.自由朗读课文,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自学生字新词。
1.按下列要求自学:
(1)读—段,想—想,这段写什么?
(2)划出生字新词,拼读生字音节,运用字典查出疑难生字的意思。
(3)对照审题推测。哪些问题写到了,在哪—段,哪问题没有写或你没想到的却写了。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教学生字新词,先解决音和义,字形放到抄写之前指导。
四、细读第—段。
1.齐读第一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2.理解词语:亚热带、繁茂、绿草如茵,繁殖。
3.看地图,明确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
4.联系过去学过的有关写台湾的课文说说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
5.课文是写蝴蝶的,为什么要写地理环境?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生字、朗读课文。
二、细读第二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第二段是什么的?作者是抓住台湾蝴蝶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呢?这节课要深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填表。表格见《教参》72页上表。
 特点: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
 数字:10处,成千上万只;
 举例或比较:南投县的埔里、雾社,阿里山的山林地带,屏东县和高雄县的蝴蝶谷。
2.讨沦检查填表情况,并作自我修正。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台湾蝴蝶有400多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②台湾蝴蝶有不少珍品,作者例举了哪几种?(齐读有关句子)
 ③作者又具体抓住了哪几种蝴蝶的什么特点来说明台湾蝴蝶的奇特?

④在介绍各种珍品时,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拿……来说……再如……至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⑤听录音或朗读,想像并体会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4.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这段写什么?理解“黄金季节”。从哪里看出蝴蝶的繁殖力极强?(板书:一年一处,生出200万只),理解:幽谷、五彩缤纷。
 ②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齐读本段第3—4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翩翩起舞,袅袅飘动,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③朗读、想像。
5.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活动区域)
 ②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读1—2句)(板书:南投县埔里、雾社,阿里山的山林地带,屏东县、高雄县的蝴蝶谷)
 ③蝴蝶谷的景色怎样?(读3—4句)理解: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
 ④朗读想象。
6.归纳第二段的提纲:课文分别从品种,繁殖期,活动区域三方面叙述台湾蝴蝶的特点。  
三、细读第三段。
 1.齐读后理解“珍奇”、“繁多”,赞不绝口。
 2.联系前文说说台湾蝴蝶的“珍奇”,“繁多”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3.假若你也是一位游人,你会怎样赞美台湾蝴蝶?
四、总结全文。
 1.课文按蝴蝶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仿照《太阳》课后习题2的表格进行口头填空,然后让学生自制表格独立填写。参考答案见《教参》72页。
 2.本课在说明方法上跟《太阳》有哪些相同处?(多处采用数字,举例和比较)
 3.本课中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4.学生质疑问难。  

个人修改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台湾蝴蝶有400多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②台湾蝴蝶有不少珍品,作者例举了哪几种?(齐读有关句子)
 ③作者又具体抓住了哪几种蝴蝶的什么特点来说明台湾蝴蝶的奇特?

④在介绍各种珍品时,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拿……来说……再如……至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⑤听录音或朗读,想像并体会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4.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这段写什么?理解“黄金季节”。从哪里看出蝴蝶的繁殖力极强?(板书:一年一处,生出200万只),理解:幽谷、五彩缤纷。
 ②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齐读本段第3—4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翩翩起舞,袅袅飘动,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③朗读、想像。
5.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活动区域)
 ②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读1—2句)(板书:南投县埔里、雾社,阿里山的山林地带,屏东县、高雄县的蝴蝶谷)
 ③蝴蝶谷的景色怎样?(读3—4句)理解: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
 ④朗读想象。
6.归纳第二段的提纲:课文分别从品种,繁殖期,活动区域三方面叙述台湾蝴蝶的特点。  

教后反思:积累了大量的四字词.

教案

学科

语文百花园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句子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理解大理的独特风光。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句子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教学难点

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巧记成语

1、自渎成语,读准字音。

2、请读成语,纠正字音,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这些与风有关的成语描绘的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成语呢?

5、齐读成语并记住。

二、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巨子描绘的画面。

1、自渎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比较句子:把原句跟去掉带点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3、感情朗读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古代诗歌的特点。
2、自由练读《乐游原》,班内展示。
3、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古诗内容,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乐游原》。

四、我的采集本。《祖国的宝岛台湾》

1、自读书上给出的资料内容,看看了解到了什么。

2、在小组内把了解了的知识互相交流交流。

3、自己还收集到哪些有关报道台湾的知识。

4、结合现行两岸合作交往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齐读蓝色方框内的文字。

五、阅读平台。

1、解题,读了题目后你知道了设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4、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大理的“风、花、雪、月”’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5、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六、能说会道——小小辩论会      

1、回忆:你和家人在大自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破坏环境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2、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3、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4、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5、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七、笔下生辉
1、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2、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3、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4、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6、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个人修改

1、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古代诗歌的特点。
2、自由练读《乐游原》,班内展示。
3、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古诗内容,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乐游原》。

四、我的采集本。《祖国的宝岛台湾》

1、自读书上给出的资料内容,看看了解到了什么。

2、在小组内把了解了的知识互相交流交流。

3、自己还收集到哪些有关报道台湾的知识。

4、结合现行两岸合作交往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齐读蓝色方框内的文字。

教后反思:作文上得较好,因为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案教案

学科

17 小草之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 、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具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 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2 启发阅读: 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三、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 范读课文。
 2 自由练读课文。
 3 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4 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交流抄写的语句。
 4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 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3 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 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 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3 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3 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4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文体不限)

个人修改

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观察诗歌的形式,引导背诵

“福、缺、娇”要重点讲

教后反思:这课按不同小节的相同格式来背诵,收效很大

教案

学科

18 争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个人修改

本课的心理描写是很大的一个特色。是指导学生写作时融入心理描写的一个示范。

反反复复,一波三折,施展开一个故事的写作技巧。

教后反思:当堂进行心理描写的训练,学生很感兴趣,有所收获。

教案

学科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 引导学生认识8个生字,理解“欧洲、乐谱、指挥棒、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夺魁、判断、果敢、大师、试探”等词语。
3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引入:
1 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导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 自学生字词。
三、自由练读课文:
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默读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 交流初读收获。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在课文的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很是平常。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让我们到决赛的现场去看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3、集体讨论。
三、总结:
 1 总结语: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桂冠。也正是这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2 欣赏视频:
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的舞台上。让我们通过屏幕来一睹这位世界著名指挥家的风采。(边放视频边解说)小泽征尔的指挥极富感染力,专家评价他的指挥艺术是“指挥台上的芭蕾”,“浑身都是音乐”。
 3 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可以写下来再说)
 4 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3 继续收集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如图片、新闻等或听一听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

个人修改

回顾一下以往学习了解到的名人。音乐指挥家是初次接触。课介绍一下小泽征尔的基本情况。

“再三”这个词造句子有点问题

教后反思:名人名篇大汇集。提供课外阅读。

教案

学科

20皮巧根桥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出示为课题后,可就课文题目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4、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

5、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6、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7、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 皮巧根为什么要架 桥?

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二、巩固练习

  1.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三、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

  2. 是怎样架桥的?

  3. 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4. 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他?

20皮巧根桥

架桥的原因:

架桥的经过:磨斧—砍树---把大树架在河----砍光柳枝

个人修改

对比几个孩子的愿望,体会

奉献才是快乐。

教后反思:为什么一直用“皮巧根桥”来给几经修缮的桥命名,这个话题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挺有意思,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案

学科

语文百花园五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4、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5、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语海畅游 笔下生辉

教学难点

能说会道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笔下生辉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④学生完成习作。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个人修改

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打标点的训练点。

古诗中“佳节”“茱萸”的正确书写要强调。

写作:遇上麻烦,帮助过程,事后所想,这是构篇三步骤。

故事要慢慢展开

教后反思:写作前,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很重要。

教案

学科

21 一块特别的石头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解决疑难。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的李四光对一块石头产生了兴趣但没人能解答

李四光长大后在英国学习地质学并经过考察才明白石头的来历,得到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个人修改

李四光的身份以及贡献要告诉给学生,他的成就和小时候的一些表现是分不开的,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小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甚至”“遗迹”

教后反思:“一块特殊的石头”引发的思考。课后说说

教案

学科

22 地图上的发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22地图上的发现

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边缘可以拼接在一起

科学家们通过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个人修改

气象学家——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

“据”“锯”要区分

教后反思:把魏格纳和李四光一并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案

学科

23 新型玻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板书设计:
         特点    不断探索
     新型玻璃      
         作用    创造奇迹

个人修改

说明文的介绍方法:讲故事法,列数字法,做对比法……

教后反思:这课作为教研课

教案

学科

24 人类的“老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 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 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 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X k b 1 . c o m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 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      

人类的老师
             ↑
          自然界种种生物

个人修改

本文中列举了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重点介绍了哪几个

教后反思:课后搜集,汇报交流

教案

学科

语文百花园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 引导点拨 感悟探究 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1. 二课时

  1. 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4)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出示课件:笔的发明及演变的过程。
(3)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4)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5)回家后讲给家长或邻居听,请家长或邻居评议。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构、功能和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个人修改

写作的这块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可以用“移植法”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

教后反思:“移植法”很受用,孩子们都有话可说可写。

教案

学科

25.倔强的小红军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 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板书: .倔强的小红军

遇到小红军

小红军说服他 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小红军牺牲

个人修改

“赓”的读音。

要深入理解“倔强”

。普通意义上的倔强是指什么?而本课的小红军倔强是为什么?体会在战争年代革命同志之间那种爱。

陈赓在面对停止呼吸的小兄弟,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阅读“老班长”“丰碑”

教后反思:

阅读“老班长”“丰碑”,深刻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革命先烈们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教案

学科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嘎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学生自由发言)
   2、那么在这些英雄中你最佩服的是谁?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小英雄——嘎子。
   4、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
   5、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龇牙咧嘴气势汹汹见势不妙目不转睛嚎叫太君踹开扫帚手腕胳膊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释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五、小结是呀!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概括三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1)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向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
    (2)嘎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6.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7.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句:
    (1)嘎子故意放大声音说:“我给你们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病人。”(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
    (2)嘎子见拦不住,便朝里面大声喊:“爸爸,外面有两个太君,非要上咱们家来!”(急中生智)
    (3)嘎子正站在院门口……急忙把门一关……(勇敢、聪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11.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板书:26. 小兵张嘎夺枪记——机智、勇敢

扑、压、咬

眼珠子一转

亮了起来

目不转睛

个人修改

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孩子们很喜欢的。通过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了张嘎聪明,机智,勇敢的句子。

气势汹汹

教后反思:课后找一找《小兵张嘎》的故事书读一读,也可以看看相关的连环画。

教案

学科

27.虎门销烟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四、练习巩固 1、描红。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板书:

起因

虎门销烟 经过

结果

个人修改

本文写虎门销烟前的热闹场面以及虎门销烟时的场面都是很有特色的。值得积累的词语也很多。

教后反思:讨论为什么“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教案

学科

28“0”的突破

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 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板书: 许海峰 “0”的突破

中国人 自豪、骄傲

个人修改

教后反思:触类旁通,说说其他的著名运动员。

教案

学科

百花园七

新授课

三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2.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3.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4.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5.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语海畅游
  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目的: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过程:1 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 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 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
  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过程: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
      (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目的: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过程:1 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 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 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
      6 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4 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目的: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
    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
       (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
    (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
       准备资料安排版面设计制作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个人修改

修改病句是这个学期的重点,修改符号要学扎实。

读读背背联系实际理解,加以背诵默写。

教后反思:

教案

学科

29.重阳节的传说

新授课

2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板书:

不怕困难

桓景 勤学苦练 斩妖除魔, 为民除害

勇敢

个人修改

“桓景”的读音

“妻”女字部那横最长。

“拜”左右要仔细观察。

教后反思: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哪些神话故事中反映了民间习俗?

教案

学科

32.牛郎织女

新授课

2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板书: 牛郎织女

童年痛苦生活 牛郎 织女

勤劳善良 感动

快乐生活 痛苦分离 鹊桥相会

个人修改

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观察诗歌的形式,引导背诵

教后反思: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观察诗歌的形式,引导背诵

教案

学科

32.牛郎织女

新授课

2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板书: 牛郎织女

童年痛苦生活 牛郎 织女

勤劳善良 感动

快乐生活 痛苦分离 鹊桥相会

个人修改

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观察诗歌的形式,引导背诵

教后反思:

教案

学科

30.寓言二则

新授课

二节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掩耳盗铃

启发学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T!FRX{P0t)H&br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Mj?w!Gc[lI/8,8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J7w^X=Z,]4so&y,I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pl~A*JHoM[YCCD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五、释题:o[X?6&0;x(N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nLbfn2iwjY/^s(#}I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5x.AA\ GghZ2pDNU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六、理解故事内容,\@t]m.Ct%z?M:L&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1、指名读w;dAg5hrrS1%uv;L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2、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R+3o|"?cwFV'C|小学教案课件Www.Jkedu.Net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e ^A6nRK~"9?Jj}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FGF@a%4*&V;n|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4*a[EU5|9az??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对

板书: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 掩耳盗铃 被人发现

(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个人修改

掩耳盗铃——说明做事情要动脑筋。

守株待兔——说明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读通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注意观察诗歌的形式,引导背诵

教后反思:寓言故事大汇集。

教案

学科

31.快乐王子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2、培养学生的理解的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的神态,心理,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快乐”的真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里,有美丽的白雪公主,有可怜的灰姑娘,还有丑小鸭和拇指姑娘,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故事里,认识一位善良的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检查读书情况,回答问题
   3、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故事情节。
   4、同位交流
   5、反馈归纳
  三、学习课文1-4段
   1、自由朗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
   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
   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要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 :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次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快乐王子,他(生接: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是呀,多么美丽的王子呀,可是,当他看到城市的丑恶与穷苦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于是,他和他的朋友小燕子一起帮助了很多的穷人,大家想知道后边的故事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快乐王子吧。
  二、精读课文5-19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9自然段,看看王子帮助了哪些穷人,又是怎样帮助的?把你感动的地方作上批注。
   2、反馈默读情况,学生说感受。
   3、反馈第一次:救助女裁缝
    (1)出示句子“王子说……凉水。”
    (2)揣摩人物神态,心理,感受她们的穷困。
    (3)读出自己的感受
    (4)理解“再三求他”,训练说话:你是王子,你怎样求?
    (5)理解“奇怪,天这么冷,我却觉得很暖和。”
    (6)你想对王子和燕子说什么?
   4、反馈第二次:救助写剧本的年轻人
    (1)出示句子:“……可他太冷……他又饿得……”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自己的体会。
    (3)体会燕子矛盾的心情和王子的决心。
    (4)读出自己的感受
    (5)你想对王子和燕子说什么?
   5、指名复述后两次救助
   6、回归整体,完成填空
  三、学习课文20-24自然段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知道有感情的朗读。
   4、分析市长和上帝的看法。
  四、情感拓展与延伸
   1、体会快乐王子的“快乐”
   2、说说自己的看法,写在卡片上。
   3、总结:播撒种子,收获鲜花和果实,播撒希望,收获成功和辉煌,播撒爱心,收获幸福和快乐,希望同学们都拥有一颗爱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好孩子!
  五、课后作业
    把“快乐王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阅读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
板书:
             19 快乐王子
               付出所有
                收获快乐

个人修改

文章非常感人,快乐王子和小燕子是因为什么彼此深深吸引?

教后反思:学生读得很动情。

  • 相关推荐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的教研计划(通用6篇)09-07

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教案(通用10篇)02-09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学计划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