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2023-05-25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命题作文审题指导,欢迎阅读与收藏。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1

  一、审准词语含义

  示例: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命的格调”,从词语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它是文章的立足点;“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格调”有两种义项:①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②指人的风格或品格。由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判断,此题中的 “格调”应取第二种义项,“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这样看来“生命的格调”不仅有高低雅俗之分,甚至有正确邪恶之别。在写作时可以涉及这样一些相关概念:人生境界和品位(审美趣味、人生追求)、思想情操(高尚、卑鄙、诚实、虚伪等)、个性特点(沉静、豪放、张扬、内敛、洒脱等)、处世态度(乐观、积极、悲观、消极等)。应该说命题的取材的范围是宽泛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写作时极易犯两种错误:一种是“偷换论题”,比如先提出“生命的格调是奉献”,接下来一直围绕“奉献”来写,而把“生命的格调”扔在一边。第二种是“贴标签”,就是先叙述一个故事,结束时加上一句“这就是生命的格调”之类的话语,以示所谓的“扣题”。

  二、善于化大为小

  示例: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提供的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是解释 “见证”这个词的含义。“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明确指出“见证”既可指个人的经历,也可是社会、人生、历史的经历,这个“凝聚”一般指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第二句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范围,“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有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即可写现实人生,也可追溯历史人物或事件。可大可小,可远可近,可古可今,可实可虚。也就是说,这个题目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作文的开口越小越好写,内容越具体越感人。比如可以写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例如爷爷叫赵发财,父亲叫赵爱国,我叫赵改革,联系时代背景,应该能写出好文章;再比如身上的穿着、家里的电器,村里的小河、树林、老碾、道路等等都能见证家乡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等等。

  三、注重虚实结合

  示例: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从命题思想看,作文题直面考生即将到来的人与路的选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路”可以坐实理解,也可以拟虚想象。坐实理解,即从路的本意探讨人与路的关系。如有鉴于行人缺乏交通规则意识,可以谈“人应该怎样走路”;有感于先进国家或城市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可以谈“人应该如何管路”;还可以就一条路的变迁谈社会的发展变化等等。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可以写路上的风景、故事、得与失,还可以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路”、“人可以开辟自己的事业路”、“人改变自己的成功路”;或者写“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不忘给自己留退路,失意时不忘给自己找出路”等等。

  四、理清材料关系

  示例: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文章。

  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在写作时应先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然后再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这样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如果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视为符合题意;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很明确,这要求考生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角度立意,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性。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勤奋工作……都是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只有人们都注重自己的心灵美,才会变得美丽无比,整个社才会遍开文明之花。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2

  一、命题作文的命题类型主要有三种

  (一)完全式命题作文,即题目+要求。题目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句子,“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本次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字数等。如20xx年四川省的高考命题作文《熟悉》、湖南省《踮起脚尖》等。

  (二)材料式命题作文,即材料+题目+要求。这种类型是最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一种新型命题方式,就是先给出一段材料,而后给出命题,再提出写作“要求”。这种形式与话题作文极为相似,应该说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嫁接。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具备命题作文的限制性,这类命题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xx年高考北京、重庆、江苏、山东都采用了材料式命题作文。

  (三)半命题作文,即给出一个有空白的句子,考生可以自主添加词语,形成完全式命题作文,题后也有相关的写作要求。如20xx年湖北卷作文题目: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福建卷作文题目:《这也是一种 》。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一)抓住题眼,确定重点。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短语式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在自然中生活”、“举手投足之间”。这类命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抓住题眼“心灵”,才会理解不能写一般的选择,而是要写“心灵”深处产生的触动、挣扎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切合题意。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不要轻易说不”,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但要抓住关键词“轻易”,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重点,突出中心。

  (二)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如20xx年高考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是比喻帮助人腾飞的要件,“隐形”是指别人看不见,“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亲人朋友的关怀和鼓励等。20xx年高考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又如20xx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考生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如20xx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实指是人为了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寄寓人们要脚踏实地,全力拼搏,努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又如20xx年高考辽宁卷《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作文题。实指是,如写“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虚指是,写要承担责任要团结协作(“并肩作战”);别人给我们打下的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如20xx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3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特殊要求的标志。如2008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偶然的发现》、江苏盐城中考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在不同的短语中,题眼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着的。

  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2.审准范围

  有时题目对时间、空间、写人、记事,数量、景物,或说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确的范围,弄错或弄不准,都会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题目有多个词组成,各词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审题时要注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有些什么意义的词限定了它的范围,只有审准了题目的范围,才能做到些准确,不滥写,不漏写。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们的青春岁月

  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确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明确规定了时间:暑假;内容:记事;数量:二三事。至于空间这个题目没有规定,只要是发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都可以写。又如《我在新学期里》,这个题目要求从“新学期里”选材,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进步。还如《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这个题目,时间范围很小,只能写“走进考场”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果从领到准考证时写起到发通知书时止,显然超过了题目所要求的时间范围。“ 家乡变了” ,应有一个时间对比。 “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所写的空间就限于“集体”生活,而不是个体的生活。

  3.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就会偏题。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2006年辽宁地区作文题《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2006年上海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5.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6.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半命题作文】:“自由”不等于“随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考生对题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当大。但这种对补题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决不等于“随意而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很多人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或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甚至有的脱离文题,我行我素,造成严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随意”的现象呢?

  1.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要反复斟酌,仔细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而这些“隐信息”往往对我们作文的选材、主题确立、文体选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题《我在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而山东淄博中考作文题《其实很快乐》中“其实”的限制性同样不可忽视。

  2.补题,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补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力求“陌生化”,这里所说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如同样写的是熟悉的校园生活,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老师、同学,你不妨写校长、门卫或校园的事物等。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发现的内容,人无我有的内容。

  3.补题,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题《,你好》,有考生拟题《祖国,你好》,因为写作切口过大,通篇作文只有几个近似抒情的语句的反复,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倒不如选取你最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处祖国景点。如《大沽口炮台,你好》,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者、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以此来写心理感受,以小见大,表现对祖国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更容易得高分。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4

  1.增加词语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以单一词语为题的命题作文。

  审题时,我们在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后,在原词语面或者后面加上限制性词语,便可化难为易,化大为小,把它变成一个词组或者一个句子,使主旨变得具体明白,便于构思行文。

  举例:

  作文。(50分)

  请以“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

  ②除诗歌外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可以在“查”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相关的内容,把它变成一个句子。“某人查某事”、“查某种心理过程”、“检查身体”。

  2.分析结构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句子型题目和分句组合式题目的审题。审题时,我们要辨析题目中各个词语或者各分句间的语法.逻辑关系,特别是要区分修饰语和中心语,从而确定题目的立意重点和取材范围。

  举例:

  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作文。(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那些日子”表示是一个时间段,不是一个瞬间,“忽然”的意思是这种变化来的很快,很突然,而且是出人意料。

  题目中包含着互相矛盾的词语,“那些日子”是积累,“忽然”是瞬间。强调顿悟。

  优秀范文: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自从上了初三,每天都有晚自习,每天我都会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有那家小吃摊的路上。

  经营这家小吃摊的,是一对夫妻。他们的摊子很小,也不在热闹的街口,却有我喜欢的刀削面。

  一个冬天的晚上,路上的行人渐渐地少了,光秃秃的树木仍不屈不挠地站立在道路的两旁,坚守着一份凄凉、一份萧条。他们坐在简易的棚里,似乎在守望着什么。

  我和妈妈停下车,想吃碗热腾腾的刀削面。

  女摊主很高兴地迎上来,使劲抹了好几遍桌椅,才让我们坐下。

  男摊主打开炉火,开始烹调我们的面。女摊主在我们对面坐下,和我们闲聊。她很瘦,我能感觉到她在风中的瑟缩。她的眼睛很亮,此刻,正注视着我。

  “才下晚自习吧?”“嗯。”

  “初三了?”“嗯。”

  “要好好努力呀,这一年可关键了。”“嗯。

  ”我只觉得凉意透身,草草地回答着。这段时间,我总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成绩虽然不是很差,但是总没有突破,总觉得有些心灰意冷,几度想放弃。

  “你冷吗?”“嗯。”我点点头,还是一个字。

  “来吧!这边坐!”她搬起凳子到炭炉边,示意我坐下。我望着妈妈,她微笑着默许。

  “谢谢你!”我真诚地说了一句,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还有从未有过的快乐。

  “没什么,没什么。”我看到她微微笑着,很满足。

  月,升起来了;夜,愈深了;夜色,也愈浓了。此刻,在棚内昏暗的灯光下,我可以看到男摊主做面的全过程。他正飞速地削面,一片片面条从他手中飞过,落进锅里。

  “喜好猪肉还是鸡肉?”他突然开口。

  “呃……猪肉吧。”这时,正在和妈妈聊天的女摊主转过身来,对男摊主说:“多加些猪肉,小孩子要补充营养。还要多吃些青菜。”然后她怜惜地望着我。

  “我知道,我知道。”男摊主乐呵呵地答应着,认真地加上肉、青菜、香菇、木耳……

  感动、欣喜、诧异一起涌上心头。我是第一次到他们的小摊,他们却像亲人般接待了我。

  不久后,我吃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很香,很暖……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色如水一般纯净,悄悄地透过时空,静静地泻在我的心上,是那么的柔美、那么的静谧。一切如在画中。

  再次去这个小摊,已是几天后的事。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我,同样热情地接待了我。

  再后来,我不仅爱上了他们的摊子,更爱上了这里的两个主人。因为,我听妈妈说,他们本是两个下岗职工,因为生活不如意,他们才办起了这家小吃摊。

  听到这,我忽然感觉到小吃摊主人的质朴、坚强、乐观,觉得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我的一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感谢那段日子,它见证了我的长大!见证了我的未来!

  精彩点评:

  读者一开始就被故事吸引。看似普通的叙述里,有着严谨的结构安排。细细推敲起来,谋篇布局非常精彩。“吃面”这一主体故事由三个部分构成:“我”和妈妈在面摊前停下、女摊主让“我”靠近炉子取暖、男主人煮面时多加配料——成功地增添了情节感,并且都是符合当下情境的行为,非常自然。

  “我”由苦闷变得轻松(心理描写)、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的夜景(配合人物心理的情景渲染),以及通过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作者把这些技巧运用得娴熟自如,不动声色地补全各方面信息,为“我”情感的转变做足铺垫。同时,语言简练,段落也都控制字数,读起来非常轻松。

  立意方面,作者的长大其实不仅仅是学会了坚强地面对挫折,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这也使得层次更加丰富。

  3.找准题眼

  是题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也是限定写作对象,表明立意的词。对关键词的分析要注意挖掘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样才能确立文章中心。

  例如:

  作文。(63分,含书写3分)

  题目:当你需要时,有我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个作文题目中有2个关键词,一个是“当你需要时”,另一个关键词是“有我”。

  人的一生有很多时候需要帮助,我就是那个来帮助、鼓励和支持你的人。

  “我”可以是考生自己,写自己需要帮助时,出现在需要帮助的那个人面前。

  “我”也可以是他人,在考生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在考生需要帮助时,这个“我”出现在考生面前。

  4.虚实相通

  对于带有比喻或者象征性的题目,应该采用这种方法。不管是比喻还是象征,我们都要在审题时还原它本身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而那些题目过于具象的,则需要化实成虚,挖掘出题目的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 ,使题目内涵得以升华。

  例如:

  以“有一种甜”为题作文写作。(60分)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③不得抄袭。

  这里的甜,是味觉,是一种具有糖或者蜜的滋味,比喻使人舒服的,快乐的,自由的,美好的等积极的感受或者体验,也是一种心理感受。在写作时,应该把重点放到写“甜”的比喻意义上。

  5.读提示语

  考场作文中的提示语通常分两种,一种是材料式提示语,常常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确定文章中心;我们这里说的只要是第一种提示语。

  还有一种是格式要求,常常表现在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对材料式提示语,不偏离材料,可选择自已感受最深的方面进行写作,切忌面面俱到。而格式要求,则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会降低文章档次。

  举例:

  以“放学路上”为题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最熟悉的莫过是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是苦苦奋斗的人生路……

  日日走过的路,最平淡,最熟悉,长大后却最思念,最难忘。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

  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认真读题目所给的提示语会发现这几个词语:最熟悉,最难忘,最平淡无奇,最思念。它们暗示了写作方向: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再联系“放学路上”,可以写放学路上父母来接我回家,我领悟到成长路上有亲情的陪伴。

  高分范文:

  放学路上

  我想做草原的雄鹰,在偌大的天山南北,在广阔的碧空中飞翔,所以放学路上,就是放飞自我的时候,我拿着几本书,撒开脚丫飞奔,有多快跑多快。

  这天不巧,放学的时候,天空乌云翻滚,眼看要下雨了。好朋友对我说:“你今天不要跑,大雨眼看就要来临。”

  我说:“离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跑着回去,很快就会到的。我估计,我走进家门,老天爷才会下雨。”

  我家住在学校附近的山上,山不是很高,千儿八百米吧。每次上学很轻快,下山路,一会儿就跑下去了;放学回家,要一口气跑上山,有一点困难,每一次我跑着上去,出气艰难,真想在胸部安装一根排气管。

  到了中学,我才知道,下山有一股推力,叫下滑力,是高山对我们的奖励,希望我们快步如飞;上山有一股反推力,这是高山在告诫我们,做人需要磨炼。

  疾步小跑,我已经来到山脚下。头顶上,乌云还在飞跑,时不时洒下豆大的雨点,警告一次,警告两次……这时,我已经跑到半山腰,这里有一个石坎子,不能跑,只能爬,我刚刚俯下身体,暴雨倾泻而下,天空的乌云化作地下的澡盆,我成了落汤鸡。

  有一个故事鼓舞着我。

  一头狼追一只羊,羊羔拼命奔跑,野狼奋力追赶。小羊羔明白,狼追上它,是要我的命,如果没有追上,不过是少一餐美味,所以它必须全力以赴,不然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是猎户鼓励后代的故事。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奔跑,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猎手。作为猎户的孩子,我怎么能被雨水和石坎所阻拦?

  我伸手抹掉脸上的雨水,不顾满身汗水与泥水,借助骨子里的勇气,飞奔上山。

  来到山顶,却看见天高云淡,山上没有大雨,雨水只在脚下,只在过石坎的时候考验我,一旦登上顶峰,雨水只能羞涩低头,我又迎来了阳光。

  点评

  1.插叙故事,鼓舞人心。文章开篇强调“我想做草原的雄鹰”,然后按照这个愿望叙述故事,在奔跑回家,锻炼飞跑能力的过程之中,遇上高山难过之坎,而且又是大雨瓢泼,这个时候,猎户故事鼓舞考生奋力向前。

  2.锻炼飞奔,磨炼意志。本文中,作为猎户的后代,从小要学会奔跑,这是生存的本领,也是生活的根基。在跑步过程中,考生努力锻炼,而且在艰难的爬山之后,明白了学习的道理,有下滑力,也有反推力,无论什么力,都是对自己学习的磨炼。

  • 相关推荐

【命题作文审题指导】相关文章:

作文的审题立意06-09

写作:审题和立意04-05

调研报告的写作指导08-02

师徒结对指导计划09-04

指导学生练笔感想范文07-23

神态描写指导教学设计07-22

结题报告范文指导02-28

《我的妈妈》写作指导教案07-20

话题作文指导如何构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