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课政治导学案

2020-12-23

高中必修课政治导学案

  高中必修四政治导学案答案篇一:高中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第二课》导学案

  一、考纲导学

  二、确重难点

  1、概括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2、识记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形态,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3、识记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两种形态

  三、基础梳理

  1、阅读教材P10-11,概括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2、阅读教材P11-1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阅读教材P12识记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三种基本形态,

  5、阅读教材P14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什么,及其关系?

  6、阅读教材P18-1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基础是什么?

  7、阅读教材P20-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阅读教材P21-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四、重难点突破1、哲学的基本问题

  【典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特别提醒: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1、思考总结:全面认识唯物主义

  (1)从总体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2)是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否科学

  (3)我们要坚持用什么观点认识世界,用什么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典例2】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主观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思考总结:全面认识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2)应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3)追求物质满就是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典例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典例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D.心外无物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特别提醒: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从哲学基本派别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典例5】(2012·江苏高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

  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特别提醒: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典例6】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党的建设

  特别提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五、知识拓展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①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③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④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⑤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⑥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①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②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3.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②王守仁:心外无物。③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④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⑦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4.不可知论:①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变化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待世界。六、易错易混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3、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凡是唯物主义都正确,凡是唯心主义都错误()

  5、唯物主义就是追求物质利益,唯心主义就是追求精神利益()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高中必修四政治导学案答案篇二: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十课导学案

  肥城一中“四阶段六步导学”课堂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三学科:政治序号:23编制人:王洪涛审核人:罗忠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时间:

  必修四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复习课导学案

  【高考目标导航】

  1、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

  【学习重难点】

  1.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本质区别;2.创新的哲学依据及意义。

  【学法指导】

  1、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找出疑难问题。限时20分钟。

  2、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长引领学生积极发言,集思广益,归纳总结,交流展示。

  3、课后巩固提升,A类学生完成全部内容,B类学生完成除△外所有题目,C类学生至少完成选择题。

  【学习过程】

  一、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P76:删除“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这一段。

  课前自主学习案

  二、知识整理:

  三、整体感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辩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的理解,即对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批判—对旧事物的不合理;革命—促使旧事物的灭亡;创新—推动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①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错误倾向】: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实践方式、实践活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总结:创新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急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树立创新意识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2、辩证法: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②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它要求破除墨守成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3、认识论:整个世界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不断地向前推移。

  【易错点拨】

  1、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新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2、事物的否定来源于外部的力量。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只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造意识,就一定能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仅仅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观条件)

  5、理论创新都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6、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7、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创新就是不断地否定旧的矛盾。

  8、不破不立,因而破坏的越多,发展创新越快。

  真题感悟找规律

  1、(2013四川)“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地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3上海)当农业遭遇物联网,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悄悄地改变着依靠经验播种的传统农耕方式。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准化。下图是用传统农耕方式和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的不同过程。从图中看,运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番茄是()

  A.一种原始创新B.对传统种植方式的既克服又保留

  C具有创新意识的理论活动D.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的内部联系

  3、(2010福建试题)在我国.抗虫棉的推广不仅使农民累计增收丁760亿元,而且节约了1亿公斤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抗虫棉的推广还完善了农业科技服务和农民技能教育培训等体系。这表明农业科技创新:

  A.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农业劳动对象B.带来了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深化

  C.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D.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灵活应用当堂检测】(限时5分钟完成)

  1、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趋于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②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下列选项中,体现辩证的否定观的是()

  A.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是就是,非就非,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3、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但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时还是“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种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声颇多,各种建议、倡议和实际行动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有的只把振兴传统文化看成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地名复古、“抵制圣诞节”等等。只把振兴传统文化看成兴建仿古式私塾、复兴汉服的观点()

  A.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B.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C.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D.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

  5、材料一:今年我国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她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教堂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兴起了“读经”热,全国大约有100万孩子加入了“读经”行列。河南省上蔡一所学校,只开设《弟子规》、《大学》、《论语》、《太上感应篇》等课程,让100余名4至13岁的孩子“自己念,自己背”,3年不准回家;饭前念感恩词,长年吃素,张口闭口因果报应,见到客人行孔子礼90度鞠躬问好。结合材料,运用辨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课后巩固提升案(第十课跟踪检测)

  哲学生活第十课学案答案:

  高考真题:CBD

  巩固提升:DBCD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分)②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某校对孩子的“复古”做法,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2分)

  高中必修四政治导学案答案篇三:政治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

  政治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认识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理解哲学起源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理解哲学的任务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本义与任务

  难点:哲学与实践的关系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世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自生的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2.毛泽东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这表明()

  ①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思考的是关于人生的一般本质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一论断主要说明()

  A.辩证法不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B.辩证法知识是不需要学习的

  C.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D.哲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4.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5.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

  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是一种哲学

  6.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学习目标】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难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知识梳理】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的世界观加以、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是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3、为提供和的指导。

  三、全面理解哲学

  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当堂检测】

  1.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就产生这一问题

  的原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甲: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B.乙: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没有关系

  C.丙: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D.丁:一般人的世界观对实践不起作用

  2.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具体科学是以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知

  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是世界观

  C.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领域

  D.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2013年4月24日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23周年的日子。23年来,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3万多个天体,拍下了50多万张照片,为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性原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事实说明()

  A.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基础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物质世界的构成是多层次的D.具体科学的研究需要哲学的指导

  5.斯坦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段话说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6.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A.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的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C.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当堂检测】

  1~6CCCCCC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当堂检测】

  1~6ABCBAB

【高中必修课政治导学案】相关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导学案设计03-12

高中政治老师工作总结范文03-15

自愿导学的总结范文03-11

高中政治学科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03-12

梦想课程《思维导图》总结范文03-12

梦想课程《思维导图》总结范文1100字03-12

政治的月考总结03-12

初中政治科教学工作计划03-13

高中月考总结03-19

高二下期政治教学计划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