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事物的教学设计

2022-07-02

理解事物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3)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2、能力目标:

  (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不仅懂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

  (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学会全面的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3、觉悟目标:

  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一)、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思想教育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事例归纳法,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1、 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领悟生活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 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客观性"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生态系统图、长江洪灾的原因等多个实例的分析,将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思维训练法:在本节讲课,我在每一部分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学会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

  • 相关推荐

【理解事物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为理解而设计教学的论文07-12

《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的教学设计讲课稿07-02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06-20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04

《从现在开始》教学理解及反思07-09

《少年闰土》教学理解与反思07-08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6-10

《欣赏设计》教学设计06-19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