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2022-07-02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 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 ;次数 。

  2、郑和下西洋的范围 ;最远到达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1、戚继光抗倭的背景:

  2、经过:

  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时间 ;

  2、为什么说是“攫取”

  【合作探究】

  1、 郑和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结合教材94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一下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2、“倭寇”指的是哪些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教材96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

  【拓展延伸】

  戚继光、岳飞、文天祥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堂检测】

  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抗击倭寇

  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

  A、台州 B、温州 C、福州 D、泉州

  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

  A、1553年,1999年 B、1554年,2000年

  C、1355年,1999年 D、1533年,1997年

  4、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

  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6、看教材 95页的资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事件?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

  (2)这件事起了什么作用?

  (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日趋明显,你觉得材料中反映的几百年 前的这件事对我们今天有何启发?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明交往教学思路设计07-07

社会交往的教学设计06-26

《交往讲艺术》教学设计07-02

关于男女生交往教学设计06-26

展示历史教学设计07-02

网络交往新空间教学文案设计07-07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学设计06-01

整式的第2课时教学设计06-02

苏教版第11册美术教学案设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