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

2020-12-18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

  第四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 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

  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位置基本不变

  板书: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质壁分离复原)

  板书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提示:

  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离子较多,吸收Ca2+、g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2+、g2+浓度增高。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板书: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 2.√。 3.×。

  拓展题

  农业生产上的轮作正是针对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而采取的生产措施。如果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地力就会下降(俗称伤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和氏献璧》说课设计03-12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计划设计三篇03-16

有关设计部的年终工作总结03-22

会计实习感想和体会03-12

小学的体育教学总结03-15

职高数学的教学总结03-11

有关于平面设计的实习报告范文03-20

《丰碑》语文说课设计03-12

会计文员实习感想和体会03-12

教学团委的工作计划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