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教学设计

2022-07-01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演讲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用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对爱迪生评价的内涵,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一、课文相关内容

  1本文选自《胡适文集·胡适演讲集》,是为纪念爱迪生这位“发明大王”而写的一篇演讲稿。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幼年贫困,勤奋好学,一生得到专利的发明1100项,其中包括留声机、电报机、有声电影、电灯。其中为了寻找合适的电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1880年研究直升机,1881年成立白炽灯厂,并实验电车,1882年申请专利141项,建立了150个小电站,1885年提出无线电报专利。1888年发明留声机,1889年完成活动电影机。1890-1899设计碎石机、研磨机,1894年建立电影放映机影院,1909年蓄电池营救成功,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1915-1918完成发明39件,如鱼雷、水底潜望镜等,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2.演讲辞是一种适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正文部分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句;结尾要简洁有力。演讲辞属于议论文范畴。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在这篇演说辞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 文章第1、2段对爱迪生进行了高度的赞誉,说他是 ;第3、4段用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事实来论证他具有 的精神;

  然后列举大量的事例论证爱迪生的 精神;

  最后用爱迪生一生耳聋而不悲观的事实论证他 的人生态度。

  3. 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提及林肯,用意何在?

  5.引用打油诗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说“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他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答:因为爱迪生将一生都献给了 ,他的 、他 的全部都融入到了 中。所以说“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

  二问:从 、 ,

  , , 四个方面来证明的。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 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爱迪生及其发明进行评价的语句,说说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2. 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像爱迪生的生命长河里,科学实验是主流,像他这样人,你知道的还有谁?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

  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

  ①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释义: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哪时开始,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这种说话。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词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时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用了37年时间;哥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时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八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③( )。 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非凡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乎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充分享受,没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④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⑤一生拥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得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正义感、责任心、合作能力、意志毅力等。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⑥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词典的“天才”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1.请在下列序号间用\\\\将本文分成三部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2.联系上文,为第③段开头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通畅.答:

  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观点鲜明.B.作者认为”天才”就是有非凡毅力\\\\刻苦精神\\\\卓越聪明才智且取得杰出成绩的人.C.文中”傻劲”是不会享受\\\\糊里糊涂的意思.作者认为”天才”需要这样的”傻劲”.D.作者列举了不少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4.请简要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看法.答: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导学案2

  22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胡 适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演讲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用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对爱迪生评价的内涵,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重点】

  1.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的理解。

  2.学习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难点】 通过较有深意的句子体味爱迪生的可贵品质.

  走进新课

  1.通过上一环节的交流感悟,同学们很有激情的大声喊出“爱迪生”的名字。

  2.看爱迪生的图片及他的几项发明图片,对爱迪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3.本文选自《胡适文集·胡适演讲集》,是为纪念爱迪生这位“发明大王”而写的一篇演讲稿。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幼年贫困,勤奋好学,一生得到专利的发明1100项,其中包括留声机、电报机、有声电影、电灯。其中为了寻找合适的电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

  4.演讲辞是一种适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正文部分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句;结尾要简洁有力。演讲辞属于议论文范畴。

  预习检测

  1.本文作者 ,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爱迪生是 国 家,他一生中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 件,请举出两个 、 。2.按拼音写出汉字。地yìn( )子 gōng( ) 维péng shā( )

  cù( )新 耳 lóng( ) 八 fān ( )

  3.本文是一片演说辞,演讲,就是向听众宣传自己对某种事物或 的看法、主张以及自己持这种主张的 。多用 的表的方式,相当于一篇

  文,多用 ,有鼓动性。

  4.谈谈对爱迪生的了解。

  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在这篇演说辞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 文章第1、2段对爱迪生进行了高度的赞誉,说他是 ;第3、4段用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事实来论证他具有为科学而现身的精神;然后列举大量的事例论证爱迪生的 精神;最后用爱迪生一生耳聋而不悲观的事实论证他 的人生态度。

  3. 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提及林肯,用意何在?

  5.引用打油诗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说“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他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精品细读

  1.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爱迪生及其发明进行评价的语句,说说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2.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像爱迪生的生命长河里,科学实验是主流,像他这样人,你知道的还有谁?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

  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导学案·讲学稿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讲学稿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1、本文作者 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爱迪生是 国科学家,他一生中的发明很多,请举出两个。

  2、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林肯是自由的象征”这句话看起来似乎与爱迪生无关,可作者为什么写上并放在前面?

  4、“从此他就终身没有离开电学实验了,就给电学开辟了新天地,给世界开辟了新文明,给人类开辟了一个簇新的世界。”这句话中后面三个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5、文章第一次引用爱迪生的话的作用是?

  6、文章引用关于爱迪生讲的幽默故事,起什么作用?

  7、文中赞颂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作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评价,请加以概括。

  (1) (2) (3)

  8、课文引用中国懒人打油诗的作用是?

  第二部分:拓展迁移

  悼念玛丽·居里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9、本文是爱因斯坦为悼念居里夫人而写的一篇短文,文章的重点在于?

  10、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公正不阿( ) 抑郁( ) 热忱 ( )

  11、第一段中加点字的“后者”指的是什么?

  12、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围绕这个中心句,文章从哪些方面揭示了居里夫人的“品的力量和热忱”?

  13、把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概括为一个成语。

  14、本文点名中心的句子是。

  15、就你所积累的资料,除了文中提到的“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的科学功绩外,居里夫人还有哪些重大科学成果?试举一两例。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结构。(能力目标)

  2、感受爱迪生这位科学圣人的可贵精神。(情感目标)

  3、了解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并能简单运用。(知识目标)

  二、教学难点

  通过较有深意的句子体味爱迪生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为纪念爱迪生逝世113周年而写的一篇演讲词——《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惊叹过用生命与群鲨斗争而终空余一具白骨的硬汉老人,又将探访常人难以企及的科学圣人爱迪生,前方还有迷人的季荷与紫藤萝,编者将它们概以生命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爱迪生所带给我们的生命启迪。

  1、让学生浅谈对爱迪生的了解(随便谈)。

  ——引出爱迪生的介绍资料。

  2、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让学生略谈对演讲词的了解。

  ——引出议论文相关知识:论点、论据、论证。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来梳理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结构。

  2、感受爱迪生这位科学圣人的可贵精神。

  3、了解作者论证观点的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三)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指导(一)

  (1)作者写这篇演说词的意义是什么?

  (2)在这篇演说词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3)文章在结构上属于 (总—分,分—总,总—分—总)式

  (4)文章1、2段对爱迪生进行了高度的赞誉,说他是 3、4段用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事实来论证他具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然后列举大量事例论证爱迪生的 精神;最后用爱迪生一生耳聋而不悲观的事实论证他 的人生态度。(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一)的要求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二读课文,自学指导(二)

  (1)第2段中,作者将爱迪生与林肯相提并论有何特殊用意?

  (2)第7、8段文字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爱迪生孜孜不倦的务实精神,这种真实感源于 。

  (3)文章还引用了不少爱迪生的言论,这对作者论证自己的观点有何作用?

  (4)纵观全文,我们发现作者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用这种方法论证有何作用?

  (5)、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他的生活哲学只有一个词:工作”一句的理解。

  (6)我们从科学圣人爱迪生的言论中,看到他可贵的品质和闪光的人生。试品读本文中爱迪生的言论,从中挑选给你感受最深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并浅谈你的理解。(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一)的要求进行自学,可以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学有所得

  (1)在爱迪生的生命长河里,科学实验是主流,象他这样的人你知道的还有谁?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

  (2)随着岁月尘沙的积淀,在人生的阅历中会凝结无数珍珠,它闪耀的光辉导航我们的人生方向,请任选一颗,运用你从本文中所学得的论证方法及了解的有关课内外材料,进行简单的论证:

  A、磨难是金

  B、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C、世间没有任何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辛劳动而获得。——爱迪生。

  或提出个性观点:

  论证:

  4、回顾课堂,请同学们总结所学内容。在学生的回答下,教师板书本课所学内容。

  5、拓展迁移。(见学案)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教案(河大版八年级上)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教学建议

  一、结合学生对爱迪生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爱迪生的评价的内涵。

  二、结合其他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真正体验在生命的长河中,做一名科学家的价值和意义。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诗人,学者。原名洪驿,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06年在上海就读于中国公学。1910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修习农学、哲学、文学,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1917年1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同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又相继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大力倡导文学革命。

  二、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 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69年10月与友人合设“波普——爱迪生公司”。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孑L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8月20日 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 2月19日 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州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 10月5日 提出第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 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 10月21日 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 11月1日 申请碳丝灯专利。 12月21日 《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 12月25日 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 1月28日 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 2月18日 《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 9月4日 成立第一所中央厂。12月底美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 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 5月20日 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 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4月23日 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至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说课稿[河大版八年级上]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说课稿

  栾村中学

  一、说教材:

  现在讲的是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现行的河大版的教材,从内容的编排上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很有自己的特色。我所讲的是第五单元第二课:《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本单元的主题是:讴歌生命。在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教育教学理念之一:引导学生体验生命、感悟生命是对他们进行人文熏陶、人文关怀的主要方面。就本文而言,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感受爱迪生的精神,为追求献身的精神,科学求实的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重视前人的研究,百折不挠的精神,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走好自己人生之路,让自己的生命之旅充实、完美。

  和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本课可以说既不优美,也不精彩。它没有《老人与海》的惊险刺激,也没有《清塘荷韵》、《紫藤萝瀑布》和《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文辞、意境。但是作者在行文中的写作技巧、手法、思路,却非常适合于初中的学生学习、借鉴;爱迪生的精神和作者蕴于其中的感情,又是那么值得初中的学生去体会和感悟。

  一、说教学构想: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思考、解决的。本学期我的构想是:在照顾到面的前提下,重点培养一个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学会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本课正好为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材料。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文体知识:演讲词(辞)的文体特点。

  2.了解爱迪生的相关知识。

  3.了解胡适的相关知识。

  4.培养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速读课文,利用关键词语、关键句理清文字内容、层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爱迪生的科学精神。

  2.学习爱迪生的精神,追求充实、完美的人生。

  教学重点:阅读习惯的培养之一:关键词语、关键句。

  教学难点: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法的理解。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用问题引导阅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对课文的把握、理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只需作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五、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之一,是直观、信息容量大,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又不耽误主要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结合本课特点,导入语尽量简单。

  2.知识介绍:学生对爱迪生比较熟悉,但也仅限于一般性的了解,所以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人物介绍。胡适,正好历史课上学生刚刚学过,一带而过。

  3.本文通俗易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再单独安排词语方面的内容了。

  4.整体把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我要提醒学生的记忆,重点做提示,以加深他们的理解,更有利于他们完成该学习任务。学生的回答可能出乎教师的预料,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有必要的肯定与答复,结合学生的回答也应该予以适当的引导。

  5.问题探究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二。所提问题应该难易适中,教师应该带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一步步接近、找到正确的理解。问题的设置还应该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因为学生接触议论文不多,所以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由教师总结、明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加深认识。

  6.拓展延伸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人文关怀的,是情感的体验。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不难说出来。只要言之有理,符合课文相关内容,都应该予以肯定。教师在此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就可以了。

  7.写法指导。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另一种要任务,学以致用也是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尤其是本文,作者的思路和手法很适合初中生的学习,所以要有必要的点拨指导。

  8.小结。实际上是带着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回忆,加深他们的理解、认识。

  七、说作业和板书:

  1.作业。课外搜集资料,加深对爱迪生和胡适的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空间,也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模仿作者的写法写一篇介绍胡适的演讲词。

  3.板书。因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我把板书和小结结合起来,通过简练的文字提示,让学生对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 相关推荐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爱迪生》的教学设计06-12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06-17

《爱迪生救妈妈》的优秀教学设计06-08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范文06-12

小学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06-12

《爱迪生》教案设计06-16

《做笔筒》教学设计06-26

《做酸奶》教学设计07-20

课文《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通用10篇)06-14

《自己做镇纸》教学设计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