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探险》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和自我的精神;
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4.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读关于探险家故事的书,为讲探险家的故事作准备。
2.成立正反两个辩论队,各选出主辩一名,其余同学都为副辩,再各选出一人为主持人,各自查找资料,作好辩论准备。
3.成立挑战荒岛、荒山、荒漠、荒原四个模拟招聘组,每组组长一名,负责选择招聘地点、画出招聘广告画,写出招聘广告语以及设计各种问题,以便针对应聘方提问;各组分别委派一名记者,采访该组招聘情况,记者自愿参加,记者所提问题记者自己准备。为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作准备。
活动方案
一、导入
探险是许多人的梦想和愿望,它演示出了在人的道路上的艰辛与刺激,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勇敢而伟大的作为。
在古代有许多人想一夜成名就去探险,希望能发现人们还没有发现的东西或是找到一件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他就可以成为人们谈话时的焦点了;也有许多人是为了发掘出人间许多的宝藏和奥秘,想成为富翁,一辈子不愁吃穿的梦想去探险。但是有些人是为了他们自己探险的梦想去探险。反正每个探险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并不统一。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没有人会去探险了,因为他们更加希望自己的生命活得更久些。
只要你阅读这些扣人心弦的探险故事,就能感受到神秘世界的无穷乐趣,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增加你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敢精神,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写作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第一个环节――讲述探险家的故事
要求:
1.本单元课文涉及到的不讲。
2.讲完后简要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并向下面的同学提一个问题。
3.必须用普通话。
(一)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二)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三)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四)阿蒙森的故事
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
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
(五)张骞的故事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 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六)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七)历史选择了我 我选择了苦难--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 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 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 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 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三、第二个环节――关于探险意义的辩论
正方:探险利大于弊(推崇探险)
探险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反方:探险弊大于利(反对探险)
探险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
要求:
1.选定主持人、正方反方的辩手、主辩。由主持人宣布开始,主持整个辩论环节,并在最后总结,评出优秀辩手。
2.在辩论的过程中,尤其是自由辩论这一环必须体现出快速、礼貌;所有辩论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针锋相对。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明白探险的目的、意义,明确探险并不是冒险,不是作无谓的牺牲,它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对自然和自我的挑战,是有备而去。
四、第三个环节――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
过程:
1.挑战荒山、荒漠的各组长上台展示自己的宣传画,朗读宣传语,鼓励大家挑战,并各自选择教室的一角为招聘地点,愿到哪组招聘的同学就到哪组报名面试,四名记者也随之开始采访活动。
2.各组总结招聘情况,各记者汇报采访情况,评出最佳招聘组、智勇挑战者和最佳记
者。
注:
模拟招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要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五、第四个环节――写作训练
以探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收集到的有关探险的事例,可作为材料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2、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记叙类作文,纪实型、幻想型皆可。可写对某探险家的评价,也可写对人类探险活动是非功过的评述
3、字数在600字以上。
活动结语
在活动结束时,送给同学们几句话,希望我们能通过这次活动对人类的发展、对探险活动、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新的体会!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英)卓别林
3.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美)卡耐基
- 相关推荐
【《漫话探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