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池养殖泥鳅的五个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的总结

2022-04-18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泥池养殖泥鳅的五个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的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年来泥鳅价格节节攀升,野生泥鳅量逐年减少,不少人养殖失败,现总结几个常见的养殖误区及解决办法。

  一、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到外地高价购买所谓的进口的优质苗,因长时间暂养、长途运输死亡率可达70-90%,造成养殖失败。解决办法:目前没有专供养殖的品种。养殖的 是本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前者抗病力强,后者生长快。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鳅苗。

  二、放养不当10厘米以上的的规格泥鳅体内有卵,运输操作稍有不当,死亡率高达80-100%,因此不能放养。解决办法:2-3月,池水昼夜温差变化大,宜放8-10厘米的大苗;4-5月宜放5-7厘米的小苗。

  三、水泥池的建设不符合泥鳅生态习性泥鳅常发生烂嘴病,病情轻的体瘦弱,重的死亡,有的死亡率达40%以上,用药后疗效仍不理想。其实此病是由于水泥池的建设不符合泥鳅生态习性引起的,泥鳅对地表的振动很敏感,当地表振动时泥鳅受惊会窜出5-6米远,泥鳅视力差,如果池子太小,嘴易撞到池壁受伤引发此病。

  四、滥用粪肥鳅池水体小,施粪肥过多,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一定要注意施肥时间。

  五、忽视水草作用养鱼先养水,有草鱼才肥。据统计,泥鳅在有水草情况下,成活率为泥土的1.07倍,为无隐蔽物的1.46倍。因此,用白塘养常规鱼类的方法来养泥鳅是行不通的。解决办法:在泥鳅池子中栽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草。这些水草的根系发达,不仅给能泥鳅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还能起防暑降温、净化水质的作用。

  花泥鳅鱼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一、泥鳅饲养要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二、饲养泥鳅错误法: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有些养鳝池投放泥鳅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饲养泥鳅的器皿要够高。如果是用池饲养,那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不分季节,随便养泥鳅。“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放种苗,而且泥鳅也有冬眠的习惯。

  4.不更换饲养泥鳅的水。我们要定时向池中注入新水,如果发现泥鳅冒顶吞食空气或浮头嚎水,就应立即注入新水,也可用气管池中打气,以缓解水中缺氧。

  三、泥鳅小档案:

  1.品种:泥鳅

  2.外型: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3.我国分布范围:

  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 相关推荐

【水泥池养殖泥鳅的五个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的总结】相关文章:

有关网赚新手常见的误区总结06-06

水产养殖常见芽孢杆菌总结07-21

夏季洗澡的误区总结07-02

汽车节油的误区总结06-15

野猪养殖的项目总结07-24

畜禽养殖检查的总结07-24

总结煎饼的常见做法06-21

生猪养殖形势调查总结07-24

畜禽养殖班总结范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