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技能目标: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教学重点
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的特点。
教学难点
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教学方法
朗诵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词人的妻子去世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十年,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更加深沉。上片书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及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流露词人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
【学情分析】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卑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的首创。学生对苏轼的豪放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婉约词则接触较少。故在教授时,可指导学生体会苏轼婉约词中对亡妻的真情实感。
一.导入
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其词豪放飘逸,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在前面学习的《定风波》中,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他的豪放、豁达,但他同时也是位多情的人。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他对亡妻深沉而真挚的悼念之情。
先讲一个故事。(课件)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二.总体把握
(一)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巡回答疑。
(二)课文分析
1、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明确: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
明确:如果是活着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今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间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的对逝者也是同样的。
3、“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明确: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花落人亡两不知 。
4、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明确:“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2)作者说自己“尘”,而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仅仅是胡子多了些,不洗脸,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
明确: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学生活动)
明确: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太残忍了,让他们说一句话好不好。
(1)还是“相顾无言”好。为什么?
明确: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啊。还是让他们流泪吧,就让那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泪水痛痛快快地流淌吧。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就让他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吧。泪眼凝望,自会读出对方的关切、爱抚。下阕五句愈是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愈是使人酸鼻。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了无痕迹的春梦啊。如果真能够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就这样执手到永远,站成两尊塑像。然而,只是梦啊。
(2)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确:“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3)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团圆“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改成“残月夜”呢?“杨柳岸晓风残月”,多好。
明确:“料得年年肠断处”年年,每一年,如果说作者带着对妻子的思念走过十年,注定这辈子也走不出情感的围城了。月残人残同病相怜,月圆人更残。
(4)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苦苦寻觅而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张开了“梦”的翅膀寻觅理想的天堂。有哪些梦?表现了什么?
明确:李白为了“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
可以斥责他们白日做梦。但是这一点小小的安慰不应该给他们吗?
回到苏轼。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着迷他“我欲乘风归去”欣赏他“扣舷长啸”追随他“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学生活动)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不忘复国大业,可谓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可是写出了“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啊。
齐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活中有类似的体验吗?
(学生活动)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
★三. 艺术特色
1.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抒发悼亡之情。以悼亡题材作诗,此是苏轼的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
2.采用白描手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对亡妻的掉念和自己对自己身世经历的感慨。
3.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
四. 巩固练习
赏析这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 “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五.结语
学习这首词,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的“明月夜,短松冈” 。
六. 板书设计
上片: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写景、记事、抒情,纯以白描取胜
下片: 梦见亡妻的情景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完成学案思考题
- 相关推荐
【江城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