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2022-05-12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有的人》这首诗热情地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全诗结构完整紧凑,感情表达强烈真挚,饱含诗人多年来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体验,融人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真挚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参照“教学设计(A)”。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性的自由诗。

  3.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结构划分请参照“教学设计(A)”。

  4.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明确:图示的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把握主要内容即可。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对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对比的角度各是什么。

  明确:第1诗节:两种生死观的对比。

  第2——4诗节:两种人对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5—7诗节:两种人不同结局的对比。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曾经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明确:这样改不仅笔墨精练了,更重要的是改后愈加准确、形象、深刻。试想,“刻在”和“刻人”,深度不同,“刻入石头”,形象地表现了这些人妄图“不朽”的痴心梦想。“不朽”加引号,更显讽刺意味。修改后的“石头”之后,以逗号点开,句末的“头”(t6u)与“朽”(xǐu)押韵,使语句具有音乐美。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明确:“倒”和“垮”,两个动词在程度上有差别:“倒”者未必垮;“垮”者必倒。“垮”比“倒”在程度上更进一层,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满腔愤恨之情。此外,这样一改,“垮”(kuǎ)与下句的“人民永远纪住他”中的“他”(tā)字也同韵。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有的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有的人》的优质教学设计06-07

《有的人》的教学反思09-21

《有的人》教学反思范本06-08

关于《有的人》的教学反思06-07

有的人导学案设计及参考答案06-24

《有的人》教学反思四篇06-25

《有的人》教学反思参考例文06-28

《有的人》的教案06-07

《有的人》教案示例06-19

《有的人》精品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