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总结

2022-05-07

网络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总结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网络语的素材如下:

  《语文老师用网络语言教文言文学生赞很给力》:成都最潮语文老师:用“网络语言”玩转文言文,该语文老师名叫周密,那堂课上讲的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网络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精彩镜头1

  上课铃响了,投影仪投射出明朝张岱的画像和他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张岱这篇小品文,写在夜深人静的西湖边,独自看雪,是何种心境?”周老师一来就发问,同学们沉默几许不敢答。“那请用一个现在最给力的形容词!”老师率先用了网络语言,大家来了兴趣,“那我们请这位长得很和谐的女生说说吧。”

  “我想,那是一种寂寞。”

  “对,那就是一种寂寞,属于明朝晚期的寂寞。”周老师用环抱在胸前的手指了指投影,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诵阿桑《叶子》中的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一定要用最寂寞的语调哦。”

  读毕,他又活跃起来:“有句话说越寂寞,越美丽,我们这节课,就和张岱一起去体会寂寞,因为哥们上的不是课,是寂寞……”

  精彩镜头2

  “张岱其实是叛逆的90后”

  “冬夜,平常人在干‘神马’(什么),张岱一个人去西湖,他是非主流吗?依我看,他就是个叛逆的90后!”周密说。

  “90后?”有同学不解。

  “因为他是1597年生的,而且他不仅是个90后,还是个富二代、官二代呢。大家在文中找找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有人说:“文中写他‘拥毳衣炉火’”,有同学回答:“他有童子烧酒”。

  周老师认为还不够,他说:“我再来补充下,文中有‘余住西湖’,想想现在杭州房价多贵?还能住在西湖边,是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啊?”周密一说,同学们表现出懂了的样子。一位男生告诉记者,他知道老师并非信口胡说,提前预习了张岱出身官僚家庭,但一生未做官,在众人交杯换盏时到湖边看雪,难道不正印证了他的寂寞?

  精彩镜头3

  “哥钓的不是鱼,是下一个春天”

  课堂上,同学们如有异议便可起立向老师提问,而老师周密则不时用时髦词汇来“刺激”同学们的想象力。

  整堂课上,老师不仅说到房价、官二代、寂寞哥,连文中“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也被他解释为害怕酒后驾驶。时髦词汇连绵不断,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背诵文章也是趣味横生。文中一句“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他请大家用想得到的可以代替文中“痴”字的词语,一起朗读。瓜、雷、囧、呆……四遍读完,全班爆笑不止,他还提议用“脑壳里面有乒乓(四川话)”来试一试,请大家体会当时的意境。

  最后,他引经据典揭秘了张岱寂寞的原因——“张岱是明朝人,成文却在清代,亡国亡家,岂不是神马都是浮云啊?”“作者不是真到西湖看雪了,而是他的一个梦,和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一样,哥钓的不是鱼,而是下一个春天,是对未来的期待!”

  以上是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语的一个典型实例,有专家学生对周密老师的评价是“很给力”。我的观点是:这堂课上的很成功,我完全同意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特别是像网络语这种带有幽默性和流行性的这种语言,如果用到课堂上一定会广受同学们的欢迎与赞同。另外,课堂上如果一味单纯的讲知识,只会使学生产生无聊和乏味,并不能激发起自己的兴趣,主动的被吸引到课堂里。所以我觉得带有幽默语言的课堂会使学生以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上。

  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网络语的素材如下:

  情景1

  在山东省举行的一场“口语交际”研讨会上,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生以运用网络语言为乐趣,如果不明白就会被大家称为“菜鸟”。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就发现,有些学生喜欢将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例如将“买东西”写成“败东东”、“我”写成“偶”。这位老师说,虽然学生在运用网络用语时会用引号特别标明,但这属于不规范用语。

  记者采访了几位与会的老师,他们都说,在日常教学中已发现这种用语网络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学生们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例如“我倒”、“I服了U”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教育文摘《网络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来自青岛的一位老师说,随着“超女”的持续火爆,“粉丝”这一网络用语在学校中也流行起来,她们班的“联盟”曾让她大吃一惊。经她了解,原来,班里有个姓白的女生唱歌特别好,同学们便跟着成立了一个联盟。

  情景2

  哈尔滨市文化小学的语文教师李弗老师表示,在教学中她发现,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使用网络语言。他们常常在作文里用网络语言,出现了词不达意、前后句子不通顺等现象。例如一名学生曾在作文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偶的未来是虾米,偶还很晕。”当时她没看懂,便找来这名学生询问。原来这名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他的未来是什么,他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李老师对记者说,现在学生的作文里经常出现这种看不懂的网络语言,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写作。部分教师认为,网络语言是新时代的产物,有它自己的活力和感染力,但它只适合在某些场合运用。虽然多次情调,可大多数学生不分场合地滥用网络语言,一些病句、错别字常在作文里出现,使他们也很无奈。

  情景3

  哈尔滨市中学语文教师李老师在批改学生的寒假作业时,在学生的假期作文中看到了上面这些令人看不懂的语句,这让教了10多年语文的李老师“晕”了。在向同一个语文组的其他老师请教后,全体老师都“晕”了。最后,李老师找来班上的一名学生,没想到,这名学生很流利地就翻译出来:“偶莓崀想埝”的意思是“我日夜想念”,“莪还湜崀唻啲莪”就是“我还是原来的我”的意思。这名学生还告诉老师,这就是时下最时尚、最流行、学生最爱的“网络语言”。 哈市第65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告诉记者,因为同学们几乎都这么说,有时候谁运用的“网络语言”最新,大家就觉得他最有个性、最时尚。并且,同学们还会经常在一起研究一些新出现的“网络语言”的含义和用法。

  哈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文林也对记者说:“我们觉得‘网络语言’很幽默,掌握起来也很容易。所以,平时说话、写作业的时候,也就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这些时髦的‘网络语言’。同学们都感觉挺好的,如果现在班级里有谁不会用这些时髦的语言,就会被同学嘲笑,同学们也不愿意和这样的‘老土’交往。”

  情景4

  林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一,他的“杯具”一词用在这样一句话里:“人生像茶叶,终日泡在杯具里。”林先生看到这句话,下意识地愣了一下。虽然他见过这个词,也见过这句话,知道“杯具”是“悲剧”的谐音,但是当在儿子的作文中看到时,林先生还是有些震惊。

  “这个词和这句话都透着一股消极的味道,不知道儿子是真的有这种感慨,还是因为这句话比较流行,拿来用一下。”林先生说。另外他也不清楚,这种词语出现在作文里是否合适。他问儿子:“作文能这样写吗?”儿子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大家整天都这样说,写写怕什么?!”

  记者走访发现,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对网络词汇的接受速度都非常快,尤其是中学学生。“给力”、“杯具”、“神马”、“浮云”等颇受追捧,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三中分校初三学生小林说,网络词汇一开始流行,同学们马上就会跟进,平时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挂在嘴边上。“感觉很时尚,很有趣,也很形象。”小林说。在他们看来,不知道这些流行词的同学,会被大家笑话的。

  情景5

  “孩子的作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词汇怎么办?”近段时间以来,不少网民对此热议,百度搜索“中小学生网络语言”显示相关网页达171万个,中小学作文中大量涉及网络语言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那么,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作文会否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该如何引导和规范?针对网民质疑的焦点,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调查。

  网络语言新、奇、特备受中小学生追捧

  “大虾”表示“大侠”,“餐具”就是“惨剧”,“酱紫”表示“这样子”,“菌男”“霉女”指相貌丑陋的男女。一些中小学生告诉记者,如果你不知道这样的词汇,那你就“OUT”(落伍)了。记者在海南一些中小学调查发现,学生热衷网络语言并应用到作文中的现象普遍存在。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二)班班长吴贻达说,他和同学都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比如“神马”“浮云”“给力”等都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词语,在作文中使用这些词语不仅不会影响语言表达,而且形象生动,还可以增加新鲜感。而诸如“童鞋”(同学)、“油墨”(幽默)、“稀饭”(喜欢)、“鸭梨”(压力)等表达,诙谐有趣。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语文组组长李纪镜认为,网络语言进入中小学生作文,和孩子们从小接触网络有关系。与“手写时代”不同,现在学生的文字表达呈现“键盘化”和“拼音化”的特点。

  网民“蝴蝶小筑”说,中学生思维活跃,叛逆心强,喜欢猎奇探险、趋新求异,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的新奇、混乱、怪异、不受规范约束的特点才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网络语言因实时聊天、及时互动的需求而产生,强调的是及时性、互动性和简洁性,往往呈现简约、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但相对浅显,缺乏系统和雕琢。这种求快、求新、求异的特点与当下人们的感受比较合拍,所以流行得较快。

  通过对以上这些例子的分析和观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在学生中的应用很广泛,将会一直流行下去,说不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出现新的语言。对于网络语言,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把它们当成自己炫耀的资本,学生们对网络语言充满了新奇感,这正反映出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它们的追求,尽管有时这种追求不一定正确。至于网络语言是应该消除,还是应该任其发展?我觉得,“网络语言”是一种新语言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里、特定的对象中交流的工具。对于“网络语言”,老师和家长,不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更不要硬性把它消除,而是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它。孩子们在网络上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来交流无可厚非,但是要关注的是,学生如果在写作文的时候使用“网络语言”,老师和家长是应该进行纠正。同时,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学好母语,提高母语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准备好语言条件。

  • 相关推荐

【网络语言在教育中的应用总结】相关文章:

交际中的语言应用07-04

科技技术:Android中的应用认领总结06-10

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03-30

网络探究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07-27

川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考研总结06-16

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论文03-30

网络继续教育总结范文09-24

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07-12

谈谈导学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07-04

项目教学法在《网页设计基础与应用》课中的应用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