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2022-06-26

胡同文化教学精品设计

  篇一:胡同文化(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及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

  2、领略本文浓郁的文化气息,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文化的能力,分析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文化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景泰蓝。大家已经知道,中国的“景泰蓝之乡”在北京。如果说,景泰蓝是北京传统文化中一个闪闪发光的明珠,是北京传统工艺领域的一个代表,那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胡同文化》,则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说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

  提起文化,我们会联想到很多文化,如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文化,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人们习以为常的“胡同”也有文化吗?

  对于“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同学甚至熟视无睹了。《现代汉语词典》对“胡同”的解释是“巷子,小街道”。(投影:胡同)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住来于胡同之中经验总是有的。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着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北京的胡同文化独具特色,一般人习以为常,作家汪曾祺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北京胡同文化的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就我们一起随作者漫步于北京的胡同,去品味北京的胡同文化吧。

  二、作者简介

  作者汪曾祺( 1920-1998) ,江苏高邮人,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能书能画,多才多艺,19 岁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受教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先生。他不仅深谙经史子集,而且专攻中国民间文学

  和戏曲艺术,此外还接受了一些“现代派”的东西,因此他从气质和造诣上都高于一般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特殊的艺术风格。

  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受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发表于1980年,它以平淡素雅的色彩,朴素活脱的语言描绘了小明尚海明和农村小姑娘小英子之间纯真的友谊和美好的爱情,歌颂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人性美。因为这篇小说,汪曾祺才为文坛所推重,被称为“大器晚成”。

  《大淖记事》赞扬了潜藏于劳动人民心间的生活意志、战胜邪恶的崇高信念和深沉而笃重的爱情。

  汪曾祺为什么对北京的胡同那么情有独钟呢?原来他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

  三、题解

  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

  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是著名摄影艺术家沈继光先生的作品。

  本文的文体为“序“,即书序,是一种文体,也称作“叙”或“引”,主要说明书的写作目的、编排体例、作者情况等,有的书序还包含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本文属于后者,是就作品的有关问题——胡同文化发表见解。

  书序一般放在正文的前边,放在正文后边的叫“跋”或“后记”。书序有别人写的,也有作者自己写的,后者谓“自序”。

  好了,在熟悉了我们的“导游”,做好了充分理论及知识准备后,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北京“胡同之旅”。

  四、课文研读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开始“胡同之旅”之前,老师还是要向大家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大家在汪曾祺先生的介绍下,通过自己的理解,在参观完之后,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1、北京胡同的特点是什么?

  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3、北京胡同的特点与文化有什么关系?

  4、作者对胡同文化还有怎样的情感?

  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胡同——胡同文化——胡同与文化

  (二)探析“胡同”与“胡同文化”。

  1、用简短的话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1)布局——四方四正。

  (2)取名——各有来源。

  (3)大小——宽窄不一。

  (4)数量——繁多。

  (5)环境——安静封闭。

  2、胡同文化的内涵有那些?

  (1)安土重迁。

  (2)虽讲究礼数,但过往不多。

  (3)易于满足。

  (4)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

  (5)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精义)

  3、如何理解胡同与胡同文化的关系?

  (胡同文化) 总的特点:封闭 主要特点:方正、安静

  (胡 同)

  4、试找出表明“胡同”与“胡同文化”之间关系的语句

  (1)“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2)“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三)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和态度如何?

  1、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前景是怎样的?

  衰败,没落。随着旧城的改造,胡同消失了,胡同文化也会消失没落。因为胡同文化的封闭性不符合时代开放前进的步伐,使这种文化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而且胡同文化中有-些东西是消极的,必然会随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所以胡同文化走向没落是必然的。

  2、作者在本文中表现出对胡同文化的怎样的感情?

  (1)怀旧、伤感和叹惋:如“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用带有浓郁文学色彩的优美词语勾勒出一幅衰败的图景,给文章增添了一抹“怀旧”、“伤感”之情。

  (2)赞许和肯定:处街坊讲究礼数,酒友和鸟支的相会

  (3)否定和批评:作者对胡同文化的精义“忍”持否定态度,如“穷忍着, 富耐着, 谁不着眯着”、“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作者用北京人惯用的调侃语气辛辣的讽刺了胡同文化的“忍”,因为“忍”造成国民无视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毫无正义感和责任感,只是一味的明哲保身,作者的愤慨溢于言表。

  3、这几种态度情感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一方面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北京,对于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有深厚的感情,面对胡同的没落,衰败,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怅惘的怀旧、感伤情绪。同时,作者又理智地认识到这样一种封闭的、保守的文化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商品经济的大潮的席卷下,必然走向衰亡,因此,作者只能充满深情而又无可奈何地向胡同挥挥手说再见。

  (四)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语言质朴、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很有韵味。 可以让学生简要分析下列几句语言。

  1、“有窝头, 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 那还有什么说的。臭

  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明确:一个“嘿”字,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昧,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2 、“还有个章法没有? 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 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 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3 、“叫他认错? 门儿都没有! 忍着吧! ——穷忍着, 富耐着, 睡不着眯着!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作者用北京人惯用的调侃语气辛辣讽刺了胡同文化的“忍”,带有鲜明的北京方言色彩。

  4、“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用带有浓郁文学色彩的优美词语勾勒出一幅衰败的图景,给文章增添了一抹“怀旧”、“伤感”之情。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散文,我们仿佛喝下了一碗风味独特的北京大碗茶,让人神清气爽,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没落,正在被一幢幢高楼大厦所代替,但是胡同文化将会随着北京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明天去北京,也许你所感受到的将会又是一种新的文化气息。

  六、欣赏拓展

  (一)欣赏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

  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我们共同欣赏、感受,这首歌与本文哪些地方具有相似点?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

  1、“吃一串冰糖葫芦, 就算过节, 他一日三餐那窝头咸菜么, 就着一口大碗茶。”

  篇二:胡同文化 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内容是《胡同文化》,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京味,通过对北京胡同及胡同里老北京人的生活描述,让读者领会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次教学目的除了让同学们了解胡同及其深刻内涵之外,也旨在让同学们善于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查找信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本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能力。

  ②体味本文京味语言特色,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学会辩证的评价“胡同文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对胡同文化思想内涵的正确理解。

  教法与学法 三、

  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看、听、读、议,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同时,以课内知识为触发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学习,力求学以致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

  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跳读法: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

  2、朗读法:语言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3、比较法: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

  赏京味的语言。

  4、讨论法:所有教学重点难点均通过讨论解决。讨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探究性学习。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

  四、 说教学过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内容:

  (1) 汪曾祺其人其文。

  (2) 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 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二)导入:

  1、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提问:“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找出歌词中哪些词句体现。学生会说出“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总结,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体现出北京人的生活特点,体现了一种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课题。

  2、展示多媒体图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四)明确教学目标〔略〕

  (五)理清思路、研读课文

  1、提问预习问题,指导学生用跳读方法,抓关键词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1) 汪曾祺其人其文。学生回答与教师介绍结合。 汪曾祺(qí)(1920.3.5~1997.5.16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方正、安静、封闭

  关键要让学生找到依据,教师用几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反复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等。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内涵是什么?

  首先,通过概括胡同的五个方面特征,总结它的总特点。

  这点学生不难概括,一般都会准确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总特点需要教师对“四合院”进行点拨,正确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体现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种方位意识极强的特征,同时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块大豆腐”这个比喻,板书一个正方体(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写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学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师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有哪些具体表现?其实质是什么?

  ( 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课堂交流。)

  前两问也不难学生回答出“封闭”特征时及时板书在“文化”之下,而其实质是“忍”则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迁,逆来顺受的表现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书“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现出北京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边概括边板书):

  居住环境——安土重迁

  理想住家——独门独院

  饮食条件——易于满足,对物质要求不高

  处事哲学——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

  (5)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齐读最后三节,思考: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

  篇三: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词典,掌握“胡同、凭吊、安土重迁、街坊、里道、西风残照、衰草离披”等词语。

  2.了解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3.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习得在既定主题下对材料进行适度收放的散文写作技巧。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2.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与超脱。

  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2.通过对北京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重点段落反复读,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

  2.讨论法。本文为自读课文,应依据课文行文脉络、思想内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教具准备

  北京胡同的相关照片、图片、投影仪、录音机、胶片、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提纲

  1.通读全文,利用词典排除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对重点文段感悟、理解,力求把握文章主旨所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

  首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之后以资料的形式让学生对“胡同”“文化”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最后以自读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1.同学们,说起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甚至熟视无睹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胡同之中的感觉是有的。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北京的胡同独具特色,一般人习以为常,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作家汪曾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文。

  2.(放录音,请同学们随着歌声走进悠悠的胡同)

  不唱那辉煌的故宫,

  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

  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

  无名的胡同数不清,

  横胡同竖胡同,

  半截胡同斜胡同,

  就像那棋盘布在北京啊,

  砖塔胡同年代最久,

  交民巷它是最长可分西东,

  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

  钱市胡同两人相遇。

  • 相关推荐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海燕的经典教学设计(精选11篇)09-07

《荷花》教学设计(精选10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