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编写导学案

2022-06-25

教师如何编写导学案

  篇一:导学案怎么写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

  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必须实现一个转变,就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

  编写导学案一般应遵循如下要求:

  编写导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知道考试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把握好学习的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导学案的预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导学案以集体编写为主,个人加以修改完善

  周六教研时,教师拿出自己编写的下周一,二的导学案草稿,和同头教师进行研讨,经过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形成通案,交教研组长审核签字把关再付印,教师拿到集体敲定的导学案后,再结合本班教学实际进行补充、完善进行二次备课。在周一或周二选择适当的时间同头再进行教研,按照上述程序编形成周三、四、五的导学案。

  导学案预习部分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完成,学案部分让学生合作完成

  导学案除学习目标、重难点之外,预案部分要设计成形式多样、切合学习内容与要求、且数量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教材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并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或能写出点滴体会。学案部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

  导学案的作用:

  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有效途径;

  2,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3,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4,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笔记本;

  5,自我反思的文本材料;

  6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更多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还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和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链接或梳理、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包括设置问题、课堂小结、课堂达标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反思,共八个环节。

  一、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测性,使本节内容的课堂检测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是:

  1、 数量以3-4个为宜,不要太多

  2、 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 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的内容作出标

  注,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4、 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很难达到。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语言

  二、 知识链接与梳理

  即可是和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介绍,也可呈现为相关知识检测的形式,可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课内探究等,内容一般是识记类知识。该环节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以后自主学习做铺垫。

  三、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出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本环节作用:提出学习要求、规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 课时化原则

  一些章节的内容一课时是完不成的,因此要根据实际,分课时编写导学案,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问题化原则就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

  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设计问题要注意: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置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透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 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潜能将会得到有效的挖掘。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给每个题目设置不同的分值,作为评审优良小组的依据。

  4、 方法化原则

  教师要明确、具体的告诉学生看教材那一页的那一部分,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 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刺激,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6、 教师点评原则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基本掌握的教师不讲,部分学生能通过合作探究能讲清楚的教师不讲学生无法达到的难度、深度教师要精讲细讲。

  7、 鼓励性原则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那个小组办法多!这是一道巅峰题,看看谁能成功登顶!等等鼓励性语言一定要多用。

  四、 学习小结(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导学案的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有留出地方让学生来填。

  五、 达标检测

  1、 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一般5-10分钟正好。

  2、 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 难度适中,记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等生成长。

  4、 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 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每个知识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收获,还可增加选做题。每个知识点后面的练习题要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 课后巩固性练习

  巩固提高就是课后练习,量不宜过大,题目一定要精选,有层次,有梯度,除了基础题,中档题,要有结合知识点、考点的拓展应用题目。

  七、 课后反思

  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方法的提炼归纳,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等。从以下方面入手:

  1、 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问题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解决,大面上的问题则下

  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 知识点和针对性练习难度是否匹配。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篇二:怎样编写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写,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

  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思想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它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外时间,导学案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练习、研究,是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透析疑点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新课改、新理念”的角度编写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四、“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要求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 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吃透教材是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二是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三是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四是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五、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篇三:什么是导学案、怎样编写导学案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就是编写高质、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能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宄,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悄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

  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导:指导、引导;

  学:学生、学习;

  案:方案、设计。

  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二、导学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索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④新课改的背景:传统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

  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三、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

  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四、导学案的编写及编写原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关于导学案的编写,从量上采用一课一案的形式,用一张八开纸五号字体设计。将不同课时分配给备课组内的各个成员,提前准备。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讨论,通过主备人修改后集体使用,提前发给学生。本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的想法,在导学案设计的质上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问题的设计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的设计要低起点、小台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要防止把导学案变成“问答化”、“习题化”。一问一答很容易的问答化。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要有学生自已的思考在里面。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对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实现逐步递进,先易后难。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层次,体现一定的跨度,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问题不一定要在预习时完成,可在课上小组合作讨论,或由教师进行点拔。

  (二)导学案的编写体系组成: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准备、5、导学过程、6、达标检测、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9、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上,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 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成。

  (5). 一般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停靠点、能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

  2、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

  篇四:怎样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完整的学习方案,不等于预习案,但是可以包括预习案。导学案不要求全部在课前完成,预习案是指导学生课前学习的方案。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如: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篇五: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

  而目前使用的导学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不能贴近教材,编写的内容与教材关系不大;二是不能贴近学生,有的导学案就是教案,强调的是围绕教师怎么“教”而设计的问题,而忽视了围绕学生怎么“学”而设计问题,还有的导学案就是学生练习的罗列,贪多求全,问题叠加过多,学生完成导学案所花的时间过长。三是操作性不强,把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塞进导学案的各个教学流程中去,缺乏整体思考,教学重难点不明晰,与高效课堂的教学实际相脱离,为“导学案”而“导学案”的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导学案资料化。有些学科的导学案把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也包罗进去,或者把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生成性的知识也提前告之学生,也等于是事先把结果告诉了学生,学生没有了生成性知识而获得的成就感与快乐。

  那么,什么样的导学案才算是真正合理实用的呢?

  首先,导学案编写要符合教材体系,符合课程标准,其中自主学习部分要立足教材,紧扣教材,学生能通过看书查资料就能完成。

  其次,导学案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教,而更要满足学生的学。它的编写一定要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者最好是集体备课中的主备者,同时编写者在编写时要遵循大家的共同的思路。导学案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内容中既要有师生互动部分,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部分。因此搞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导学案编写后,同备课组成员最好集中讨论,形成定稿后,每位组员在此基础上应进行“二次备课”。做到一人主笔,众人参与,组长把关,要明确导学案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切忌审稿讨论时不管闲,不发言,用时又抱怨,对导学案无端指责。

  第三,导学案中编写一定要注意实效性,既要有课前预习部分,又要有课堂教学部分,最后还要有课后的巩固练习。这三部分内容要相互联系,形成一种递进关系。

  第四,固化导学流程,严格按我校目前“五步三查”教学流程编写导学案,精心组织好每一个环节的内容,既要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又要便于老师组织教学好操作。

  第五,精简内容。围绕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作文章。切忌内容过多,一节课的内容难以完成。

  第六,写好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导学案在使用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主张,小结使用心得,在循环使用中,不断完善。教研组长要作好意见的收集整理工作。

  编写部分:读熟教材是编写导学案的第一步,教师应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确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每组课文,每篇文章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在读文本时,带着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把课文读通读熟,在读的过程中记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想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想想怎样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预习部分:考虑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在编制的过程中,预习任务就必须更加明确,要让学生预习的方向性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例如:在学习新课前,我们需要学生准备一些有关的课外知识作为新课学习的补充,可设计为“请同学们利用查课外书,去网络查询,或询问身边人物的方法,找到有关xxx方面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这样学生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课外的收集的信息,而且也增强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所掌握的,不再是老师提供的单一的知识了。在这里是教师提供方法,学生自已习得。

  自悟部分:这一部分是导学案中的重点,也是课堂展示的难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为关键点,一般是要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总体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把课文中要重点理解,要重点品味的句子,放置其中。像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也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而是以比较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设置题目时,既要有一定的层级性,又要显示学习方法的引导,比如对一些重点句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入手,可以从句式的表达入手等。

  编制导学案、预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复习反思,个人认为,按照这样的流程编制出来的导学案才能真正实用,而利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才不会成为空话。

  • 相关推荐

【教师如何编写导学案】相关文章: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12-1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06-20

晏子使楚导学案设计(精选12篇)07-28

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09-23

《秋天的雨》导学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通用12篇)03-14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07-27

教师怎样备课和编写教案03-15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导学案(通用10篇)07-19

教案编写包括哪些内容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