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溶解与分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常见的一种物质,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玩水,但学生对与水相关的许多现象,虽然心存疑惑,却往往不能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研究。本课就是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初步探究水的溶解性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观察不同,将食盐放入白开水,观察现象。(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说出猜想,分组亲自验证。(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讨论问题答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看不见与其颜色有关,如果换用有颜色的物体就有可能看到变化过程。)
4、全班交流,说说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教师板书:白糖、味精。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观察比较,认识高锰酸钾。
2、观察放入水中发生的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提出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等等。)
4、小结,明确溶解: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1、继续质疑,深入探讨。(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明确研究方法——试验。(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分组研究,作好记录。(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五、汇报交流,深度探究
1、全班交流,指名汇报。(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2、交流发现,共同分享。(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1、说说收获。
2、据表评价自己、小组同学及老师的表现。
3、拓展: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 相关推荐
【五年级科学《溶解与分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五年级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04-13
科学下册《水结冰了》教学设计09-06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精选10篇)06-07
五年级音乐下册《北国之声》教学设计03-03
五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08-29
《军神》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