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2022-06-17

《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对应课标内容

  本课所依课程目标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能力目标:提高践行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人的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实施着一些行为,有些行为是法律鼓励的,有些行为是法律要求的,还有一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而要忠实履行义务,必须搞清楚哪些行为是法律鼓励的,哪些是法律要求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

  一、法律鼓励我们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活动一:播放视频1:《太慈中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视频2:《持续27年 植树千万棵》

  思考问题:

  ①太慈中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农民陈振河持续27年植树千万棵,属于履行义务吗?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

  ②他们的行为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呢?

  ③法律鼓励我们做的,我们应当怎样做?

  ④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义务献血、爱护公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倡公民节约和反对浪费、植树造林、晚婚晚育、计划生育、见义勇为等)

  教师总结: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于法律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活动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镇村民王某生有两个儿子,其丈夫在老二出世后不久便过世。王某在老大14岁、老二12岁时,将两个儿子丢在公公、婆婆身边,只身一人离家出走。四十年后,王某又回到了家乡,此时王某已近80岁,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困难,要求两个儿子给付赡养费。

  案例二:在孟某3岁时,程某将孟某收为养女,并将程某抚养到24岁,后因两人之间的纠纷,程某解除了与孟某的收养关系。多年后,孤身一人的程某要求孟某尽赡养义务,并每月支付赡养费400元。

  思考问题:王某的两个儿子及孟某需要履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吗?

  相关链接: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活动三:案例分析

  案例:施某,男,20岁,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态度不端正,不愿履行兵役义务,并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

  思考问题:施某可以不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吗?

  相关链接: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任务。”

  (续)当地政府对施某给予“一次性罚款1500元”、“劳动部门两年内不予以开具招工证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3年内不安排其进乡、村办企业工作”等四项处罚决定。

  思考问题:

  ①赡养老人、服兵役,这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对于法律要求的行为,我们应当怎样做?

  ②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哪些?(依法纳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依法服兵役等)

  教师总结: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活动四:案例分析

  案例:毛甲、毛乙、卞某三个人于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小熊猫,三个人不顾一切的去追扑。三个人用石头、木棍一顿乱打,把熊猫打昏了,并用藤条将熊猫捆起来往家里抬。由于捆绑不得法,致使小熊猫在半路上就死了。三个人将熊猫抬回家交给父母,父母将熊猫皮剥掉,肉煮吃了。后被有关部门发现,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思考问题:

  ①毛甲、毛乙、卞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他们的初衷吗?

  ②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不懂法,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认识到公民要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做的绝不可做。)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③毛甲、毛乙、卞某的行为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④法律为什么要制裁违法犯罪?

  ⑤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传播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故意杀害他人、故意伤害他人、盗窃他人财物、借钱不还、行为等。)

  教师总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结束语: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 相关推荐

【《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

《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精选12篇)07-21

《黄继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5-27

小学美术《团扇》教学设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