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问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呢?那请问你们一个美丽的地方——德国没有?今天就随着老师一起来到这个美丽的国度,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独特而迷人的风景: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 师板书课题,请问是谁的花给谁看?齐读: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3. 请问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对,就是称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爷爷写的,以前我们学过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的大树讲的就是他。
4、课件出示季羡林资料:季羡林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真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
2、刚才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请问课文你们都会读了吗?好,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噢:
课件出示: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颇耐人寻味
指名读——齐读——理解演示“莞尔一笑”——指导写“脊”(先上后下,上面是先两边后中间)
请同学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问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找出最能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过渡:同学们,作家季羡林先生来到德国发出这样的赞叹,那么请问“奇丽的景色奇在何处?奇特的民族又奇特在哪儿?请再次深入的默读的课文,把你找到的答案用不同的线条划出来。
板书:奇丽?奇特?
四、聚焦“奇丽”,感受景色之美
1、同学们,你们真认真,还有些同学不但找到了句子,还做了批注,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非常好,那么请问你们找到了能表现景色奇丽的句子吗?生汇报,课件出示: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说得好!大家同意吗?(同意)全班同学,我们一起读,走过任何一条街,预备起——
全班齐读。
3、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看在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景色绮丽的呢?让我们深入到字里行间去。请你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这几个词的意思及想象的画面: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姹紫嫣红……说一说,你想到的画面。
生:我想到的画面就是,他们的窗前都是一片片绿色,花朵娇艳而绚丽,花朵开得十分茂盛,华丽,十分美丽。师:华丽这个词用得多好啊!也就是说许多的花儿团团成簇地挤拥在一起,非常华丽。同学们!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说。
生:我觉得姹紫嫣红应该是一些花上面有红色有紫色,许多颜色交替在一起,十分的美丽。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大声说。
生:姹紫嫣红。(放课件画面,感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生:我发现描写景色绮丽的词语还有花的海洋,因为在德国花很多,多得让作者看不过来,好似进入了花的海洋。
师:他懂得联系上下文来学习,大家是怎么理解花的海洋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是这样理解花的海洋的,说出了花十分多,像海洋一样宽广,美丽。师:大片大片的花,汇聚成了浩瀚无边的——
生:海洋。
师:作者的用词多么生动啊!越往后越需要敏锐的目光,那同学们,花的海洋仅仅只写出了花美吗?还有什么特点?大家一起说。描写花多的词语还有呢?
生:还有一个词语:应接不暇,这词语体现出花儿会在一起很美丽,很多,让人一下子都看不过来。
师:同学们,应接不暇这个词在哪篇课文中见到过,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中指什么?请你说。
生:就是指他们看鸟,鸟都飞出来了,有各式各样的鸟,他看得应接不暇,只知道看这个,那个又飞出来了。
师:可是在这里却是写花,你看,作者看这些花,看了上面的还想看——下面的,看了左边的,还想看——右边的,看了前面的,还想看——后面的,看了近处的,还想看——远处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这就叫——应接不暇,所以在这里,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东西或景物太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师:难怪作者写道: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你瞧,背着书包放学归来的孩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
辛苦工作一天的大人们下班回家,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
还有在德国留学的季羡林先生,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
师:请问读到这儿,你们的脑海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着含苞欲放,千姿百态的鲜花,在向我们招手,行人还不时的驻足观赏.
生:我仿佛看到了德国人家家家户户的窗前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争芳斗艳,美极了.我感到走在街道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师:想象得太丰富了,谈出了你此时自己的真实感受.请接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主人啊!
生: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师:是啊,多美的景啊,多么美妙的画面啊,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那些写花的词呢?
课件出示:描写花美的词语: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含苞欲放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描写花香的词语:香气袭人花香四溢芳香醉人香飘十里芳香馥郁沁人心脾
描写花多的词语:百花争艳百花竞放百花丛生百花闹春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5、透过字面,探究情感。
师:同学们透过刚才的理解和想象,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是多么美丽的一过风光啊,请问在这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师:那好,请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与赞叹之情,再次美美的读这段文字:走过任何……
五、聚焦“奇特“,感知民族之美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方法,体会到了花美、花多的绮丽景色,那么绮丽的景色与奇特的民族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并说一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是什么。
奇特之一: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在屋子里养花是给自己看的,而德国人养花却是让别人得到美丽,是这样的一种民族创造了奇丽的景色。
奇特之二: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我对奇特和绮丽的理解是就有奇特名族高尚的品质,才能创造出如此绮丽的景色。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师:德国人奇特在哪儿:把花种在窗外让别人来看,这叫——我为人人
走在街上又去看别人的花,这叫——人人为我
奇特之三:我们还能从女房东莞尔一笑的回答中感受到:德国人都是这样,把花种在窗外,为了给别人,而走在大街上又去欣赏别人的花,而且他们这种做法一直保持着,就如课文中写的,当作者离开35年后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能看到,齐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2、师:你看,只有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才会保持着那种奇特的民族风格,高尚的品质,还是没有变。所以那种绮丽的景色还停留在德国人的窗前。让我们再次一起深情的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3、师:你看德国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请你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再去感受这个民族的奇特与美丽:课件播放德国美景的画面
4、你们瞧,多美呀,难怪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看课件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回归主题,体验梦之美
1、德国人就是这样: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他们在奉献美的时候,也收获着美,师板书:奉献美 收获美
2、同学们,假若我们今天有机会也能来到德国这个美丽的国度,你们说我们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3、难怪季羡林再次来到德国,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请问这美丽指的是什么呢?
4、句子练说:四五年后,作者又来到德国,发现德国----变了,----也变了,但是走在街头,----什么始终没有改变。
5、是啊,德国街头美丽的景色和爱花的风俗始终没有改变,难怪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奇丽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奇特
自己的花让别人看——我为人人——奉献美
- 相关推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经典教案03-20
《花非花》教学设计06-08
《学看钟表》教学设计03-20
《茉莉花》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16
《金色花》诗文朗读教学设计(通用10篇)10-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学设计02-15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