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

2024-09-17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史料性的叙事文章,向我们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简要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文章点面结合,具体周到,详略得当,适宜学生迁移运用,同时融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易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目标预设]

  1.知识培养目标:

  (1)能自学本课生字,准确理解“派遣”“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悟到详略合宜的写作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复述郑和远航的第一次航海经过。

  3.情感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紧扣课文重点词句,感悟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形。

  2.难点: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设计理念]

  首先读是小语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受感染与熏陶,才能上出“语文味”儿来。这是篇叙述性很强的小学语文课文,更应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潜心阅读,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紧扣词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反复品味领悟,动情诵读,进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其次,这是篇以明朝为时代背景的史料性较强的课文,它远离了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再加上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历史还不够了解,因此要他们感受郑和这个伟人的形象及远航所产生的伟大意义,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要凭借资料收集、多媒体等策略,拉近学生与郑和的距离,引起共鸣。

  最后,整个教学过程中紧扣中心句,提领而顿。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倡导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思路]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缘题质疑,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初读,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立足文本,借助媒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以趣激兴,以读为主,以情促悟,丰满人物形象。以课文核心句子远航的意义和影响为突破口,展开读书交流活动,感悟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再回归文本,理解意义。然后动情总结,升华情感。课堂训练,落实双基。最后打通课内外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落实《课标》中“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下面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探新,唤起回忆。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过悠悠的时光隧道,去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生接答:郑和),去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生读课题:郑和远航),相信你会收获得更多。

  二、紧扣中心,潜心会文。

  1.师引:600多年前,郑和远航这一创举是史无前例、无人可比的。即使在今天,也是举世瞩目的壮举。书中对他的航海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请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这一句!(学生自读)

  *在指名交流的基础上媒体出示中心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引导生齐读这句话。

  *引问: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从这个词你读明白了什么?(郑和远航独一无二) 2.过渡:课文哪些地方告诉我们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和“范围之广”

  呢?让我们走入课文,读读划划,然后进行交流。

  3.学生自读自悟,师巡视点拔。

  4.读书交流活动,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组织、引导和点拔。为方便备课,按序书写。

  (1)学生体会“规模之大”。

  *预设①媒体显示句子:“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师引问:透过“人山人海”“彩旗招展”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耳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描绘,体会场面的壮观热烈)

  *预设②媒体显示句子:“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引:这里写出了什么?(人数多、准备充分)

  *预设③媒体显示句子,数字均为红色:“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引导生齐读这些红色的数字,想象:我们的这幢教学楼长58米,宽10米,宝船约有两幢教学楼这么长,六座教学楼并排在一起那么宽,你感受到了什么,用哪个词来形容?(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再媒体出示图片直观感受,情感激扬:这可是在600百多前的明朝呀,你有什么感受?(自豪)然后引导感情朗读:谁来自豪地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个别读,再齐读。再引导:除了这些宝船,还有什么?引生回答后师接引:难怪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这船队像——生读“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师引:足见它规模之大啊!(板书:规模大)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郑和的样子了吗?(学生想象练说。)师引: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板书:扬帆启航)

  (2)学生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过渡:那郑和远航的时间多久呢?谁接着交流?

  *预设④媒体出示第六自然段。引问: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远航,发生在600多年的中国明代,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时间久)朗读引导:真是史无前例,令人赞叹!让我们赞叹地读读这节!

  *预设⑤再读这节,除了时间久,你还能读出远航的什么?(相机板书:范围之广)师引:郑和究竟到了哪些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媒体,介绍郑的的航海路线及所到的国家。朗读引导:看了这些,你心中升起一股什么情?(敬佩)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来读这节!

  *预设⑥师引: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印度的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这节!

  5.小结:同学们,当我们再次来读这句话时,相信,此刻的你心中感受一定更深了!媒体出示开头的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引生朗读体会。

  三、品味意义,感受形象。

  1.过渡:郑和的七次远航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引生回答。(相机板书:友好往来,顽强探索。)

  2.师引: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请看!音像图播放第四自然段文字,引生具体感受友好交往情景。

  (1)预设⑦认真读读第四节,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郑和船队的受欢迎?请学生圈圈画画再进行交流,相机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的词语意思。

  (2)朗读小结:师引:郑和下西洋确实——出示句子让生接读“促进了我国与……友好住来……下西洋的故事。”

  3.师引:郑和的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引生回答,相机板书:凶险。

  (1)引生默读第五节,遇到哪些风险?用“——”划出写风险的句子。

  (2)指名交流,预设⑧哪些词表现了风浪的险恶?生活中你看到过吗?你能读出这种险恶吗?指一生读,引导: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会想起哪些词?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你会怎么样?郑和呢?引生回答,什么叫 “化险为夷”?从中看出什么来?引导生感受郑和的胆识与才干。

  预设⑨从对抗海盗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郑和的什么?(机智、勇敢、善于用兵)

  (3)师动情小结:是的,在漫漫的航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板书:战胜)它表现了——引生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师动情总结: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郑和远航说明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探索精神,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架起了与亚非许多国家的友谊桥梁,也正因为如此,它被载入了史册,流传不息。

  2.媒体出示郑和图象,引:面对这位历史英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让我们自豪地来读读课文的第七节,体会郑和远航的非凡意义和影响。

  五、课堂训练,落实双基。

  1.郑和远航共有七次,文章只介绍一次,这样写什么好处?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在今后作文中加以模仿运用。

  2.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引导学生试着根据小标题来熟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帮助复述。

  六、课外延伸,拓展积累。

  1.上网查寻“郑和远航”的更多资料,更多了解这位英雄及这段历史。

  2.把郑和远航的故事讲给朋友、家人听。

  3.推荐阅读书目: 《上下五千年》

  [板书设计]:

  扬帆起航

  10.郑和远航 友好交往 勇于探索

  战胜凶险

  规模大 范围广 时间久

【《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5篇)07-19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 It was there 》教学设计与说明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