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图形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2.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评析: 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游戏,既让学生尝试并体验了本节课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合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继的学习活动既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又作了认知上的准备。]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 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 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 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4) 揭示名称。
想像: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5) 找一找。
手中的长方体上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评析: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这一层次的教学就是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长方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比较,也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2.自主认识正方形。
(1) 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做什么呢?
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4) 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评析: 引导学生把认识长方形的方法迁移到正方形的认识过程中来,学生凭借操作活动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能主动地认识正方形,同时也在体验着认识的方法。]
3. 放手认识圆。
(1) 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其中一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集体交流。
① 交流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② 交流图形: 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③ 揭示概念: 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圆)
(4) 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积极地运用刚才认识图形的方法去认识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认识新图形的能力,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
4. 初步辨析。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你能分别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出示以上三种图形混杂的多个图形让学生辨认)
5.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 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 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评析: 引导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相应的图形,加强了几何形体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 操作中体验深化
1. 围图形。
(1) 围长方形、正方形。
① 激趣谈话: 小朋友,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咱们今天学到的图形呢?
② 介绍钉子板: 这块板叫做钉子板,上面的钉子横着的、竖着的,都排得整整齐齐。
③ 活动说明: 请你们利用钉子板和橡皮筋,两个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围出一个今天学过的图形来。
④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⑤ 交流反馈: 把你围出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
(2) 改图形。
① 提出要求: 你们有的围了长方形,有的围了正方形,如果你围的是长方形,你能把刚才围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吗?如果你围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吗?
②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③ 交流反馈: 把你改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改的。
请组内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改对。
(3) 探究为什么用钉子板不能围圆。
① 谈话激疑: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图形,你们围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今天还学了哪个图形?如果要你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来,你觉得可能吗?我们也来动手试一试。
② 交流反馈: 谁来说说围了以后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 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但围不出圆来。
2. 画图形。
(1) 活动说明: 刚才我们是动手围图形,下面我们再来动手画图形。这是一张方格纸,想一想利用上面这一条条横线和竖线可以画出今天学的什么图形呢?为了画得规范、漂亮,我们要请尺子来帮忙,下面就请你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3) 交流评价: 完成的小朋友请同桌评一评,说说画得怎么样。
[评析: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并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 总结延伸
总结: 小朋友,今天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 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的确,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特别会解决问题。老师这儿还有个问题,你愿意解决吗?刚才我们用手中的长方体上的这一个面画出了一个长方形(演示),那用这个面(演示)也能画出一个长方形,用这个面(演示)还能画出一个长方形,想一想用长方体上的这些面,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根据课上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或者课外探究)
[评析: 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学了什么;让学生在总结中交流,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启发,共同完善。另外,设计的一道开放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诱导他们把探索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外,通过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
- 相关推荐
【认图形教学设计与评析】相关文章:
《认一认》的教学设计(通用9篇)11-28
《认钟表》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20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0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析10-17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精选18篇)06-08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反思03-20
图形与测量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06-12
数学《图形身份证》教学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