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图形身份证》教学反思

2024-01-04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图形身份证》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图形身份证》教学反思 1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形状、颜色、大小标记,并认识、感知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幼儿已经能够按特征给图形分类并用简单符号计数,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他们能够根据特征送标记,也可以根据图形特征进行自己送标记。

  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三个特征,

  2、发展幼儿辨别、分析、归纳和运用的能力,

  3、喜欢图形,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一、活动前,选图形、玩图形、讲讲自己的图形,唤醒幼儿已有经验。

  我从幼儿平时熟悉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入手,将各种图形展现在幼儿面前,(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各不相同,我积极引导他们来观察,探索,并让幼儿个别说说,他手中的是什么图形,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完整的说出所有的特征,有几个幼儿说只说了2个特征,或者对于大小,没有进行两两比较,把大的`说成了小的,把小的说成了大的,一定要强调在所有的图形中,他的是大还是小,不能单独的比较,通过这一环节的知识经验唤醒,迅速的把图形特征的“符号”特征刻在幼儿的脑海里,有了这一环节的铺垫,接下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容易多了。

  二、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自己动手实践。

  在整节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也乐意参与操作活动,这里一定要交代清楚每个空格里面是写什么的,第一格画的是颜色标记、第二格画的是大小标记、第三格画的是形状标记,有好多幼儿都没听清楚要求,像戚家豪、吴柳志等、都认为很简单的题目、到要求做的时候又不会了,在介绍自己制作的身份证时,幼儿上来时能大胆大方准确地讲述。活动目标也基本达到。

  当然,活动中我也存在不足,比如,由于黑板上的图形贴得比较牢,幼儿给图形分类时,在撕的时候,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及时帮忙。

  另外,在幼儿制作完身份证,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我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制作的身份证,请的人数过多了,所用的时间过长,应适当缩短些,请三到四名幼儿上来介绍即可,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下来,我也有几个点思考:

  1、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在数学课中,如何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

  我的几点心得:

  1、数学课中,我们有时候往往需要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就比如这节课中,我们知道大小形状等概念是抽象的、但是利用平常常见的身份证,我们就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对比,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物体,中班下学期的幼儿还可以尝试根据图形特征自己做标记,这样就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2、有时候课结束了,幼儿作业批改下来是全对的,或者上来交流的时候,没什么差异资源,幼儿都会的,往往会给我照成困惑?到底是我上的好,还是课太简单了?一个好的数学活动,到底是要怎么上?询问同事后,作了几点总结,要处理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重难点不是要拔高教学内容,而是要在问题的难度、挑战性上动脑筋,如何真正给予幼儿思维上的挑战,而非内容上的挑战。

  数学《图形身份证》教学反思 2

  《指南》明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指南》对中班孩子在形状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是:“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因此在开展《图形身份证》这个活动之前,我对活动设计认真进行了思考和修改。

  1.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对幼儿发展有促进,是否对幼儿有一点的挑战性。我认为原活动设计确定一个目标比较笼统,不够具体。考虑到我班幼儿的实际,结合《指南》要求,我在目标定位上进行了调整,确定为:

  (1)尝试概况并表示出图像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

  (2)通过观察、分析、知道图形都有不同的特征。

  (3)能用语言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2.考虑活动准备是否有实效性。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幼儿数学教育的改革中,最突出的是强调数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唤醒状态和认识倾向,它是幼儿从事各中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准备方面,增加了几张身份证,若干信封。

  3.考虑活动过程是否生活化、游戏化。《指南》在“数学认知”中强调的关键词是“生活”“游戏”“解决问题”等。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我结合孩子们的天性,结合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了一些情节和游戏,给幼儿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换形式让幼儿乐于接受,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了身份证,引起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为下面的给图形做身份证环节做好铺垫。

  第二步:让每位幼儿选一张图形宝宝,仔细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拿的图形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图形的大小,创造了幼儿充分观察的机会。

  第三步引导幼儿学做图形身份证,让幼儿人人操作,亲身实践,活动成功。

  第四步,玩游戏“找礼物”,让幼儿在轻松愉悦氛围中获得数学经验。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考虑到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充分观察和感知图形的外部特征后,积极探索,突出了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充分感知了图形的三大特征,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思维能力。

  • 相关推荐

【数学《图形身份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的相似数学教学反思08-15

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06-26

数学《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8-15

关于《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6-02

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学反思06-26

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07-08

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07-09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06-19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