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的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具体记叙了他家解放前养蚕的过程,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母亲养蚕的辛劳,歌颂了母亲为子女奉献一切的美德。
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按照两条线索安排材料。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学习母亲无私奉献的美德。
2、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交流感受。
3、 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指定的字。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养春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搜集有关蚕的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自学法 讲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导课。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应该见过蚕了吧,你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养过蚕吗?见别人养过蚕吗?养蚕容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文学家巴金写的《春蚕》,从中不仅能知道蚕的生长过程,更能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体会到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词。
1、 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努力读通课文。
2、 同桌互读,正音。
3、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再次正音。
4、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画出不理解的词,读后注意联系上下文以及字典解决。
5、 指名分段读,思考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集体交流:(1)本课中词语的意思。(2)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再读课,质疑问难。
边读边画边批,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写出你的问题,你的理解。
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合作解决。
集体交流,并把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便下节有重点地去学习。
四. 作业 。
1、 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规范地抄写本课中你认为好的词及那些较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弄清喂养春蚕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读课文,理清线索。
1.自由读课文,填写下表。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 擦干 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 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 打扫蚕室 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 添桑叶 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 摘茧子
2.师巡回指导
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体交流。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母亲辛苦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
2、读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特别强调如下 的词“照例”“每到这时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总要”“常常看见”“总看见”。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范读,初步领悟。
2、生自由练读,选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试有感情地读下来。
3、读后评议,再读。
4、各小组内比赛读,选出读得特别好的进行全班比赛。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去回报母亲,把它写到日记上。
板书设计: 春蚕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 擦干 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 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 打扫蚕室 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 添桑叶 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 摘茧子 辛苦无私奉献
- 相关推荐
【《春蚕》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国殇》教学设计12-11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国庆的教学设计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