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2022-06-03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教育他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学风。

  2.学习跳读法。

  3.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提取和筛选信息。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文章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的筛选。

  2.教学难点:论证时的逻辑思路,以及课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3.能力训练:整体把握文意,筛选提取信息。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简介课文

  本文是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当时我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中的一篇重要文献。

  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探讨: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而不用“改变”或者“改进”?

  明确:“改造”——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

  “改变”——没有强调“立新”这一面。

  “改进”——比较强调“有所进步”而没有强调“破旧”这一面。

  二、跳读全文,把握要点

  1.指导方法

  首尾跳读法——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果文中有小标题,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

  跳读时要注意动笔划出重点句子,捕捉重点信息。

  2.跳读全文——用时五分钟

  3.交流重点句——

  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⑥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三、提取信息,理清思路

  1.引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篇课文中,作者的逻辑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哪些词来概括?

  2.明确:能用来概括大体思路的三个词是——

  “主张”——“理由”——“提议”。

  3.理清思路

  文章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的“主张”(这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即中心论点);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四、讨论本论部分

  1.细读课文一、二、三部分。要求:

  (1)筛选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弄懂每一部分同本文中心论点的关系。

  2.讨论(1):一、二、三部分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20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

  第三部分说明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原则区别。

  3.讨论(2):三个部分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第一部分:正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作者先总述从“幼年”到“现在”的认识发展是从“肤浅”、“贫乏”变为“深刻”、“丰富”;再回顾马列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的三个时期(“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之后”“抗日战争以来”);然后充分肯定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作者先从三个方面列举主观主义学风的具体表现(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述这种坏学风的危害;然后谆谆告诫人们对此“不可等闲视之”。

  第三部分:正反对比展开。作者先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类型、特点、危害和实质;然后具体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同主观主义完全相反的表现、特点和实质。通过相互对照,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前一种态度必须“打倒”,后一种态度“应该具备”。

  4.讨论(3):既然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充分肯定我们党内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呢?

  辩证法要求我们用发展、联系、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本文的本论部分,重点放在彻底清算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学风。

  但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20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

  这样写,使论证更加充分、更加严密,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五、理清结构

  (本堂课的板书)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提出主张——改造我们的学习。

  重要性——“两结合”使我党不断进步。(正面)

  阐述理由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反面)

  必要性

  主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绝然不同。(对比)

  对环境:要调查研究

  指出途径对历史:要分析综合

  对实际: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P10练习四。

  (2)读背《谏太宗十思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

  前仆后继:倒下。为之一新:全都,一概。

  有的放矢:箭靶。哗众取哗:浮夸的言词。

  故纸堆:旧的。华而不实:开花。

  夸夸其谈:浮夸,不实际。谬种流传:错误。

  滥调文章:不切实际的。

  二、讨论课文

  1.引导:筛选信息,不仅要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来捕捉重要信息,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把握相关信息。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抓关键词句,弄清这一部分的重点。

  关键词句:(1)我党的幼年时期(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3)抗日战争以来

  传递的信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句:(1)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3)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

  传递的信息:好的学风十分的重要。

  3.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跳读课文第二部分,理清思路。

  A(§1~§5):党内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缺点及其危害。

  B(§6~§9):以上坏作风产生的根源和危害。

  C(§10):指出上述坏学风虽不普遍,但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2)理清§1~§5的内容及思路

  不注意研究现状,而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很大的缺点不注意研究历史,对历史一团漆黑。都是坏作风

  不注意实际应用,读了却消化不了。

  总——————————分——————————总

  4.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课文第三部分的主旨在“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是指:存在主观主义的学风者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但在论述时肯定不能和前一部分重复?试从论证角度、论证方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去分析研究。

  明确:从论证角度看——这部分虽也谈到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等,但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揭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应有的态度。同时,在这部分不是单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相对照,从而更加突出了改造学风的迫切性。

  从论证方法看——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例证法,这一部分则采用了对比法、引证法(引用马、恩、列、斯的教导)和喻证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的比喻和芦苇、竹笋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从语言运用看——这一部分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使论证显得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三、品味课文的语言

  1.引导: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

  鲜明性——观点鲜明、感情色彩鲜明。

  概括性——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分析论述。

  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文的语言运用有以下特点:

  (1)使用富有生命力的古词语。例如,“为之一新”“粗枝大叶”“一知半解”“发号施令”“生吞活剥”“谬种流传”“实事求是”“哗众取宠”“钦差大臣”“华而不实”“无的放矢”“徒有虚名”“言必称……”等。

  (2)使用来自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词语。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不住”(“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满天飞”(“‘钦差大臣’满天飞”)“乱说一顿”等。

  这两部分词语中有的是词,有的是熟语(成语、惯用语等),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实际上都经过精心选择。这些词语或凝炼含蓄,或通俗易懂,都使用得十分准确恰当,十分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也不乏幽默风趣,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课练》并于第二天上交。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性——表意准确、严密。

  鲜明性——观点鲜明、感情色彩鲜明。

  概括性——抽象概括并分析论述。

  生动性——生动活泼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相关推荐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改造我们的学习》精品教案02-24

小学科学《我们的牙齿》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10-31

教科版《我们去植树》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18

《军神》教学设计03-30

《灰尘的旅行》教学设计03-03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06-15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复习除法的教学设计03-30

环境问题的教学设计03-23

语文《因小失大》教学设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