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理故事1
“肥肉”和“恺撒”是同胞兄弟,它们的祖先都属名贵的狗种:健壮、勇敢、漂亮。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它们分别到了两个不同主人的家。“恺撒”常在厨房,“肥肉”却去了森林。结果,“肥肉”发展了它的长处,而“恺撒”却蜕变成厨师的助手,人们改称它“肥肉”了。
“恺撒”的兄弟因历经沙场的考验,追野猪、逐奔鹿,成了战功赫赫的狗,真正的恺撒。它还留意在婚姻中不让自己孩子的血统退化。可“肥肉”却对这方面满不在乎,它随意繁衍自己的后代,向它遇到的任意的对象求偶,正因如此,此类劣狗在法国随处可见,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但一遇危险就逃之夭夭,与那些“恺撒”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人们很难和自己的祖先父辈保持相同,由于疏于注意,加上时间的淘汰,许多因素都能使人退化。缺乏对人本性和天赋、潜质的后天培养,真说不清有多少“恺撒”将要变成“肥肉”!
教育哲理故事2
故事发生在小学校里。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一个同学总是举手,可老师叫起他来的时候却答不上来,引得下面的同学窃笑不已。
课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课下叫傻瓜。于是,老师就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他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出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来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沦的孩子也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教育哲理故事3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妈妈,因为全班只有我的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听完老师的话,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一趟。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给孩子一个坚固、长久的心灵支撑,比任何严丝合缝要求和挤压都重要!两种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学学这位妈妈,学学她鼓励背后的包容、耐心以及坚忍!
教育哲理故事4
仙崖禅师居住的禅院里,有一位学僧心猿意马,时常在晚上偷偷的爬过院墙到外面去游乐。
一次,仙崖禅师夜里巡察时,发现墙角有一张高脚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于是,仙崖禅师就站在放凳子的地方默默等候学僧回来。
等到深夜的`时候,那个游罢归来的学僧,哪里料到墙下的凳子已经被挪走,结果,一跨脚就踩在仙崖禅师的头上,随即跳下地来。仔细一看,竟然是禅师,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仙崖禅师却毫不介意地安慰说:“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赶快回去多穿件衣服吧。”
仙崖禅师禅师从来没有有向他人提起过此事,但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全禅院一百多位学僧,再也没有人出去夜游了。
禅思禅悟:很多时候,用鼓励代替责备,以关怀代替处罚,这样往往更容易受到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更加自觉接受教育。这是一种禅的智慧,也是一种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教育哲理故事5
妈妈的赞叹
一个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终于诞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后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进保温箱。”医生怕产妇受不了打击,匆匆忙忙地剪断脐带,包起来交给护士。之后的一个月,每天把婴儿抱给产妇喂奶时,每个“新妈妈”的怀里都有一个娃娃,只有“那个娃娃”的妈妈见不到她的孩子。“黄疸重症,现在不能看!”大家总是这样骗她,并私下商量,什么时候带她去看那个畸形的儿子。一个月过去了,不能再瞒了,医生、护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想她会尖叫着晕倒,想她会转身离开,想她会痛哭失声,甚至为她准备了一张空着的病床。
她终于见到那个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的孩子。“好可爱!”她居然笑着说。那天生重症残障的孩子,就是现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体不满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妈妈说他“好可爱”的那一刻吗?乙武洋匡说:“出生一个月,我终于诞生了。”
乙武洋匡,由于自传《五体不满足》而广为人知。他也生于日本东京,在家人与老师的帮助下(特别是母亲),克服了许多行动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学业教育,并读到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1997年出版的自传,叙述了他如何在电动轮椅上求学,和童年所接受的许多手术等等。他的事迹激励了许多日本民众,自传的销量达到380万本。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一此书籍,并接受日本电视台TBS的工作,负责“新闻的森林”节目的企划和播出。
启示:母爱给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乙武洋匡一颗平和的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给我们:正面、积极、乐观的思考态度是多么重要啊!
教育哲理故事6
精卫与乌鸦
传说上古炎帝之女到海中游玩,不幸溺水身亡,遂化身为鸟,名曰精卫。精卫为了报前世之仇,每日不辞劳苦,衔着石块投入大海。发誓要将大海填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矢志不移,被世人奉为持之以恒的楷模。
这一天,精卫正在忙碌,忽然看见一只乌鸦从身边飞过,口里也衔着一颗石子。“难道乌鸦也要学我填海吗?”精卫心里纳闷,就尾随着乌鸦,只见乌鸦落在一处悬崖上,那儿立着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玻璃瓶,乌鸦小心地将石子丢进瓶子里,瓶中的水上升到了瓶口,乌鸦高兴地喝了一口水,精卫不由得哑然失笑,鄙夷地说:“哼,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乌鸦瞅了一眼精卫,悠然地又喝了一口水,“啧啧”嘴说:“尊敬的精卫鸟,我的目标的确很普通,但它是实实在在的,您整天奔波,却可曾想过这样一个事实吗?就是在这个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是地球面积的2.5倍,海洋容积也是陆地容积的10倍,也就是说,即使您可以把陆地全部都扔到海里去,地球上也只会是一片汪洋……您远大的目标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
精卫听完后当即晕倒。
启示:乌鸦通过简单的劳动轻易地喝到了水。精卫虽然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也只是徒劳。原因就在于它只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却没有看到海洋容积要远远大于陆地体积的这一客观实在。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但也要抬头看路。
教育哲理故事7
一位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车上铺了羊毛地毯,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著名画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
客人惊讶地说:“从没搭过这么漂亮的出租车!”“谢谢您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呢?”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我本来是公司的清洁工,看到每辆车回来时都脏得不得了,地板上有烟蒂等各种垃圾;座位、把手上有口香糖之类粘粘的东西。我当时就想,若有一辆经常保持着又清洁又漂亮的车子给客人坐,乘客也许也会为车子,为别人着想而文明一些。”
司机接着说:“领到出租车驾照后,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要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所以,我的车回公司时,总是一尘不染。”
是啊,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就会发现自己愉快了的同时,别人也跟着愉快。
教育哲理故事8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码的要求;做好是尽力而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义相去千里。
许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质粗糙,架构松散,许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质,价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许多艺术品千锤百炼,千雕百塑,量虽不多,品质却完美,赢得不少眼光与赞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无论人际,无论职场,无论托付,无论交代,无论交易,无论承诺,都应以做完做好为目标。
有位师傅要徒弟整理庭园。第一个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树,未见庭园之美,反添荒凉之感;第二个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还依地形地貌,植花莳草,庭园一下变得有气势、有特色。师傅对第一个徒弟说:“你做完了。”对第二个徒弟说:“你做好了。”差别立现。
有人为赶做完,草草了事;有人为求做好,费尽心力。结果一个有负所托,一个有了交代。当然评价有所不同。
聪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教育哲理故事9
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师从当时著名画家沈周学画。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画技大长,所画的画已经显现出大家风范,在附近很有名气。唐伯虎开始有点洋洋自得,觉得比起老师的画来自己也毫不逊色,从他那里再也学不到什么。于是,他借口母亲需要照顾,向老师提出想早点回去。他还拿出自己的画作请老师点评,实际上是想炫耀自己的画艺。
沈周老师知道他的心思。他既没有强留唐伯虎,也没有看他的画作,只是请他到自己房间来吃饭送别。这个房间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景色怡人,沈周老师就让唐伯虎过去开窗通风。
唐伯虎朝窗户走去,可谁知那“窗”怎么开也开不了。唐伯虎问,“窗户上锁了吗?”沈周笑笑说:“哈哈,你看仔细了再开。”
唐伯虎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发现这哪是什么窗户,而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老师这画画得十分逼真,以至于让唐伯虎误认作是窗户。
唐伯虎羞愧地对老师说,“请老师原谅我的肤浅骄傲,我愿意再跟您学习三年。”
此后,唐伯虎改变了目空一切的态度,认真领会老师的教导,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智慧小语】
《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对老师怀有尊敬之心,学生才会仔细聆听老师讲授的内容,然后才能恭敬地对待学习、知识,最后学而有成。
教育哲理故事10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教育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教育的哲理小故事05-21
教育孩子哲理故事10-03
教育哲理小故事五则11-30
有哲理的教育小故事03-29
关于教育的5则哲理故事03-30
有教育意义的哲理故事07-21
教育哲理故事十则11-25
教育哲理故事15篇01-10
哲理小故事:十个经典教育故事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