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理故事

2024-09-18 哲理故事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哲理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哲理故事 1

  我不信佛,但也去过不少寺院。在我眼里,泥塑木雕的佛像并不具有无边的法力,只是精美的艺术品而已。

  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我站着看佛像的缘故;要是跪着看,感觉就会不一样。

  后来我试了一下:当双膝着地,视角倏然下移之后,感觉真的完全不同了。佛像显得高大威严,而自己则渺小得很。

  这时,我终于明白,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把宝座安得高高的。原来,平头百姓乃至僚属只要双膝一着地,即使理直,气也壮不起来了。

  视角是个奥妙无穷的东西。俯仰之间,眼中势派大相径庭,自我心态亦迥然不同。

  当你跪着看上司时,觉得他永远比自己高明,除了唯唯诺诺,高唱赞歌之外,别无选择;而当你站着看上司时,就会发现他也不过是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虽然坐在指挥你的'位置上,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比你高明,不过是一种社会分工;你之所以要接受他的差遣,只是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并不是你低人一等。

  人格是平等的。有了这么一种心态,你自然可以落落大方地与上司探讨问题,尽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纠正上司的错误。

  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口头上谁都会说,但真正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

  教育哲理故事 2

  有一个人,五十有三,如果命好的话,就等着安享晚年。

  偏偏命运多舛,白发满头,负债累累,债主时常上门索债,他只得天天离开家门避债。

  他总想东山再起,却每每干一行败一行。到了如此地步,本该彻底放手,酒吧里买个醉,在家里睡大觉。可又不认命,他说要写书,说所有的梦想都已破灭,只有这还没尝试。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实在荒唐,从来没有一个人在53岁的'时候,开始创作而有所成就。但他一意孤行——

  他写了一本小说,奇迹般地风行天下。这本小说就叫《堂-吉诃德》,他的名字叫塞万提斯。

  胜利女神有句格言:“只管去做。”

  是的,只有“只管去做”,才能离梦想更近。

  教育哲理故事 3

  匈奴自从被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平静了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匈奴的上层发生了内讧,苏武一行人也受到了牵连。匈奴单于扣留了苏武,要他背叛汉朝。苏武不愿,单于便许以高官厚禄。再次被苏武严词拒绝后,单于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愿杀他,但也不愿放他回去,便将他发配到北海牧羊。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久了,旌节上的穗子也掉完了。一直到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

  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一天,人们都出来迎接他。人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都说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教育哲理故事 4

  南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庙的周围除了杂草丛生的荒地外,什么也没有。因为寺庙环境的荒凉,香火日渐减少,寺庙里的一些和尚也转到别的寺庙去了。

  后来,寺庙里来了一位双目失明的和尚。有一天,他偶然间听到住持为本寺的凄清,为本寺周围的荒地的叹息。

  从那以后,失明和尚在诵读经书之余,便摸着锄头在周围的荒地上拓荒,一锄一锄地翻地,一粒一粒地播下花种,日复一日。

  在别人的嘲笑中,种子发了芽,长了茎,绿了叶,开了花。一年四季,寺庙四周的花在阳光和微风中万种风情,香气四溢。寺庙也因此逐渐兴旺起来。

  双目失明的.和尚心里却很平静。他知道,无论鲜花怎样的美丽,他都无法看到。他只想告诉世人:

  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荒地的,除非他的心灵已杂草丛生。

  教育哲理故事 5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出三块大小不同的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择哪块?”“当然是最大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自己却吃起了最小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西瓜虽然没有青年吃得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的多。

  吃完西瓜后,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更大的利益,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启示:只重视眼前利益,会丧失长远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只有放弃一些眼前利益,才能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只看中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被眼前利益所迷惑,否则沉溺于既得利益中,会不思进取,消磨斗志,没有突破与创新,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要着眼于长远利益,目光远大,并朝着目标不停顿地努力,才能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教育哲理故事 6

  一位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车上铺了羊毛地毯,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著名画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

  客人惊讶地说:“从没搭过这么漂亮的出租车!”“谢谢您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呢?”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我本来是公司的清洁工,看到每辆车回来时都脏得不得了,地板上有烟蒂等各种垃圾;座位、把手上有口香糖之类粘粘的东西。我当时就想,若有一辆经常保持着又清洁又漂亮的车子给客人坐,乘客也许也会为车子,为别人着想而文明一些。”

  司机接着说:“领到出租车驾照后,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要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所以,我的车回公司时,总是一尘不染。”

  是啊,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就会发现自己愉快了的同时,别人也跟着愉快。

  教育哲理故事 7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常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幅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启示: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掌握本领是无止境的,决不能轻易言满。

  教育哲理故事 8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妈妈,因为全班只有我的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听完老师的话,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一趟。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给孩子一个坚固、长久的心灵支撑,比任何严丝合缝要求和挤压都重要!两种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学学这位妈妈,学学她鼓励背后的包容、耐心以及坚忍!

  教育哲理故事 9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奶奶长寿的秘决时,老奶奶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

  从25岁结婚起,每天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

  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自然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

  别人每对她说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张问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

  八十年过去了,是“谢谢”二字使老奶奶快乐长大,使老奶奶幸福长久,使老奶奶生命长久。

  启示:有人总结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个字,即:谢谢,您好,对不起,麻烦您,再见,我错了,请,我们。

  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谢谢”二字,英文中也有一个词使用率最高,人们几乎每天词不离口。

  有时,一千句、一万句的感谢之情,都凝聚在“谢谢”这两个字上了,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也许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教育哲理故事 10

  一位学者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行船之际,这位学者向渔夫问道:“你懂数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学者又问:“你懂得物理吗?”渔夫回答:“不懂。”学者再问:“你懂化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学者叹道:“真遗憾!这样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水面上刮起一阵狂风,把小船掀翻了。渔夫和学者都掉进了水里。渔夫向学者喊道:“先生,你会游泳吗?”学者回答说:“不会。”渔夫非常遗憾地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了!”

  教育哲理:学以致用,教育起码要教会学生在社会中的“游泳术”。

  教育哲理故事 11

  在一片森林里,“万兽之王”狮子想找动物接替他的王位,听到这个消息,猫头鹰自告奋勇地报了名。猫头鹰幸运地上任后,立刻神气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晚上做事!”大家听了都不愿意,可又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服从命令。

  白天,森林里还好,夜里却乱成一团,到处一片哭叫声。小蜜蜂在黑漆漆的晚上撞伤了腿,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小白兔一头撞在树上,头昏眼花。小蚂蚁不知被谁踩得头上冒出两个大大的包。小蜗牛一边慢慢地爬一边打着哈欠。小鸟眼睛睁得大大的,却还是撞得眼冒金星。小熊猫的黑眼圈更深了,筋疲力尽地坐在石头上。只有一只聪明的`飞蛾,头上戴着灯泡帽,才幸免受伤……

  一周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坚决不再听猫头鹰的命令了。

  教育哲理故事 12

  城市郊区有个农民,种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果园,可经常有周边的孩子到到里面去玩,有时摘写还不成熟的果子,搞得果园乱七八糟,为此,他写了块牌子:“果园承包,严禁入内。”并且在东、西、南、北都放了一块,结果毫无作用,孩子们连看都没看这个牌子,又进去了,照样玩。后来有个做老师的'亲戚到他家,聊起了这件事,这个亲戚仔细分析了原因,觉得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必须在策略上动点脑筋。他让农民把牌子收回来,重新写了几个字:“如果你在果园里被毒蛇咬伤,望东十五里有个医院。”他把这个牌子放在通道上,随后,再没有一个人敢进去了。

  教育哲理:声东击西,隐藏目的,教育要迂回包抄。

  教育哲理故事 13

  做完是交差了事,是最起码的要求;做好是尽力而为,追求完美。一字之差,意义相去千里。

  许多人做事都只求做完,品质粗糙,架构松散,许多加工品就是如此,只求量不求质,价值不高,口碑不佳。

  但许多艺术品千锤百炼,千雕百塑,量虽不多,品质却完美,赢得不少眼光与赞美。

  “做完”、“做好”各有因由,各有需求,用力用心也各不同。无论人际,无论职场,无论托付,无论交代,无论交易,无论承诺,都应以做完做好为目标。

  有位师傅要徒弟整理庭园。第一个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树,未见庭园之美,反添荒凉之感;第二个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还依地形地貌,植花莳草,庭园一下变得有气势、有特色。师傅对第一个徒弟说:“你做完了。”对第二个徒弟说:“你做好了。”差别立现。

  有人为赶做完,草草了事;有人为求做好,费尽心力。结果一个有负所托,一个有了交代。当然评价有所不同。

  聪明如你我者,“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有耐心、有智慧就能“做完”又“做好”。

  教育哲理故事 14

  1960年,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我们特别挑选了三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孩子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

  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值高出两三成。

  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而只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学生。三位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了。

  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三个也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但整个结果就如博士所料;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信心与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卖力,学生知道自己是好学生,肯定会努力学习,结局自然就皆大欢喜,全都真的优秀起来。

  教育哲理故事 15

  小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情,一直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是个木工,常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走在路上,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烂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那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教育哲理故事 16

  我不信佛,但也去过不少寺院。在我眼里,泥塑木雕的佛像并不具有无边的法力,只是精美的艺术品而已。

  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我站着看佛像的缘故;要是跪着看,感觉就会不一样。

  后来我试了一下:当双膝着地,视角倏然下移之后,感觉真的完全不同了。佛像显得高大威严,而自己则渺小得很。

  这时,我终于明白,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把宝座安得高高的。原来,平头百姓乃至僚属只要双膝一着地,即使理直,气也壮不起来了。

  视角是个奥妙无穷的.东西。俯仰之间,眼中势派大相径庭,自我心态亦迥然不同。

  当你跪着看上司时,觉得他永远比自己高明,除了唯唯诺诺,高唱赞歌之外,别无选择;而当你站着看上司时,就会发现他也不过是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虽然坐在指挥你的位置上,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比你高明,不过是一种社会分工;你之所以要接受他的差遣,只是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并不是你低人一等。

  人格是平等的。有了这么一种心态,你自然可以落落大方地与上司探讨问题,尽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纠正上司的错误。

  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口头上谁都会说,但真正做到却是很不容易的。

  教育哲理故事 17

  任其挣扎

  有一个人得到一个蝴蝶的茧。据说这只茧不久之后就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一天,茧的皮被咬破了一个小口。这个人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好像母亲分娩一样。

  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

  这个人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茧皮的口弄大了一点,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拉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只臃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地蠕动着,直到死亡的来临。

  其实,正是那人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的生命。因此,大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在蝴蝶痛苦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里,这样,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翅膀。

  启示:关爱和伤害是一对矛盾,轻盈和臃肿也是一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有了那个人不当的关爱,小蝴蝶少了一些痛苦,但是,得到的是臃肿的翅膀,无法展翅飞翔直到死亡,关爱变成了伤害。

  教育哲理故事 18

  一位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车上铺了羊毛地毯,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著名画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

  客人惊讶地说:“从没搭过这么漂亮的出租车!”“谢谢您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呢?”客人问道。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我本来是公司的清洁工,看到每辆车回来时都脏得不得了,地板上有烟蒂等各种垃圾;座位、把手上有口香糖之类粘粘的东西。我当时就想,若有一辆经常保持着又清洁又漂亮的车子给客人坐,乘客也许也会为车子,为别人着想而文明一些。”

  司机接着说:“领到出租车驾照后,我就按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察看一下,一定要替下一位乘客把车准备得十分整洁。所以,我的车回公司时,总是一尘不染。”

  是啊,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反躬自问。你用心珍惜,他人自然会有所感受。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而是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就会发现自己愉快了的同时,别人也跟着愉快。

  教育哲理故事 19

  一个年轻人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途跋涉使我疲惫至极,尝尽了人间的心酸与苦辣,为什么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年轻人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您这儿的。”

  于是,无际大师带年轻人来到了河边,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年轻人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启示: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也,我们如果把当成一个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会使我们无法负重前行。最后,在重压之下跨掉、趴下。

  教育哲理故事 20

  紫斑鱼是热带海洋动物里最为漂亮的一种鱼,它浑身布满了五光十色的花纹,阳光一照,闪闪发光。

  如此美丽的紫斑鱼,全身却长满了针状的尖刺,大小类似酸枣刺,又尖又硬,刺上带有一种毒素,这是紫斑鱼用来攻击其他鱼类的武器,不管什么样的海底动物,一旦被紫斑鱼的尖刺刺中,就无一生还。

  紫斑鱼在每次攻击其他鱼类时,都要先愤怒起来,以此来分泌出有效的毒素,也只有愤怒,才能使它身上的毒刺坚硬起来。因此,紫斑鱼的情绪越激烈,越是满怀“仇恨”,身体上的`尖刺也就越坚硬,而越坚硬,它就会越愤怒,对受攻击的鱼类伤害也就越深。

  据生物学家研究分析,一条紫斑鱼在通常情况下能活七八年,然而,紫斑鱼实际上还活不到两年。因为,愤怒的情绪总是先要伤害到自己,所以紫斑鱼越愤怒,越充满“仇恨”,也就越对自己造成伤害。可以说,紫斑鱼既是死于对其他鱼类的伤害,更是死于自己的愤怒,死于自己的“内伤”。

  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摒弃愤怒、仇恨、自私和贪婪,学会宽容,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自己和别人,对待世间万物。

  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

  有多少宽容和谅解,就有多少开心和快乐。

  别做一条紫斑鱼,别被自己的“毒刺”所伤。

  教育哲理故事 21

  日本有一家只有7个人的企业,其产品是有些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哨子。可你千万别小看这小玩意儿,一年竟创造了7000万元的利润。原来这家企业的产品特别“专一”——只生产哨子,他们聘用了300多名科技人才专门研发哨子,最贵的哨子卖了2万美元一个。在世界杯足球赛上,所有的哨子都是出自于该厂。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哨子的种类达到上千种,有给美国警察生产的专用哨子,哨子让他们给做绝了。

  麦当劳的创始人是雷?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经营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的小餐馆变成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之一。

  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中买下特许经营权的除了克罗克,还有一个荷兰人。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之路:克罗克只开麦当劳店,而加工牛肉、养牛的钱任由别人去赚;荷兰人却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使加工牛肉的钱了流入自己的.腰包,后来,他又办了一个养牛场。多年过去了,克罗克把麦当劳开遍了全世界,而那个荷兰人却窝在荷兰的一个农场里养着200多头牛。

  启示:“善始者众,善终者寡”,这执着专注坚持到最后的“善终者”,也就成为了人生事业的成功者。可见,人生要获得成功,就要明确目标,专心致志,顽强执着,不达目的决不放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专注是金”,专注的确是成功的秘决。

  教育哲理故事 22

  季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名官员,一天,季梁听说魏王要攻打赵国,他想劝阻国君,便给魏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魏国人想到楚国去。在路上有人问他:“你到哪里去啊?”他说:“我到楚国去。”路人说:“楚国在南边,你为什么朝北边走呢?”魏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路人觉得他很愚蠢,便连忙阻止他说:“你的方向不对,马跑得越快,你离楚国就越远。”魏人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带了足够多的盘缠,走多远都行。”路人又说:“你走错了方向,等于是浪费盘缠。”魏人急着赶往楚国,于是不耐烦地说:“我的'车夫技术精湛,肯定能把我送到楚国的。”这样一来,路人再也没有话说了,只好看着魏人离楚国越来越远。

  故事讲完了,魏王不太明白季梁究竟想说什么。季梁解释道:“我知道大王想建功立业,但是途径却不对。像这样以强欺弱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其他诸侯国的拥戴,而且会让大王失信于天下,最糟糕的是会在百姓心中失去威信。我想大王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如果您真的攻打赵国,那么只会离建立伟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王仔细思考了季梁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攻打赵国。从此,魏王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再开始行动。

【教育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教育幼儿哲理故事11-06

有哲理的教育小故事12-11

必读的七个教育哲理故事11-16

哲理的故事及哲理03-22

2015幼儿教育哲理小故事集锦02-11

经典哲理故事02-21

经典哲理故事01-13

哲理的故事01-16

经典的哲理故事01-17